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4
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一)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①培养兴趣。
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②读好文言文。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
③读懂文言文。
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
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日:“鞭乎?”王日:“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王安期作东郡太守:(2)释之: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猫斗黑白二猫,斗于四屋上,呼呼而呜,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黑猫奋起逐之。
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斗:打斗。
②于:在。
③呜:叫。
④久之:许久。
⑤逐:追。
⑥走:逃跑。
1.根据小古文内容填空。
两只猫打斗,一只是猫,另一只是猫。
它们在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 ;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 ,,不相上下。
结果败,胜。
2.两只猫相斗的场面,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黑猫比白猫厉害些。
B.有时只要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儿,成功便属于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学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①布,衣素②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④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⑤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注】①曰:名叫。
②素:白色的。
③缁(zī):黑色。
④扑:打、敲。
⑤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雨.()(2)子亦犹是.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
天上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
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
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像它这样做的。
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1.(1)下雨(2)这样2.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3.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怪他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严君平不仕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①。
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
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
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注释]①卜:卜卦算命。
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
③人定:半夜时分。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参考答案: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狐假虎威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参考答案: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之勘阻及广创作(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成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成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克不及燃也。
”庆笑曰:“不克不及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 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
一、指“送”。
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面致”即当面送上。
二、指“表达”。
“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
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三、指“招引”。
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
四、指“尽”。
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2.翻译:①好游于酒②周其乏③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参考答案】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D.谦虚 E.不顾家室 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小升初必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Quantity, price, time and spa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investment.小升初必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④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⑤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着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着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着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着②又以问着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3、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15、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16、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注释①归:承认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17、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19、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20、王安石辞妾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21、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文化常识“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⑤逐;⑥馁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22、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文化常识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考点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启发与借鉴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彬仁爱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有同府法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
②行:巡视,考察。
③墨:贪墨,贪财。
④爇[ruò]:点燃,焚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丰庆为.布政使()(2)顾谓.令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3.县令“饰为烛以献”的目的是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五)人患鼠人患鼠,乞猫于。
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七)母训子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2)竟不食.其膳()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3.母的希望是什么?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八)善士于令仪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尔素寡过.()(2)既去.,复呼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1)(2)4.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2)(3)(九)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十)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2)无需更.作此具()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十一)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①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②,曰:“祭酒③,布衣诸生耳,尔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④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注释】①久事笔研:以舞文弄墨为生。
研,同“砚”。
②相者:算命的人。
③祭酒:先辈的意思。
④显宗,东汉明帝的庙号。
⑤除,任命。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不耻劳辱()(2)尝辍业投笔叹曰()(3)久之,显宗问固()(4)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一)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
(2分)(十二)乐羊子妻(节选)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①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③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还:回到家里。
②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③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一类人。
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四)酒以成礼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1.解释①寝()②因()③时()④何以()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既而问毓何以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