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9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总学时数:
学分:
一、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总成或各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当完成与之配套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后,应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维修基础、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发动机总装与验收、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实例等知识。是从理论到结构,然后到维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介绍。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等学生用教材,也可供本科及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辅教材,也可供汽车维修、汽车运输等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作为参考用书。
(二)教学要求
掌握发动机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拆装工艺;掌握拆装注意事项;掌握发动机的检修、调整及修理工艺;能对发动机常见故障作出分析;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第一章维修基础
第一节发动机概述
课题一、发动机的分类
课题二、发动机的编号
第二节汽车维修基础
课题一、汽车维护基础
课题二、汽车修理基础
课题三、常用工具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原理
第一节概述
课题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教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1.1发动机的分类与结构
1.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3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汽车发动机的维修
2.1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2发动机的保养和维修
2.3发动机的拆装与调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
作原理,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提醒学生记住本课程的关键知
识点。
2.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废旧的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和
调试实验,体验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课时:
1.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技能,强调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
2.学生个人练习:学生完成一份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练习题,巩
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
1.教师回顾前几节课的重点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2.学生集体练习:学生分成小组,制定并演示发动机的保养和维修方案,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课时: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写一份学习反思,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不足,
并提出自己对于未来学习的规划和目标。
教学评价:
1.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和实验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和给予建议。
2.学生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自己的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理实一体化)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维修的基本方法;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特点及诊断分析方法。
2.技能目标:具有发动机拆装能力;具有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
3.能力目标: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及课时分配表
课程标准及课时分配表
四、主要内容
(一)发动机总体构造
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汽车技术状况变化、故障及诊断、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基本原理;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和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燃烧过程。
重点:汽车技术状况变化、故障及诊断、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换气过程、燃烧过程。
考核要点:
笔试要点:汽车技术状况变化、故障及诊断、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的概念,换气过程、燃烧过程的示功图及过程分解。
(二)曲柄连杆机构
内容: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故障诊断、曲柄连杆机构的异响诊断。
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故障诊断。
实训一:曲柄连杆机构拆装与维护。
观致7发动机启停教学大纲
观致7发动机启停教学大纲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技术。其中,发动机启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中。作为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掌握发动机启停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观致7发动机启停教学大纲,帮助您全面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
一、发动机启停的原理和作用
发动机启停技术是指在车辆停止行驶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当车辆需要再次启动时,发动机会自动重新启动。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车辆电子系统,实现发动机的自动启停。发动机启停技术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节能减排、降低噪音和提升驾驶舒适性。
二、发动机启停的操作方法
1. 启动发动机
在使用发动机启停技术之前,首先需要正确启动发动机。按下刹车踏板,将钥匙插入点火孔,并顺时针转动至“ON”位置。然后,将挡杆放置在空档位,并同时踩下离合器踏板。最后,轻轻转动钥匙,启动发动机。
2. 停止发动机
当车辆停下来时,你可以选择手动停止发动机,也可以启用发动机自动停止功能。手动停止发动机的方法是将挡杆放置在空档位,同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并将钥匙逆时针转动至“OFF”位置。启用发动机自动停止功能的方法是将挡杆放置在空档位,松开离合器踏板,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发动机会自动关闭。
3. 重新启动发动机
当车辆需要再次启动时,可以选择手动启动发动机,也可以启用发动机自动启
动功能。手动启动发动机的方法和正常启动发动机的步骤相同。启用发动机自
动启动功能的方法是将离合器踏板踩下或者将挡杆放置在驾驶模式下,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两年制试点)
(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
扶爱民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及自动化系汽车教研室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
一、教学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运用和修理课程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见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紧扣《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以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轿车为主的结构体系,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产常用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维修能力和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与排除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我车汽车工业的现状。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基本理论。
4.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5.掌握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修理,装配、检测、调试工艺。
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学分:2.5 总学时:40学时理论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6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课。
《发动机原理》主要讲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理解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工作循环、换气过程、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使用特性与匹配等主要内容,为从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以及工作循环,理解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的途径。
2.掌握发动机的换气、供油以及燃烧室三者之间的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三、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传动、机械原理、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周龙保编著.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刘峥,王建昕编.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蒋德明编.内燃机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 董敬,庄志,常思勤.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五、课程内容
(一)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工质对活塞做功及示功图;动力、经济性能指标;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本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修理工艺,熟悉修理设备的操作使用,及时了解国内外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保养工艺及检测设备,本课程要求理论与操作密切结合。
【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发动机系统主要总成的作用、结构、原理
熟悉汽车发动机系统结构
掌握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维修保养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结构及拆装方法
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保养、故障诊断方法。
(三)素质目标:
注重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经济意识的培养,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6S管理。
【本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第一节发动机总体构造
【本节教学目标】:1.学会发动机分类方法(知识目标)
2.掌握发动机的组成(能力目标)
【本节教学重难点】:发动机组成
【教学内容】:
汽车分类:
按传统惯例分类
按国际惯例分类
汽车的组成
三、发动机分类
1、按照使用燃料分类
2、按照冷却方式分类
3、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4、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
5、按照进气方式分类
【本节作业】:发动机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他们各有什么作用?【本节小结】:1、发动机定义
2、发动机的分类
3、发动机组成(教学重难点)
第二节发动机工作原理
【本节教学目标】: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
【本节教学重难点】:发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进气行程
压缩行程
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2、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1)相同点(2)不同点
【本节作业】: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热力机械的共性问题,如动力如何获取和输出,能量如何消耗和利用;两种典型内燃机(点燃式汽油机和压燃式柴油机)的燃料供给、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车用内燃机运行特性与性能的调节与控制等发动机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知发动机相关参数的运行范围,能掌握基本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发动机和汽车开发、研究、生产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两门核心专业课之一(另一门是《汽车理论》),安排在大三春季学期上课。在这之前有《汽车构造1》和《汽车发动机拆装》,这两门课是专业平台课,是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必修的基础专业课。同时,《汽车发动机原理》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发动机设计》、《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和《内燃机燃料供给》等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具备必要的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上课作笔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加课堂讨论,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以课堂讲授为生,辅以一定量的课堂讨论和自学。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教材、考试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48:授课学时44,讨论课学时4
教学内容授课学时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
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
执笔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相关的热力学知识;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检修和故障诊断等知识;并具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中职一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备现代汽车发动机结构方面的教具、模型、挂图和资料;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专业教室;具备现代汽车维修、检测及故障诊断所必须的实训设备和场所。
4、保障措施:本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授课过程中,应安排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授课时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实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有条件时,应开放汽车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6、本课程考核方法为:本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和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一个单元或两个以上单元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考核成绩;将几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
7、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为:组织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放实验实训室、组织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教具制作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课外教学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程编号:XXXXXX
学分:XX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无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主教材:《汽车构造》(编著者:XXX)
2. 参考书目:《汽车设计原理》(编著者:XXX)、《汽车结构与材料学》(编著者:XXX)
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
课程学习目标:
1. 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
2. 掌握汽车构造的分类、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 熟悉常见汽车构造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汽车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1.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 汽车构造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 汽车构造的分类和组成部件概述;
- 汽车构造术语的解释和应用。
2. 第二部分: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 发动机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发动机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循环。
3. 第三部分:传动系统和底盘构造
- 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包括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等; - 底盘构造的基本概念,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
统等。
4. 第四部分:车身结构和安全系统
- 车身结构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 车身安全系统的构造和作用,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5. 第五部分: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
-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 汽车电子系统的构造和应用,包括点火系统、照明系统、
仪表盘等。
6. 实践操作环节:
- 汽车构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 汽车构造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广西xx学校
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周学时: 4
教学班级:汽修
教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航空发动机原理/Theory of Aeroengine
学时:64 学分:4 讲课学时:64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航空概论》,《空气动力学》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航空机务工程)
开课院系: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系)
教材:彭泽琰. 航空燃气轮机原理.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8
主要参考书:杜声同,航空燃气轮机燃烧与燃烧室,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12林基恕.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机械系统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5.7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交通运输(航空机务工程)本科学生的专业要求和教学计划编制,其课程性质是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之一。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和气动力学基础,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原理和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等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各主要部件(进气道和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的结构特点、性能指标、系统特性和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的从事机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热力学和气动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工程热力学基础
(2)空气动力学基础
2.教学要求
(1)掌握气体状态参数、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循环等热力学基础知识。
(2)掌握气体性质、基本概念、基本方程、临界和滞止参数、膨胀波和激波等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教学
大纲
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责任心。
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质,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认真、自主研究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涵盖了专业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军工精神教育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设计中,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任务编排模块任务,依据汽车专业群岗位职责设计课程的模块的思政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遵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引、突出工作
任务与岗位就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课程包括了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以及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工匠精神、法治观念、环保观念等思政元素。通过讲授和实操演示过程中,对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对比讲解,并结合中外技术差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讲解OBD的时候,讲解法规要求,及时融入环保案例,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实训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责任心。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保养》课程思政教
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保养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保养是现代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课程。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技术,提升其在汽车维修与保养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保养与维护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和原理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
- 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 控制策略和调整方法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常见故障代码的解读和分析
- 故障诊断流程和方法
- 故障排除技术和应用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保养与维护-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规检查和调整
-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保养和更换
- 故障预防和维护措施
四、评估方法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解程度进行考查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
1. 《汽车电子技术与维修》王明著
2. 《汽车电控技术与诊断》张强著
以上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保养》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以及保养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