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师招考新课程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综合试卷六(山香内部资料)一、单项选择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4.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5.“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6.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7.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8.“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 )的表现。
A.压抑B.投射作用C.否认作用D.升华9.“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就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0.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11.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称为(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1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3.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一年B.二年C.三年D.三至五年14.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学能测验B.成就测验C.标准参照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1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16.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复合型认知风格17.集体教学只能因集体之材施集体之教,不能因个别之材施个别之教,因此,必须限制集体人数,要求水平基本一致。
一、选择题:1雕塑《加莱义民》是谁的作品罗丹2、中国现代画家中,以山水画著称于世,其作品有“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特点的是?( D 黄宾虹)3、《沙燕》是典型的(A 北京)风筝。
4、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 B 诙谐生动)5、5、印度泰姬陵是著名的( B 伊斯兰教)建筑6、下列属于美术的特点是?A、造型性B、可视性D、静止性7、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是(A 青花)瓷。
8、以“永久性的褶皱”一举成名的服装设计师是(三宅一生)9、赵延年是一位(版画)家,曾创作了《鲁迅先生像》。
10、书法作品《兰亭叙》是谁的作品?(A 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顾恺之二、填空题:(每个空格3分,共30分)1、中国画融诗书印为一体,有托物寄情的特点。
例如:“元末“墨梅”画家:王冕《墨梅图》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羡人间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4、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定窑。
玻璃制造工艺早在公元前2000 年就出现了。
5、红、紫、黄、绿、橙、蓝几色中,橙、绿、紫是间色,明度最低的是紫色。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鉴赏一幅剪纸作品是否优秀,主要以刀味与纸感、生活情趣与造型准确性为标准。
-------(错)2、美术新教材的体系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对)3、物体近大远小是透视现象的基本规律。
透视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行透视,一种是倾斜透视------(错)5、西班牙画家达利的《内战的预感》,是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错)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一、填空:(共18分,每空1分)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综合试卷一(山香内部资料)一、不定项选择1.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发展性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E.全面和谐发展理论2.教育目的具有()作用。
A.导向B.评价C.激励D.规范E.选择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在()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4.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B.实科教育思想C.教育性教学D.自然主义教育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5.指导教学模式由()环节构成。
A.激发B.讲演C.练习D.反馈E.迁移6.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B.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7.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工作水平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E.教学能力8.动机的功能有()A.激活功能B.选择功能C.指向功能D.控制功能E.强化功能9.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E.远近效应10.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1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兴趣B.学习需要C.态度D.学习期待E.学习自觉性12.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E.课堂表现1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E.消退14..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 ball后学习eye 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正迁移E.水平迁移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E.原型内化16.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E.间隔强化17.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8.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A.自主性B.实践性C.逻辑性D.开放性E.生成性19.不得变相体罚学生的法律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D.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二、填空题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归纳(一)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是教师编制考试中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三类题型。
(一)以单选的形式进行考查。
(二)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卷中。
(三)以案例题的形式出现在综合素质和科目二的试卷中。
考查学生对其中的每一条具体理念的理解。
以下我们将围绕新课改教学观进行详细陈述,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编的同学。
一、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教育者中心”是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种理念,突出表现为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主导一切,主控课堂,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理念和作风。
这种专制的教育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第八次新课改,国家对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要求教育应该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让学生回答问题、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于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一个民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比如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回答问题或者上语文课的时候表演课本剧。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在课堂中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避免一直向学生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做到问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启发性。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及需求。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过去的考试中,有出现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启示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考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过去的教学强调的就是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把教师单纯当做知识的传授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点。
面对现在急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和高速发展的社会,为了让学生提升能力和生存适应性,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
2018年河北沧州教师招聘笔试.山香内部预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私学B.公学C.国学D.乡学2、要改变人的自然禀赋和能力,使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成为现实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这体现了教育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4、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指的是()A.培养目标B.教育方针C.教育目的D.教育法规5、国家课程标准是()①教与学的内容纲要②将原来的“教学大纲”改变了一个名称③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④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提出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思想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黄炎培C.陈鹤琴D.陶行知7、《癸卯学制》是首次得以实行的现代学制系统,其指导思想是()A.废科举,兴学校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C.家长D.公安机关9、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
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10、“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B.修养C.陶冶D.锻炼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C.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的关系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12、“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第四部分新课程改课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1.考情分析2.具体知识点(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二章新课程理念第二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1.考情分析2.具体知识点(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核心特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第三节新的教学观1.考情分析2.具体知识点(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2)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第四节学习观1.考情分析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1.考情分析2.具体考情分析(1)综合实践活动【1】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经验性、实践性);【2】综合性;【3】三级管理的课程;必修课【4】内容:两社两技一研究【5】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实总生自开放家)(2)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四川山香教师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C. 教育管理D. 教育评价2.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的专业素养?()A. 专业知识B. 专业技能C. 专业态度D. 专业兴趣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
A. 社会主义B. 爱国主义C. 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因材施教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师为中心D. 以教材为中心5.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教育评价D. 教育测量7.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采取的管理方式是()A. 强制管理B. 民主管理C. 放任自流D. 严格管理8.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所有选项9.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学生为本B. 教师为本C. 教材为本D. 考试为本10. 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合作学习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__________。
2.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
3.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欧阳家百(2021.03.07)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灵魂。
一。
教学观:1、课程观: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
万能原则。
(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多期待;爱护学生,讲民主。
“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建构学习论B. 结构学习论C. 认识学习论D. 联结学习论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 人本主义理论、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B.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 “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B. “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C.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 “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 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B.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C.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D. 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5.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的教学观念是( )。
A. 重视知识传授B. 重视能力培养C. 重视发展D. 重视创新7.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做到( )。
A. 传授丰富的知识B.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8.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 促进者B. 研究者C. 建设者D. 开发者9.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变化,下面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B.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传授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服从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10.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十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山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A。
文字教育B。
计数教育C。
礼乐教育D。
射技教育答案:C【解析】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2。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政治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理想国》D。
《大教学论》答案:A【解析】亚里十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3。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性人物是()A.沛西·能B。
孟禄C.凯洛夫D。
卢梭答案:A【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
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
5。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教学目标B。
培养目标C.教育目的D。
教育方针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6.“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
知行统一C。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答案:D【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7.中国教育史上( )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教师招聘新课改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招聘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招聘合适的教师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即新课程改革,是指在教育领域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构、优化,并引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课程。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首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扮演更多角色。
传统的教师角色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充当指导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因此,在教师招聘中,需要重点考察教师是否具备这些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在新课改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
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的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课程中。
同时,教师还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招聘时,应该注重考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
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在新课改中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了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创建秩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教学设计能力,设计和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活动。
最后,教育评价能力是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招聘新课改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
在招聘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还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
同时,还需要通过面试或者教学演示等方式来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新课标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每一个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考试。
随着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新课标内容也已经实施。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最新的教材改革内容,希望对于考生有所帮助。
1. 教材改革的背景新时代,新教材。
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教材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时代不符。
新一轮教材改革的目的是使得教材更加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同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1)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材改革也不例外。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2)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理论性和知识性,还需要具有实践性。
教材内容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加强国情教育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传统大国。
教材内容要向学生传递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时代精神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注重学科融合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被提出来。
教师需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的课程。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5)贯彻人才培养导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
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
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材考点(1)新课程标准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将会涉及到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对于教材内容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考试中,素质教育相关的题目也将会出现。
考生需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等等。
在中国式教育中,国情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关,国情教育还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部分新课程改革1.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如下:(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4)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5.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6.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7.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的教学观表现如下:(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填空题1.教育的起源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说法,代表人物分别是托儿诺与沛西·能、孟禄、前苏联教育学家.其中劳动起源说又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说,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符。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3.教育形态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4。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为教育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5。
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6.西周时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7。
宋元明清教学的基本教材与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8.古代印度的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
9。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也叫书吏学校。
10.古代希腊与罗马贵族子弟聘请家庭教师,较低阶级弟子才进私立学校。
11.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
以“教育的终身化”和“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社会。
二、名词解释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教师资格证考试(新课程改革)第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新课程改革)教师招聘考试与新课程改革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第四部分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考点1: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时间与背景一、单项选择1.课程改革的焦点主要是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A.国家发展需要与学生发展需要B.教师发展需要与学生发展需要C.学校发展要与需教师发展需要D.国家发展需要与教育发展需要参考答案:A2.()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A.1999B.2000C.2001D.2002 参考答案:C3.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参考答案:B二、多项选择1.关于新课改下列正确的阐述是( )A.新课改,指的是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B.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C.新课改更为关注的是学科而不是人D.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新课程改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参考答案:ABD2.下列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发展的要求是()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D.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参考答案:ABD3、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包括()A.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B.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改革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E.课程改革具有发展性参考答案:ACD三、判断1.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参考答案:√2、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改革。
()参考答案:√考点2: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一、单项选择1.邓小平“三个面向”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面向全体人民的利益B.面向现代化C.面向先进生产力D.面向生活实际参考答案:B2.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内容包括()。
(1)转变课程功能(2)优化课程结构(3)更新课程内容(4)转变学习方式(5)改革考试评价(6)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A.(1)(3)(4)(6)B.(2)(3)(4)(5)(6)C.(1)(2)(3)(4)(5)(6)D.(1)(2)(5)(6)参考答案:C3.新课改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同学生生活和()的联系。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新课改的提出:我国之前进行了7次改革,这次是1999年启动的第8次改革;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1980年联合国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简答题、论述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的发展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在于(或:片面追求升学率会造成哪些后果):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2. 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我国现今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有:(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及甄别、选拔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四、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国际上课程现代化三大典型代表:赞科夫、布鲁纳、瓦根舍因。
第二节新课改的目标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与内容)(一)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要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将评价看作是一个系统,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利用学生档案袋记录、评价其成长,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动力。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发展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能力、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包括:学会学习,扩充并整合知识,思考和推理,合作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
三、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①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综合化;②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③重视能力的培养;④重视个别差异。
第二章新课程理念一、新课改的核心和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2).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经验: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②统整学生的生活和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二、新课改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基础教育宏观改革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终生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
影响微观领域: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多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
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观上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1).观念新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教师观:(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时代性的核心角色特征):①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①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②需要运动综合知识;③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包括与同事及家长等)。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观:1.教学目的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①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②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①让学生经历过程;②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含而不露、显而不僵、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③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2.师生关系看: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①关注每一位学生;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教学过程与结果看: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学习方式新: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特点:①自主性是自主学生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表现为“我要学”;②独立性;③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
特点:①问题性;②过程性;③开放性。
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
特点:①互助性;②互补性;③自主性;④互动性。
意义:①合作学习能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③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首要特征)、独立性(核心特征:“我能学”)、独特性、体验性(突出特征)、问题性。
3).评价体系新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多样化。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新课程评价的改革方向(一)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1.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 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3. 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执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二)教师评价改革1. 打破“唯学生成绩”论教师工作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 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三)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2.评价主体参与原则和互动原则;3.评价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原则;4.参评主体的多元化原则;5.倡导质性评价的原则;6.评价的激励原则。
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一、概念、性质概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特点:1.整体性/综合性:主题的选择范围是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程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