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00.41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一、世界第一大洲——亚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不是。
3、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4、亚洲的河流特点: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注入海洋的河流有黑龙江、湄公河等内流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河流注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河流注入印度洋。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位于非洲。
5、亚洲的高原和山地: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巍峨耸立,位于亚洲中部。
喜马拉雅山脉等高耸入云的山脉,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
里海——世界的湖泊位于亚洲西部。
6、亚洲的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北亚、南亚。
中国位于东亚,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亚洲在南极洲的以北,终年寒冷。
7、注意中东位置和地中海。
二、精讲区域地理(东亚——日本1、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亚东部和南部是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日本群岛呈东北-西南向,长约1300多千米;面积37万平方千米多。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相邻。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3、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和周围一些岛屿,隔东海、黄海、东海,面向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著名的富士山作为全国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森林面积大,水资源缺乏;渔业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以海洋运输为主;将核电作为主要能源。
日本工业发达,部门齐全,产品以出口为主,有“世界工厂”之称(现代型经济)。
日本的海上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专题眉山一中高级教师王怀福【知识整合】【突破难点】1.海陆分布:按照蒙绘→照绘→默绘顺序反复绘制右图建立海陆分布模型。
应注意各大洲面积的大小、半球位置、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
2.地形分布与形成:将世界地形图与板块构造图叠加,在板块构造图中忆出板块交界附近的地形区,在世界地形图中描绘板块分界线。
3.气候的形成、分布与特点:通过反复绘制气候分布模型图、在世界气候空白图中按一定图例填绘世界气候分布图牢固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并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来分析其形成原因。
对特点易混淆、类型难区分的几种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用比较法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去掌握。
4.区域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来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旅游等方面来掌握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5.区域发展:根据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条件,找出发展优势和限制条件,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方法指导】1.从绘制区域轮廓图入手,将重要经纬线、邻近水域、地形区、气候分布、河湖分布、资源分布、农业分布、工业分布、城市分布在图中一一呈现,形成较强的空间观念。
2.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从区域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方面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以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影响为线索,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的相互关系方面去掌握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3.用比较法进一步掌握各区域特征、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命题趋势】1.以当今世界重大的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某地自然地理特点及经济发展特征。
2.以局部地区轮廓图(尤其是是分区中的过渡区域轮廓图)为情景,考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地理事物的识记能力、区域特征的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区域发展方向的探讨能力。
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知识点高考地理科目是考察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科目。
其中,世界区域知识点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准备的内容。
下面,将从世界的不同地理区域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人口分布等重要信息。
例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与14个国家相邻,其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流域。
日本则位于东亚,是一个岛国,由4个主要岛屿组成。
2. 欧洲地区欧洲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欧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特点,如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和山脉等。
例如,欧洲大陆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北部,与亚洲通过乌拉尔山脉和庚科尔地峡相隔。
此外,多瑙河、莱茵河以及伏尔加河是欧洲重要的河流。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也是资源和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之一。
考生应该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地形等。
例如,非洲的东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占据整个非洲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
4. 北美洲地区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北美洲的地理特点,如其地理位置、主要河流、山脉等。
例如,北美洲主要由加拿大和美国组成,地理上位于北半球,北侧与北冰洋相连,南临墨西哥湾。
5. 南美洲地区南美洲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大陆,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山脉和河流、自然环境等。
例如,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亚马逊河则是南美洲最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广阔。
通过了解以上世界区域的地理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科目,并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在备考期间,考生应该加强对这些区域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地图、教材等多种途径,提高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知水平。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科目中的世界区域知识点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特点。
考点04 世界的气候一、单选题下左图为美国西海岸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旧金山与西雅图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旧金山水循环较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答案】1.D 2.D【解析】1.区域内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
旧金山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多雨季节为冬季,水循环较活跃。
故选D。
2.读图可知,夏季旧金山气温低于西雅图。
从纬度因素考虑,纬度越低,气温应越高,图中旧金山纬度较西雅图低,A错误;旧金山夏季的气温较西雅图低,主要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旧金山附近,D正确;两地海陆位置与地形没有太大差异,B、C错误。
故选D。
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4.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5.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3.C 4.C 5.B【解析】3.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精编)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
考纲要求第一部分世界地理概况知识点一世界的海陆分布二、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面积(1)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大陆:地球表面的大块陆地。
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4)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2.大洲分界线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D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E德雷克海峡3.(1)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2)大西洋:呈“S”形(3)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4)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5)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7)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一、陆地地形二、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多火山、地震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板块的消亡边界三、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2.主要高原亚洲: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知识点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南美洲: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专题一:位置:一、东亚:80ººE-140ººE,20ººN-50ººN;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二、东南亚:23ºº26’N-10ººS, 90ººE-150ººE;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º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三、南亚:10ººN-30ººN,中央经线80ººE;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四、中亚:40ººN-50ººN,50ººE-80ººE;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五、西亚和北非:20ººN-40ººN,20ººE-65ººW;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ººN-30ºS,20ººW-60ººE,中央经线:20ººW;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七、西欧:40ººN-70ººN,10ººW-20ººE;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九、北美:30ººN-50ººN,中央经线100ººW;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十、拉丁美洲:30ººN-50ººS;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十一、大洋洲:20ººN-40ººS,100ººE-140ººW;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十二、南极: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十三、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专题二:气候:一、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二、东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三、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四、中亚: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五、西亚和北非: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热带草原气候 (世界第一);2、热带雨林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七、欧洲: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九、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十、拉丁美洲: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十一、大洋洲: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十二、南极:1、酷寒:①纬度高,热量小;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十三、北极: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补充: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等分1、成因分析:1.经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2.大气环流分3.下垫面状况分析(地形地势——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海拔高度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其二是山脉成为气流的屏障或通道,其三是迎风坡与背风坡2、特点分析: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状况,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状况,下垫面(如地形、洋流等)引起局部地区水热状况变化专题三:地形:一、东亚: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二、东南亚: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三、南亚: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四、中亚: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五、西亚和北非: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七、西欧: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1)东部:高原山区;(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3)西部:高山区;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十、拉丁美洲: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2、著名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十一、大洋洲: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十二、南极: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2)90%大陆冰川;(3)淡水水库;十三、北极: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一、东亚: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4、工业发展迅速;三、中亚: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1)有利因素:平原、耕地面积大;光照充足;温差大;(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四、西亚和北非: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2、特产:(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2)摩洛哥:橄榄油;(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4)伊拉克椰枣;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热带经济作物;2、采矿业;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六、西欧: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3、旅游业发达;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七、北美:1、农业-高度机械化,农牧业专业化;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八、拉丁美洲: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专题五: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五、非洲: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六、大洋洲: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补充: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1、纬度地带性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高考地理微专题28世界地理分区考点 07 北美洲及美国一、北美洲1、概述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面积2471万平方千米,在各大洲中列第3位。
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
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山地和高原,西部为山地和高原,中部为平原和盆地。
2)地势。
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
3)主要山脉。
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4)主要河流。
河流较多,但大多短小。
东部有三大水系: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俄亥俄河。
西部有五大水系:北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大西洋水系、内陆的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
5)海岸线。
北部曲折,多峡湾;西部有著名的海岸山脉,岸陡;东部高大山脉延伸至海,岸缓;南部多半岛、岛屿。
6)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局限在西部沿海地区;北美中部地形主要是平原,所以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和从墨西哥湾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即使在墨西哥湾沿海,冬季也会出现严寒天气。
7)北美洲的湖泊和河流的水系特征。
北美洲河流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是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区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5,内流河流向北,最终都注入北冰洋;外流河有三大水系:东部的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西部山地中的哥伦比亚河和科罗拉多河。
湖泊多为冰川作用的产物,如五大湖地区是冰川作用形成的洼地潴积而成。
五大湖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其他四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为两国共有。
二、美国1、概述美国位于西半球北部,面积936万平方千米,在各大洲中列第3位。
人口约2.4亿,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等。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具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
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和海岸松树陡坡构成的高原及山地;西部为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组成的山区;中部为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及大平原组成的高平原。
高考地真题世界区域地理概况——专题练习一、练习目标1. 掌握世界主要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
2. 了解世界主要区域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点等人文地理概况。
3. 分析世界主要区域的资源分布、环境问题、国际合作与竞争等现实问题。
二、练习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东临太平洋,西至乌拉尔山脉,南濒印度洋,北抵北冰洋。
2. 地形地貌: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3. 气候特点: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东南亚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
4. 水文特征:亚洲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亚马逊河等。
湖泊分布广泛,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5. 经济发展:亚洲经济差异较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发达,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东南亚、南亚等地经济相对落后。
6.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我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人口众多。
7. 文化特点:亚洲文化丰富多样,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亚洲广泛传播。
各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各具特色。
(二)非洲1. 地理位置:非洲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地中海,南抵好望角。
2. 地形地貌:非洲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主要有撒哈拉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等。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
3. 气候特点:非洲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4. 水文特征:非洲河流众多,主要有尼罗河、刚果河、亚马逊河等。
湖泊较少,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
5. 经济发展: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
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经济相对较好。
6. 人口分布:非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地区。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斯里兰卡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
下图为斯里兰卡位置示意图及甲、乙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关于斯里兰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C.甲城市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频发2. 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3. 关于甲、乙两城市气候特点及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东北季风影响,乙市冬季气温低于甲市B.受沿岸洋流影响,两个城市的年降水量不同C.乙市夏季气温高于甲市,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D.乙市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东北季风经过了温暖的洋面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 斯里兰卡东北部地区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原因有①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②水源不足,需跨流域调配③水位变化大,航运发展受制约④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A.①②B.②③C. ①③D. ①④5. 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①调节小气候②扩大土地资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径流总量A.①②B.②③C. ①③D. ①④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离世界最繁忙的国际主航线仅10km,位于航线的中部节点,是客货流重要的中转站。
自2007年起在中国的援助下开始建设,2012年开始运营,日均船只到港量达300余艘。
去年年底,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招商局集团正式移交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并由此集团管理该港口。
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园也由中方开发建设。
据此完成6~7题。
6. 关于斯里兰卡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众多,有较长的结冰期B. 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 沿岸季风洋流,冬季顺时针流动D. 夏季因风带北移,盛行西南风7. 汉班托塔港的建成对斯里兰卡的影响有A. 增加石油出口的渠道B. 增加海洋运输总成木C. 加强海洋捕捞业发展D. 增加港口的外汇收入斯里兰卡宝石分布广、储量大,是世界重要的宝石生产国。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其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
5、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其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洋洲概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澳大利亚概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特征,并完成相应的学案。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地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理解。
6、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互动情况等。
2、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展示情况等。
3、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正确率等。
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_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专题复习⑴悠久的历史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连)。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居民为白色人种。
⑵自然条件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传自西藏,转化成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西南季风难引发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到影响最小。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在西南季风的波浪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特别注意]南亚地区因北面存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读图识记]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
⑴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⑵农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小,热量充裕,土壤富饶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但由于降水分散雨季,干季降水稀疏,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小,水旱灾害频密,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关键。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原产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2020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
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º、30ºE、60ºE、90ºE、120ºE、180ºE、120ºW、60º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ºN、40º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
如喜玛拉雅山在30º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0º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º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º: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ºE 东侧)、莫斯科(30º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º:穿过亚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º:穿过亚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拉萨(东经90º东侧)、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º: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上海(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º: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悉尼(东侧)、堪培拉(西侧)等。
180º:穿过太平洋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30º: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60º: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西经90º:穿过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
西经120º:穿过北美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
西经150º: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②主要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
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
通过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建立基本经纬网,通过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空间定位。
以上12条等距的经线、5条特殊的纬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络,也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
(2)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
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
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
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
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系。
(3)区域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成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4)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貌景观,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
如日本的富土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
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5)文字资料定位法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这需要读懂文字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定位。
(6)图例、注记定位法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7)综合定位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
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
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
知识点二:世界重要地区1.知识概述2.世界重要地区的地理分析方法。
(1)用综合思维去分析每一个区域都有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处理这些要素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归纳:第一,明确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其图形轮廓,范围界限、经纬位置(经纬度间隔、经纬度大小变化的方向和规律)、海陆位置。
第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类型(分布范围、特点和成因),地形地貌(主要的地形单元,山脉走向、名称,地貌类型和名称),水文要素(河流名称、流向、水系、水文特征,湖泊的名称、轮廓等)土壤,生物与自然带(主要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和成因),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分布;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和农业(类型、区位特点),交通状况,主要的城市,人口,旅游,环境问题。
在处理两大要素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要认真弄清个自然环境要素之间、人文环境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在处理世界地理得分趋势,要做到把研究的区域始终放在它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之下,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它的地理特征,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形成区域特征差异的客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2)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图像化对每一个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处理要尽可能落实到地图上去,要在地图上找到范围和位置、轮廓形状、分界线、经线度数及沿纬线变化的规律等等。
在所在环境要素中又可以分为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注意归纳总结。
如河流、山脉为线状,气候、自然带大多为面状,资源、能源、矿产、城市则多为点状。
在地图上落实环境要素时,一方面要注意有意识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对照地图临摹这些地理环境要素,加深印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区域地理特征原理化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回顾这些区域地理特征,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有意识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形成区域地理特征的原因。
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复习的难度,实际上是找到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领悟了所谓“能力立意”的含义,这对极短时间内提高学科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世界重要地区“线型”处理针对世界重要区域要刻意找出一些特殊的经纬线,沿经纬线描述它所穿过的地理事物,如主要的气候区、地形、地貌单元、地势高低的起伏,主要的河流、湖泊、自然带、农业区、工业区、城市、人口分布区、交通线、环境问题分布区,并尽可能将其细化。
1.学习国家地理宜采用综合比较法,将不同国家的特点结合起来全面比较,了解发达的工农业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如下图:知识点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恰恰代表其时代标志的政治格局的完整变化过程,即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两个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的过程。
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垮台,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建立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
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已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