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速铁路的车站、枢纽与运输组织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37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三部分本文是关于铁路站场与枢纽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货场、卫星型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枢纽的介绍和特点分析。
货场货场是指铁路车站的货物集散地,也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场所。
货场的设立可以满足城市货物集散、转运和中转、铁路运输的周转和调度需要,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货场的布局设计中,需要留出足够的用地,划定专门的行车道,并将货场内的道路和货物流动联系起来,以便快速载送货物。
货场的分类有多种,例如按照业务性质分类(旅客列车货场、行包货场、全货车场等),按照运输方式分类(国内运输货场、国际运输货场等)等。
货场的特点是可以集中处理大量的货运业务,为进出口贸易、生产和消费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卫星型枢纽卫星型枢纽是指由主要铁路枢纽和附属的小型货场或铁路车站组成的物流运输枢纽。
卫星型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使物流运输和物资流动更加便捷。
卫星型枢纽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提供了便捷的货物物流服务。
卫星型枢纽的布局设计需要考虑铁路线路和交通道路的互相联系,以及货物的管理和分配。
选址时也要考虑周围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综合枢纽是指将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整合起来,构建出一个集地面运输、物流仓储、信息管理、加工制造服务、商贸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综合体。
多式联运综合枢纽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当的综合优势。
多式联运综合枢纽设计的重点在于方便快捷的货物进出口,以及集成物流信息和资源,进一步提高物流网络的效率。
同时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的互相联系和协调。
多式联运综合枢纽的建设可以大大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加速商品流通,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论铁路站场和枢纽的建设和发展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场、卫星型枢纽、多式联运综合枢纽等形式的铁路站场和枢纽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物流运输的需要和各项因素,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铁路枢纽的名词解释铁路枢纽是指在铁路运输系统中,连接不同铁路线路的交汇点或换乘站。
它起到了连接和转运列车的重要作用,使得不同线路的客货运输能够高效地进行。
铁路枢纽通常包括车站、货场、库房、维修设备等设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
一、铁路枢纽的类型铁路枢纽可以分为两大类: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
客运枢纽是指方便旅客换乘或车站设施配置较为完善的铁路站点。
这些枢纽通常位于城市或交通枢纽地区,具备较大的站房面积和配套设施,如候车厅、售票厅、餐饮店等。
客运枢纽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提供便利的出行体验,方便旅客购票、候车、换乘以及其他服务需求。
货运枢纽则是指用于货物转运和仓储的场所。
这些枢纽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配备了完善的货场、货物仓库、装卸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系统。
货运枢纽的设计目标是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和转运,提供给企业和物流公司便捷和可靠的服务。
二、铁路枢纽的重要性铁路枢纽在铁路运输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多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实现铁路网络的连接铁路枢纽能够将不同线路的铁路网络相互连接,实现铁路运输的无缝衔接。
通过枢纽,乘客和货物可以在不同线路之间进行换乘,从而实现长途或跨线路的出行和转运。
这对于推动铁路运输的连贯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2. 促进交通运输的便利性铁路枢纽通常位于城市或交通枢纽地区,能够有效地链接不同的交通方式,提供便利的换乘环境。
乘客可以从地铁、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工具转到铁路,或者从铁路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从而方便出行。
对于城市居民和旅客来说,铁路枢纽的便利性对于提高出行效率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3. 推动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铁路枢纽作为货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枢纽,货物可以高效地转运和集结,减少了物流成本和时间。
这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物流业的高效运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 优化铁路运输管理铁路枢纽作为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也为铁路运输管理提供了便利。
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一、背景介绍铁路交通运输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铁路运输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的一个重要节点。
为了更好的发挥铁路运输的作用,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对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构成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由多种设施和设备组成的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铁路货运站、停车场、车辆、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
1.铁路货运站铁路货运站是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铁路运输中货物的集散地。
铁路货运站主要包括货场、仓库、装卸设备等。
2.停车场停车场是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铁路客运的集散地,主要用于停放旅客列车、货车等车辆。
3.车辆和设备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的车辆和设备主要指铁路货车、客车、机车、动力机械、集装箱、轮轨、牵引杆等。
4.人员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的人员包括车站工作人员、机车司机、票务员、行李员、安全检查员等。
三、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运作流程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运作流程主要包括铁路货运站和停车场的货物和车辆的接收、分拨、发运等环节。
整个流程如下:1.铁路货运站和停车场接收车辆。
在这一环节中,系统需要对车辆进行核实和检查。
2.收到车辆后,铁路货运站和停车场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分拣,将其分拣到相应的区域内。
3.分拣后的车辆需要进行装卸。
货物需要进行称重、计量、标记和打包。
车辆也需要进行检修和维护。
4.装卸完成后,铁路货运站和停车区需要对接样,保证发运的货物和车辆为原始状态,并采取安全措施,对危险品货物进行单独处理。
5.发运货物和车辆需要按照线路规划进行组合和编组,并分别安排高低架装置,使其满足铁路运输和交通管理的要求。
6.发运货物和车辆需要进行计算和收费,并发出运单、车票、货票等相关证明。
7.发运货物和车辆需要按照运输计划和时刻表进行运送,始发车站和下一站必须严格按时发车和到站。
2023-11-08•高速铁路运输概述•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高速铁路运输的运营管理•高速铁路运输的优化与发展趋势•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录01高速铁路运输概述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既有线路、建设新的高速线路或既有线提速等方式,达到或超过200km/h运行速度的铁路。
特点高速铁路具有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性和高舒适度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高速铁路的定义与特点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高速铁路网,其中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规模最大。
发展历程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网已覆盖大部分大城市,并形成了“八纵八横”的主干线网络。
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进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现状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高速铁路运输的优势高速铁路能够实现快速、准时、大容量的客运服务,适合现代都市圈的交通需求。
高效性舒适性经济性环保性高速铁路采用动车组列车,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具有较低的排放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02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03缺点设备运用相对固定,不能灵活调整,对客流变化适应性较差。
单一大交路模式01交路规划列车在固定线路上往返运行,不进行中间折返作业。
02优点运营管理简单,调度指挥及乘务组织作业简化,设备运用效率高。
列车在两条线路之间往返运行,线路之间设置折返站。
交路规划优点缺点适应客流变化,能够灵活调整运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调度指挥及乘务组织作业相对复杂,需要加强与普速铁路的协调。
03大小交路套跑模式0201区域化列车运行交路模式交路规划列车在多个区域之间往返运行,每个区域有相应的折返站。
优点适应大规模客流和复杂运输需求,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运输服务。
缺点需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对调度指挥和设备管理要求较高。
列车在城市群之间运行,连接主要城市和重要节点,设置相应的折返站。
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次:高速铁路技术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桥涵工程常用养护维修大修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桥涵工程能力。
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铁路施工安全、隧道工程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毕业综合实践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由学校专业教师、铁路工务段桥梁专家共同研究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大修维修建设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高速铁路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桥梁维修大修加固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为以桥梁维修大修加固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铁道部桥梁工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桥涵大修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础知识目录一、高速铁路概述 (2)1. 高速铁路定义与发展历程 (3)2. 高速铁路特点与优势分析 (4)3. 高速铁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二、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原则 (7)1. 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8)2. 运输组织的基本流程 (9)3. 运输组织的策略和模式 (11)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组织 (12)1.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 (13)2. 列车运行调度与控制 (14)3. 列车运行安全与应急处理 (16)四、高速铁路客运组织 (17)1. 客运站布局与设施配置 (18)2. 客运服务与票务管理 (19)3. 旅客流量分析与预测 (20)五、高速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22)1. 货物类型与运输需求特点 (23)2. 货物运输服务产品设计与定价策略 (24)3. 货物运输流程与操作规范 (25)六、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27)1. 高速铁路与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衔接 (28)2. 联运组织与运营模式探讨 (29)3. 协调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30)七、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技术基础 (32)1. 高速铁路线路规划与设计基础 (33)2.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与通信技术应用 (34)3. 高速铁路车辆技术与维护管理 (35)八、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 (36)1. 国内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案例分析 (38)2.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建议 (40)3. 学生实习实训与能力培养途径 (41)一、高速铁路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是指在高速铁路上进行货物运输、客运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高效运营以及旅客的舒适出行。
货物运输组织: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需要考虑货物的装卸、搬运、储存等环节,以保证货物能够顺利地从起点运往终点。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分析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分析前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在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中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能力,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添瓦。
一、简述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方案和修建模式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中主要组成部分,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是指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还是客货两用线路,与我国国情和社会环境有关;列车运行方案是指高速铁路采取全高速旅客列车运行还是高、中速旅客列车共线运行,修建模式是指高速铁路是采取既有线路改造还是新建等。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建立的目的主要是高效使用铁路相关设备,最大程度上满足旅客的需求和货物运输要求。
该组织的工作活动分别是客流调查、分析铁路及沿线设备情况、制定运输方针、制定列车行车方案等四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些活动,还需要建立一支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铁路调运输调度指挥系统,从而保证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二、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目标我国建立高速铁路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提高我国客运速度和货运速度,加快经济运输速度。
因此高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现在各国学者和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新的运输方式和设备,以期提高高速铁路运输速度。
高速铁路技术的第二个评价指标是高密度,现在人们出行希望能够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出差的旅客来说,列车间运行间隔时间越短,运行的密度越大,越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列车密度的技术参数是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现在我国能够检测出的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是三分钟。
高速铁路技术的第三个评价指标是高正点率,正点率是评价高速铁路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够保证旅客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早到错点现象出现。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速铁路技术还要求具有可靠性高和社会经济效益高等特征,能够保证人们出行安全,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等。
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第1 页共31 页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铁道科学研究院何邦模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是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研究一些有别于普通铁路运输组织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高速铁路的运运输组织是涉及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能否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的软件环境,是高速铁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速铁路的运营特点一、高速铁路的服务对象(一)客运市场需求分析根据“京沪高速铁路运量预测”专题组(铁三、四院、铁科院、经规院共同承担)的调查,京沪通道相关旅客交流量和周转量铁路分别占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58.5%和73.5%。
在铁路客流中企业管理人员占20.47%;农民占16.85%;科技人员占13.49%;个体经商人员占11.89%;离退休人员占9.08%;行管人员占7.45%;学生占6.71%;工人占4.31%;军人占2.56%;其他占7.39%。
在铁路客流中公务出行占43.4%;非公务占56.6%。
在这些旅客中月均收入500~1500元占59.%;1500~2500元占13.6%;>2500元者占14.8%;低于500元者占12.6%。
铁路客流以出差居多,占27.2%;其他依次为探亲占21.0%;经商占13.8%;旅游占10.5%;务工占6.6%;开会占5.5%…………。
上述资料说明铁路客流中各种职务,低、中、高收入,各种旅行目的的旅客都有。
进一步分析表明,行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出差和开会,是公费旅行的客源;个体经商人员旅行主要是为了做生意,农民旅行主要是去做工,学生旅行主要是探亲,离退休人员旅行主要是去旅游,这些是自费客源。
铁路客流在各种出行距离所占的比例见表 1.1。
由表可见,铁路在中、长距离占绝对优势;但对行程在200km以内的量大的短途客流也很有竞争性,几乎可与公路平分秋色。
这说明铁路适合于各种距离的旅客运输。
(二)旅客出行方式及服务属性的选择旅客出行一般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又受各自认为最重要的供给属性(即服务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