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竟犯罪?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都有哪些呢?
现在的社会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都往“钱”看,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啊!这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也是如此。
那么说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都有哪些呢?在这里我们就来看下在早安汉语学习的外国人是怎样说的吧!
在这里早安汉语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认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还是先看对象的,比如对于爱好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学好汉语,使他们认识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对于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外国人来说,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轻松、便利不再受到汉语困扰。
除此之外,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对于在中国的外国商务人士来说,由于会涉及到很多商务谈判和商务交流,学好汉语也是必须的。
这是赢在中国的基础所在,同时也是充分认识中国最好的切入点。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都有哪些?还在于在中国可以改变既有的思维模式乃至生活方式,更能增进自己深入学好汉语的信心。
以上也是汉语这个古老既现代语言对的魅力所在,大家不妨也体验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好处吧!。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全球到底有多少人在学汉语?朋友的朋友写商业方案书,要用到海外汉语学习者人数方面的数据,我朋友就让他写信来问我。
我给了他两方面的数据,一个是大陆官方公布的数据,另一个是我自己的测算。
至于采用哪一个,我请他自己斟酌。
首先说说大陆官方的数据。
从2003年算起来,出现过这么一组:2000万、2500万、3000万、4000万和1亿。
2003年:2000万2003年6月16日广东侨网转摘自《今日中国》杂志的文章,题目是“2000万老外学中文”。
这是笔者在网上查询到的较早大陆官方记录。
2004年:2500万到了2004年的8月3日,中国新闻网登出题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超2500万掀起新一轮汉语热”的文章。
我们注意到,时隔一年余,这一数据增长了500万。
2005年:3000万2005年7月20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开幕。
当日,“3000万的海外汉语学习人数”这一数据高调地出现在了权威的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网站上,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则于次日转载了来自《中国教育报》的同一数据。
随即这一数据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和引用,成为迄今为止大陆官方发布过的最为正式的数据。
7月20日的新华网上有这么一句:“《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披露称,除中国人外,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已超过3000万。
”由此可见,3000万这一数字是由汉办公布出来的。
笔者记得此前曾于某处读到汉办这一数据的来源其实是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委员会的某项统计(似乎是教育部和语委共同发布的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不管是出自汉办,还是教育部和语委,大家从这一数据高调公布的方式可见其权威性。
可惜,这一数据的具体构成以及分布情况则未见说明。
笔者一直未能拿到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此外,如果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作为本届世界汉语大会主席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却显得有些保守――在其开幕主题发言中,陈至立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据了解,全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千万。
外国人学中文机构好不好?主要在汉语课程上。
对于外国人学中文机构来说,要想让外国人学好汉语,主要还是在对老外的课程安排上,只有合适的课程才是他们学好汉语的重要之处,对此很多外国人学中文机构的教学也非常注重。
所以要说,外国人学中文机构好不好?主要还是在汉语课程上。
在汉语课程上,对于外国人学中文机构来说这是保障外国人学好汉语的一条重要举措,毕竟只有对他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才是他们学好汉语的关键之处。
汉语课程正式一个最完美的体现。
而在汉语课程上教学上,在早安汉语这家外国人学中文机构的教学最有特色,对于老外最终学好汉语有着重大帮助,就是对于学员的课程教学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根据他们的汉语水平、性格和爱好等因素来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汉语课程教学。
而最后要说的是对于外国人学中文机构好不好?在汉语课程上的具体教学中还应该对他们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向,这样他们就可以更轻松学习汉语了,这样他们就有望在最最后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灵活引用汉语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外国人学汉语的梗介绍学习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汉语拥有复杂的发音系统、独特的文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外国人常常遇到许多搞笑的情境和困惑,这些被称为”汉语的梗”。
本文将介绍几个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梗,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梗一:四声发音在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每个声调的发音方式不同,而且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四声发音是学习汉语的第一道难关。
他们往往会把不同的声调混淆,导致意思产生误解。
例如,“ma”可以表示妈妈(第一声)、麻(第二声)、马(第三声)或骂(第四声)等不同的词汇,如果发音错误,就会产生误解和滑稽的情景。
梗二:汉字的复杂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构造和意义。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他们需要记忆大量的汉字和了解其含义。
然而,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容易混淆和记忆困难。
外国人经常会把不同的汉字写错或忘记。
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误会。
梗二.1:写错汉字在学汉字的过程中,外国人经常犯错。
由于汉字的构造和笔画数目的差异,他们经常把一些字写错或写成其他字。
比如,“人”(rén)被误写为”入”(rù),这会导致意思产生差异。
有时候,这些错误变成了一种幽默,外国人自嘲地称之为”汉字梗”。
梗二.2:歧义的汉字汉字存在许多多义字,一个字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他们经常会把不同的意思弄混,导致笑话和误解的发生。
例如,“脚”可以表示”foot”或者”leg”,外国人可能会在使用中混淆二者的含义,引发滑稽的场景。
梗二.3:拆分字汉字可以由不同的组件构成,通过组件的含义来解读整个字的意思。
对于外国人来说,拆分字是一个新概念,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记忆不同的字组合。
外国人在拆分字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有趣的误解,这些误解就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种梗,也是人们乐于分享的笑料。
⽼外学汉语的10个经典笑话⽼外学汉语的10个经典笑话 曾⼏何时,众多学⼦⼼向海外,纷纷店铺镀⾦,然⼜有⼤批⼈在外语这道门槛上纷纷落马。
后来有⼈不⽆调侃地说:“等咱们中国强⼤了,全叫⽼外考中⽂四六级!⽂⾔⽂太简单,全⽤⽑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
惹急了爷,⼀⼈⼀把⼑,⼀个龟壳,刻甲⾻⽂。
论⽂题⽬就叫<论三个代表>,听⼒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只听⼀遍,阅读理解就⽤<周易>,⼝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饺⼦。
”其实“⽼外”学汉语也是⼀样的不容易,学习过程中由于中外语⾔和⽂化的差异⽽造成了不少误会,因此也常常闹出令⼈捧腹的笑话,⽐如下⾯⼀则: 外国⼈:“你们中国⼈的确是⼀个勤奋的民族。
” 中国⼈:“怎见得?” 外国⼈:“每当我早晨上街,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不要迟到。
” 不要以为这只是编出来供⼈⼀时开怀的笑话。
其实这样的笑话在现实中⾮常多,尤其对那些初学中国汉语的外国⼈⽽⾔,更是可见可闻。
俄罗斯的巴丽娅⼩姐,刚开始学中⽂时就闹了不少笑话。
有⼀次去餐馆,⽼板问要吃什么,巴丽娅说“我要睡觉”,听得⽼板如坠云雾之中。
⽼板说“你要睡觉就去睡呗,⼲嘛跑我店⾥来?”原来她要的是“⽔饺”,因发⾳不准,却读成了“睡觉”。
还有⼀位英国留学⽣在餐馆⾥将“包⼦”说成为“报纸”,服务⼩姐耐⼼解释道:“马路对⾯有卖报纸,⽇报、晚报⼀应俱全。
”尤其令⼈莫名其妙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道中国菜。
看见服务⼩姐的脸⾊不悦甚⾄恼怒起来,洋学⽣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这才明⽩原来他想要的是“红烧排⾻”。
⽼外学中⽂闹出的笑话真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单从过去已经流⾏的笑话中,就有这么⼀些堪称经典⽽⼜令⼈捧腹的段⼦—— ⼀、“中国很⾏” 这个笑话颇讨中国⼈喜欢,说的是⼀个稍懂汉语的外国友⼈批评中国⼈在改⾰开放后骄傲⾃⼤的故事。
有⼀次这位友⼈来华做⼯作访问,与中国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后,聊中国的⽂化,他对中国⼈的友好、礼貌、热情深有感触。
外国人学汉族的传奇故事外国人学中文都认为汉字是难点之一,但偏偏这样的结构复杂,词义丰富的中华语言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代表,汉字的历史历经千年,发展也是十分波折,有很多神话传说是用来讲述汉字的起源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神话传说: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
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
只好收兵再作商议。
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
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难以应付,忙了就会出乱子。
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的问题。
黄帝说,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没有解决方式?仓颉告诉黄帝,改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
黄帝就命仓颉着手办理这个事,不用随军打仗了。
仓颉接受任务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还没有进展。
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仓颉想去打猎,顺便放松一下。
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
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
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不就是鹿吗。
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不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吗。
仓颉向黄帝报告了之后,黄帝听了非常高兴。
命仓颉把天下的所有东西,上至日月,下至飞禽走兽,都按不同的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于是,仓颉开始了造字的旅程。
仓颉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观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
并刻在石头和木头上。
后来发现太沉重,不便携带,成了仓颉的心病。
后来有人从河边捉来一只大乌龟,请仓颉造个字,仓颉发现龟壳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个“龟”字,并刻在龟壳上。
但乌龟趁人不备时逃走了。
三年后,乌龟在另一个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诉仓颉,龟壳上刻的字还在,不但没被水冲掉,而且字长大了,而且更清晰。
于是仓颉想到,龟壳很常见,不但很轻,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记录材料。
他把创造的字,都记录在龟壳上,串起来。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随着中国越来越受到
全球认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得不开始学习汉语,以便能够在中国
工作或生活。
汉语因为有字形、发音、书写等诸多特点,让外国人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境,导致很多人最终崩溃。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基础特别差。
汉语拼音、汉字数量众多,需要记住很多不同笔画的字,而外国人很少接触过这种汉字文化,所
以学习汉语时特别困难。
其次,外国人有时很难把各个汉字拼读起来,特别是复音字,前后声调、读音都不清楚,使得学习的进度受到严重
阻碍。
此外,外国人听力也不太好,很多标准汉语口音、句子语法结
构他们听不懂,大大降低了掌握汉语的速度。
最后,外国人的思维习惯与汉语不同,汉语通常采用符号运算句式,但外国人更喜欢叙述句式,如“I go to school or not? ” 与“我去学校吗?”完全不同,令外国人在表达上也会遇到种种困难。
由此可见,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需要克服
字形、发音、书写、句子语法结构、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才能够
成功学习汉语。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伴随着中国台湾话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但真正能用汉语流利表达自己思想
的老外并不多。
面对繁多复杂的汉字,不可思议的语法和完全不同于
自己母语的发音,大多数学习者都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汉语的发音和拼写会使一些老外感到迷惑,即使可以认出当中的汉字,也难以正确发音。
同时,汉语的语法也复杂得难以理解,一些词语的
用法和意思很难被外国人理解,还有许多对一般母语中不存在的新词
语要学,如“很久以前”或“有一点儿”等。
有些外国人认为汉语太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感觉自己
无力掌握,因此非常容易放弃。
此外,汉语的字母和读音也经常令穆
斯林崩溃,他们发现它们有许多类似的声音,比如“C”,“Q”,“X”
以及特定的拼写,所以这也是一个考验他们耐心的地方。
汉语的书面多变还会给外国人带来困惑,汉语中的符号和线条需要仔
细掌握,而汉字的书写还需要花费极大的努力,在记忆汉字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出现记不住汉字或记错汉字的情况,也会让他们感到沮丧。
总而言之,汉语的学习过程让许多老外感到困惑、不适应甚至崩溃。
许多外国人必须坚持学习汉语,耐心掌握相关的语法、语音、拼写、
书写以及记忆汉字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熟练运用汉语交流。
老外学汉语日常用语常犯哪些错误
老外学汉语日常用语常犯哪些错误?老外学汉语日常用语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明显的惯性错误,那么该怎么改正呢?我们来看看早安汉语的赵老师的讲解。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外国留学生说出来的汉语尽管在语音、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听起来总让人觉得别扭,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或者误会。
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言语不得体:
1.有的没有准确理解词语的附加色彩,不符合语体或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言语交际中,外国人学习中文由于不能正确分辨词语的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别,他们不会运用委婉词语和模糊词语,导致言语不得体,影响了交际者的情绪和交际效果。
2.有的违反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不符合汉民族的礼貌。
中高年级的留学生尽管能写出没有重大语病的文章来,但是,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看,还是存在严重的言语不得体的现象。
3.生活中,留学生们也常常遇到听不懂中国人的笑话,理解不了报刊、小说中有情趣或另有含义的语句的情况,这些给他们的学习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老外学汉语日常用语常犯的这些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多说多练,以上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难点。
外国人学中文奥地利学生那些年做过的疯狂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然而,作为世界最深奥复杂的语言之一,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可谓是受尽了折磨。
毕竟,学习中文涉及声母、韵母、声调、拼音、等复杂多样的组合,甚至还有一词多意,一字多音的情况。
在儒森汉语看来外国人学好汉语可是真不容易。
当谈到拼音的声调时,奥地利学生一脸痛苦直摇头,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实在太难记了,实在是太绕了。
请问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在哪里?剩女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谁也看不上,二是谁也看不上。
为什么数字0对应的汉字是复杂的“零”?而数学4、5、6、7、8、9对应的汉字四、五、六、七、八、九则比较简单,这让外国人很难理解。
所以外国人学中文只能像中国人死记硬背地学习英语一样学汉语。
一周中有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六的确是按顺序命名,外国人可以轻松理解。
但是到了最后一天,它突然变成了“星期日”或者“星期天”了。
外国人对此感到困惑,实在不理解?
事实上,在儒森汉语看来外国人学中文的困难,就像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困难一样。
如果中国学生不掌握字母、单词、语法,学习英语就像读天书一样,外国人学习汉语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掌握和了解汉语的规则,想把汉语学好,无疑是不可能的。
那些可怕的规矩:教授洋人学中文者,处死!欧洲人的东来带着重商求利的目的,伴随着他们在东方的殖民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冲动,很有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蛮横气息,也难怪习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会心存戒备,怀有疑虑,“防微杜渐”。
但是一些“防夷”规定的确是有些荒谬,比如外国人不许学习中文。
教授洋人中文可能会被处死既然是中外互贸,当然是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才有利沟通交流。
但是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清廷,为了维护中文的“正统”,竟然傲慢自大到不允许西方异族学习中文。
美国第一位来华医疗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 1804-1888)当年受神学院委派到中国传教的时候,就因为广州有不允许外国人学习中文这一条规定,他不得已先去新加坡学习了一段时间中文,然后才于1835年进入广州。
那个时候,洋人要想在广东请到中国人教习中文,不管是洋人自己还是中国老师,都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实在是要学习,也要找个晚上的时间,将房间的灯光遮蔽,掩人耳目,好像是做了什么极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1759年洪任辉事件中,为洋人教授中文并写状词的中国人刘亚匾就受到牵连,当局以“教授夷人读书,代作供词”的罪名,将他处死。
广州人发明“广东英语”外国人学中文那么危险,他们可以呆在广州的时间又不长,一到冬季就得离开商馆,因此洋人学习中文的不多。
反过来,广州商人就要学习讲“番鬼语”了。
最初的世界海上霸权是西班牙、葡萄牙,后来是荷兰人,充当中外贸易翻译的是一些去过南洋的西方人和华人。
再后来到18世纪英国成为东方贸易的世界霸主,英语就成为广东贸易的流行语言。
在长期的交易往来中,广州商人发展出一种奇特的“广东英语”。
这种“广东英语”就是用听惯的外国单词,依照自己的中文语法习惯,不讲究语法、句法,中间有时还混着各种汉语、葡萄牙语、印度语的词汇,只使用了语言中最简单的部分表达意思,只要外国人明白大概就可以。
十三行伍浩官的广东英文当时的同文行老板、广州首富潘振承就因为年轻时去过南洋吕宋,跟着洋人学会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广东英语,在从事洋行和外商打交道时有着很大的优势。
老外学汉语的梗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语法的不同,对于老外来说学习汉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老外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梗,并带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
梗一:四声的烦恼汉语的四声是老外学习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之一。
许多汉字在不同的声调下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对老外来说非常困难。
例如,“妈妈”的第一声意思是”母亲”,第二声则意味着”麻麻”(麻烦)。
因此,老外经常会搞混并造成一些有趣的误解。
有一次,我在一个汉语学习班上遇到了一位老外同学。
他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汉语,但是四声对他来说仍然很困难。
一天,我们一起去吃饭,他尝试着用中文点菜。
他想要一份”面条”,却意外地用了第三声,结果点到了一份”毛血旺”(一道辣味火锅菜)。
我们当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梗二:汉字的迷惑汉字是老外学习汉语中的另一个难题。
相对于其他语言的字母表,汉字有着复杂的笔画和形状,对老外来说非常陌生。
例如,“猫”这个字由于其可爱的形状而受到了很多老外的喜爱,但是要将它的发音和意思牢记并不容易。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外国朋友,他满怀兴奋地给我展示了他刚刚学会的一个汉字:“糖”。
他觉得这个字的形状和意思都很有趣,于是他用它写了一句口号:“糖果让我甜到爆炸!”然而,当他向我展示时,我看到他错误地写成了”燥”字,让这个可爱的故事变得非常滑稽。
梗三:语法的困扰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西方语言截然不同,这也是老外学习汉语时的一个挑战。
一个简单的句子在汉语中经常需要进行调序,造成了许多老外在表达意思时的困惑。
我有一个朋友来自美国,他在中国学习汉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有一天,他想要询问我去哪里买衣服。
他问:“你是去哪里买衣服?”我立刻笑了起来,告诉他应该先说主语”你”,然后才是动词”去”,最后是地点”哪里”。
他非常惊讶,因为在英语中问句是以”是不是”开头的。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现象。
虽然有很多因素
会让老外学习汉语变得困难,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汉语的拼音
的抵抗力。
无论外国人怎么努力,学习汉语拼音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坎。
而学习汉语拼音可能是老外学汉语中最艰辛的过程,因为它不像
西方语言,只需要学习几组不同的元音和辅音就够了,而汉语的拼音
有数十个不同的声母、韵母等等,学习起来就显得十分艰难了。
另外,老外学汉语可能会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语言的繁复性,尤其是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别复杂,许多句子的构造都很难理解,所以学习起来就更难了。
此外,在汉语表达中,一词多义和繁杂的文
法规则也是另一个老外学汉语时无法逃避的挑战之一。
而所有这些都令老外学汉语变得很难,他们会不断地碰壁,感到
很艰难,这是一个循环,最后老外可能会因此感到崩溃。
但是,坚持
不懈的耐心是学习汉语的关键,只要咬紧牙根,坚持学习,总有一天
会有收获的,并可以演讲流利的中文。
把自己扔到爪哇国去教汉语小时候只要不听话,大人就会以扔到爪哇国去相恐吓,从那时起,我就觉得爪哇国是个很远的地方,远到我这辈子都不会到达。
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踏上了它的土地,而且呆了一年。
其实爪哇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大三的时候,印度尼西亚万隆国际外语学院来我们学校招聘实习的中文老师,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报了名。
虽然家人强烈反对,但我还是和另外三名中文系的女生一起踏上了赴印尼的旅程。
管他什么火山、地霹、海啸,人家国家几亿人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我就要去看看这个爪哇国到底有多么的爪哇。
比老师大的学生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终於抵达了雅加达国际机场,想到未来一年将在这个陌生的国家度过,兴奋便取代了疲惫,再是3个小时的汽车后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万隆。
还没来得及欣赏一下这座城市,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被安排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
典礼上,我们四名来自中国的年轻老师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纷纷涌上来,用极其生涩的汉语一字一顿地喊着老师好。
我吃了一惊,因为从外观上来看,他们并不比我小。
看着跟自己同龄的人,用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调称呼自己为老师,这种感觉真是很奇怪。
会后,和他们有了第一次交流。
他们很多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汉语的,他们有的在其他学校读书,有的在公司上班,有的在帮父母打理生意,甚至有一个女同学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来学习汉语是为了回家后再教小孩。
原来,早在1965年,印尼当局就封闭了华校,并禁止在公开场合展示中华艺术和文化,包括使用中文。
因此,现在印尼的年轻一代华人几乎都不会说汉语。
随着近些年政府对汉语的开放,他们筹资在万隆兴建了这所汉语学校,希望汉语和中国文化能在后代中传承下去。
当天下午,终於得空参观了雅加达市,这座被群山环绕的城市虽然是爪哇岛第三大城市,却没有一个大城市应有的繁华与时尚,更多的是朴实与清新,还有浓浓的宗教风情。
看着身着穆斯林服装的印尼人,再对比小时候心中那个遥远的国度,如梦如幻。
张牙舞爪的课堂上课的第一天,虽然气温高达30多度,我还是穿上了出国前准备好的正装,想把自己武装得更像一位老师。
外国人学汉语竟犯罪?
作者:聂作平
来源:《百家讲坛》2012年第13期
乾隆时期,西方与清朝的主要贸易地是广州,而广州地方官员几乎无一例外地利用职权之便,向洋商大肆敲诈勒索。
东印度公司不胜其扰,同时也为了扩大与清朝的贸易,指派洪任辉和喀喇生带两只商船北上定海。
随后,英国方面把更多的商船发往宁波等地。
如此一来,到达广州的英国商船便急剧减少,广州官员的灰色收入与海关税收均直线下降。
为此,两广总督向乾隆提请将宁波的关税翻一番,打算以这种方式来迫使洋商“自愿”留在广州。
按说,无论洋商的目的地是广州还是宁波,大清帝国得到的总税收都是一样的。
但乾隆不这样想,他不愿看到洋人的船只像蝗虫一样从南方扩散到北方。
他希望看到的局面是,在广州这个地方留有一个帝国与夷人之间的窗口,既可以此彰显天朝对恭顺熟番的关照和恩赐,也方便宫中采购自鸣钟、八音鼓之类的西洋新玩意儿。
果然,宁波的关税很快就比广州高出了一倍。
在这种情况下,东印度公司再次指派洪任辉北上。
这个说得一口标准汉语的英国人,因缘际会地成了第一个向中国皇帝告御状的外国人。
洪任辉到达天津后,通过向官员行贿,将一纸诉状递到乾隆面前。
状纸中,洪任辉指控粤海关监督等官员敲诈勒索,作为洋商代理机构的洋行故意拖欠货款,希望天朝改革现行贸易制度,保护洋商正常贸易。
乾隆看完状纸,龙颜大怒—乾隆最大的愤怒,不是他选定的官员们假公济私,而是这个非我族类的夷人,不但说得一口标准的汉语,而且还找到了中国人帮他写状纸,此中隐情必定是中外勾结。
况且,这个夷人对天朝恩赐的贸易机会,不但不心怀感激,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
凡此种种,无一不有辱天朝体面。
独裁者愤怒的后果很严重:洪任辉被押往澳门,在大牢里蹲了三年;那个胆敢帮洪任辉递状纸的中国官员被斩首示众。
而且在乾隆亲自给洪任辉拟定的几条罪名中,最令今人意外的一条竟是:擅自学习汉语。
洪任辉豪气干云地前往北京告御状,不仅没能解决事实上的一口通商和朝贡贸易体制下清朝官员对洋商的巧取豪夺,反而因激怒乾隆被监禁。
更重要的是,朝廷很快下了一道旨意,正式规定广州是向洋商开放的唯一口岸。
从此,广州就成为帝国这间铁屋上仅存的一个巴掌大的窗口,直到鸦片战争爆发。
另外,作为对洪任辉擅自告状和居然懂得汉语的惩罚,朝廷在确定一口通商国策的同时,还对洋商作了诸多令西方人发指的规定。
比如在广州的洋商,春节必须撤到澳门,直至次年秋
天才准再来;洋商的女性眷属,一律不准进入广州;在广州的洋商的起居行动,仅限于划定的十三行区域。
而外国人不准学中文,也成为其中一项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方就处于不平等状态,中国就饱受列强欺凌”这一观点早已深入人心。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B面,那就是在鸦片战争以前,中西方同样处于不平等状态。
那种不平等,是中国在自命天朝上国的前提下,对西方的种种苛求与阿Q式的精神胜利之间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