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3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
《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
《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
《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
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
《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
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试卷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1、先秦诸子散文中,创立了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了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论辩文;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中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诗经》第一篇名曰,其中有"窈窕淑女,。
"之句;《天问》的作者是,他最著名的抒情长诗中有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3、"文章西汉两司马"其一是指写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一位则是汉赋大家,代表作有。
4、建安文坛被誉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这一时期还有一位女作家。
正始时期,有阮籍、嵇康等人组成的作家集团,史称。
5、东晋陶渊明创立了,其《饮酒》中有名句"采菊东篱下,";谢灵运创立了,其《登池上楼》有名句"池塘生春草,。
"二、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楚辞2、建安风骨3、初唐四杰4、韩孟诗派三、名句赏析(每题5分,共20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问答(每题8分,共24分,以下请按顺序在答题纸上答,并写清题号)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什么?2、唐诗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析《长恨歌》的主题。
五、论述(共16分,两题任选一题)1、结合具体作品论析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2、苏轼评柳宗元《渔翁》一诗的末两句"虽不必亦可"。
请谈谈你的认识。
附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去相逐。
试卷二一、填空(每空0.5分,计20分)1、"女娲抟黄土作人"的神话出自《》。
左传曹刿论战左传曹刿论战(上)战争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极端状态,能力高强的将领在战场上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然而,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有一次著名的辩论,却在没有实际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就是曹刿论战。
曹刿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智者,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而闻名于世。
据《左传》记载,在齐国与晋国即将发生战争的紧要关头,曹刿独自前往晋国的国都骊山,与晋国的名将荀息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
曹刿首先向荀息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你们晋国要和我们齐国开战?”荀息思索片刻,答道:“因为我们晋国认为,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腹背受敌,是我们的潜在威胁。
”曹刿微笑着说:“那么,你们晋国有什么优势,可以战胜我们齐国呢?”荀息沉思一番,回答道:“我们晋国地势险要,兵力强大,有优秀的将领和勇敢的士兵。
”曹刿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荀将军,你的见解太过片面。
虽然你们晋国地势险要,兵力强大,但是你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国家的统一和内部的稳定。
你们晋国世世代代都在内斗,各个贵族都争权夺利,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和稳定的社会。
而我们齐国,在国内外的大战中历经磨难,却一直坚守着统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这就是我们齐国的真正优势。
”荀息闻言,沉默不语。
曹刿继续说道:“如果你们晋国一味地扩张领土,而不注重内部的发展和稳定,势必会落入我们齐国的算计之中。
相反,如果你们能够与我们齐国和平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我们将成为你们的友邦,而不是敌国。
这样一来,你们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曹刿的言辞深入人心,荀息被他的智慧所折服。
最终,晋国选择与齐国和平相处,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曹刿论战(下)曹刿论战是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辩论,他通过分析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优劣势,说服了对手放下武器,选择和平相处。
这场辩论背后,蕴含着曹刿深刻的思考和睿智的智慧。
曹刿的辩论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问问题引导对方思考。
在辩论中,曹刿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提问,引导荀息深入分析。
左传中描写战争的篇目左传中描写战争的篇目为《吴王夫差伐阖闾》吴王夫差伐阖闾,是左传中一篇描写战争的重要篇目。
这篇篇目详细描述了吴国君主夫差对抗越国君主阖闾的战争过程,战争的背后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文章开头,介绍了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吴国君主夫差因为妒忌越国君主阖闾的威望和声望,决心发动一场战争来削弱越国的势力。
夫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出兵攻打越国,还通过各种手段分化越国内部,挑拨离间,煽动内乱,以求削弱越国的实力。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战争的具体过程。
吴军攻打越国的战争开始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吴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反而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越国君主阖闾不仅在战场上善于运筹帷幄,而且还能够稳定越国内部的局势,有效地应对吴军的攻击。
在战争的过程中,吴军受到了种种困扰和挫折。
夫差对越国内部进行的煽动和离间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越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越国军民团结一心,奋起抵抗,使得吴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同时,夫差的统治也受到了国内外的质疑和批评,导致吴国内部的动荡局势进一步加剧。
最终,吴军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
夫差的战争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导致了吴国的衰败。
越国君主阖闾借助这次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使越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吴国则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而陷入了政治和军事的困境,夫差的统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通过这篇篇目,左传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全过程,并通过对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描写,深刻展示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君主的影响。
同时,篇目中还体现了吴国君主夫差贪婪权力、残暴无情的一面,以及越国君主阖闾聪明睿智、善于应对的一面。
这篇描写战争的篇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于今天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通过政治手段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才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谨慎选择君主和领导人,因为一个无能或者残暴的君主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以五大战役为例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
《左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叙事艺术的精妙之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中记录了多达492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文主要以五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秦殽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为例,主要从叙事的总体把握、细节的精彩描写、篇章结构的灵巧多变等方面介绍其战争描写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首创性的叙事艺术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字:《左传》五大战役,叙事特点,艺术借鉴,后世影响AbstractZuozhuan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rrative prose writing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by scholars, and is considered the norm of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essence of its narrative art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ar discourse. Zuozhuan, recorded the greatly small hundreds of times of war, this paper mainly to five big battle - ChengPu battle, the battle of An, Bi the battle of the war, the war of Yao, YanL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from the vision of the overall grasp, details of which itsdifferent,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chapter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Zuozhuan, the account of the war,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historian, but also emotional narrative these wars to literary writing and its pioneering narrative art achievement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Keywords: description of war of Zuozhuan,narrative features,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一、绪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些经典篇目:
1.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中非常著名的一篇,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斗争。
共叔段野心勃勃,欲夺取王位,最终在鄢陵之战中被郑庄公所败。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2.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描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
曹刿是鲁国的一位智者,他通过观察敌我双方的布阵和士兵的精神状态,准确地预测了战争的结果,并提出了有效的战略建议。
这篇文章体现了曹刿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3. 肴之战:这篇文章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与楚国军队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重耳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击败了楚军。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重耳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这篇文章讲述了郑国大夫子产向晋国大夫范宣子提出批评的故事。
子产认为范宣子使用
轻币(劣质货币)是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
这篇文章体现了子产的正义感和道德观。
5.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讲述了烛之武如何巧妙地说服秦穆公撤回其军队的故事。
烛之武是郑国的一位智者,他利用秦穆公的心理弱点和政治利益,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放弃进攻郑国的计划。
这篇文章展示了烛之武的机智和口才。
以上只是《左传》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实际上《左传》中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和篇章等待读者去探索和发现。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是《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以下是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
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历史背景:文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之间的长勺之战,体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3、文章体裁:《曹刿论战》属于记叙文,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和人物对话,展现了曹刿的谋略和勇气。
4、人物形象:曹刿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具有深谋远虑、勇敢果断的品质。
5、战争策略:文中提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著名战争策略,强调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6、语言特点: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表现力。
7、文学价值:《曹刿论战》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8、教育意义:这篇文章常被用作教育素材,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思考、果断决策。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
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
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
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
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
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
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
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
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
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摘要]:左传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92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
左传写战争有如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
其次,大多数战争描写注重战争的前因后果,注重战争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完整性,略写战争过程,战前有预示性战后有总结性。
第三,通过战争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
第四,结构方面特点突出。
最后,对以后军事战争及其题材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左传》战争《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左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背景和内容;2. 分析曹刿与孟尝君的对话,了解其中的智谋和策略;3. 思考并讨论曹刿的战略思维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1. 背景介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曹刿与孟尝君之间的一场智谋较劲。
当时,齐国与晋国发生了一场战争,孟尝君作为齐国的军事统帅,面临着晋国壮大的军队。
曹刿作为齐国的谋士,被派去与孟尝君商讨战略。
2. 内容梳理曹刿在与孟尝君的对话中,提出了“兵不厌诈”、“以逸待劳”等战略思想。
他认为在战争中,应该善于利用谋略和计谋,以取得胜利。
曹刿还强调了灵活应变和善于装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3. 思考讨论- 你认为曹刿的战略思维对于战争胜利有多大的影响?- 在摩登社会中,曹刿的战略思维是否仍然适用?为什么?- 你有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过类似于曹刿的战略思维?效果如何?导学活动:1. 阅读《曹刿论战》的原文,理解其中的战略思想,并尝试总结出其中的要点。
2. 分组讨论曹刿的战略思维对于战争胜利的影响,并在小组内展开辩论。
3. 模拟曹刿与孟尝君的对话,分别扮演两位角色,讨论如何制定战略以取得胜利。
4.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结合摩登社会实例,讨论曹刿的战略思维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导学延伸:1. 阅读其他古代兵法著作,比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了解古代战争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2. 调研摩登军事战略,了解当今战争背景下的战略思维和应用。
3. 参与模拟军事策略游戏或者团队建设活动,锻炼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学生通过进修古代智慧,不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左传高考知识点汇总左传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迁。
对于高考来说,左传的知识点作为重要的历史考点之一,常常出现在考试题中。
本文将就左传一书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左传的作者左传是由左丘明所撰写,编纂成书于春秋末期,共有74篇。
左丘明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鲁国大夫,他借左传一书记录了鲁国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展示了他对鲁国的忠诚与担当。
二、左传的内容1. 鲁国的政治斗争与变迁左传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斗争与变迁。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僖公七年》、《宣公十三年》等篇章,这些篇章中记录了不同时期鲁国的政治形势、统治者的政策以及诸侯间的外交关系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些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鲁国的兴衰以及贤臣良将的出现与作用等。
2. 社会风俗与礼乐制度左传还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社会风俗与礼乐制度。
如《昭公十一年》、《襄公二十四年》等篇章,记载了鲁国贵族的仪式、宴会、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
同时,左传还对礼乐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宗庙祭祀、乐舞演奏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文化特点。
3. 军事战争与外交左传中也有许多关于军事战争与外交的记录,这些篇章反映了当时诸侯间的相争与外交斡旋。
这些篇章包括《襄公二十一年》、《共公四年》等,通过对这些篇章的研读,可以了解到当时军事战争的形式、鲁国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诸侯联盟的形成与变化等。
4. 名臣良将的形象塑造左传中还塑造了一批名臣良将的形象,如管仲、隐公、鲍叔牙等。
这些篇章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事迹和言论的记录,展示了这些人物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才能与智慧。
通过研读这些篇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三、左传的意义与价值左传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左传是我们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通过研读左传,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
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
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
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
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
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
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
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
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
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
作为周王室的执政官,他一心一意辅佐周天子,替他出兵攻打不朝不敬之人,连攻占的土地都不肯据为已有,但却两次被周王夺了权。
鲁隐公3年,因为周平王不再信任郑庄公,因而周郑互换了人质。
平主死后,周桓王即位却单方面撕毁合约,想移政于孩公。
于是郑庄公一气之下派人割了温地之麦,收了成周之禾,一度与周王结怨。
但不久又去朝拜周天子。
在“王不礼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通过齐人打通关节再来朝王。
第二次被周王夺了权,生气不朝王,王却兴师来犯。
在不得己御敌且又大败王师的情况下,又派使臣前去慰间周王及其左右。
可见为了做到尊王守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郑庄公是多么地忍辱负重!。
左传名篇30篇1.昭公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即位、与陈国的战争、公子无奕的表现等。
2.昭公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3.昭公三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4.昭公四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5.昭公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6.昭公六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7.昭公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8.昭公八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八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9.昭公九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九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0.昭公十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1.昭公十一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一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2.昭公十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3.昭公十三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4.昭公十四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5.昭公十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6.昭公十六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7.昭公十七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古文观止》关于战争的篇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关于战争的篇章:
1.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2.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讲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关头,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伯,最终使秦国撤兵,化解郑国危机的故事。
3. 《王孙满对楚子》: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记录了王孙满出使楚子时的一段对话,展现了王孙满的智慧和口才。
4. 《勾践灭吴》:出自《国语》,讲述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的故事。
齐晋鞌之战叙事特点
《齐晋鞌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篇篇章,描写了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篇篇章叙事生动、细腻,有着诸多特点。
其次,《齐晋鞌之战》还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
篇章中通过描写齐国将领田常领军时的踌躇和恐惧、智伯对此事的犹豫与心理斗争等,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些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中看到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第三,《齐晋鞌之战》充满了教育性和思考性。
在这场战争中,晋军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对齐军进行了严密的包围,使得齐军溃败。
篇章中提到了晋国将领鞍对战争的正确判断和明智决策。
而齐国将领田常则因为违背敌情和自身实力的判断,最终导致了战败。
通过对战争决策的精确描写,读者能够深刻思考如何正确判断战况、制定合理战略,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总体而言,《齐晋鞌之战》在叙事上具有生动细腻、真实感强、心理描写准确等特点,并且通过对战争决策的描写,引发了读者深入思考。
这样的叙事特点使得《齐晋鞌之战》成为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并为读者带来了不少历史、文学和战略方面的启示。
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与解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史书记载较为丰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左氏传是我们了解春秋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而昭公二十年是左氏传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今天我将为您呈现昭公二十年的原文以及相关内容的解析。
原文:「昭公二十年」「昭公二十年,晋人重伐鲁。
」(左氏传·昭公二十年)解析:在左氏传中的这段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昭公二十年晋国对鲁国进行了重伐。
这段原文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晋国对鲁国的压迫和侵略,也显示出昭公二十年鲁国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
根据《左传》,昭公是鲁国的君主,他在位时期,鲁国受到了诸多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纷争。
晋国是当时的霸主之一,他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对周边的诸侯国进行侵略和统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晋国在昭公二十年再次伐鲁。
在解读左氏传昭公二十年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争霸是显著特点。
晋国作为当时的强权,对周边诸侯国具有统治和影响力。
2. 君主角色:昭公是鲁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势。
他既要面对晋国的侵略,还要处理鲁国内部的政治斗争,这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3. 晋国的侵略:晋国对鲁国进行重伐彰显了他们对鲁国的威胁和压力。
通过这次伐鲁,晋国可能想要巩固他们在鲁国的地位,或者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地盘。
4. 鲁国的困境:鲁国在昭公二十年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显然,鲁国并没有能够应对晋国的强大,否则晋国也不会再次伐鲁。
鲁国可能在军事、政治或者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
总结:通过对左氏传昭公二十年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鲁国在春秋时期面临着晋国的侵略和压迫。
这段原文虽然简短,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左氏传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兴衰和战争,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
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
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至此,叙述圆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如,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僖公二十八年)不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
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
在这些看似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
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
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
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
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
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
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
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
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
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摘要]:左传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92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
左传写战争有如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
其次,大多数战争描写注重战争的前因后果,注重战争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完整性,略写战争过程,战前有预示性战后有总结性。
第三,通过战争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
第四,结构方面特点突出。
最后,对以后军事战争及其题材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左传》战争《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尤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92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
比较著名的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齐鲁长勺之战,邲之战、齐晋鞍之战、鄢陵之战等。
这些频繁的战争反映了当时战争的重要性,正如成公十年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正是《左传》记录的这些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左传》描写战争很有特点,清人吴阎生在《左传微》中说:“左氏诸大战,皆悉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左传》写战争的特点。
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而不只是单纯地孤立地写战争,把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
作者详细地写出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的起因,交战国的实力对比等等,也在许多战争中描写了精彩绝伦的外交辞令。
比较典型的有晋楚城濮之战,战争的缘由与重耳走亡有关,但也关系到两国之间的实力与关系,南方楚国不断向北扩展,渐次征服陈、蔡、郑、许等中原国家,国力日益强大,使北方诸侯受到威胁,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国力空前强盛,遂与楚国争霸,于是爆发了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
如秦晋韩之战是发生在僖公十五年。
而早在二年之前,作者就种下远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秦救灾恤邻,输栗于晋。
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
”晋大夫庆郑当时就说:“背施幸灾,民所弃也”,“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至僖公十五年,秦果然伐晋。
还有发生在成公二年的齐晋鞍之战,其原因是:晋大臣克使齐,受妇人耻笑。
直接导火线是齐侵鲁、卫,孙恒子等如晋乞师。
根子是齐晋争霸。
又如宣公十二年的泌之战,主因是晋楚争霸,但却与郑国极有关系。
郑国处于大国之间,是晋、楚威逼利诱,拉拢打击的对象。
晋楚几次大战,皆起因于郑、陈等处于中间地带的小国。
泌之战的先因可追溯到十年之前即宣公三年的之盟和宣公四年的楚王伐郑。
这些战争都有其远由近因,并非单纯孤立的描写战争,与其他诸多因素关系密切,尤其突出战争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另外,兵临城下危急关头的那些十分精彩的外交辞令,预防遏止了许多战争的爆发,如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诸侯之师讨伐楚国,楚使者屈完出面交涉,他以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柔中带刚的辞令对齐桓公,最终齐楚和解结盟。
鲁僖公二十六年,鲁国展喜据理退齐师。
鲁宣公三年,郑国烛之武夜入楚师释郑围……这些辞令或委婉含蓄带有商量的语气,或针锋相对当仁不让,或巧妙周旋灵活机智……古人云:“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徵近代则循环可覆。
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这些外交辞令的表达也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实力对比和当时的政治背景。
其次,大多数战争描写注重战争的前因后果,略写战争过程,战前有预示性战后有总结性,并在这预示性和总结性中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一些军事思想。
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
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
战争还未开始胜负已有预示——晋方的齐心协力必将战胜楚方的上下不和。
古人对这次战争有评论:“篇中写子玉,只写粗莽;写文公处,只是谨慎;写原轸、子犯处,只是机变,至写两国交战处,觉楚之三军,各自为部,可以惊而退,可以诱而进;而晋之三军如一身,指臂彼此相互接应,有常山首尾之形:成败之势自见。
”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作者描写的战争经常战后具有总结性,㈠对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作概括评判。
如城濮之战后,补叙子玉先前不肯以琼玉献河神之事,提出“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玉乎?”“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对子玉失败的原因作了比较客观的探究。
又如宣公二年,郑败宋师获华元之后,补叙了宋国羊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致宋师以败”的情况,以明是非。
㈡对重要人物的情况作出交代。
如对韩之战中的庆郑,城濮之战中的子玉,都交代了他们被杀的下场。
而在鞍之战中,则特意写出晋军班师回朝后,将帅礼谦让功的美德。
㈢把战后双方关系状况说明清楚。
如韩之战,对引起战争的四件事逐一作了叙述:起初“穆姬怨之”,战后秦穆姬却以死要挟,使秦伯放回晋惠公;起初晋侯背弃大夫,后“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并迎归晋侯;起初为籴粮救灾事两下失和,战后“晋又饥,秦又之栗;起初晋不给秦王城,战后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作者在战争描写中表现了其观点态度和军事思想:他认为君主们应具有民本思想,在《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那么就“可以一战也”。
认为在诸侯争霸的时代不管国力如何都应当有备:“国无小,不可易也。
无备,虽众无可峙也。
”《僖公二十二年》。
认为在战争中君臣和睦非常重要,“《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和睦?”《僖公二十二年》……这些古老的军事思想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第三,通过战争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
这些人物也并非孤立,而是在战争中显示其性格,活动在战争中更显其生动,而战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各式各样的人而显得更加激烈精彩。
作者直接通过人物言行,而不大借助于心理描写和作者议论,自然显示人物鲜明个性。
同时也流露作者的倾向。
这里有贤君也有昏主,有明臣也有谗人,有勇士又有懦夫,“其性情心术,声音笑貌,于载如生。
”如宽容大度贤明有“春秋之贤诸侯”之称的秦穆公,爱民亲臣心胸宽厚的楚庄王,“谲而不正”狡诈阴险的齐桓公,爱国爱民忠贞勤恳的子产,疾恶如仇忠诚君国的赵盾,刚而无礼自信好强的子玉,贪婪成性信谗惧死的楚令尹子常……人物形象与战争结合得十分紧密,通过写战争也生动地刻画了诸多人物。
第四,结构方面特点突出。
《左传》写战争的篇章在结构上“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也。
”有人说:“《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能事。
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
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
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
”㈠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如齐晋鞍之战中,大场面宏观展现如火如荼的激烈战争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读者感受到所谓的大气之美,小细节的精雕细刻使情节更加生动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譬如电影场面的远镜头与近镜头的不断切化,变幻莫测,激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㈡叙战和论战相结合,在城濮之战,韩之战等中皆有体现。
㈢善于设伏和照应,既有大情节的设伏和照应,也有小情节的设伏和照应,这在城濮之战有体现。
㈣简练紧凑,虚实相生,浓淡有致,疏而不漏,如城濮之战韩原之战的波澜壮阔生动传神的效果精神通过这些结构特点而得以表现。
㈤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灵活多变,视角开阔。
㈥言简义丰。
最后,《左传》中的战争描写对以后军事战争及其题材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清代周笔峰在《左翼》中曾指出过:“左氏城濮之战叙阵法、战法之曲折,如亲履战场,目睹其形,..《高帝纪》垓下战本此。
”。
“司马迁以后的史家,对《左传》景慕者多,效颦模拟者,无庸赘述。
”《左传》战争篇章结构安排的一些精妙之处,素为后代文人学士所吸取。
“汉以后的文章家竟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学《左传》。
”明代战争文学的名著《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点就放在写指挥者的谋划、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其对战争连续性和战役独立性的总体布局,对写战争与写政治的关系处理,对论战与叙战的有机结合等等,皆吸取了左氏叙战的丰富营养,受左氏影响甚为明显。
由此可见,《左传》的价值和成就十分之高。
以上就是《左传》写战争的特点。
《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是先秦同时期的其他历史著作无法相比的。
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纯熟精美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古人西晋时注解《左传》的杜预早就有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而《左传》写战争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高的,给古人也给今天的我们许多留下启发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