《统计》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2. 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课件: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教学视频: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教学时间1. 教学时间:2课时2. 课后作业:1课时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统计》幼儿园大班教案《统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统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方法?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
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
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上下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课题解析】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教学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1 / 11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五,【教具准备】六,【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参加运动,更喜欢看运动会,咱们今天就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一: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生二:有哪些比赛项目?生三:我想知道小猴有几只?【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024)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统计学》(XXX主编,XXX出版社,2024年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教材特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指标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显示等内容。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等基本概念。
时间数列分析阐述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编制原则,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等方法。
统计指数讲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解析重点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时间数列分析中的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以及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应用。
《统计》教案(精选13篇)《统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同学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育同学初步的统计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4、在统计过程中,对同学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水彩笔、水果图片、统计表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漂亮的大森林里可喧闹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春季投篮竞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播放竞赛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师:竞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生:看不清晰。
师:大家来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让同学自由发言,老师对于同学想的方法赐予充分确定。
师:就是要把小动物投进的球记录下来。
师在黑板上贴出竞赛的三种小动动物的图片。
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时,就在谁的上面贴一个篮球图。
(边播放课件边贴篮球,强调篮球最好对齐,这样便于比较)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同学在收集、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师生共同统计出: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进2个球,小猴投进3个球,小象投进4个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进的球最多,小熊投进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篮冠军。
……课件演示竞赛结果。
以同学为本,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师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每种小动物进球的数量及胜败状况,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
(板书: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小统计员”。
二、教学例1师:小伴侣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师:为了把我们的校内装扮得更加漂亮,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
统计初中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阶段统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但对统计学的系统认识尚浅。
因此,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系统地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统计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统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设计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计》数学教案标题:《统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等。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解释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教学要求: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1.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2.填写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体重,教师准备本班学生读一年级时的体重数据和统计表2张(与教材第106页的统计表一样),复式统计表每两人共一张(与教材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一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1.出示本班学生读一年级时的体重数据和统计表格1.这是我们在读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填写表格.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同桌合作填写,小组交流.2.你们现在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出示统计表2,贴在黑板上.好,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同学体重在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举手来统计)派学生代表填写统计表.(一人清点人数,一人填写.)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己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超重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偏瘦的也要加强锻炼,还要增加营养,合理饮食,别挑食.)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与在一年级时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吗?下面我们就来和在一年级时的体重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1.把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和现在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贴在一起,让同学们进行比较.从这两张统计表中,你们知道你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们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同学们说得很对,一会儿看这张表,一会儿又要看那张表,眼睛都看花了,我也觉得很不方便.为了更方便、更清楚地看出咱们班同学在一、二年级时的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写在一个表中.2.出示复式统计表. (1)认识复式统计表.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一年级 二年级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2)明确: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为“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填写统计表.同桌填写,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4.分析复式统计表.(1)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法尝试:从这张表中我发现我们现在的体重比在一年级时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我还知道了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少;我还知道了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少;我还知道了最多的人数和最少的相差多少.我发现用复式统计表统计、分析问题时,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2)对于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你想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和另一个班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1)分组调查,收集数据. (2)填写统计表.(3)根据统计情况分析数据.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体重(千 克 ) 人数 年级体育项 目 人数 性别男生 女生[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不仅认识了复式统计表,而且还学会了填写复式统计表,并且知道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意义.用复式统计表统计,真方便.]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练习二十二第1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然后由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填入表中,最后分析统计表.补充习题及解答1.观察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练习. (1)喜欢()的人最多.(2)喜欢()的人最少. (3)男生喜欢()的人最多.(4)女生喜欢()的人最多.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玩具统计表男生 3 4 13 10 女生 14 6 122.快乐动物园.先统计动物的只数,填入下表,再完成后面的练习.玩 具人数性别大的 小的(1)()最多,()最少.(2)一共有()只动物.(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1)布娃娃(2)熊猫(3)小汽车(4)布娃娃2.(1)猴老虎(2)54]统计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体验动态统计的数据的收集过程,初步学会画“正”字统计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1格表示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掌握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绘制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只数类 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是坐车,还是步行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着方便.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9页情境图.你们看,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有小轿车、面包车、大、小客车、货车,这么多的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你能统计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这四种车的数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车子开得很快,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必须抓紧时间及时记录.因此,统计动态的事物,要先分好类,然后出现一个就统计一个.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动态统计.(1)再次显示教科书第109页情境图,小组记录过往的四种车辆.每种车各有多少辆?小组汇报,并说说统计的方法.比较:哪种记录方法又快又便于统计?小结: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又快又便于统计.(2)课件出示例2统计车辆的结果.明明等几个同学也在统计,他们统计了20分钟,结果是这样的:种类辆数50 30 25 102.制作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没有标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1)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每小格表示几辆车为好?[学法尝试:我这样画:用1格表示1辆车,有50辆车,要画50个格子,哎呀!这样格子不够,如果再画格子,太麻烦了;我想用1格表示2辆车,50辆车需要画25个格子,这样还是麻烦,我又这样想:可不可以用1格表示5辆车或者10辆车,这不就方便多了吗?如果我用1格表示5辆车,50辆就画10格,30辆就画6格,25辆就画5格,10辆就画2格.多方便啊!]小组汇报,全班交流.①用1格代表1辆汽车,结果格子不够了,再画格子太麻烦.②用1格代表2辆汽车,需要画25格,格子也不够用.③用1格代表5辆汽车,50辆只需要画10格,30辆就画6格,25辆就画5格,10辆就只需画2格.讨论: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表示比较好?结论:第③种方法很好.教师小结:当数量较大时,用1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方便、快捷.(2)师生共同把统计图画完.(3)看图分析.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0页填空的第(1)至第(3)题.(4)小组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教材第111页“做一做”.1.课件出示情境图.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如下.(出示统计表)请大家分别说一说一周的销售情况.2.出示统计图.学生独立填写,小组交流.3.分析统计图.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收获?[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有很多种方法,在数量比较小的时候,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1或2个单位,在数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5个或者更多的单位.]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练习二十二第3题.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后,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完成后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补充习题及解答1.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班级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包数(1)()班领的牛奶最多,()班领的牛奶最少.(2)二(1)班和二(2)班一共领了()包牛奶.(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2*.下面是红星小学今年植杨树、柳树、松树、柏树的情况.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和问题.树种棵数300 600 400 200(1)统计图中每个表示()棵树.(2)一共植了()棵树.(3)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略2*.(1)100(2)1 500]统计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统计知识的练习.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统计方法.教学重点1.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分析,根据统计图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将结果填入下表.动画片新闻 歌舞 相声小品 男生 女生2.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3.分析.(1)看()的人数最多,看()的人数最少. (2)你最喜欢看().(3)根据这些情况,你想提出什么建议?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1.看统计图,完成后面的练习.小明调查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1)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表.蔬菜人数(人)(2)根据统计表填空.①一共调查了()人.②喜欢吃白菜的有()人,喜欢吃黄瓜的有()人. ③喜欢吃白菜的比吃茄子的多()人.④你想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2.练习二十二第2题.你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体检?视力怎样?请你选择二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填写统计表.节目 人数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二年级() 五年级()(1)二年级5.0以上的有()人,五年级有()人. (2)二年级4.2以下的有()人,五年级有()人.(3)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二年级有()人,五年级有()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三、深化练习,加深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踢球的情境图.请你统计一下,他们各射中了多少个,并填入下表,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姓名 小明 洋洋 小东 个数(个)(1)()射中的最多,()射中的最少. (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个.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十二第4题. 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视 力人数 班级练习二十二第4题:小组合作统计数据,独立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和建议.补充习题及解答1.统计下面水果的个数,并填入下表.同时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及回答提出的问题.水果个数(1)()最多,()最少.(2)一共有()个水果.(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先算出下面饮料各有多少瓶,填入下表,再完成统计图及回答提出的问题.饮料瓶数(1)每个代表()瓶.(2)比少()瓶.(3)和一共有()瓶.(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1)樱桃香蕉(2)65 2.(1)10(2)30(3)90]。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教案标题:《统计》教案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案例。
教具准备:1.教材;2.纸笔;3.计算器;4.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平时统计学的运用,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统计学的认识;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统计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设计小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到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数据收集。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讨(20分钟)1.在黑板上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科学实验等;2.分组让学生分享刚刚的小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3.帮助学生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4.讲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Step 3:统计分析方法讲解(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这些统计量,并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指标的意义,如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中位数代表数据的中间值等;4.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的偏差、数据的不确定性等。
Step 4:综合应用(17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案例,例如市场调研、运动会报名等;2.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1.帮助学生们总结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统计学的疑问和思考。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二、教学内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调查方法
难点: 1. 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提前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准备相关数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学习(15分钟)
1.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调查,并收集数据。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表格,并讨论如何用图表展示这些数据。
六、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展示数据和图表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独立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展示的能力。
七、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统计调查。
八、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引入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统计》单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如数据、分类、频数、频率等。
2. 学会运用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解释数据结果。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4.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统计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计的基本概念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分类、频数、频率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二课时: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1. 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统计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如何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统计图表,并解读其含义。
第三课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 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统计图表的知识。
2. 讲解新课:讲解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报告。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介绍了统计图的认识和使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使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探究,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统计图的相关资料,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简要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学校各班级的人数情况、各科目的成绩分布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相关概念。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负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难点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进行统计的情况。
学习(30分钟)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回想起统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30分钟)1.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小组设计的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活动(10分钟)1.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陵案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了统计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复杂的统计图表不够熟悉,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更多统计方法和工具。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要求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统计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矛盾,探索、解决“以1当2”即1格表示2个单位的问题。
因此,本课知识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由每格代表1个单位扩大到每格表示2个单位。
为今后第二学段1格表示多个单位及高段相关统计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是大象咪咪的生日,它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高兴吗?不过,咪咪遇到了一个问题:它妈妈告诉它,待会儿会有很多小猫、小狗、小兔和小乌龟来为它庆祝生日,它想知道每种动物各来了几只?你们愿意帮它吗?(贴图片)二、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
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篇5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学会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相关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运动项目情境师:我们浔中中心小学明年要举办学校运动会,想参加吗?主要项目有:①跑步②跳绳③拍皮球。
你将会选什么呢?说说理由?学生口头回答,师做相应的评价。
2、收集信息,填写单式统计表。
师出示表格,二年级男生喜欢项目统计表师:要填写好这份表格应先怎么做?让学生调查,搜集信息,把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填写完整。
3、试着制作表示二年级女生喜欢项目统计表学生说,师画后让学生调查后填写完整。
4、明确方向,提出问题师:可是这样要用两个表格太麻烦了,能不能在同一个表格内把男生和女生喜欢的项目都完成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总结方法1、尝试交流,探索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并尝试探索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学生独立制作完成,教师收集并抽个别学生的板演。
展示,师做适当评价。
2、比较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
师: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异同点?3、完成复式统计表师生根据提供的单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本班男生、女生喜欢运动项目复式统计表。
4、解决问题。
5、师小结:什么是复式统计表。
三、练习巩固。
每课一练。
四、总结。
说说今天自己的表现,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知识?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8—69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
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
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
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4、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