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遗忘”的长沙窑“瓷诗”
- 格式:docx
- 大小:12.66 KB
- 文档页数:1
长沙窑:唐朝外贸销量冠军,写满冷门⾦句,每句我都想转发朋友圈阿伦说: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洞岛海域,考古学家发现了⼀艘阿拉伯商⼈沉船。
这艘沉没的船只虽安静地躺在浑浊的海底,但约1200年前,它曾从中国唐朝光辉灿烂的海岸起航,满载当时的外贸特产奔赴世界。
⽔下考古虽然⽔下考古中沉船并不罕见,但当这艘名为'⿊⽯号'的沉船打捞上岸时,在场的⼈⽆不屏住了呼吸:这艘商船真是名副其实的藏宝船!只见船舱中密密⿇⿇地摆放着凝固千年的货品,⼀眼望不到边际。
包括⾦银、⾹料甚⾄玻璃等等,当然其中最引⼈注⽬的,是来⾃中国唐朝的精美瓷器。
事实上,经过随后的发掘整理,'⿊⽯号'上共发现了多达近6万件外销的唐朝瓷器。
⽽更加让⼈意外的是,这⼏万件完好保存的瓷器中,除了极少量的200件越窑和300多件⽩瓷,剩下的超过50000件瓷器,并⾮来⾃⽂献中那些声名赫赫的天下名窑,⽽是来⾃消失于历史中的唐朝长沙窑!长沙窑,尽管如今听来有点陌⽣,但作为唐朝外贸瓷器⾥销量当之⽆愧的No.1,长沙窑瓷器有何特别之处呢?长沙窑瓷器:外贸销冠的⼤唐制造1000多年前,⼀位名叫李群⽟的唐代诗⼈经过今天的长沙北郊铜官镇⼀带,他望着不远处被炉⽕染红的半边天际,不由⾃主赋诗感叹道:'古岸陶为器,⾼林近⼀焚。
焰红湘浦⼝,烟浊洞庭云。
'这⾸迄今唯⼀⼀⾸描述长沙窑的唐诗,让我们得以穿越千年,窥见唐朝长沙窑烧制的盛况。
长沙窑,⼜名铜官窑,是唐代南⽅的⼤型民窑,发展阶段与唐代历史相始终。
始于初唐时期,兴盛于中晚唐,终结于唐末五代。
因为是民窑,缺乏官⽅记载,唐朝终结之后,长沙窑在后世⽂献记载中⽐较少见。
湮没历史1000多年后,窑址才在1956年的考古发现中重见天⽇。
不过,也正因为是民窑,和后来的官窑和御窑截然不同,长沙窑充满了丰盛的民间的创造⼒和意趣。
以浑圆饱满的器型特征、开辟天地的彩瓷装饰和《全唐诗》之外的瓷诗⾦句著称于世。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 - - - - -此壶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
出土于1974—1978年间的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在瓷器上题写诗文是长沙窑首创。
世上有很多题了这首诗的壶在流传,真品却只有两件,一件现存湖南省博物馆,另一件就在简牍博物馆。
此器物铭文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从铭文内容来看,是广泛流传于唐代街头巷尾的段子,长沙窑瓷器的工匠把这些段子用文字刻制在瓷器上,不仅从字里行间可以解读人事代谢,而且使得此器物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气息。
此件瓷器上的书法介于行楷之间,笔画长短相呼应,如“君”的撇画与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我”的戈钩紧密呼应。
但因为是工匠所刻,难免有一些未尽人意出,如第二行的“老”字的撇画与第三行的“迟”字的捺画略有互不容的现象。
此器物上的书法虽属工匠所书,为阴文刻就,再填以墨色,立体效果盎然。
在处理相同字的字势时,却能很好的因势利导,使得它们因用笔和结字方面的不同而自然天成。
字势跌宕成趣。
这些文字与诗句相一致,一句一行,朗朗上口。
(图为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局部)。
【隋唐五代】长沙窑诗文壶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
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
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长沙窑开辟了用诗歌、警句装饰瓷器的先河,它也是世界上诗词民谚最多的古瓷。
在欣赏长沙窑瓷时,人们往往会沉浸于器物上的诗文艺术之中。
长沙窑瓷因为有了这泥与火写就的不朽华章,才显得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灵气,其文化韵味大大提高。
1、酒壶茗瓶流出的诗文 >>>长沙窑书画绝大部分饰于瓜棱壶,四条凹棱将壶的腹部分为四等分,流所在的部分对于饮者而言最为醒目,书画皆饰于此,注汤斟酒时易映入眼球。
从“陈家美春酒”、“美春酒”等题名表明其功用为酒壶,同时也作注茶汤的茗瓶。
长沙窑书画多饰于这种执壶,103首诗中有93首见于执壶,短句均见于执壶,这与唐代茶酒习俗有关。
楷书——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楷书——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楷书——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楷书——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隶书——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壶行草——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局部)行草——青釉褐彩“上有东流水”诗文壶(局部)行草——青釉褐彩“不意多离别”诗文壶(局部)行书——青釉褐彩“剑缺那(哪)堪用”诗文残片行书——青釉褐彩“罗网之鸟”题记壶行书——青釉褐彩“悬钓之鱼”题记壶(局部)行书——青釉褐彩“古今车马不谢”题记壶行书——青釉褐彩“一暑(树)寒梅南北枝”诗文壶(局部)2、浸泡在茶酒里的碗盏诗 >>>长沙窑瓷碗有大中小几种规格,小者题有“酒盏”、“茶碗”、“茶盏子”等名款,可知是饮茶酒之用,与前面的瓜棱执壶配套使用。
铜官有个很草根的“诗社”长沙窑器物诗多悲歌原标题:《国家宝藏》里的长沙窑漂洋过海时,铜官有个很草根的“诗社”唐长沙窑青釉褐彩 ' 七贤 ' 人物诗文罐,罐腹部一侧用褐彩绘两人,另一侧以褐彩题铭 ' 七贤第一组 ',旁书七言诗一首。
(长沙博物馆供图)潇湘晨报3月3日讯现在这个时候,要下雨,就是春雨。
长沙的春雨一下,好像就是要连绵不绝的节奏。
这样的节奏,有人欢喜,有人就不会那么欢喜,有人忧愁,就像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上的 '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
这首诗,1 月 14 日的《国家宝藏》中,执壶国宝守护人何炅老师从中看到的是长沙人自古以来的 ' 开朗乐观 ',而我却看到的是这首诗作者的落寞和忧愁。
他是个旁观者,他看到了春水满春池、春时生春草,看到有人饮春酒,还听到了春鸟的啾啾鸣叫,但他本人就像是《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长沙窑器物诗多悲歌我也不大认同何老师所说的长沙人自古以来就开朗乐观,这缺少凭据。
当然,自古以来,有一些长沙人开朗乐观是肯定的,另一些长沙人就未必。
2008 年采访画家杨福音先生,杨先生讲起《离骚》,讲起他喜欢听的湘剧和花鼓戏,他说楚人多悲歌。
杨老师说的这个 ' 楚人多悲歌 ',就有些凭据——留在长沙窑上的诗句,大多就多少有些伤悲和忧愁。
杨福音先生曾手录过长沙窑上的两句诗 ' 不知何处在,惆怅望东西'。
这个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或者不知自己思想的人身在何处,就有些悲。
长沙博物馆典藏部的主任张海军,他很喜欢长沙窑,尤其喜欢有着诗文的长沙窑器物,我曾问过他最喜欢长沙窑诗文中的哪一首,他说是 ' 寒食元无火 , 青松自有烟。
鸟啼新上柳 , 人拜古坟前 '。
这首诗念出来,也是有些悲声的。
带着些伤悲的,还有那首非常著名的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书画真迹!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
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虽然瓷器饰彩并非长沙窑的首创,彩瓷普及之功则推长沙窑。
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不仅有褐彩,也有绿、红、蓝等彩。
彩瓷的普及,改变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了青、白、彩瓷鼎立之势,预示了彩瓷时代的到来。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
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
让我们从长沙窑瓷上的书画真迹来感受大唐的文化遗风。
第一座彩瓷窑长沙窑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会长沙市北部的湘江东岸,这里原来有一湖,湖中有磐石突兀,名石渚湖。
从李群玉诗《石渚》及碗铭“石渚盂子”可知,长沙窑时称石渚窑。
从墓葬资料及器物年款分析,长沙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长沙窑是在融合南北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有别于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传统的彩瓷。
彩有从单彩到多彩,技法有从无意义的点彩、涂彩到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彩书、彩绘的递进过程。
釉有黑、白、瓷、绿、红、蓝、酱等色釉,器形也很丰富。
此外,长沙窑还是唐五代时期最大的出口瓷。
由于长沙窑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能适应销往国人民的爱好和需要以及低廉的价格优势,使得它的产品不仅内销,而且远销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甚至延伸到了非洲地区,出口数量之多,遍布范围之广,远在越窑和邢窑之上。
盛极一时的大唐长沙窑长沙窑即《全唐诗》中李群玉“石渚”诗中的石渚窑。
为唐代著名瓷窑,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
窑址于1956年调查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1999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
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败于五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12个省、国外有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13个国家出土有长沙窑瓷器。
特别是“黑石号”沉船上五万余件长沙窑的惊世发现,说明该窑既烧制当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瓷、又是唐代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口之一。
青釉出筋瓷壶高18.3 口径8.9 底径10.1厘米绿釉瓜棱形瓷壶高23.3 口径4.3 底径9.3cm黑釉瓜棱形瓷壶高17.7 口径8.5 底径11cm模印贴花实际上是一种浅浮雕装饰,它在器物装饰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长沙窑窑址中出土了不少贴花的印模,模印贴花一般与青釉褐斑相配,除此之外,就是单色青釉,不见其它彩绘,这可能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装饰,贴花内容有舞蹈人物、植物花卉、家禽动物等,1973年衡阳水井出土的青釉褐斑舞蹈人物壶,器形小巧圆浑,八方短流,弓形鋬,两侧有双系,腹部圆鼓,双系和壶流下共有三块贴花,其右侧为单层方形宝塔,左侧为立狮,壶流下的主纹为一赤裸上身的力士,披巾缠身,右手上举伸二指,左手持一柄法器,右足单立于蒲团之上,左足弯曲作舞蹈状。
这种在小圆毯上的男子独舞是当时流行于西亚的胡腾舞,胡腾舞起源于西亚地区的石国粟特人(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逐渐传入中原,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
其特点是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
主要舞蹈动作包括勾手搅袖,摆首扭胯,提膝腾跳,以腿脚功夫见长。
《全唐诗》的弃儿作者:周柳燕陈书良来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07期摘要:长沙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和开掘的唐代民间窑址,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其最具特色之处在于用诗文装饰瓷器,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宝库。
长沙窑瓷诗大多为窑工所作,为《全唐诗》所不载,其他传世典籍亦未收入。
其诗内容丰富,忠实记录了创作主体的商品意识,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填补了主流文化的缺失。
尽管它们时有生涩的仿造和简单的重复,甚至出现明显的错别字,但在艺术上与唐代文人诗相通,尤以率真质朴、直白晓畅见长,呈现出挣脱政治束缚与文化禁锢、抛开繁琐礼俗羁绊、畅叙平民审美情趣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长沙窑;唐诗;创作倾向;民间文学中图分类号:J20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7-0086-05唐诗是诗之巅峰与灵魂。
唐代文人诗篇收入史册,传之万代,民间歌谣则散佚流失,难觅踪迹。
195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河畔,一批沉埋地底千余年的唐五代瓷器被发现,经考古学家多次发掘和研究,继敦煌石窟后的又一个唐代民间文学宝库惊现,引发了人们许多慨叹。
一百多首由窑工们创作、刻录、烧制在陶瓷器具上的诗歌①,给我们留下了一道十分独特而又弥足珍贵的文化风景,这不仅是唐代诗歌之幸,更是唐代湖南民歌之幸!事实上,长沙窑在历史上并非毫无踪迹可循。
唐代湘籍诗人李群玉的《石潴》(今作石渚)诗云:“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真实描写了长沙窑烧制瓷器时高林尽焚,窑火映天,陶烟漫野,彩瓷遍地的壮观景象。
作为民间瓷窑,长沙窑除独创的釉下彩外,最具特色处即在于它以诗文装饰瓷器,其中,相当多的诗歌是窑工们兴之所至的创作。
这些被历史和诗史遗漏的看似随意、偶然的记录,在千年以后却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风”,为我们研究唐代,尤其是当时潭州(今长沙)的社会风尚、人文意识、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极其鲜活、宝贵的实物资料。
唐朝诗人李群玉生平简介唐代诗人李群玉生于公元808年,卒于公元862年,是澧州人。
在诗人辈出的唐代年间,唐代诗人李群玉仍在诗歌领域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足以看出李群玉的诗情文采。
在《湖南通志》一书中,记载了李群玉的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原话是“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虽然只有简短的八个字,但是从中体现了世人对李群玉诗歌才能的赞赏。
早年间,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到澧州游玩,得知李群玉有很高的才情后,杜牧劝告李群玉让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以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后来,宰相裴休在湖南一带巡查时,让李群玉给自己赠送诗词一首。
后来,李群玉进京将自己曾写的三百首诗歌送给唐宣宗,唐宣宗看后,称赞李群玉的诗歌高雅有内涵,并封李群玉为弘文馆教书郎一职,还赐给了李群玉大量的锦缎器物。
李群玉喜欢郊游,所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结识了很多朋友。
在《全唐诗》中,共收录了李群玉263首诗歌,是晚唐时期著名的代表诗人。
除此之外,李群玉也被称为唐代湖南三大诗人之一。
在李群玉诗歌中,可以看出晚唐时期的人文风貌。
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作一首《石渚》诗歌,记录了长沙窑烧制瓷器的生动场面,因此后人认为李群玉是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
《秋怨》、《感春》、《山中秋夕》等诗歌都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代表诗作。
李群玉绿腰是诗歌作品《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中的一个意象,写出了著名诗人李群玉观赏绿腰舞的场景。
说到这里,绿腰是什么意思呢?绿腰是唐代的一种舞蹈,是汉人发明的,舞姿优美柔软,配合着由慢到快的乐曲节奏,极具美感。
那么,李群玉绿腰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想要了解李群玉眼中的绿腰,首先要赏析这首诗歌。
这首诗歌全文为:“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全诗共有八十个字,展现了绿腰的绝美舞姿。
诗句开篇描述了一位美丽的佳人穿着轻纱衣裙,跳着优美的绿腰。
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2、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3、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
4、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
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5、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
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
6、不意多离别,临分洒泪难。
愁容生白发,相送出长安。
7、岁岁长为客,年年不在家。
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园花。
8、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9、只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
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10、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
抱琴酤一醉,终日卧垂杨。
11、八月新丰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色好,能饮一杯无?12、须饮三杯万事休,眼前花发四肢柔。
不知酒是龙泉剑,吃入肠中别何愁。
13、主人不相识,独坐对林泉。
莫漫愁酤酒,怀中自有钱。
14、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
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船。
15、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
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
16、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17、鸟飞平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8、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
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19、人归万里外,心画一杯中。
莫虑前途远,开帆逐便风20、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
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抄〈十二月新三台词〉及诸五言诗?这一有名的文书,1967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363号唐墓。
关于该文书中6首五言诗的作者问题,前贤时哲多有关注。
本文拟对其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由于其中第5首诗?他道侧书易?的“侧书〞问题与此问题相关,故一并述及。
从6首诗作本身来看,作者问题主要集中在第1首?写书今日了?和第5首?他道侧书易?两首诗上,全诗如下: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醎池。
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写书今日了?)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
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
(?他道侧书易?)其余4首皆被认为是抄录民间流传的旧诗。
从时间跨度上看,自郭沫假设先生的?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1972年问世后,至今40余年,1994年徐俊先生的?敦煌学郎诗作者问题考略?称得上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学界根本认可第1首和第5首为卜天寿所作,而在这之后,再提到这两首诗时,学界更多的用“抄有〞“抄录〞或“抄写〞等词语来代替原来的“写〞字,有些学者甚至干脆地否认卜天寿是这两首诗的作者。
相关内容大致可按时间线综述如下:1972年郭沫假设先生在?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一文中,确信?写书今日了?是卜天寿自己做的,虽然写了几个错别字,但正好证明诗是他这么一位12岁的孩子做的。
而对于?他道侧书易?,他认为是抄写旧诗,疑心其中的“侧〞字是“札〞字的误写,并将“侧书〞理解为札要抄录。
同年龙晦先生?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认为,从音变通转来讲,“侧〞校作“札〞没有凭据,而且“札读〞“札眼看〞都很难讲得通。
他觉得“侧〞字并没有错,卜天寿可能是个顽童,字虽写得好,但可能姿势不正,甚至有侧起写字的习惯。
“侧书〞即侧起写字。
郭、龙二位的观点在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里留下了烙印。
对于卜天寿所抄的这6首诗,他区别对待,第1首和第5首系于卜天寿名下,其余归到无名氏诗内,所加前后2处按语大致相同,后者为“卜天寿?论语?抄本后附抄五绝六首,郭沫假设先生以为仅第一首为卜天寿自作,龙晦那么以为第一、第五首皆出其自作。
长沙窑诗词全集介绍长沙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陶瓷烧制窑炉,窑瓷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而闻名。
而长沙窑诗词全集,是指集结了各个时期的诗人、文人所创作的有关长沙窑的诗歌和词曲作品的一部重要文献,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深入了解长沙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宋代长沙窑诗词宋太宗赞1.长沙窑,张公候。
一窑清冽润无浊。
无云琢瑱容颜晓。
2.绿草青林春永在,彩云流水映微摇。
3.湘王深爱题诗赋,长沙窑烧砖更覆。
文人雅士论长沙窑1.窑口纵横勾勒立,烧砖人妙手非常。
2.窑砖瓦,精美绝伦。
艳丽釉色十分鲜。
3.窑南高秉性,盛产土陶瓷。
元代长沙窑诗词严家窑山水诗1.窑之形似青山状,作窑砖与宝剑刀。
2.青瓷核碧炼青山,釉色如玉花如烟。
3.擎瓷把鷶清金觞,山高壁峭置其上。
微臣题官窑1.微臣观官窑,砖瓦犹如画。
2.窑淑妃德,南山陶瓷奇。
3.时光无可留,经久而不旧。
明代长沙窑诗词皇家御窑1.敕建御窑显尊荣,烟熏火炙明神州。
2.万圣恭敬日皇祀,奉命用瓷传世宝。
3.上书八方齐。
璋璋一品焚香爇。
登金京大山草堂1.山草堂,清凉佳气和熠耀。
2.大山飞舞宛如腾,绿鳞龙重木萧萧。
3.长沙窑泉石描红明。
清代长沙窑诗词秋湘江十诗1.湘江秋,诗篇古。
2.波光粼粼夜泊处,岸边烟雨弯弯去。
3.长沙窑,烧砖泥。
令窑僕元服1.令窑僕,烧砖一寸土。
2.黑暗皖土独得地,窑民守望长沙歌。
3.龙蟠虎伏生宝塔。
民国以后长沙窑诗词美人窑山水诗1.山水诗明明长沙窑,青山绿水齐文约。
2.窑民思家千里戍,真是世间少有人。
声声别离窑中起1.别离声声窑中起,窑民愁绪十分深。
2.青山绿水窑中韵,窑民长沙筑自由。
乌兰察明青花瓷1.青花瓷,壮丽青山矗雄壮。
2.青山像烟波涌动,碧云滚滚翻海床。
3.映日彩虹美如画。
总结长沙窑诗词全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诗歌和词曲作品,是了解长沙窑的重要文献。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长沙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从宋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诗人、文人都留下了对长沙窑的赞美和描述,诗词中展现了长沙窑的造型、釉色、烧制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1前言长沙窑,只是一个民窑,却能和有“类冰似玉”之称的越窑青瓷和“类银似雪”之称的邢窑白瓷,三分唐朝瓷场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别人还在单色釉瓷那儿研究怎么做的更好时,它却另辟蹊径创下釉下彩绘瓷,一唱成名。
不仅琢磨出绞胎技艺,还开辟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给磁州窑诗文装饰的精进做了带头作用,也为后世研究唐代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史料证据。
不同于唐以前的瓷器上仅仅作记事功能的文字,长沙窑的瓷上大片诗文文字的运用,仿佛每一个字都表现写下这首诗的人的心情和所处之境。
画传达的是一种视觉的感受,而诗文是对画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做出一个扩展和补充,诗文装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就像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是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宋代的市井繁荣,而长沙窑用火与土加上书画艺术,给我们描绘出唐代的民间色彩,也是一种艺术性记录,它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长沙窑的“前世今生”长沙窑,是一次偶然的发现才揭开它的面纱。
它的窑址因为在长沙市铜官镇附近的瓦渣坪一带,而石渚属于瓦渣坪,所以长沙窑曾经也被称为“石渚窑”,也有“瓦渣坪窑”、“铜官窑”等。
[1]“长沙窑”并不是古人对它的叫法,在唐代并没有这个称呼,因为窑址所在的地方,在唐代归长沙市管辖,按照唐代以州名取名字的习俗,人们习惯称它为“长沙窑”,所以“长沙窑”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因为史记的缺失,在1956年以前,人们把长沙窑瓷错归类成岳州窑制品,他们把带褐绿颜色的彩瓷归类为唐三彩,青瓷归类于岳州窑所出。
直到1956年在铜官瓦渣坪一带,又发现了大批量彩陶瓷的堆积,随后将发掘的一些彩瓷片寄到北京博物院,这个时候才引起了陈万里先生的注意。
后在1957年夏,陈万里先生带着冯先铭和李辉柄两位陶瓷专家,专程赶到铜官瓦渣坪一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了更多的彩瓷器。
自1956年以后,长沙窑才进入人们的视线。
1959年冬冯先铭先生再次实地复查,在1960年发表的湖南博物馆《长沙瓦渣坪唐代窑址邵凌云(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后因为想要在市场占一席之地,另辟蹊径,创下釉下多彩瓷,因为诗文瓷的销售量好,为了迎合商贾之民,大量生产诗文装饰瓷,开下诗文装饰的先河,它的很多诗文也为唐诗的完善做了一个补充,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史料的证据。
解析唐长沙窑瓷器上的诗词“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这首名为《石渚》的诗词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为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
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叶,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
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
在这些诗文题记中,常见的多是诗词和谚语,其中诗词内容根据学者研究,认为其可分为与酒有关的诗词、离情别怨诗、民间故事诗、题咏四时诗、江南水乡诗、劝学诗、文字游戏诗、礼仪教化诗、投友作客诗、崇佛信佛诗、风花雪月诗及趋势应景诗等。
除此之外,长沙窑瓷上装饰的诗词内容还有部分属于商业题材,虽然其数量不多,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根据已公布的长沙窑瓷来看,在瓷上书写商业题材诗词的器型以壶为主,诗词内容多为商人心理活动,现择选数件予以简单介绍。
图1 青釉“买人心惆怅”诗词壶青釉“买人心惆怅”诗词壶(图1),残高18.9厘米,底径9.5厘米。
口沿残,长颈,溜肩,多棱柱短流,柄残缺,瓜棱形腹部,平底假圈足,短流下方腹部以褐彩书写“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
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五言诗文一首。
这首诗内容非常简洁明了,首句是写买者心情悲愁,“惆怅”表示“有望其还而不至”的心态。
第二句是写卖者见买者在自己的商品前犹犹豫豫,始终不能确定购买,故而心里很是不安。
第三句是写卖者想出了能够增加买者购买商品信心的办法,那就是将诗题于瓷瓶之上,这无疑是诱人购买的新招。
末句写卖者把题了诗文的瓷瓶给买者看,言下之意,就是卖者所出售的商品经过外观改良,已经是很有文化内涵了,可以达到满足买者心绪的寄托和审美的需求,从而刺激其购买的欲望。
在瓷器上书写诗文这一行为使诗、使瓷、使诗人、使消费者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印象,获得新的快意和享受。
《全唐诗补——长沙窑唐诗遗存》所收长沙窑瓷器题诗考辨九则
由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唐诗补——长沙窑唐诗遗存》在长沙盛世收藏大涤艺术空间首发。
该书是目前收集长沙窑唐诗最全的专著,部分唐诗为首次正式公开,记者先睹为快,其中一首云:“作客来日多,常怀一肚愁。
路逢千丈木,堪作望竹楼。
”
据了解,该书作者田申是古陶瓷研究专家、《湖南陶瓷》编委,曾任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民间寻宝》栏目任醴陵瓷、长沙窑特约点评专家。
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长沙窑唐诗遗存资料,花费了近20年时间完成这本书的编著。
田申介绍,本书收录长沙窑遗存唐诗118首,残句12则,均为唐人手书真迹。
收录的118首中有12首可在《全唐诗》中找到基本相同或相通的诗。
由于长沙窑遗存唐诗的作者均未署名,补入《全唐诗》中属于无名氏条目。
“长沙窑是一座文化宝库。
”田申表示,他的这项研究还会继续,因为长沙窑中还有许多绝美的诗文残句仍在等待大家去发掘。
《全唐诗》“遗忘”的长沙窑“瓷诗”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诗中只说生迟生早而互恨,究竟为何事,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情诗?是谜?是隐?
类似的弘扬佛教理义的诗: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
身恨智生迟,智恨身生早。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属四时诗中的春歌,表现人与大自然和谐于一体的意境,赞美春之美,人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
将军马上坐,战士雪中眠。
写征战,透露几许厌战和不满情绪。
此诗以素描的笔法,把战士的心情作了速记。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皆以叠字起句,写行商的愉悦,抑或是写世人对道教的信仰。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
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
是祝贺新居的应酬诗,也是很有创意的商品诗,用附加文化含量的办法开拓市场。
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
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教化诗,叩门入户是古已有之的礼貌。
“将上堂,声必扬”,到达别人门前,先总得有点声响,探听屋内是否有人,也使主人知道外边有人来了,或迎接宾客,或将其拒于门外。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
古代歌谣中,女子往往以月或日比作自己的丈夫,本篇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
将一个深情、浪漫、富于想象的妻子的形象和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情韵无穷。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新。
牵牛石上过,不见有啼恨。
是送别的诗。
前两句说送别一个朋友,无须唠叨彼此过去如何殷勤招待、帮助照顾、费神效力等等。
后两句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偶然相遇不必太执着。
二是通过比喻暗示人们:对凡是自己给予过提挈、帮助、照顾的朋友,千万不要念念于心,不要有图报之望。
“苦新”谐音“苦心”,“啼恨”谐音“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