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3
157第17卷 第6期 2015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6 Jun .,2015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4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其中医证候、并发症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寻求其间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3年4月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247例,患者年龄范围18~90岁,平均年龄(65.81±11.72)岁;男112例,女135例;平均病程(10.85±8.53)年。
1.2 诊断标准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瘀脉络型。
糖尿病并发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在18~90岁。
病例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90岁者;②病历资料不全,影响临床观察者;③近1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其他危急重症者;④合并严重感染着;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1.3.1 观察指标患者性别、年龄、BMI(体重/身高2)、糖尿病病程、并发症、中医辨证分型证候,与糖尿病相关的实验室指标等。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临床研究吴琛,唐红,徐蓉娟,杨华,李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2)摘 要:目的:探寻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为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
·中医中药·从“瘀”论治2型糖尿病葛峰原1,李朝暄2,苗建英3(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3.山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0 引言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2%-3%,其中90%以上的为2型糖尿病(T2DM)[1]。
2型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检出及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最详。
2型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中医有“百病皆有瘀”的说法,可见瘀血为病之广泛。
血瘀导致消渴早在《血证论》中就有论述:“瘀血在里则口渴……,瘀去则不渴矣”[2]。
现结合历代医家及导师临床经验针对血瘀为主辨证,以活血化瘀立法,浅析从瘀论治2型糖尿病的一些体会。
1 瘀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持久升高。
临床上早期多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易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证候群,久病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如能及早防治,严格和持久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可明显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中医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也大都参照对消渴病的认识来进行。
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中,阴津亏耗为其本。
总属津液代谢失常的疾病,由于人体气、血、津、液之间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消渴的发展过程中对气、血、津、液的运行与生成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涉及多个脏腑,常可并发多种病证,影响到五脏之精,变证百出[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632-63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097从补虚化瘀论治糖尿病肾病及相关研究钟欣宇1,徐洪涛2,郅扶旻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 要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本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中医学认为脏腑虚损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内在原因,瘀血作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形成瘀的关键因素是虚,涉及脏腑本虚、阴虚、气阴两虚及阳虚。
现代医学认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也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中发现中医瘀血理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阐述“虚”、“瘀”是糖尿病肾病致病因素,结合“瘀血”的现代研究,提出补虚化瘀同治的治疗原则,以及对应用补虚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补虚化瘀,脏腑,瘀血,血流动力学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from Tonifying Deficiency and Removing StasisXinyu Zhong 1, Hongtao Xu 2, Fumin Zhi 2*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Feb. 23rd , 2023; accepted: Mar. 16th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AbstractThe incidence rate of diabetes nephropathy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tudying its complex pa-*通讯作者。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张茂根;张兆琨;朱宏佩;杨海涛【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年(卷),期】2015(27)2【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安全性。
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常规加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24h尿蛋白定量(24h U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尿蛋白定量(24h U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3页(P196-198)【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府逐瘀汤;加味;中医药【作者】张茂根;张兆琨;朱宏佩;杨海涛【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中医院糖尿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刘尚泉2.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J], 郝学敏3.加味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J], 徐怡; 尹靓瑶; 李景翠4.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重症肺挫伤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J], 苏懿;潘文凤;郭丽华;胡惠娟;马明远5.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临床研究 [J], 许应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瘀证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瘀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证,常常表现为气血不畅、气机滞阻、血行不畅等症状。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瘀证患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情况发生。
针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胰岛素抵抗这一问题,丹红注射液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由丹参等草药提取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促进循环等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等有关。
本文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揭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验证丹红注射液是否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探讨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丹红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是否有潜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方向。
通过对丹红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血瘀证是中医独有的病证,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
基于平均血小板体积探讨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乔若虹;伊桐凝;杨冠奇【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9【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并发症之一,属于微血管病变,由糖代谢异常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引起,临床特征为尿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
DKD患者一般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出现血小板的形态及结构改变,并且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释放的内容物增加。
出现异常的血小板会表现出很强的聚集性和黏附作用,参与血栓、动脉硬化及炎性机制的发生,加快DKD血瘀证的发展进程。
中医对这种血栓前状态的认知与西医一致,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更在治疗血瘀证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但缺乏相对准确的临床指标。
曾有研究指出一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参与DKD的发生发展,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白细胞介素-1等指标有一些缺点,如费用较为昂贵且检测步骤琐碎,临床检验上有很大的困难,相比之下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等血小板参数经血常规监测及计算即可获得,操作简单方便,更适用于临床。
单纯应用西药治疗DKD的临床效果不够理想,但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降低DKD患者的尿素氮、肌酐值,山药多糖能促进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等,因此中西医结合防治DKD是未来发展的最大趋势。
【总页数】4页(P92-95)【作者】乔若虹;伊桐凝;杨冠奇【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相关文献】1.慢性肾脏病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2.平均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3.平均血小板体积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临床研究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评估肾动脉血流变化与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5.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瘀证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30例正常对照组和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三组的血瘀评分及2型糖尿病肾病各病程分期间血瘀评分。
将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轻度血瘀组和重度血瘀组,比较两组间的血肌酐、血脂、D-二聚体、24h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并探讨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及与血瘀积分的关系。
结果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瘀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评分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病程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瘀积分逐渐升高,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糖尿病肾病患者轻度血瘀组与重度血瘀组比较,24h尿蛋白、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但肌酐清除率、血脂、血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
24h尿蛋白、D-二聚体与血瘀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活血化瘀治疗可能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益。
标签:血瘀证;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医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探究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的客观依据,为中医活血化瘀药物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2型糖尿病(DM,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92岁;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90例,年龄39~89岁,男54例,女36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4~85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肾损害,排除心衰等影响尿蛋白排泄的因素。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IDF糖尿病诊断标准[1]。
1.2.2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参照丹麦学者Mogensen 分期标准[2]。
1.2.3血瘀证积分标准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血瘀证症状分级量化表,结合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所设定的分值制定血瘀评分表[3],对纳入病例进行评分。
以DN组血瘀评分的中位数(38分)为界,分为轻度血瘀证(血瘀评分0.05);2型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组(DM 组)及并發糖尿病肾病组(DN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血瘀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DN组血瘀评分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DN患者各病程分期的血瘀积分比较DN分为Ⅰ~Ⅱ期、Ⅲ期、Ⅳ期、V期4个组,其血瘀评分分别是29.56±9.91、34.53±12.32、40.39±6.11、4
3.95±11.20;其中,Ⅰ~Ⅱ期组血瘀评分低于Ⅲ期(P<0.05),显著低于Ⅳ期、V期(P<0.01);Ⅲ期组血瘀积分低于Ⅳ期(P<0.05),显著低于V期;Ⅳ期与V期的血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血瘀证程度的DN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轻度血瘀组患者的24h尿蛋白、D-二聚体低于重度血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肌酐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4 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与血瘀积分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均与血瘀评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6、r=0.441)。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而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
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其病机初起常表现为气虚或阴虚,进而发展为气阴两虚,最终进入阴阳两虚阶段;同时本病兼杂有瘀血、水湿、痰湿等标实之证,使得病机更加错综复杂。
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与”血瘀”有关。
而在临床上常见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就已提示血瘀之象。
武曦蔼等对213例Ⅲ~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发现,血瘀证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本研究中DM、DN 患者的血瘀评分均显著髙于正常人群,且作为DM后期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血瘀证程度更为严重,提示了血瘀证对DM发生进展的重要影响,其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存在DM及DN之中。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分子标志物之一。
血液高凝状态的外在表象为血瘀证的具体症状,D-二聚体随着DN患者血瘀程度加重而升高,说明血瘀证与D-二聚体相关,提示在临床辨证中可以引入D-二聚体这个客观实验室指标来辅助DN进行中医辨证。
病理性尿蛋白标志着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出现。
而尿蛋白本身能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90例DN患者分为轻度血瘀证组和重度血瘀证组,两组之间肌酐、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异,重度血瘀证组24h 尿蛋白定量大于轻度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24h 尿蛋白定量与血瘀证评分呈负相关。
以上表明:血瘀证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增多的原因。
临床上提示我们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加大活血化瘀药的力度,可能可以减少患者的蛋白尿。
参考文献:
[1]宋秀霞译,纪立农校.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78-180.
[2]Mogensen CE.Early golmerular hypefitration in insulin- dapendent diabetics and late nephropath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86,46:201.
[3]陈可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1):10-12.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