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程序设计的基本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213.55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三步、四环节模式六年级数学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
数学单元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实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采用“三步、四环节”模式。
操作流程:“三步”指课前自主整理、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和课后提升。
“四环节”主要体现在课上内化复习这一步。
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第三步:课后提升流程解读:一、课前自主整理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
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一般采用“两段、五环节”的复习范式。
“两段”即课前自主整理复习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两段。
“五环节”即:一、提出目标要求、自主整理复习;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知识结构;三、全班交流提炼,共筑知识网络;四、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五、当堂检测评价,及时总结反思。
下面简单地把五个基本环节的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第一板块的操作要领:1.教师提前一天编制好第二天所上复习课的复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和具体要求,作为家庭作业,先期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和复习。
2.复习提纲的编制是关键,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知识要点,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既有具备可操作性又要具备可反馈性和可检测性。
3.尝试阶段尤其要加强自主整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规训,使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同步。
第二板块的操作要领: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指导好合作学习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规则,并按规则进行小组交流。
2.围绕复习提纲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交流。
要舍得化时间让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
3.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同时又是一个情报员,善于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便于在下个环节中适时点拨和深究。
第三板块操作要领:1.要充分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的成果,适时提出相关问题,提炼要点、内化提升知识要点。
2.教师要有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要有善于沟通和融合的本领,配合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仍然是这一板块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个帮手。
第四板块操作要领:1.教师要精心编制分层练习题,要善于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源编撰习题,习题力求凸现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运用性。
2.要进行板块式练习,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答,让每个学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以后,再进行评价。
杜绝练一题评价一题的低效做法。
3.评价习题时要注意适当的生发,达到做一题懂一片的功效,使练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格式教案标题:小学数学复习教案格式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程设计提供一个格式指导,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复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教案格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规划教学步骤、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教案格式建议:一、教学目标:在这一部分,教师应明确复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例如:1. 知识目标:- 复习并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几何形状等。
- 掌握常见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这一部分,教师应列出复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材要求进行选择和安排。
例如:1. 数字与计算:- 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与运算技巧。
- 乘法和除法的复习与运算技巧。
2.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认识、比较和运算。
- 小数的认识、读写和运算。
3. 几何形状:-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三、教学步骤: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详细规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例如:1. 引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为新知的引入做铺垫。
2. 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逐步介绍和解释复习内容的要点。
- 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和解答等形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个体和小组练习的机会。
4.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估:在这一部分,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例如:1.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梳理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概念、原理、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范围:根据学生所学年级和教材内容,确定复习的主题和范围。
2. 复习重点: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明确复习重点。
3. 复习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法等,提高复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提出复习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梳理(1)根据复习主题,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讲解重点和难点。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原理、法则。
3. 练习巩固(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游戏活动(1)开展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2)设计游戏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复习要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关注作业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评价其情感态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总结复习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数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根据复习课本身的特征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复习课一般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在这里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部分和教学过程为例:一、揭示目标阶段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将不规则铁块用绳子系着放入盛满水的圆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进入长方体水槽,解释水中现象,揭示立体图形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四种立体形图)然后揭示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3、出示学习目标(1).学生交流讨论目标。
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2).教师归纳总结后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体系。
b.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c.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再现知识阶段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以四人一小组自主复习。
2.汇报复习情况: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基础训练(1).小组互测:教师在练习纸上设计如下表格,要求学生相互提供相关数据后互测。
形体名称已知条件求体积的算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2).小组互评教师巡视抽查学生演示情况,提出应注意问题。
三、疏理沟通阶段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之间又有什么联系?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1).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2).形成网络:(板书)(正方体图)V=a3(箭头)(箭头) V=SH(长方体图) (圆柱图)V=SHV=abh(圆锥图)V=1/3SH四、深化提高阶段1.综合训练(1).我当审判长a.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体积。
()b.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1/3。
()c.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圆柱的底面半径。
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基本模式为“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这个模式的实施程序包括五个阶段。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1-2)复习课教学同样也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小组合作,看书整理(5-8)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3-5)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知识的结果。
2.有序展开汇报交流活动。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
四、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3-5)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
五、强化练习,拓展延伸(15--20)1.综合性练习。
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探索性练习。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3.开放性练习。
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4.解决问题练习。
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一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高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探索结合教学实践,对复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复习课教学模式,以供商榷。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知识回顾,形成网络——巩固训练,深化网络——回顾总结,评价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教师根据所要复习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情景的创设。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二、知识回顾,形成网络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通过回忆与浏览教材,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小组交流知识网络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
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汇报,然后,小组成员再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网络,形成本小组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3、全班展示知识网络在教师的组织下,让每个小组或部分小组展示本组整理的知识网络。
然后,师生共同理顺、讨论、修改、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网络。
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
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5--20分钟。
在交流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巩固训练,深化网络1、基础性练习。
2、综合性练习。
3、探索性练习。
4、开放性练习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
在训练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汇总,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胡庆福一、《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概括梳理,形成系统→强化练习,形成技能→共同释疑,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二、《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要达到的复习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2、概括梳理,形成系统。
此环节是重点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的再现、提高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过程。
让学生自主概括或小组合作概括梳理,把相关知识点连成线。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习热情,不断体验到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此环节是关键,分为巩固性练习(基础的),针对性练习(易错的),技巧性练习(有一定难度的,多种方法解的),形成性练习(能体现教学目标的)。
以上练习题可选用学生作业和试卷中的易错题。
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技能和技巧。
4、共同释疑,解决问题。
可以根据上述练习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积极引疑。
5、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根据师生已概括梳理的知识再进行知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外思考、探究,将知识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解答应用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复习中,只有注意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才能形成融会贯通的网络。
(此模式是我校于2006年---2010年研究的县级课题,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已有2篇按该结构设计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刊登在CN级刊物上。
)。
聘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等制度环境因素,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此外,校外环境中的交通状况、学校外来流动人口和构成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安全工作。
4.高校体育安全风险中的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指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和不可预计的偶发事件,还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环境因素等。
尽管这些因素无法避免,但只要在体育课程教学或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识别和应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高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1.提高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因素是体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因素,但这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高校体育工作相关人员必须首先树立安全防范和管理风险的意识,主管领导对学校体育安全问题要足够重视,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监督机制,各个体育工作的执行者也要把体育开展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给予充分的评估,时刻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充分的应对办法。
2.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一切活动开展的执行者和亲身参与者,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也是防范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还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了解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学校体育法规常识,树立一定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更多的安心和关怀。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如有能力的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若能合理和更加科学,则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伤害。
3.加强高校体育工作中物质要素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扩建和修建合格的体育场馆,以保障学校扩招后人数发展的需求。
作为学校,要对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给予定期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在新设备的购买上,要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防治不合格体育器材流入校内。
数学复习课模式复习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回顾整理,教给方法。
二是沟通联系,有所提升。
具体流程是:一、回顾整理,教给方法在这个板块中,可分为以下几步:1、自行回顾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自行回顾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出几个算几个,教师就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并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整理与归纳的第一步:找知识点。
2、看书补充在引领学生回想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翻书,互相补充。
此环节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
注意,此环节往往会流于形式,学生在下面翻书不知道该看啥,教师一定要提前引领学生,找知识点就看每个信息窗的红点和绿点的知识。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提前选好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引领本组的同学一个信息窗一个信息窗的看。
如组长要告诉学生:我们先看第一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是什么内容?第二个呢?这样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找准知识点。
3、汇报交流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教师随机板书在相应的位置。
4、教给方法因为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在此环节交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以一个知识点的整理为模板,引领学生从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清楚楚的感到有法可依。
5、运用方法教给方法以后,教师可以放手。
让学生自主在下面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整理其他知识点。
教师要巡视,看看学生掌握情况。
6、展示交流让学生上台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台下的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如:他整理的怎么样?你还有补充吗?伴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逐渐形成单元知识体系。
二、沟通联系,有所提升复习的目的是把各种零散的知识构建网络,并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类比较,沟通联系,也就是要把教科书由厚变薄。
这一环节老师对单元知识的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深刻到位是关键。
所以仅凭一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一定要发挥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力量,由点及面,这样复习课才会上得有味道。
单元整理与归纳方法及要求一、单元的整理与归纳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知识点、方法、公式、推导过程、举例、注意的问题(即易错点)。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一、口算或计算练习(3分钟左右)训练方法要多样化,可以是视算训练、抢答口算,可以是1-2题的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等。
二、自主梳理,形成网络(8分钟左右)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梳理这些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先看书再回忆并说出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提前自主梳理,这样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回忆的效率.注意:教师要提前教给学生自主梳理的方法(如表格、树状图、大括号、网状图等)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尽量把所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记录下自己的难点、疑惑。
三、小组合作,完善体系(5分钟左右)这一环节首先由2号或者3号学生围绕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先交流,优生补充,最后小组长督促组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注意: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交流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准备集体交流。
四、全班交流,及时评价(8分钟左右)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参与,注意观察,并适时、适当指点,再配以合理的板书,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以一定的方法(表格、表格、树状图、大括号、网状图等)板书在黑板上。
再让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板书,完善自己梳理有遗漏的地方。
五、练习矫正,形成技能(10分钟左右)1.基础练习。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出几道基础类型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动笔练习,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2、综合练习。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答,让每个学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以后,再进行评价。
杜绝练一题评价一题的低效做法。
批改方式参照练习课的要求进行。
六、当堂检测,总结反思(6分钟左右)当堂检测题的设计要和练习题统筹考虑,尽量避免重复。
检测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可以集体订正,也可以收上来教师批阅,教师要善于收集典型错例,以备下节课引导学生及时纠错、改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和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内容(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总结与反思(1)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反思交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复习教案。
2.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实物教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选择以下模块进行复习:1. 数与代数2. 图形与几何3. 统计与概率4. 生活中的数学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梳理。
2. 提出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
(二)复习环节1. 数与代数(1)整数运算:复习整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等。
(2)代数式:复习代数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3)方程与不等式: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
2. 图形与几何(1)平面图形: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立体图形: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图形的变换:复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
3. 统计与概率(1)统计:复习统计图表的制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2)概率:复习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 生活中的数学(1)货币计算:复习货币的换算、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时间计算:复习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面积计算: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简析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复习课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课程。
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合理布局,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3)知识点的深度讲解,4)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一、知识结构合理布局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逐步深入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首先要回顾整个学期的知识内容,把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结构化整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详细的知识图谱,用于指导整个复习课程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知识点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解、示范、演示、体验、竞赛等。
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达到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并充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知识点的深度讲解知识点的深度讲解是复习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内容点,还要关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例如案例分析、示例解题等。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方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对学生的引导和提示,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可以出示与知识点相关的有趣图片、动画、视频等,也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深度的知识点讲解,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构建自我校联谊片承担《小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确定了三种课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即”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至今对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具体谈谈构建这一模式的做法与想法。
一、复习课的模式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复习课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
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会显得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复习课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青岛版教材的使用及学校的实际,构建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创设情景,再现知识——编织结构,沟通联系——综合应用,整体提升。
”1、创设情景,再现知识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复习课伊始,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复习的愿望,或直接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一般此时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由于各学段的要求不同,因此,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
对低段学生来说,比较适合填空式整理法,如这一章我学习了(),让学生来填学习内容;对中段学生来说,比较适合问答式整理法,如老师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让学生一条一条来回答;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自主式整理法,可以先预习,再让学生粗线条的归纳本单元的知识。
2、编织结构,沟通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知识之间横成线,竖成片,同一系统知识是呈螺旋式递进的,许多相关知识是分散在不同年级逐步出现的。
因此一个单元、几个单元或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比较杂乱、无序,所以要对知识进行结构编码。
数学复习课模式复习课模式基本结构为“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合作交流,梳理知识(学生)→完善小结,形成体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生)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在复习课开始,要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复习探究的迫切愿望,这时抓住时机提出复习要求,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合作交流、梳理知识。
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整理时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
复习的内容往往都有许多的知识点,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比较清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
明确复习的内容后,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要求在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整理的结果要有条理,并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汇报交流活动。
另外,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后,要给学生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目的主要是更多的展示交流学习资源,让那些不同的整理形式、思维方式和认识等进行展示、交汇,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独立整理完成后,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经过这一过程,每个同学将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添加、补充、完善,一个单元的重要知识基本上就形成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发言的内容有两种情况,对于知识点少的单元,可把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都汇报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完全汇报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对于知识点多的单元,可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再分部整理。
富有趣味的小学计算复习课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计算复习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技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堂富有趣味的小学计算复习课是如何设计的。
一、热身活动在开始正式的计算复习课前,可以设计一些热身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
可以让学生进行快速的口算比赛,看看谁计算得最快,或者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比如“数狼”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和计算。
二、趣味激发想象力在复习基本的计算能力的也可以通过一些富有趣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题,让学生通过故事来进行计算,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来让学生动脑筋,如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一根火柴棍移动两根火柴棍,使得方程式 5+5=522 成立。
三、实际生活中的计算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计算内容,让学生感到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购物场景下设计数学运算题,让学生计算实际购物时需要支付的金额;或者设计一些关于时间的计算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时间。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也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
四、小组合作在设计富有趣味的小学计算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奖励激励在复习课中,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
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品,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奖励。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品、表扬信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加学习动力。
六、趣味整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整合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竞赛。
设计一些倒立乘法题目,或者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用整数拼成一个大数字,让学生快速计算。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应有怎样的模式?小学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并通过大量的针对性练习、比较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何合理、灵活地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环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发挥复习课的作用,达到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实践中有所探索和尝试。
一、明确知识要点是基础“复习课难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
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象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象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教师而言,复习课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明确知识要点是关键。
因为数学知识复习时在内容上需要纵向的梳理归类和横向的沟通联系。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每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模块(“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等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式与方程”模块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比例”知识要点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由此可看平时的新授课教学象“栽活一棵树”,而毕业复习课教学似“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
因此,教师要明确、理顺每一模块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建构知识网络铺路架桥。
二、活用设计思路是关键学生在新授课中所获取的知识,只有通过复习才能加以巩固,将单一、零散的知识,甚至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利用复习课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或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使知识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又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