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 格式:docx
- 大小:22.88 KB
- 文档页数:8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知道了上课的基本要求,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言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
他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孩子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待于提高。
改进措施:1.应多提问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
2.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争取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一、创设情景,诱发创造意识《品德与社会》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可设情景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想象装扮春姑娘,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学生才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探索。
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尊重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着,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我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学习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篇一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4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册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现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如下反思: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平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把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注重知识的学习,也不忽略能力和情感、个性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经验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力。
在教学时有目的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三,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悟出道理! 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篇二《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要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8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异同。
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我从教材图片导入,介绍住房的起源。
在通过图文对照、学生介绍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某种住房的建筑特色及地域等。
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区域的。
差异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效果不错。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
对少数学生要降低学习难度。
加强教师的引导。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二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谈感受。
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提升。
在本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学习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
精神。
对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通过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尊重,再为他们喝彩的同时,给予关爱。
学生通过搜集和了解弱势人群顽强奋争、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了解他们每一点成绩的来之不易,激发敬佩之情,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
为他们喝彩。
《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篇三《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小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实际的情境和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抽象的、离学生较远的,这就导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我认为在教材编写和选择上,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然而,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不够高,他们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可能与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有关。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和合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评价方式单一。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考试或作业的形式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认为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更加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可以采用一些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小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 1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回想我教学的《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
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
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
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
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
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
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
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
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小学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 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
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汇编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汇编4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1这堂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品格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7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我在教《我懂事了》一课时,力求创设各种情景,让儿童通过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感受自身的成长,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本课注重心情体验,特别是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设计的是“猜猜我是谁”,猜照片的活动,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利于拉近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成长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作好铺垫。
紧接着,我又塑造了小学生这一卡通形象,借助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身的成长,引发长大的思考,通过角色理解、表演等活动,激发起学生关心体贴家人的意识和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对学生的劝说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摆在课堂的重心,由学生的劝说随机展开教学,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由“你对自己长大了、懂事了有什么愿望吗?”一问让学生从体验长大以后的美丽憧憬,说出心中的愿望,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说出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以自己的愿望作为动力来促进孩子努力实现。
值得思考的是:课前我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调查学生最引以为荣的长大懂事了,以便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整堂课中,不能一味地只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师更应注重方法的引导,比如:怎样更好地照顾父母等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本课的设计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面向学生的生活,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二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儿童的社会生活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进行的手段,而品德新课标也倡导通过学习者的自身体验来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1)从教本走向人本我依据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求,努力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感受与探究,为此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不局限教材设计构想,让学生畅谈熟知的家乡人的生活习惯、节令习俗,欣赏感兴趣的戏曲艺术,使教学成为学生社会经验不断发展的过程。
(2)注重教学的实施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的教育应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搜集、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个发现、思考、辨析的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
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培养了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并且开拓思维,获得了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追求情感的生成与提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上我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言其所想,让他们认识到家乡的美好,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体验。
得到情感上的触动和提升,并且主动为建设家乡,推广家乡文化贡献力量。
孩子们通过教学所得又回归生活,提升了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二《走近残疾人》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5课中的第一个内容。
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受残疾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从而能够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本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残疾人,我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将这三个活动逐一进行(也可分组——每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分别展开体验,同时进行能够节省时间,但是那样的话很可能给孩子一种做游戏的感觉,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不自觉中使这节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游戏课从而失去了我们设计这几个环节的本来意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21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15月30日虞校听了我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第12课《可爱的家乡人》。
课始我便用讲解加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家乡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变化的:一个村一个乡的是家乡人,一个市的是家乡人,在外地求学碰到同一省就是碰到家乡人。
嘿!一个小家伙按奈不住了,还没举手站起来就说,同一个国家的也是家乡人,如果在国外碰到就算啦……真不错!虽然课前做了一些布置:让他们收集家乡名人、身边可爱人之例,也的确有些孩子如此完成了,但课堂上教学资源仍显匮乏,所以也未能营造出那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氛围来。
在读“家乡美丽的传说”时,不谋而合竟有三个孩子都质疑“既然济公和尚法力无边,为什么不直接把飞来峰搬走呢?”倏地有三五人抢着作答,有的回答还颇有几分道理,搬到另一处去另一处不也要遭殃吗?……最终我没有作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说实话,我也无法作答),只是大加赞赏了这三个提问的孩子,还有那三五个抢着作答的孩子,前者和后者都是边看书边思考的孩子,告诉他们“善于思考”对于学任何一门科、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
我想,此刻答案的正确与否已索然无味,我们需要咀嚼品尝的是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我是小小家乡人”本来是要激发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的,但课堂上显然很“冷清”,近乎冷场了,一方面有客观原因——30分钟的铃声响了,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孩子们主人翁意识的薄弱。
家乡是可爱的,家乡人也是可爱的,带领孩子们发现真善美是我——一个教师的本意。
从教近十年还是第一次执教《品德与社会》,教材资源的开发真的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面对着书上一页仅两三幅图、两三句话甚是苦恼,但没有捷径只有摸索。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8篇】篇一: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一)开放性的教学处理。
我在教学中重视用开放的视觉处理教学。
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
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
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
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二)多样性地选用教学活动形式。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种活动体验中不断深化学习主题。
童话的故事情节把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童趣。
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
加上一首首悠扬的春天乐曲,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
学生以手工制作、唱歌、舞蹈、弹奏、快板、朗诵和种植等各种形式的表演赞美春天,寓教于乐,丰富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是课程综合性的体现。
(三)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突出。
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
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
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
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四)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我首先重视学生与学生合作:如让学生找好朋友说说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百宝箱;小组合作制作送给春姑娘的礼物等环节,鼓励了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分享、交流和体验合作的乐趣。
在小组合作中,还非常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时刻提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会合作,也把活动的机会提供给每个小学生。
2024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024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4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册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现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如下反思: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平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把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注重知识的学习,也不忽略能力和情感、个性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经验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力。
在教学时有目的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三,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悟出道理!2024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要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
最新六年级思品教学反思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六年级思品教学反思大全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篇一: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今天我上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
在课前我与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交流内容也是临时即兴发挥。
我让本班参加春运会的运动员同学介绍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我可以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来的自豪与兴奋,交流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他们向自己的教练表达感谢之情,这样将更能烘托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上课之初,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两组图片,分别是表现世界的和谐、和美、和平和战争中的儿童,学生得到了最为直观的感受,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之中。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战争所带给人类的灾难,而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得难度,而课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直观上了解关于战争的一些东西。
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与老师配合,好在该班有几位同学对于战争和历史的知识涉猎较为广泛,因而和老师的配合还算默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问的时候只让学生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等等最为直观、简洁的问题,避免抽象难懂的词汇,这样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一位母亲的话”等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激情。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课,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是充满激情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试想,如果老师上课死气沉沉,学生能不昏昏欲睡吗?我认为本节课自己在这点上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在结束时配乐总结的时候,学生全体自发鼓掌,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不是很流畅,另外忽略了一个环节,即在讲“生命的摧残”时应让学生对战争的发起者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果这样,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充分。
六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
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六年级品社课后反思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4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册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篇一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4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册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现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如下反思: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平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把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注重知识的学习,也不忽略能力和情感、个性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经验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力。
在教学时有目的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三,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悟出道理!六年级品社教学反思篇二《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要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学生们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副课,没必要认真学习,再说课文中的许多知识他们也不感兴趣,还不如腾出时间学语文数学呢。
听了学生们的话,我连续几天陷入沉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好的学科,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困境?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经过思考,我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品德与社会》学科不受重视。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但在应试教育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使它微乎其微,所谓的副科,学生认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学生上课偷写作业。
教师们布置作业,学生不按时交会受到批评,他们课余时间写不完,只能在所谓的副科上偷着写,而比起音乐、美术、体育课来说《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于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成为他们偷写语数作业的最佳选择。
三、教师的身教作用发挥不好。
教学方法较单一,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情况,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
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
4、把玩耍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2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4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册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现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如下反思: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平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把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注重知识的学习,也不忽略能力和情感、个性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经验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力。
在教学时有目的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三,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悟出道理!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3《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应该体现从教材走向生活。
《发生在我家里的事》这一课正是基于此的一种教学实践。
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节俭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与作用,懂得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让学生观看《洗手》、《打包》两段录相。
看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并适时给予评价,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区分什么样的行为是节俭,什么样的行为是浪费。
二、联系实际,实话实说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三个故事,联系实际想到自己家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
然后通过小记者采访,让学生发现一些源于生活的节俭与浪费现象。
三、课前调查汇报构建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加以整理。
课上各小组采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实物展示、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汇报。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一代应该继承的。
四、反思自己,指导生活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联系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资源与人口矛盾日渐突出等国情,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思考节俭的意义,并且把这个传统美德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节俭转化为自觉、持久的行为习惯。
通过本节课“从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所学对自己的意义:以节俭为荣,以挥霍为耻。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4第一单元“生命是宝贵的”学习主题下有三个话题-----生命的奥秘、珍爱我们的生命和善待自然万物。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一切都要从正确认识生命开始。
因此本课的重点就是带领学生探究生命的奥秘。
我在执教《生命的奥秘》一课时的时候,努力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大胆转变学习方式,教学中针对六年级儿童的特点,重视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获得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如下:一、努力突出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所以,本节课在学生知识、生活经验的缺乏的情况下,我大胆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与胎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资料,让他们初步了解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如何长大,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探究生命孕育的奇妙话题。
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出生的那一天家里人都如何度过的”这一问题课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强调要了解妈妈在那一天受了哪些苦,一步步地使学生初步懂得“生命不仅仅神奇,而且特别珍贵”的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包涵了母亲怀孕时的艰辛和对宝宝的精心呵护,同时也离不开父亲及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至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我们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
及时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情感体验,整节课无形之中渗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节课至始至终重视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突出了品德性的特点。
二、以“主体多元合作探究”教模呈现活动这节品德与社会课主要是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奥秘的,生命对于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太抽象了,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以我校推行的“主体多元合作探究”教模为活动呈现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利用预习(包括前制性学习)环节,把在关生命奇妙的话题抛给学生自己探究,让他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在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在与小组同伴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一步步探究生命的奥秘,感知生命孕育的神奇。
课上让他们把书包双肩背于胸前,体会母亲怀孕时的感受;讲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故事,感受自己的到来给整个家庭所带来的幸福;再听一位妈妈现场讲述生孩子时的感受,体会做妈妈的艰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同时,感悟出每个人生命的宝贵。
很多孩子在听完阿姨的讲述之后说:妈妈真伟大!并由此感悟也生命的宝贵。
三、及时抓住即时生成的问题“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我不仅努力地合理利用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密切关注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还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借机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一个小话题“感受妈妈孕育我们的艰辛”,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体验、思考、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同时我还注意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如“我出生的那一天家人产房外焦急的等待、亲朋好友的奔赴相告”,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家人的担心和喜悦,懂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人,也属于社会。
我巧妙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深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一直以来,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方式是讲,道理是灌输的,中间缺乏一个学生自己领悟内化的过程,形成一听就懂,欲做却不能的情形。
因此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自悟与启发的统一,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故事、妈妈怀孕时家人的付出等问题,让学生自主在社会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适时鼓励学生做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充分感悟生命是宝贵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学生层层深入、自悟自得感到珍爱生命的重要,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人、爱社会的情感。
整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大部分学生热情高涨,受到教育,可是我还是发现有少数孩子很茫然。
在合作学习中,我上前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同桌交流时,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意外。
他说:“我不觉得我父母为我做了什么,也感觉不到他们的爱,妈妈还经常打我呢!”孩子的话触动了我,现在的确有很多父母对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对自己的小孩要求非常严格,轻则训斥重则打骂,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总觉孩子太小不懂。
而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孤独,如果父母平时不注意他们的心理需求,多与孩子聊聊天,多听听他们讲话的话,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比较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从这节课上我明白了,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建立新的课程目标下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也产生许多困惑,但是我相信,只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努力钻研,我们的教学会更完美。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5《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要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