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老王》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说课稿)《老王》教案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底层人物在特定时代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研读有感染力的细节,在相关语段理解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洪流下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以及“愧怍”隐藏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物寄予的凝重深厚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
图片展示:吴京、姚明、特朗普等一些学生熟知的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讲述:我们平时都很关注这些耀眼的公众人物,那么我们身边那些普普通通通的的人,我们是否关注过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随着杨绛先生一起走进一位车夫----老王的生活。
二、文本研读。
(一)阅读第1-4自然段,思考: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可以看出老王怎样的生活境遇?(自由发言)明确:从老王的职业、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居住条件进行分析。
总结:老王的生活境遇—不幸、苦(二)快速阅读5-16段思考:老王的一生是不幸的,那他的为人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结合文本发言)明确: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收钱;临死前送鸡蛋总结:老王为人善良老王不幸善良(板书)(三)杨绛不敢坐三轮车的原因?明确:文化大革命,并引入文化大革命的写作背景总结:老王对杨绛一家的情感是发自内心。
(四)思考:杨绛一家如何对待老王?明确:送鱼肝油;付给老王应得的报酬;询问其能否维持生计总结:杨绛一家对老王同情、关心杨绛同情关心(板书)(五)探究作者对老王愧怍的原因?明确:阅读相关语段进行讲解,分析老王及作者的心理活动。
总结:作者为自己没有读懂老王的心思,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的情感而愧怍三、总结老王走了,但是他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老王的存在,他们兢兢业业,自力更生。
比如白方礼老人。
他无私奉献,蹬三轮车二十年圆贫困孩子上学梦。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是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老王为了生活费而在城市四处打工的故事。
老王虽然不文化但是却很聪明,他认真学习周边环境,将自己的特殊技能运用到了生计中。
本篇教案将分为四部分进行介绍,分别是文本研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语言运用,写作训练。
一、文本研读1. 故事情节:老王去城市谋生,遇到了许多人和事,他运用聪明才智,成功地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所经历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2. 语言风格:故事语言简练生动,使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让人们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老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
3. 教育意义:通过老王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习到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如何在不公平的环境下求得生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1. 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存在困境和挫折,但是我们需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问题,笃定地找到解决办法。
2. 培养学生感恩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基本的生活条件不是理所应当的,我们需要知恩图报,感激得到的一切。
3. 让学生明白诚实和勤奋的重要性,让学生体味到老王为了生计不怕苦累,不抛弃诚实守信的思想。
三、语言运用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研读故事中的语言细节,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如何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写作训练1. 撰写个人对老王故事的感想,学生可以通过对感想的写作,反哺已有的文本研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 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可的人物和故事写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已有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地探究故事,发扬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的情节和教育意义,让学生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老王故事的教学和研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感恩知足、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和讨论互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如何关爱老人,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而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老王》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专题进行导学分析。
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让学生了解《老王》一文,掌握文中老人处境和内心描写,理解旁观者的心态和思考,思考如何关爱老人。
二、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注意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堆积人物形象中的细节。
2.理解课文主旨,明确“老王”一词作怎样的象征,抓住人物形象深层含义。
3.剖析文中语言,掌握文学技巧,强化文学理解。
4.思考旁观者的心态和对老人的看法,如何关爱老人。
三、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苏曼殊,生于1956年,浙江永康人。
中山大学文学硕士。
著有《柠檬树》、《喧园》等。
作品被收入多种语文教材,并在国内外其他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等多篇。
2.阅读文本,了解老人形象老王,年约八十,蓝色大衣,脑门高高隆起,脚手架下的鹅卵石上猫着。
老王用遮阳帽干脆利落地点了根烟,深吸一口,然后调整一下头发模样,旁若无人地发出一声长叹。
3.分析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深层含义老人形象是作者通过极细致、生动的描写而得出的,他不仅是一位坐在脚手架上抽烟的普通老人,更是一位象征着“老人”的人物形象。
他的年龄,他的蓝大衣,他身上隆起的脑门,都是老年人特有的形象,作者强调了老王这一特点。
但是,从老人的行为和内心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孤独、无助、无奈和渴望得到关爱等情感,同时,他的外表、他的交流方式又给人留下了有些难相处的印象。
这些情感与印象,又是对于享有晚年的老人的一种共性刻画。
因此,当我们看着老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代入所有的老人,这样老人形象又不难变成了所有的老人。
《老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导语设计】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课文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整体感知】一、基础梳理1.预习检测2.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杨绛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
(2)写作背景本文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断。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二、主要内容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
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
后面几个段落,是最后一个片断,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研读课文】1.《老王》中,作者想起老王时,为何会感到“心上不安”?点拨:作者认为,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自己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毕竟还有工资,能享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毕竟自己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
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3.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4.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5.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走近作者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钱钟书夫人。
祖籍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惟一的女儿已于此前(1997)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惟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探寻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老王》教案2(苏教版必修3)《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展现人物形象,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仿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善良体察善良,理解本文的主旨。
2、品读语言,领悟到杨绛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完此文,在写作上,了解写人的作文可用逻辑顺序,和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身边,你家买过板车拖的煤,你吃过路边摊的小吃,你回家坐过三轮车吗?的确,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过,你是否细心观察过,认真交谈过,或用心交往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人《老王》。
二,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
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四,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 老王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善、苦。
苦和善,具体表现在哪里?2.苦和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
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
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写人文章一般常见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时为了创新,可以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可以使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意识流顺序,使叙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材料连成有机的整体。
《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是苏童的代表作之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刻画深受读者喜爱。
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这样一篇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增强文学鉴赏能力,更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老王》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体会和学生评价来反思该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童和他的代表作《老王》。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其中的主旨和道理。
3.通过阅读和分析,提升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导入先让学生展示苏童的相关资料,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过程(1)阅读:学生在课前阅读《老王》,并着重看一下作者推荐的部分,即第一章和第二章。
(2)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说背景和中心主题,引导学生谈论人物的特点和决策,探讨小说的主旨和道理。
3.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进行小结和总结,着重强调《老王》的意义和启示。
三、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理解逐步加深,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实际分析和讨论,他们不仅理解了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更有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他们还体会到了文学作品对人再创造的力量,并明白了文学对人生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学生评价在课后学生对该教学方案进行了评价。
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方案设计的循序渐进,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认为通过小说分析学会了更多的观点和思考方法。
但是,一些学生认为该方案需要更多的切实操作和互动,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他们更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童的代表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曲人性的颂歌一段灵魂的拷问——再读《老王》创作于1984年的《老王》,不仅是杨绛先生写的一篇语言平和冲淡却字字含情的回忆性散文,还是一曲充满淳朴人性的颂歌、一段精神灵魂的拷问。
作者与老王交往的事情,分别为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这“三送”,充分体现老王淳朴美好的人性。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随带“送冰”,车费减半,“冰大”价格却“相等”,这平凡的善举流露出老王淳朴忠厚。
为什么要送?通过揣摩,不难发现,这应该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报恩心理。
因为“我常坐老王的车”,经常照顾他生意;因为“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给他平等和尊重;还因为“我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给他亲人般的关心和温暖……知恩图报,多么质朴和善良。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拿钱”,“坚决”一词表明老王的态度。
理由虽简单,但蕴意丰富,表达了老王如下几层意思:送人看病,人人该做;先生对我有恩,帮着送医院完全应该;恩人落魄,看病急需花钱。
老王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是多么纯粹的善良。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鸡蛋和香油对于老王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老王在行将就木之前,挣扎着送出这份珍贵的礼物。
人之将死,其行也诚。
这个不幸的人,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杨绛一家;这个不幸的人,居然把关顾幸运的人,当作生前最后的奉献!多么圣洁的善良。
老王是生活艰难的“下层人”,他丑陋、卑微、不被重视,却有着一颗未被世俗玷污的赤子之心。
面对这个不幸的人,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呢?“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字词积累】⑴注音:塌败(tā)取缔(dì)伛(yǔ)翳(yì)骷髅(kūlóu)绷(bēng)滞笨(zhì)愧怍(zuò)⑵释义: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品题目】老王是钱钟书夫妇的邻居,杨绛女士的这篇散文直接以老王为题,朴素真挚,叙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深刻表达了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呼吁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文章著于1984年,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说作者】杨绛 (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
钱氏夫妇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识结构】【重点探究】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
第1课《老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3、教学重点: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学会以爱回报爱,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爱弱者
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谈论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PPT课件演示:三幅图片]
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聊城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
我们先来看三幅图片,并请同学们回答这三幅图片分别刻画了哪几种小人物?
教师点拨: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生活艰难、辛苦,但他们贫苦而善良。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老王》这篇课文,来看一下杨绛先生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PPT课件演示] 板书:老王
(二)作者简介
[PPT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走进老王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PPT课件演示]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对老王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PPT课件演示]
(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面对不幸的老王,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待老王的?
明确:[PPT课件演示]
(1)照顾生意
(2)给吃鱼甘油
(3)关心他的住房
(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
通过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家人是善良的人。
对这善良的一家人,老王为作者一家人做了几件事?
明确:[PPT课件演示]
(四)深入挖掘,关注老王
在老王为作者一家人所做的三件事中,令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
明确: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令作者印象最深刻。
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三个问题:
(1)老王来送鸡蛋和香油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同学们讨论)明确:瘦弱、病的严重、没有生命力(直僵僵、面如死灰、眼上结着一层翳、枯黄的干皮、镶嵌、直着脚、赶忙止住我、攥着钱、滞笨、一级一级下楼去)
(2)为什么老王送来的鸡蛋数也数不清?(同学们讨论)
明确:老王送来的是沉甸甸的情谊,这种真挚的感情是无法用鸡蛋的数量来计量的,座椅说鸡蛋数也数不清。
(3)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说不是要钱,为什么还要等着作者回去拿钱呢?(同学们讨论)
明确:为了使作者不会因为没有给钱而觉得亏欠他,为了是作者心安。
(五)体味情感,怀念老王 [PPT课件演示]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受的?(同学们讨论,自由回答)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走出课文,关注老王 [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一天》
同学们讨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小人物?
学习了本文,相信杨绛笔下的“老王”形象,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学会像作者那样,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多多关注我们周围的不幸者、弱小者,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同享头顶上美丽的蓝天白云,共同沐浴人间温暖的阳光。
四、课后作业
请拿起你的笔, 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 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
五、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善幸运的人
爱不幸者
五、教学反思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如何避免把课上得枯燥乏味,这是我在上公开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确定为: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板块:
(一)说老王。
先通过几幅图片引出小人物老王,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阅读期
待,为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
然后,以“可以用哪两个字准确概括老王”明确老王是个苦而善的人。
紧接着以“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搜索、筛选信息,达到初步感知文本的目的。
接着,再让学生选择赏析老王临终送香油、鸡蛋这一片段。
通过齐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情景演出,对语言进行赏析评价,达到读文悟道的目的。
(二)说作者。
先用多媒体展示杨绛当时的境况,让学生知道她当时的生活也是不幸的,再设计的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为什么愧疚?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把自己想成老王,想想希望得到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本文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自己。
设计的问题是: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多媒体展示环卫工人的一天小视频,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些感受,以此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很顺利,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
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穿插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赏析重点片段的时候,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句,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