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黄河颂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七年级语文教案《黄河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黄河颂》。
(2)理解诗歌《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了解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黄河颂》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诗歌《黄河颂》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1. 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关注。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和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黄河颂》。
(2)学生自主背诵诗歌《黄河颂》。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和拓展:(1)教师总结诗歌《黄河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黄河颂》,并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3. 思考和表达: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五课《黄河颂》笔记The fifth less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for seventh grade is a poem called "Ode to the Yellow River".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五课是一首诗,名为《黄河颂》。
The poem celebrates the majestic Yellow River, whi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这首诗歌歌颂了雄伟壮丽的黄河,这条河流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上千年的重要地位。
The poet, Guangwei, vividly describes the river's powerful and unstoppable nature, as well as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ho live along its banks.诗人光未生动地描述了黄河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力量,以及它对生活在河岸上的人们的影响。
The poem evokes a sense of awe and reverence for the Yellow River, while also highlighting the challenges and hardships it has brought to the people who rely on it for their livelihood.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同时也突出了它给依赖它谋生的人们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Through the poem, reader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people who have lived alongside it for generations.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世世代代与它共同生活的人们的坚韧不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第二单元5 黄河颂文学常识作者,光未然,生卒年,1913—2002,原名,张光年籍贯,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评价,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组诗《黄河大合唱》,诗集《五月花》,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等。
重点字词句生难字哺.(bǔ)育 屏.(pínɡ)障 宛转.(zhuǎn) 气魄.(pò) 臂.(bì)膀 浊.(zhuó)流 澎pài(湃)狂lán(澜)高山之diān(巅)多音字 屏⎩⎪⎨⎪⎧píng(屏障)bǐng(屏气) 强⎩⎪⎨⎪⎧qiáng(坚强)qiǎng(强迫)jiànɡ(倔强)曲⎩⎪⎨⎪⎧qū(九曲连环)qǔ(歌曲) 形近字⎩⎪⎨⎪⎧澜(lán)狂澜斓(lán)斑斓阑(lán)阑珊 ⎩⎪⎨⎪⎧哺(bǔ)哺育辅(fǔ)辅导捕(bǔ)捕捉重点词【巅】山顶。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九曲连环】本义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
现在多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精彩句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赏析】诗人于热烈的赞颂中,表现了黄河的英雄形象。
这里,由黄河的雄姿,追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转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艺术构思向前发展了,词调笔锋也发生了转折。
这正体现了歌词艺术的流贯和变化两大特性。
流贯使主题单一、纯清;变化,则使内容丰富、生动。
第五课《黄河颂》
巅diān:山顶:珠峰之~。
劈pī:1.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木柴。
~风斩浪。
2.(木头等)裂开:钢笔尖写~了。
3.(嗓音)变得嘶哑:他喊了半天,声音都快~了。
4.正对着;冲着(人的头、脸、胸部):~头。
5.雷电毁坏或击毙:老树让雷~了。
pǐ:1.分开;分:~成三股。
2.分裂;使离开原物体:~莴苣叶。
3.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气魄qì pò:1.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2.气势:人民大会堂~雄伟。
狂澜kuáng 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力挽~。
浊流zhuó liú:1.浑浊的水流。
2.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下贱之人。
3.比喻腐朽黑暗的潮流。
宛转wǎn zhuǎn:同“婉转”。
1.指委宛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2.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屏障píng zhàng:1.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燕山山地和西山山地是北京天然的~。
2.遮挡着:~中原。
哺育bǔ yù:1.喂养。
2.培育教养: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榜样bǎng yàng: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好~。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022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黄河颂》课后生字组词的中英文版如下:中文版生字组词:1.巅(diān):巅峰、山巅2.澎湃(péng pài):澎湃的波涛、激情澎湃3.狂澜(kuáng lán):掀起狂澜、力挽狂澜4.浊流(zhuó liú):浊流宛转、澄清浊流5.宛转(wǎn zhuǎn):歌声宛转、宛转曲折6.屏障(píng zhàng):天然的屏障、筑起屏障7.哺育(bǔ yù):哺育生命、哺育成长8.榜样(bǎng yàng):树立榜样、学习榜样英文版对应解释:1.巅(diān): Summit, peak1.巅峰: Summit peak2.山巅: Mountain summit2.澎湃(péng pài): Surging, tumultuous1.澎湃的波涛: Surging waves2.激情澎湃: Overflowing with passion3.狂澜(kuáng lán): Torrential waves, violent surge1.掀起狂澜: Raise violent waves2.力挽狂澜: Turn the tide4.浊流(zhuó liú): Turbid current, muddy flow1.浊流宛转: Turbid current twists and turns2.澄清浊流: Clarify the turbid flow5.宛转(wǎn zhuǎn): Melodious, winding1.歌声宛转: Melodious singing2.宛转曲折: Winding and tortuous6.屏障(píng zhàng): Barrier, shield1.天然的屏障: Natural barrier2.筑起屏障: Build a shield7.哺育(bǔ yù): Nurse, foster1.哺育生命: Nurture life2.哺育成长: Foster growth8.榜样(bǎng yàng): Role model, example1.树立榜样: Set an example2.学习榜样: Learn from a role model请注意,英文翻译可能因语境和个人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基础的翻译方式。
第5课黄河颂【生字生词】巅:diān山顶。
劈:pī用刀斧或强力破开。
气魄:qì pò气势。
狂澜:lán本指大的波浪式,比喻激烈的潮流。
浊流:zhuó水流变得混浊。
宛转:wǎn zhuǎn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屏障:píng zhàng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bǔ yù培养。
榜样:bǎng yàng样子,模样。
浩浩荡荡:hào dàng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临行时,母亲倚门翘(qiáo)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名著中住着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隘(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懦(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站在高山之①diān______,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②péng______湃,掀起万丈狂③lán________;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diān______ ②péng______ ③lán_______(2)文中“结成九曲连环”的“曲”读作()A.qǔB.qū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________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吧!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4.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第5课黄河颂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写作背景。
1938年,作者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1939年,作者抵达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2.知识链接。
(1)文题解读。
“黄河颂”即歌颂黄河。
“黄河”点明了诗歌赞颂的对象;“颂”表明歌词内容是向黄河唱出气势恢宏的赞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千米。
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它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浊流()宛转()屏障()臂膀()哺育()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狂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理解感情基调。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黄河颂》课文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课文赏析《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充满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首先,诗人通过对黄河的生动描绘,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桀骜不驯的血性。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震撼力。
同时,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表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其次,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赞美。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这表现了黄河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这种英雄气概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诗歌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发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表现了诗人对黄河精神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之,《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