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大将黄克诚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3
黄克诚将军生平中国网 | 时间: 2010-05-07 | 文章来源:中国网黄克诚黄克诚(1902-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
1902年10月1日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下青村。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6年起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
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不久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返湘南活动。
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的团、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
长征中参加了3军团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
到陕北后曾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政治委员,与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边地区。
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后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同年10月初,率部驰援黄桥作战,进至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1941年后,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递补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底率3师主力进军东北。
后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是建立西满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7年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1952年11月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
1954年兼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观《我的中国心——我的立场》有感在本次党课学习中,我们观看了《我的中国心——我的立场》节目,本片的主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的黄克诚将军。
他是久经历史考验、忠诚刚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党和军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在共和国众多的开国将领之中,黄克诚将军是因为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
他的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唐朝那位以直谏著称的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黄将军便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日三省吾身。
有人说黄克诚天生后脑长“反骨”,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
他一生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始终以“唱反调”出名。
片中重点讲述了黄将军反对攻打武汉、反对“肃反”、反对攻打赣州、反对四平决战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使得黄将军几经沉浮,政治生涯历经转折。
不管是对于党的决定还是毛主席的决定,他都会深思熟虑,认真分析事件的正确与否,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会仔细揣度时间是否适宜。
对党方面,对于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集团统治中央领导机关后发出的“攻打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和决议,他深知现在攻取大城市是不适宜的,根本不具备夺取武汉的条件。
他直言进谏,据理力争。
他对党是忠心的,但是却受到了与会者的严厉批评,并撤销了任命他为纵队政委的决定。
对毛主席方面,他坚决反对四平决战。
多次给林彪发电报却没有音讯,给毛主席发电报也石沉大海。
最终国民党集中主力作战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四平。
后来毛主席对黄克诚说“固守四平,是我决定的。
”黄克诚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他不畏惧权威,不阿谀奉承,即便是毛主席的决定,他认为不合理,认为错误的也会直接挑明。
对革命同志方面,在1931年“肃反”,他敢担保名单上的革命同志没有任何问题,他敢直接指责肃反委员会滥杀无辜,却被冠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他刚直不阿的为了广大同胞,差点被杀害。
黄克诚大将的身教故事作者:罗元生来源:《党员文摘》2019年第04期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
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师长兼政委。
由于受日伪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抗日军民的生活极度困难,黄克诚带领官兵厉行节俭之风,靠发扬勇敢战斗作风和艰苦奋斗传统来支撑苏北抗日大局。
1942年秋,根据地开展生产运动,新四军第三师师部也开荒种地,黄克诚与官兵一样打起赤脚下田劳动。
那段时间,战士们时常看到全师上下十分敬重的老师长背着粪筐拾粪积肥。
1943年初,三师供给部在赶制夏季服装时,出现了棉布不足的问题。
黄克诚提议,改革制服样式,军服上衣去掉翻领和两个口袋,裤子由宽大的中式裤腰改为西式小裤腰,军帽减掉翻沿,官兵不发绑腿布。
这样积少成多,整个部队一下节约服装布料万余米。
新四军战士的军帽,沿用了国民党陆军军帽的式样。
这种军帽在后脑勺处有一道双层布箍,放下来前面部分可以拉到下巴。
实际上,这种帽箍平时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作为装饰性的线条。
黄克诚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
于是,在黄克诚建议下,军部军服厂立即把军帽的双层箍改成单层箍,为部队节省了成千上万尺布。
1943年底,当三师师部开展评选“节约标兵”活动时,师部上下不约而同地推选黄克诚为“节约标兵”。
1949年10月下旬,黄克诚率领一批干部从天津南下湖南,任湖南省委书记。
跟着他的还有夫人唐棣华和一岁的小儿子黄晴。
途经武汉时,黄克诚又去岳母家接上了两个孩子——六岁的大女儿黄楠和五岁的大儿子黄煦。
这一对儿女是黄克诚1945年从苏北进军东北时寄养在岳母家里的。
那一刻,一向觉得为革命舍小家是理所当然、把小家的聚散看得平常的黄克诚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现在好了,解放了,一家五口终于可以团聚,可以有一个真正的家了。
一到湖南,黄克诚就对唐棣华说:“棣华,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作者:李果来源:《湘潮》2019年第12期黄克诚一生信仰笃定,刚直敢言,在党内军内享有很高威望。
同时,他还是忠诚无私、坚守党性的楷模。
信仰坚定的革命者“我的这个决心不是轻易下定的,而是认真的、郑重的,经过长期考虑的,因而是不可動摇的。
”黄克诚在自述中,曾这样回顾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
1922年,黄克诚来到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以下简称“三师”)读书。
在来三师之前,他一直念的是私塾。
第二年,三师因克扣学生伙食费引发了学潮,学校和省政府非但不解决问题,反倒开除了很多学生,导致学潮愈演愈烈。
黄克诚因受封建思想影响,对学潮采取了旁观态度,但他却钦佩学生的斗争精神,并经常自忖: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勇敢?后来黄克诚找到了答案,中国共产党曾在三师播下过革命火种,毛泽东曾在这里发表革命演讲、传播进步思想,三师学潮背后也有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支持。
学潮给了黄克诚很大震动,他逐渐了解到整个中国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黄克诚开始跳出个人的小圈子,立志为国家民族找出路。
他经过摸索与探求,选定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党组织成为黄克诚终身的精神寄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矢志不移。
1928年底湘南起义失败后,黄克诚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决定去上海寻找党组织。
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身无分文的黄克诚到处求人接济,有一次还差点被同乡恶霸认出告发。
万般无奈下,黄克诚给曹勤余写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曹勤余曾是共产党员,大革命后脱党。
他了解到黄克诚的艰难处境后,劝黄克诚跟他到他所在的部队中做事,条件是改变个人信仰。
但黄克诚毫不迟疑地回复道:“个人信仰决不会改变。
”黄克诚久困上海,忍受着找不到党组织和经济来源断绝的双重煎熬。
饥寒交迫之际,黄克诚的同学曾希圣帮他联系到了党组织。
黄克诚用党组织给他的30块钱生活费支付了房租,买了棉衣。
时值隆冬,黄克诚身心都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黄克诚大将革命风范二三事作者:武文笑来源:《中华魂》 2018年第1期一生出生入死、光明磊落的黄克诚6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永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仅从他注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识才爱才护才、深入调查研究、抓党风建设,清廉正派铁面无私等方面的表现,就足见他优秀共产党员令人钦佩的可贵风范。
1985 年9 月,黄克诚感到身体状况无法适应工作需要,主动辞去了担任的一切领导职务。
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给黄克诚写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革命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品德,并给他发了致敬电,赞誉他“具有坚强的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直不阿,不论身居高位还是身陷逆境,都一心为公,无私无畏”。
1986 年12 月28 日,黄克诚病逝。
他的夫人唐棣华写了一副挽联:“为人复何求少逢国危坚信马列青年从戎毕生尽瘁幸得见中华民族光荣屹立;既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国运日兴人才辈出惜不随全党同志再尽绵薄。
”当秘书为黄克诚追悼会的规格征求唐棣华意见时,她无言地取过黄克诚生平介绍草稿,将仅有的几处较高评价的词语删去,平静地说:“他一生没有给自己争过什么,我们还是尊重他吧。
”追悼会上,中共中央的悼词中称他:“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勤俭节约不忘本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黄克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他虽然功勋卓著,身居高位,但却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都一以贯之地始终保持着公仆的本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带领抗日部队活动在盐阜区5 年时间。
其间,由于日伪军的重兵封锁和频繁的“扫荡”、“清乡”,部队的生活供给十分困难。
他带领大家节衣缩食,渡过难关。
刘少奇在新四军军部召开的各师供给部长会议上曾多次讲:“全军7 个师,三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少,应当学习他们的经验。
”由于他在增产节约方面处处以身作则,1942年被评为全军的“节约标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河的开国将帅中,有一位敢说敢做、认理不认人的犟脾气将军,他就是大将黄克诚。
黄克诚一生中曾多次直言进谏,甚至不惜战场唱“反调”,与上级发生激烈争执,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赣州战役,与彭德怀唱“反调”1930年10月至1932年6月,为剿灭红军,蒋介石集中强大兵力,先后三次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下,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干净、利落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色政权得到巩固,苏区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队伍空前壮大。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红军力量的壮大,使根据地的一些领导人产生了错误判断,滋长了“左”的倾向。
1933年1月王明领导下的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更加广泛地在根据地泛滥开来。
在“左”倾路线影响下,中共中央给红三军团发出了攻打赣州的指示。
接到中央指示后,彭德怀迅速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攻打赣州的行动计划。
彭德怀当时是赞成打赣州的,他在会上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赣州是赣南的商业中心,也是赣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打下赣州就能巩固后方,使党中央和临时苏维埃政府的最大威胁得以解除。
同时,我军就可以向北发展,威胁南昌,造成政治上的影响。
打赢就是我军的光荣,因此,我军要坚决执行中央指示,拿下赣州。
”彭德怀的讲话,大大激发了指战员们的战斗热情。
但是,时任红三军团一师政委的黄克诚,却站起来给热情高涨的指战员们浇了一头冷水,他坚决反对攻打赣州。
在这之前,黄克诚就因反对进攻长沙而被撤职,这次他又唱起了反调:“我军形势虽有所好转,部队也得到壮大,但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没有改变,况且赣州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红军又缺乏重武器,靠我们现有力量去攻取赣州,很可能会重蹈以往几次失败的覆辙。
”但是,黄克诚反对的声音,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二月底,红三军团在彭德怀领导下,集中兵力,浩浩荡荡开赴赣州。
政附法制2摘版[history钩沉黄克诚大将的“黄金案”—□舒云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
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
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1万两黄金。
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o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1959年8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空军政委吴法宪揭发黄克诚三条:打仗有点“右”;任用自己的侄子;“本位主义”。
虽然吴法宪对黄克诚拍了桌子,但他认为自己揭发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会给黄克诚造成伤害。
但是这个所谓的“本位主义”却成了“炸毁”黄克诚的“大炸弹”。
吴法宪揭发黄克诚的“本位主义”是什么呢?1945年9月,苏北的新四军三师奉命进军东北,带走1万两黄金。
黄克诚回忆:“数万大军千里行军,怎么可能不带钱呢?根据地的纸币一出根据地就不能用了。
新四军三师在苏北根据地经营了好几年,经济情况比较好。
所以大军出动时,除换了一些法币外,考虑到应急,还设法换了一些黄金作为经费。
这些黄金始终由时任新四军三师供给部部长翁徐文经管,我虽有批用权,但从没有直接经手过。
由于用得节省,一直到东402"19作1»1钩沉HISTORY|效附涌文摘版北根据地建立、部队改编时,所带的黄金还有剩余。
”黄克诚出任西满军区司令员时,报上级批准.将这些黄金带走。
1947年年底,为便于保管,西满军区供给部将金子炼成金条,经翁徐文请示李富春批准,派专人将金条上缴东北银行1948年12月,黄克诚出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及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他让翁徐文请示李富春,并向东北局备案,从东北银行领出这些黄金,带到天津。
一路上,这些黄金用保险箱装着,外面还套着木箱.两把不同钥匙,由两个人各拿一把,24小时由陈悴、王之庆、吴子昌等轮流值班.并有持枪警卫看守.库存黄金的清单,五名有关人员人手一份。
三一文库()〔黄克诚曝红军长征前绑架土豪的故事〕长征前夕,红三军团于江西苏区绑架一王姓土豪之子,索其财以做军饷。
王土豪宁舍其子不舍其财。
红军无奈,携其子长征。
黄克诚将军善待之,爬雪山,过草地,皆命伙夫以箩筐担其行,并与其同拽马尾巴攀山越岭。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黄克诚曝红军长征前绑架土豪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黄克诚曝红军长征前绑架土豪的故事黄克诚将军,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
父黄清主,性懦弱,凡事犹豫不决,致家境穷困不堪。
将军自言,自幼至十九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
二十岁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后,才穿上有生以来的第一件棉衣。
熟悉黄克诚将军者,皆称之“黄老”,上至领袖、元帅,下至战友、同事,均以“黄老”呼之。
毛泽东亦呼之“黄老”。
1958年6月,毛泽东于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四年未管军事。
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是黄老……”“黄老”即黄克诚将军也。
是时,将军任职中央军委秘书长,五十六岁,毛泽东、彭德怀均年长于黄克诚。
黄克诚将军戴金边眼镜,清瘦儒雅,风骨岸然。
因深度近视,目力所及仅三四米,常错认对面之人,故人称“黄瞎子”。
将军心善慈悲,待人随和,但不修边幅。
军帐中,帽戴不正,衣不扣纽,鞋不拔跟,常事也。
衣破,露肌肤;鞋破,露脚趾,照常出没大庭广众之中。
与人谈话,喜蹲踞于地,裤腿上卷,如乡村老汉。
红军时期某日,邓逸凡将军至黄克诚处汇报工作,见几位团长正于其屋中闹腾,解包袱,翻箱子,吵吵闹闹。
忽然一人大叫:“这里有一条烟!”众皆来抢,你一包,我一包,一散而光。
黄克诚将军则安坐一旁,笑眯眯、慢悠悠曰:“不要拿光了,留点给我啊!”其时,黄克诚将军任职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
1931年11月,时任红军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随王平团部行军。
将军眼近视,目力不支,警卫员以木棍拉其手,导其行。
某夜,王平与其同行。
王平走,他亦走,王平停,他亦停。
后王平佯装跳沟,他亦使足气力跳。
如此多次,始觉上当,斥之曰:“捣蛋鬼。
黄克诚简介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
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参加了长征。
黄克诚在军队中长期做政治工作,基本要诀就是自身的模范作用。
1930年初,他刚被派到红五军中任大队政委,大家对这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的印象还是个书生。
随后,部队攻打江西修水县城,先行爬云梯的战士纷纷中弹掉了下来。
紧急关头,黄克诚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冒着弹雨带头爬云梯。
这一无畏榜样带动了全大队,人人争先,迅速把红旗插上城头。
战后,军长彭德怀说:“打一仗让我们认识一个人,修水战斗使我们了解了黄克诚。
”不过,他又回头叮嘱黄克诚:“下次作战不许再挥大刀往前冲,那么大一副眼镜片子,一看就是个官,容易遭枪子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
战争开始后,黄克诚敏锐地发现,为迁就国民党而在八路军中取消政委制会造成严重恶果,于是就向中央建议恢复政委。
他随后被派到徐海东领导的115师344旅任政治委员,指挥了正太路以北和晋东南对日寇的一系列作战。
在永年战斗中,他被日军包围,因瓦斯中毒一度昏迷,被抢救脱险后率部冲出。
此后,他又带领344旅挺进淮北、苏北,发展成为兵力达7万人的新四军第三师。
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转战苏北时,有一次,他在冬夜里率部进入阜宁县一个村子,老百姓黑夜中都不敢开门。
黄克诚便命令部队在房前屋后草堆旁寻找避风处休息。
当时,他的夫人、秘书康棣华正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随队,警卫员说要给师长找间房子,也被严厉制止,他把妻儿安排在草堆里。
黄克诚生平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1955年0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基本信息姓名黄克诚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信仰共产主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日(壬寅年)逝世日期1986年12月28日目录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个人荣誉敢说真话大事年表传奇历险婚姻家庭人物评价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
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
八年抗战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反党集团”而被撤职受迫害。
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
1986年,黄克诚在北京去世。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1902年10月1日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下青村。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6年起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等职。
1928年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
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不久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返湘南活动。
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的团、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
关于红色任务黄永成学习报告——敢于“唱反调”,在于他无欲则刚,心地坦荡。
学习对象:黄永成学习目的:感悟红色文化,感知先进人物小组成员:小组分工:学习黄克诚优秀事迹报告他是一个当代青年学生遗忘的慈祥老人,是一位将青春和爱国情投入建国事业的伟大功臣。
在过往的岁月里,他把自己的一切青春才华贡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今天,他把满腔的爱意和优秀民族精神留给了后人。
他的名字深深地渗入了中国的红色文化的血液中,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密切关注红色文化,牢牢记住这个人的名字,黄克诚。
人生简介黄克诚(1902--1986) ,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个人事迹第1次:湘南山区打游击,遭敌围追险逃生1928年6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五团团长的黄克诚,改任湘南工农军第二路游击分队司令,奉命率部从井冈山重返湘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由于副司令刘承高胁众哗变,部队被敌人打散,黄克诚死里逃生后,与中共永兴县委干部李卜成一同潜回家乡附近的山林中隐蔽,相机重整旗鼓,坚持斗争。
这时的湘南大地,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民团武装疯狂地捕杀共产党人,整个湘南地区已有上万人横遭杀戮。
黄克诚作为湘南起义中永兴县暴动的领导人,早在反动当局悬赏捕杀的黑名单之中。
因此,黄克诚的活动只能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
可是,时间一久,难免不露出一点风声。
国民党反动派不断调集部队和民团日夜搜捕,指名要抓从井冈山上下来的“暴徒”黄克诚。
黄克诚见敌人搜捕愈来愈紧,在当地已无法开展工作,便与当地县委几位负责人共同商定,由他和李卜成二人先行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
由于长时间在山林里生活,久不见阳光,黄克诚和李卜成二人的面色苍白。
如果外出,定会引人注目。
于是,他们二人便每天乘中午野外无人之际,偷偷地来到林外的山脚下晒太阳。
黄克诚大将蒙冤十八载作者:水新营张宁波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5期水新营张宁波1959年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
全会继续揭发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和周小舟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宣称彭、黄、张、周结成了“军事俱乐部”。
全会还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
在蒙冤的四人中,黄克诚大将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蒙冤长达18年,备受屈辱;幸运的是,经过漫漫长夜,四人中只有他迎来平反昭雪的那一刻,其他三人都已含冤离世。
六年的闲居在家庐山会议后,被撤销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的黄克诚仍然居住在西城区大水车胡同4号院。
除政治待遇基本取消、行动受到一些限制外,生活待遇没变。
工资照发,专车依然保留,身边还有几名工作人员“服务”。
赋闲对黄克诚来说,并不轻松。
戴着“反党、反毛主席”和“右倾机会主义”等多顶政治帽子的黄克诚一时陷入苦闷之中,难以自拔。
几十年来,他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舍生忘死、废寝忘食地奋斗。
现在突然没有了工作,看不到文件,参加不了会议;别人不来看他,他也不便去看别人。
黄克诚当时的那个处境,人家很忌讳,他也忌讳。
对于黄克诚的罢官赋闲,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夫人唐棣华虽然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却仍然被随之而来紧锣密鼓的批判几乎压垮。
她的检讨书不幸被康生看到并批示:丝毫不触及黄克诚勾结彭德怀阴谋篡党这个要害问题,不是对黄克诚错误的认识,而是包庇。
最后,她被定论为“严重右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有好心人劝她:“你还是替孩子们想想,与黄克诚离婚自己带着孩子过吧,一是表明立场,二是可使自己和孩子少受些连累。
”不过,唐棣华明白,离婚和不离婚区别不大,总难逃一劫。
后来,她听说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打了离婚报告,加之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她还是提出了离婚请求。
唐棣华的离婚报告一直没有得到组织批准。
大将黄克诚的家风作者:郭红梅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07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连着党风”。
黄克诚大将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连年长他9岁的毛泽东也尊称他为“黄老”,他不仅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称,而且在严格治家方面也堪称楷模。
对自己:克己奉公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对待自己有时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
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黄克诚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由于日伪军的重兵封锁和频繁的“扫荡”“清乡”,三师指战员的吃、穿和生活日用品供给十分困难。
为了改善三师指战员们的伙食,黄克诚亲自带头开荒种菜。
种菜没肥料不行,他就和当地的农民一样背起粪兜拾粪。
在黄克诚的带动下,三师干部、战士一齐动手,开荒种菜,省下的菜钱可以买点荤菜,几个月下来,部队伙食就得到了改善。
黄克诚还把亲手种的番茄送给部队驻地附近的群众。
群众吃了,都高兴地说:“吃了番茄甜在心,黄师长和我们是一条心。
”吃的问题解决了,黄克诚又打起军装的主意。
在军帽上去掉围圈,只扎一道线作象征,军上衣去掉翻领,把原来老式军裤的宽腰裤改为窄腰裤,这小小的改动,积少成多,节省了很多布匹。
黄克诚对自己要求甚严,生活上处处节俭。
抗战时期,部队实行供给制,官兵一致,每人每月发2盒火柴、3两油和4两黄烟。
可黄克诚吸烟要用火柴,每天晚上还要点灯熬夜工作,发的两盒火柴,一个多星期就用光了。
没火柴吸烟,他就到群众家的锅塘里点火。
一天,警卫员小张看到黄克诚躬着腰到锅塘里点火,既不方便,又影响工作,就悄悄替他多领了2盒火柴。
黄克诚发现后,立即退给小张,并且耐心地教育他:“小张,官兵一样,不到发火柴的时候,不能发给我,决不能有丝毫的特殊,不然以后这个部队怎样带啊?”于是,小张又把2盒火柴退回去了。
后来,黄克诚干脆买来火刀、火石,打火点烟。
有一次,师部来了一位客人,黄克诚递给他一支烟,警卫员用火柴替客人点了火。
铁军·心语TIEJUN·YINYU2022.12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苏北。
此时,面对咄咄逼人的国民党顽军,中原局及华中总指挥部凭借黄桥战役胜利的高涨士气,准备一鼓作气拔除顽军韩德勤部在苏北的最后大本营曹甸。
按说,黄克诚新来乍到,应该闭口不言。
然而,深思之后的黄克诚出于对党的忠诚,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贸然对曹甸发起进攻。
可惜,领导没有采纳黄克诚的建议。
是年11月,黄克诚奉命率部开赴前线,指挥作战。
曹甸周围都是水田,部队进攻受阻。
黄克诚当面向陈毅建议:“部队应该暂时撤退。
在敌人4个据点间构筑工事,切断敌人的联系。
然后,一一分隔包围,予以歼灭。
”陈毅迅速把这个意见汇报上去,但中原局和华中总指挥部认为,“这个战术耗时太长,断不可取。
”最终,八路军和新四军伤亡了2000多人,也未能攻下曹甸。
战后,中原局和华中总指挥部认定黄克诚“作战消极”。
黄克诚申辩无效,被撤销了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职务,只担任第五纵队政委。
1945年,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奔赴东北途经山东,陈毅坦率地向黄克诚致歉:“过去我也有批评错的时候,请你多见谅。
”陈毅敢于认错的勇气,让黄克诚对陈毅更加敬佩。
据史料记载,黄克诚一生有10次意义重大的为党为民仗义执言。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他直言不讳赞同彭德怀的看法,不因劝说或牢狱之灾的暗示而屈服,坚持捍卫真理,希望党修正错误,真正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黄克诚敢于冒犯上级的禀性始终不可撼动。
早在1930年,他就痛斥“立三路线”,认为“红军攻打中心城市就是以卵击石,正确的做法就是发展根据地,壮大自身实力”。
当时,黄克诚只是一个支队政委,他的观点非但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勒令写出检查并承认错误。
黄克诚不肯屈服,结果受到打击。
事后,彭德怀劝他少说话,他说:“明知不对,让我不说,杀了我也不干!”彭德怀不无忧虑地对他说:“你这样下去,就算不被杀头,也迟早会被赶出红军的!”黄克诚毫不退缩:“我有眼有嘴,看见不对的事,为什么不说?我要是不说,就算他们不杀我,我也会被活活憋死!”不怕被赶,不怕杀头,坚持“我行我素”,一生九起九落,依然铁骨铮铮,黄克诚敢于直言的勇气令人敬佩。
面对面宣讲红色故事感受
黄克诚将军勇于坚持真理原则、敢于讲真话实话的精神,深感敬佩。
黄克诚将军一生历经“九上九下”,人生道路可谓曲折坎坷,但他却从未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坚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盲从,不苟同,始终对党忠诚。
坚持真理。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批判,很多人迫于形势,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黄克诚坚决不落井下石,始终认为不应该批判彭德怀。
就算最后违心承认了错误,但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是生平最后悔的事,没有坚持原则,并且从此以后只说真话。
出以公心。
黄克诚复出工作后,适逢冤假错案平反的高峰期,对于历史人物,黄克诚有着正确的历史人物观,不因个人好恶而有所取舍。
比如在对待毛泽东、林彪等人的评价上,他主张功过分开,鲜明地表现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
不谋私利。
通过黄楠老师的讲述我们知道,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公私分明,从不为个人谋私利。
将军的四个儿女都没有在军政领域发展,反而都成了高级知识分子,也可反映出他的毫无私心,体现出他的优良家风。
黄克诚将军一辈子出生入死、鞠躬尽瘁,立党为公、坚持真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心中装着的仍是党和人民,这种高尚的品格和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说真话的大将黄克诚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他是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
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有人讲,黄克诚天生后脑勺上长“反骨”。
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始终以唱“反调”出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0次。
第一次1927年12月反对“暴动”黄克诚第一次唱“反调”,是1927年12月反对“暴动”。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湖南省永兴县,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起义。
蒋介石的大屠杀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别支部大会上,黄克诚传达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动口号,与会人员一听要求立即行动。
黄克诚说:“暴动的事,我赞成,但时机还不成熟,缺乏群众基础,等组建起工农武装队伍后暴动也不迟。
”他的同窗好友马上指责他:“胆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倾机会主义者。
”其他人也纷纷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这是黄克诚第一次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者遭到批判。
第二次1928年1月反对“烧房子”黄克诚第二次唱“反调”,是1928年1月反对“烧房子”。
湘南暴动后,湘南特委提出所谓“焦土战略”,命令各县大烧大杀,以此阻止敌人的进攻,老百姓为此不得安生。
黄克诚在讨论湘南特委的指示时,坚决反对这种错误政策:“烧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赞成。
”县委书记严厉地对他说:“就由你负责烧县城,看你烧不烧,否则我就给你处分。
”黄克诚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指挥部队只烧了衙门、祠堂和个别商店,而把县城的大部分房屋和商店保留了下来,但是他被撤销了县委委员职务。
第三次1930年7月反对“攻打武汉”黄克诚第三次唱“反调”,是1930年7月反对“攻打武汉”。
当时,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看成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负的关键,提出了“攻打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
1930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湖南省委、湘鄂赣特委在平江县举行联席会议,作为支队政委的黄克诚提出:“现在提出夺取武汉的主张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根本不具备夺取武汉的条件。
”他的发言立即受到与会者的严厉批评。
军团政委贺昌试图说服他承认错误,他拒不认错,大声表示:“现在不服,将来也不服,准备再和你争论20年。
”据此,红三军团撤销了准备任命他为纵队政委的决定。
彭德怀对他说:“提了没用不如不说,下一次你少放炮。
”他说:“这做不到,明知不对,让我不说,杀了也不干!”第四次1931年夏反对“肃反”黄克诚第四次唱“反调”,是1931年夏反对“肃反”。
当时,黄克诚担任红三师政委,被从反“围剿”前线召回,肃反委员会交给他一份“AB团”分子名单,要他照单抓人。
他据理力争,愿用脑袋担保这些人没有问题,结果遭到严厉训斥。
他便让点名要抓的人暂时上山躲起来,此事被肃反委员会发现,躲藏的人不久被杀害了。
黄克诚质问肃反委员会的人:“为何滥杀无辜?”结果肃反委员会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欲将他处决。
军团长彭德怀闻讯后,火速从前线赶回,黄克诚才幸免一死,但被撤销了师政委职务,到军团司令部当了一名秘书。
第五次1932年10月反对“打赣州”黄克诚大将谈高岗1941年,时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的黄克诚黄克诚第五次唱“反调”,是1932年10月反对“打赣州”。
黄克诚任红三军团第一师政委不久,临时中央再次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军攻打赣州。
他和彭德怀吵了起来:“你这是半个立三路线!”结果打赣州失利,黄克诚为减少损失,带领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赣州战役后,红三军团政治部专门为黄克诚开了一个广昌会议,集中批判他的错误。
他据理力争,拒不检讨,还批评上级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又一次被撤销师政委职务,到红三军团教导营担任政委。
彭德怀找他谈话说:“再提意见,你就要被撵出红军了。
”他说:“我又不是哑巴,怎么能有话不说!”第六次1935年1月反对“硬拼”黄克诚第六次唱“反调”,是1935年1月反对“硬拼”。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挫败后被迫长征,攻占遵义后,黄克诚向上级建议:“老根据地已经丧失,主力红军又受到重大打击,剩下的部队已经不多了。
当前应保存实力,尽量避免与敌人硬拼,为中国革命保存一点火种和骨干。
”结果,他被怀疑对革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被点名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
他再一次被撤销师政委职务,到师司令部担任侦察科长。
第七次1942年反对饶漱石搞“小动作”黄克诚第七次唱“反调”,是1942年反对饶漱石搞“小动作”。
当时,饶漱石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独揽党政军大权,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新四军军长陈毅。
黄克诚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他实在看不惯饶漱石的所作所为,批评饶漱石:“无论如何,让陈毅军长离开华中,是个很大的损失。
毛主席和朱德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也有过不同意见,但他们却始终团结合作得很好。
你刚来不久,就想把陈毅同志挤走,实在不应该。
你这种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他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使饶漱石敢怒不敢言。
第八次1943年7月反对“抢救运动”黄克诚第八次唱“反调”,是1943年7月反对“抢救运动”。
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抢救失足者》的动员报告,掀起了所谓“抢救运动”,要求对全党干部进行一次组织审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
黄克诚在所领导的新四军3师7旅搞了一下试点,发现有一半的人需要“抢救”,感到这与当年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如出一辙,便一边向上级打报告表示反对,一边下令在本师不搞“抢救运动”。
一些好心人劝他说:“和上面对着干,会有麻烦的。
”他说:“我宁愿错放,也不能错杀。
”为此,他又被扣上一顶“右倾”的帽子。
第九次1946年5月反对“四平决战”黄克诚第九次唱“反调”,是1946年5月反对“四平决战”。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集中8个军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挥10万大军与敌人在四平一线展开激战。
毛主席先后给林彪发去十多份电报,要求坚守四平。
黄克诚向林彪提出撤退的建议,林彪不予理睬,黄克诚便于5月12日直接致电中央。
5月19日,毛主席给林彪发去电报:“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应主动放弃四平,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
”1959年毛主席对黄克诚说:“固守四平,是我决定的。
”黄克诚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毛主席一时无语,稍后自语道:“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第十次1959年7月反对“浮夸风”黄克诚大将谈高岗黄克诚在长沙黄克诚第十次唱“反调”,是1959年7月反对“浮夸风”。
当时,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因反对“大跃进”等“左”的错误,上书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在大会上受到批判。
黄克诚在会议中间被叫到庐山批判彭德怀,却在会上公开表示同意彭德怀的看法。
中央常委刘少奇、周恩来等找黄克诚谈话,要他与彭德怀划清界限,但他仍“执迷不悟”。
黄克诚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让毛主席深深失望了。
结果,黄克诚被撤销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职务,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一顶右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黄克诚一生因讲真话被多次批判、多次罢官,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晚年在被罢免20年复出后,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他仍以捍卫真理的巨大勇气,坦诚讲出心里的真话。
1980年11月,黄克诚在中纪委会议上说:“如果把建国以来党所犯的错误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
过去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这些老共产党员都尽了一份责任,功劳大家有份。
现在把错误都算在一个人身上,好像大家没有份,这是不公平的。
大家应当来分担应当分担的责任,那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唯物主义。
”特别是他对林彪的评价,在当时的政治气氛和历史背景下,确实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气。
当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写了关于林彪的条目,请黄克诚审定。
他读完条目说:“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
”黄克诚让秘书把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有关同志召集在一起,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你们写的这个条目,需要修改。
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
林彪在军队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
后来他犯了严重罪行,是死有余辜。
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该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另一节是后来他对党、对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其辞,才符合历史事实。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逝世。
夫人唐棣华在挽联中写道:“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挽联写得恰如其分,黄克诚确实当之无愧。
编辑本段传奇历险湘南山区打游击,遭敌围追险逃生1928年6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五团团长的黄克诚,改任湘南工农军第二路游击分队司令,奉命率部从井冈山重返湘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由于副司令刘承高胁众哗变,部队被敌人打散,黄克诚死里逃生后,与中共永兴县委干部李卜成一同潜回家乡附近的山林中隐蔽,相机重整旗鼓,坚持斗争。
这时的湘南大地,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民团武装疯狂地捕杀共产党人,整个湘南地区已有上万人横遭杀戮。
黄克诚作为湘南起义中永兴县暴动的领导人,早在反动当局悬赏捕杀的黑名单之中。
因此,黄克诚的活动只能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
可是,时间一久,难免不露出一点风声。
国民党反动派不断调集部队和民团日夜搜捕,指名要抓从井冈山上下来的“暴徒”黄克诚。
黄克诚见敌人搜捕愈来愈紧,在当地已无法开展工作,便与当地县委几位负责人共同商定,由他和李卜成二人先行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
由于长时间在山林里生活,久不见阳光,黄克诚和李卜成二人的面色苍白。
如果外出,定会引人注目。
于是,他们二人便每天乘中午野外无人之际,偷偷地来到林外的山脚下晒太阳。
一天中午,黄克诚与李卜成在山林外一边晒太阳,一边等候弟弟来送饭。
弟弟把饭送来后,黄克诚对李卜成说,“这一阵风声很紧,还是回到山林里去吃饭稳当些。
”李卜成还想多晒一会太阳,便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难道吃顿饭的工夫,敌人就会来吗?”黄克诚历来做事谨慎,他并不跟李卜成争辩,端起饭碗就往山林中走去。
李卜成无法,只好跟着上山。
就在他俩刚刚爬上一座高坡,尚未进入山林之时,山下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枪声,并夹杂着喝骂哭叫声。
原来反动民团已将村子包围,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
黄克诚和李卜成见势不妙,急忙猛跑钻进山林。
奔跑中,李卜成不慎摔了一跤。
进入山林后,黄克诚同他开玩笑说:“你慌什么?难道吃顿饭的工夫,敌人就会来吗?”李卜成难为情地说:“幸好没有在山下吃饭,不然的话,这次可就逃不脱了。
”敌人这次围捕搜查,使黄克诚更加警觉起来。
他和李卜成迅速做好外出的准备,离开家乡,辗转长沙、南京、上海等地寻找党组织。
危难之际遇冤家,虚与委蛇巧周旋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的军警如林,特务如麻,特别是―些革命队伍中的叛变投敌者充当敌人的鹰犬,使党的活动不得不在极其隐蔽的状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