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
理论(理实一体)课教案学习辩证唯物法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全面地看问题。
第二,要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
[配乐诗歌朗诵]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人生的路途,有挫折、失败、欢乐、成功,这些本身就是丰富多彩人生的组合兀素。
朋友们,不要陶醉于成功的降临,也别屈从于失败的侵袭;成功时多点警醒,失败时多点从容,真诚地面对人生吧!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a.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b.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名人名言]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毛泽东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视频展示]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提问]刘默涵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提示)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环境只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讲授法朗诵法讲授法图例法引用法。
《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讲《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盾的概念,认识到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2.了解矛盾对人生的重要性,明确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态度。
3.提高辨别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动力。
二、教学内容:1.矛盾的概念及分类。
2.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人生矛盾”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讲解矛盾的概念及分类、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
3.案例法:以具体案例展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的方法。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出示“人生矛盾”图片,让学生讨论这张图片表达了什么意思。
(2)提问:“你有遇到过哪些人生矛盾?你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30分钟):(1)讲解矛盾的概念及分类。
(2)讲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3)讲解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的方法。
3.案例分析(1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个人生矛盾案例,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2)全班分享并总结各组的案例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面对矛盾,解决问题。
4.讨论(10分钟):(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矛盾。
(2)全班分享并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矛盾的方法。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矛盾的概念,认识到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避免过分强调矛盾的消极面。
2.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矛盾对人生的作用和如何积极面对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矛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同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哲学与人生》教案
图片故事:给国王画画
古代有一个国王长得很丑,一只眼瞎、一条腿瘸。
一天,他召集全国的画家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家想,国王的权威至高无上,国王的尊严不可冒犯。
于是他把国王画得非常漂亮,谁知国王看后大怒,说道:善于弄虚作假的人必有野心,拉出去斩首。
第二个画家一看,便如实地给国王画了一张像呈献给国王,国王看后勃然大怒,说道:丑化国王、冒犯天威,拉出去斩首。
画家们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谁还敢给国王画像呢?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呈上一幅画像,国王看后喜形于色并赏金千两。
原来是一张国王打猎的像国王一条腿站在地上一条腿蹬在一个树墩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在举枪瞄准。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着重阐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积极面对和解决矛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解决人生矛盾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 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因为理解和掌握矛盾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中职生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看实物往往具有片面性,这种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哲学与人生教案之6(修订版)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备课笔记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哲学观点: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观点: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哲学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生观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二、新课讲授: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多媒体展示图片: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提问:怎样用哲学观点看待科技的两面性?【学生分析】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升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问题让人烦恼。
【教师导入】两面性,社会发展是这样,人生发展又何尝不如此。
【哲学观点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一、漫画“瞧这一家子”【学生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引导】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
生活本身充满矛盾,人生就是一个必定要经历各种各样矛盾的历程。
【结论一】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二、图片:有战斗机就有雷达【学生思考】:两者相互对立和斗争的方面是什么?他们的彼此斗争带来了什么结果?【教师讲解】幻灯片: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着重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结论二】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三、漫画:“他敢剪吗?”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狼和鹿的故事。
【学生分析】在这个故事中狼和鹿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驯鹿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归纳】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结论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四:小组竞赛活动;猜他是谁?不同年代的结婚照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分组竞赛】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第6课第一框教案课题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第6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本课主要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在本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为第6课第一框题内容,侧重于在认知层面帮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包括矛盾的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为学习运用矛盾分析法奠定了基础。
技能基础授课对象是烹饪专业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采用理性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认知能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思维的抽象性、深刻性还处在成长中,当面对比较系统、有深度的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心理。
学习特点学生养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习惯,能较好地开展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喜欢贴近生活的案例,喜欢视频展示、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矛盾的观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职业精神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把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感悟矛盾发展对自身成才的作用,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发展条件和职业素质对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向职业道德模范学习。
法治意识掌握矛盾分析法,积极面对人生矛盾,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第6课时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2、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3、人民日报(2012.11.3)十八大特刊“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
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
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
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依据:由于中职学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哲学命题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较抽象,所以作为难点通过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加以突破。
二、说学生作为中职生正处在个性、品质、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
学生通过学习了前面几课,对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哲学与人生经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已经有所熟悉,而且当代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同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具备一定的知识量。
但是对于具体的哲学概念的认识在理解上有难度,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三、说教学方法依据《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和本框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在本课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上,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不再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顾及职业技术学校重技术、重能力的特点。
因此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然后辅助一定的讲授。
四、说学法根据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合作探究和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五、说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制作的课件包括动感画面、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拓思维,开发智力。
六、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第一部分:新课导入(3分钟)幻灯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提问1、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入对矛盾概念的解释。
然后让学生思考篮球运动中存在怎样的矛盾现象,并试着举其他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的导入更为自然。
再者,由学生自我寻找矛盾的例子,即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将学生对矛盾错误的认识得以更正,使学生以更强的求知欲去听讲这堂课。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0分钟)首先,教师分析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
在分析统一性时,通过分析漫画“敢剪吗?”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分别论证了统一性的两个特点: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解释对立性特点时,训练学生找反义词。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的分析提问,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概念,避免抽象认识不能理解清楚。
通过寻找反义词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落实。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幻灯片展示:1、猫与老鼠这对“老冤家”,如何在相互斗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2、生物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师讲析后,让学生举相类似的例子,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猫和老鼠在相互斗争中共同生存和生物的发展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主动性,从而愉快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最后:采用案例讨论法教学。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结合课文中对《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这个人物形象,由学生来分析“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开展分组讨论,更好地理解了“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能更好地深入理解哲学抽象的方法论。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12分钟)把对“许三多”的讨论作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无完人。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然后在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阐释矛盾是如何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生矛盾是人生中各种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2、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3、人生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的分析,首先训练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是对“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知识点的课堂应用。
其次也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新鲜的素材,使学习内容更生活化,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要点。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20分钟)首先,通过漫画“下雨好不好?”导入本知识点。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对待矛盾态度不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
强调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矛盾,学会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导入、提问,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通过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于人生矛盾有更好地认识。
其次,教师对非洲草原东西岸羚羊群差别比较,分析其原因。
最后,探究活动:案例1、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案例2、最美火炬手----金晶提出问题:①从她们的事迹中你有何感受?②你对逆境有何认识?分析得出:真正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是逆境,所以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逆境,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榜样将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性概念。
同时又坚持了理论与实际具体统一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25分钟)首先,学生思考问题:1、“讳疾忌医”的故事中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2、“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反映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评价。
引出内外因的概念及内因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故事和谚语,提出问题,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理解透彻。
其次,通过回答“种瓜种豆,没有阳光、水分、肥料等,行不行?”来使学生认识到外因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有生物知识很容易就得出瓜豆生长所需要的外界环境,从而认识到外因的重要作用。
再次,播放《汶川地震》后的救灾镜头,镜头一、二:汶川人民自救;镜头三:全国各地援助;镜头四:国际援助。
提问:汶川自救和重建要靠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引出“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加深学生对国情的了解,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
并且对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一抽象概念,能够更形象化的认识、理解。
最后,针对“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重要哲学理论的方法论展开讨论,思考学生自身的学习问题,引用成语故事“孟母三迁”,使学生理解做到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机遇。
(4)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四步对学生提问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循序渐进、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这一重难点。
第三部分:课堂反馈(13分钟)幻灯片展示一些针对本节课的习题,一部分是巩固知识点的题目,另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以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5分钟)结合板书进行总结,主要介绍本课的内容、重难点。
强调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认真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第五部分: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完成学习指导的相关习题,针对刘默涵和金晶的事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写一写感受,课后复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八、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反映也比较积极,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是教师处理本课的基本方法。
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但有些学生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只有基本原理或方法论,没有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或结合材料分析的能力欠缺。
今后教师应让学生多加强实际操练,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