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力推少教多学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
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其次,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
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
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其次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
笔者在教学中按以下方法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语文课本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
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
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
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
当然,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抛开课本谈拓宽,那是本末倒置。
只有课内知识夯实了,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采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名篇名著。
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
比如: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鲁迅的《呐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泰戈尔的《泰戈尔诗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的代表作。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才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这些培养人才的目标。
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教什么,为什么而教?”这教学观念对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回忆往昔,评价教师水平高与低关键看教学成绩。
老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只考虑教材与考题的关系。
说明白一点就是为应试而教!在这种意识下,大家害怕改革,怕失去过去辉煌,还是固步白封,墨守陈规地走老路子。
按三步曲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一步扫除生字词障碍;二步划分段落层次;三步分析课文,归纳中心。
)把一篇篇整体优美的文章割裂成支离破碎,失去欣赏的整体美感。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成了不受欢迎的学科。
而我们的老师却只会唉叹今非昔比。
说现时的学生不如二十年前的学生好管理、好教了!不通则变,变则通。
思想应跟着时代的要求走。
面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我们的经济要发展,必须注重科技,兴科技就要许许多多的人才!许许多多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要达到培养如此人才的目标,就要进行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而它的前提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指的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所以这45分钟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谈谈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做好“导入课”的设计。
“导入课”的设计应该形式多样,新颖特别,趣味横生,从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魅力吸引学生。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抗美援朝”这一段学生并不熟悉的历史,交代作者写这篇通讯的最基本原因;而《理解是双向的》这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时我们总会哀叹自己命运的不公,自称是心灵的孤独者,总是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力推少教多学“少教多学”理念发轫于2004年的新加坡,其思想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
近年来该理念被国内学术界、理论界介绍到国内,其理念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对于该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中,一线教师参与甚少,并与我们国内洋思中学首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形成双翼,其影响力及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
虽则如此,但我们仍然对从发达国家介绍过来的这一“舶来品”——“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及前景,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我们还是满怀信心的。
理由如下:一、国内新课程改革大潮为“少教多学”理念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规定:“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前言)由此可见,“少教多学”理念和新课改均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做足了文章,且均与“教”和“学”关系甚为密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少教多学”理念倡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点上也和新课改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了。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是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且,因为学生受教师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漠,甚至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具备“问题意识”,导致“问题意识”的淡化,在学科学习方面也就谈不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作文水平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虽不乏优秀之作,尤其是满分作文煞为抢眼,但大量考生暴露出的思想缺失、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巧雷同等严重缺钙症状,却警示着我们高中作文教学。
高中生作文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层次差异,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因为作文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高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的作文教育,再加上不同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就造成了他们实际写作水平的千差万别。
如何较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问题,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心病,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
应该说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其乐无穷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而对作文感到困难艰苦忧心忡忡的学生恐怕是成千上万。
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产生厌烦,不愿意写作文,写不写作文无所谓。
对于这样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首要一环。
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动机。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与小学、初中阶段相比,更复杂的,更丰富的,更成熟,更内敛。
如果我们的作文命题能拨动他们的情感的琴弦,他们那灵魂深处的宝藏就不难开发了。
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了。
比如: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与友情的滋润,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日”、“朋友金不换”,亲情世界、友情天地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我们老师可就此或正或反,或浅或深,或戏或谑地出题,如《好大一棵树》、《爱到尽头》、《思念是断线的风筝》等题目,绘制他们亲情与友情的图画,定能言之有物,写出令人感动的真情文章。
社会日趋信息化、网络化,联系与沟通的快捷、方便,使世界好像在不断缩小,每天发生的新事件、产生的新事物都在最大程度地刺激着高中的学生,他们也想了解,想剖析,想议论,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阐发事理的思维水准与判断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命题及时联系热点。
如“韩流”话题、“明星自杀”讨论、“金庸作品热”的反思、“矿难”“食品安全”等引发的思考,有望攫取住他们最激动、最兴奋、最真实的感知神经。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和创新【摘要】本文探讨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和创新。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高中语文教学背景。
正文部分阐述了“少教多学”模式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结论部分总结了少教多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未来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创新、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团队合作、启示、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 高中语文教学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主导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无法培养出真正有思想、有创意的学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浅议高中语文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作者:孙凯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39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显现了落后、限制学生发展的弊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少教多学”无疑是一股清新而实用的春风。
首先,新课改的推选为少教多学铺平了道路,这一理念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推行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文从以上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少教多学;合作探究;专业发展;教学相长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99-02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近年来,该理念被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引入,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趋势,并对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向学者型和研究型转变,笔者对此种教学方式的前景充满信心。
一、新课改为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做好了铺垫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规定:“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少教多学理念正是新课改在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演化,并指出了“教”与“学”的密切关系。
少教多学的课程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其个性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较为成熟,均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和阅读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发展。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总是以知识为本,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学生的感受,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往自己预设的“语文圈”里跳,成为自己忠实的奴隶。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一个“雕塑”,缺乏主见,没有创新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把课程(教学材料)忠实地传达给学生,自己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如果教师充当“传声筒”的角色,就会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单向进行信息传递,忽视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
许多教师眼睛中盯着教材,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定义中,人们经常的认识是,教学是教师面对学生讲解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和运用。
教师的“教”就是把教材中的既定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也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对教师而言,教学成为一个控制的过程,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导致教师中关心“达标”手段的选择,割裂了语文教育宗旨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联系。
对学生而言,学生鲜活的语文经历和体验被置之不理,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施展。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被埋没了。
在大力倡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呢?笔者觉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要素,为此,师生之间要形成平等的而不是对立的、合作的而不是孤立的、对话的而不是单向活动的双主体的关系。
学生不是被人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客观存在,又是各种关系(师生、同学、家庭、社会)中的客观存在。
转变观念,创新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创新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懂得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高中语文教师也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
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没有成功后,很多语文教师陷入了教学的惰性,产生了畏难心理。
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惰性”,使学生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他的知识和经验,也不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高中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质疑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要由以前的传授者、讲解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一定要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做好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变“一成不变”为“不拘一格”,在教法上要避免千篇一律,课型呆板、单一,要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要注意提高精讲效果,不仅求知其然,而且求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探究并掌握创造性的思维的方法。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必要性及其实践高中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是被不断探讨和完善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教学理念备受推崇,那就是“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少教多学”的必要性以及其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这种教学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少教多学”的必要性1.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通过模拟“贾府生活”、“荣府生活”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讨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论语》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发现哲学思想中的精髓。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少教多学作者:龚睿智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年第12期议论文是指剖析事物、阐述事理、发表意见的文体,也被称为说理文。
议论文与记叙文、说明文有很大不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文体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提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鉴于此,下面从“少教”引导、“多学”实践、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广大教育同仁参考。
一、深刻剖析,“少教”重引导少教多学作为简约化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指减少直接式教学干预,注重引导学生的实践过程。
议论文作为高中作文教学内容之一,能够采用的教学资源不多。
将少教多学应用于议论文教学当中,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作文实践。
“少教”不等同于不教,而是教师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实践,用思维启发代替知识传授。
例如,教师选择“人类有一支已经灭绝的表亲,叫尼安德特人,他们和我们‘智人’有什么区别呢?比如尼安德特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抓兔子吃。
’而智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找仙女。
’”(2020·杨浦二模)作为议论文训练的素材。
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材料内涵,让学生分析“兔子”和“仙女”喻指什么,思考“抓兔子吃”和“找仙女”两个不同行为代表什么,和两个种族完全不同的命运的联系是什么,从而确定这篇文章的立意方向。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发现素材以两个族群的不同结局喻示:相较于物质追求,精神追求对于人类存续更为重要。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建立议论文框架,让学生思考从几个方面阐述观点内容。
在学生完成议论文框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观点偏移、内容不够突出等问题,引导学生修改议论文框架。
分析所举案例,教师在开展少教多学教学过程中正视“少教”的教学含义,从背景素材分析、文章立意、议论文框架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思考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提炼议论文写作知识点,实现高效教学。
略论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教多学”模式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针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也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所重视的重点之一。
如何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好的效果,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是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二、为什么要构建“少教多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会过多地介绍知识点或者给学生一些机械记忆的技巧,给学生灌输知识,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缺乏训练,因此需要构建“少教多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发掘和创造,提高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知识点,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实践指导1.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多元化、有趣味、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我发掘意识。
比如,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故事、诗歌、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引导,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少教多学”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探索,不断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学生需要针对性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培养灵活、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能力,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3. 加强互动和合作在“少教多学”模式下,老师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互动和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建立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比如,可以采用问答环节、讨论小组等方式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少教多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索。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高中语文写作是学生提高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少教多学”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少教”策略1.少量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解,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总结。
比如,在写作思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范文、素材、游戏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散,找寻自己的切入点。
在写作技法方面,教师不要对所有的技法都讲解一遍,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种自己感兴趣的技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锤炼。
2.少分配教师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将写作题目一股脑地分配给学生。
相反,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寻主题、选择文体等自主思考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
3.少点拨教师在点拨学生文章时,也要注意从“点拨”向“引导”转化。
少指出学生错误,多提供帮助性的问题或具体的建议。
这样,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潜力,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多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进行学习和借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何阅读以及如何从中吸取营养。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掘优秀作品,并进行交流分享。
2.多练学生需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如“写作角色扮演”、“写作竞赛”等。
教师也可以联合文艺社团、报刊社等进行写作比赛,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多反思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以及总结和归纳经验。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写作的不足之处,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写作题目和环境。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尽量减少单方面灌输和指导,而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
一、少教多学的策略
少教多学是倡导学习者通过少量的教学信息,结合多数据研究技能和自学能力完成
学习任务的理念。
它包含两个核心概念:首先,是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教师从给学习者传
授知识的授课形式转变为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形式;其次,是加强学习者的学
习能力,让他们有能力从多元资料中获取所需知识,不断完善学习方法,以实现自主学习。
(1)在文字应用方面,教师可以少授课型,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等语文写作中的实践性学习,在真实
的写作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2)在语文分析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名家的作品,体验写作的风采,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以便为自己的写作助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短文分析、词语分析、句
法分析等法,让学生体验文学手法,提升理解力,深入分析作品的奥秘。
(3)在文章编写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思路,比如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起手写作、如何把握文学氛围、如何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有效构建语文写作框架,以便快速发散
思维,形成有效的写作结构,完善文学意境,协助学生发挥自身的写作能力。
总之,少教多学的策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帮助高中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强自身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文学丰富、写作精彩
的目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语文写作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过于灌输知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问题。
要改变这一现状,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少教”:1. 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要“因材施教”。
过于灌输知识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有选择性地教授知识。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点,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重难点和疑难问题,可以着重讲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2. 教师不再“言传身教”,而是要“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范例,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展示。
3. 教师不再“一刀切”,而是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二、“多学”:1. 学生要有更多的阅读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灵魂,只有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多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要有更多的写作实践。
写作是一种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写作训练,模仿优秀的范文,开展写作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
3. 学生要有更多的思维拓展。
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更是思维的展示。
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多进行思维拓展,进行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少教多学 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 少教多学 为例吴庆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㊀广西㊀贵港㊀537100)ʌ摘要ɔ㊀对高中生来讲,作文写作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构思作文的过程不仅能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能通过自身思维的提炼获得新的知识.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不断在探索作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其中 少教多学 的教学理念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创新理念,在该理念的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在本文中基于 少教多学 理念,对高中课堂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探究.ʌ关键词ɔ㊀ 少教多学 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ʌ中图分类号ɔG424.21㊀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19)11-0128-01㊀㊀引言:当前,对于高中高效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课题,由此出现的 少教多学 理念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成果. 少教 即提倡教师在教授学生作文写作时应该重点突出,立足于作文的核心主体;而 多学 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独立思考㊁自主学习活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 少教多学 理念,能够高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学习和写作素养.那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将 少教多学 理念深入落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㊁积极营造并创设对话式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对于新时代的高中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教师主导带动学生被动学习各种文本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的作文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更多关注学生自身与文本㊁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只有不断强化这样丰富精彩的多角度对话,激发学生之间针对作文论题的深层次探究,才能实现对作文的多元化认识,也才能展现出一堂精彩纷呈的作文教学课堂.所以,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降低对学生过多的理论讲解,而应该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之间开展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和相互探究活动,使其对作文的写作意向进行自主构思,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㊁探究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对话式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例如,在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只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教学模式,选择与全班同学们一起进行对应题目的讨论.对作文的写作来讲,思路的打开过程是写作的重要前提,语文老师应该意识到这点,积极与学生进行文章立意想法的交换,交流彼此的构思思路,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之间彼此讨论交流.这样以对话交流的方式能更快的促进学生思路的创新,也更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二㊁丰富学生视野,从经典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作文写作时没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写作基础的作文没有营养,并且缺乏写作素材的作文亦是空洞乏味的.但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受到升学压力㊁作业繁重等的影响,几乎很少有人主动进行课外知识的阅读和素材的积累.所以,在作文课堂中的表现就是对相关题目的认识和解读视野过于狭隘.同时,由于学生长时间学习教材知识,因而对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了解不足,最终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管是怎样的题目或者论题都用自己知道的那几个材料来回进行拼凑,使作文内容缺乏新意.新时代作文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作文即使在考试时也只能得中等分数.高中语文老师应该看到学生面临的这个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走进各种经典名著中进行精彩的阅读,吸取其中的丰富营养,辅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经典素材进行写作的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学习了各种文化名著,如«中华文化精神»㊁«红楼梦»㊁«兰亭集序»等.但是相对这些名作本身来讲,高中生在这一时段学习的知识还比较浅显.要想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更加深层次的学习相关的经典名著,引导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映射出的新时代热点话题,对这些素材不断积累,学生就能在实际写作中引用多种论据突出作文主体,避免过去学生素材单一,作文内容空泛的缺点.三㊁培养并拓展学生作文素养, 少教多学,读写结合在高中时段的作文写作中要想完成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首先需要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具备大量的阅读量,保证素材的广泛性.在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素材的过程中能够从其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写作信息;然后在开始写时才能将得到的各种素材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最终让文章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相对应的启发含义.只有这样,老师在阅读学生作文时才能看出其作文素养的能力.读写结合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在写作时的自主能动性,即将 少教多学 理念深入实践的过程.所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 少教多学,读写结合 理念进行高效的运用.当前不断深化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所提倡的凸出学生核心位置㊁强化教学引导作用,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只有切实的将 少教 ㊁ 多学 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进步和全面发展.例如,在一节作文教学课堂中,语文老师在课前通过对本节课写作主题的详细分析,判断其写作题目的难易程度,并以少量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题目内涵的探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素材的广泛搜集,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素材的阅读和理解,感悟不同材料与自身作文主题的匹配程度.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锻炼对作文素材的提炼和使用,不断提升和拓展高中生的作文素养.参考文献[1]㊀马平. 少教多学 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 少教多学 为例[C]//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2期(总第225期).[2]㊀张文俊.试论 少教多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2).821。
教学篇•教学反思以改促教,少教多学———高中议论文教学与思考周仲光陆伟龙杨柳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高中)为了满足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有关议论文写作的要求,教师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使学生成为议论文写作的主体,做到真正的少教多学。
面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课堂需要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把多次修改作文作为教学手段之一,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现阶段高中议论文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1.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受到限制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之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给他们的作文模板,按照三段式循规蹈矩地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这种作文既不能使学生领悟到议论文写作的真谛,也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是失败的文章,还白白浪费了时间。
2.教学内容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只是按照一届届传下来的议论文固定套路为学生讲解写法,然而许多教学内容早已被时代所淘汰,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必要。
三要素、三段式等死板的传统议论文模板会压抑学生抒发自我感情,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使其失去继续写作的兴趣。
3.没有结合议论文的特点进行教学与记叙文相比,议论文更注重作者思想的精练和抒发过程,而不是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件间接地体现写作目的。
忽视议论文本身的特点而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一种考试题型的教学方法,会使议论文写作失去原本的意义,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作文质量的下降。
二、有效应用“以改促教,少教多学”,提高高中议论文教学效率的策略1.注重对修改过程的思考,使修改更高效以改促教指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得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使学生每次的修改更高效,需要教师在点评时给出更为详细具体的意见,让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入,更有效率地改出优秀的作文。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说话的艺术,考虑学生的心理,先提出可取之处,再提出修改建议,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意见,提升修改效率。
例如,下题要求学生写出800字的作文。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管理体制。
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激发教师潜在的研究热情,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三个关系”1.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是课改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应实现由“学科型”向“一专多能型”教师转变,由“单纯执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为了提高课改一线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理论素质,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集中学习,系统提高,进行“三学”:一学新纲要,把握教材;二学教育科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三学他人经验,解决教学疑点、难点,取长补短,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散指导,答疑解难。
做到“三个一”,即教学领导每人蹲好一个班,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
使领导与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2.处理好听与评的关系,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
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从评课的身份看,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共同商量;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让其他参与研讨、听课的老师相互评课,领导再从他们的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
3.处理好研究与总结的关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确保研究质量,不断总结共同提升,使教学水平稳中有升,不断提高。
研究——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参与意识,提高教师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促使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给学校教改注入新的活力。
转变教学观念倡导少教多学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廖波 443700“应试教育就是,我本来是一只蝴蝶,你把我的翅膀剪断了,还怪我跑得没有兔子快!”一位北大教授发文称,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时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造成了“教”与“学”的割裂。
陶行知先生曾批判太重视教而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情打消掉了。
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倡导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我们的物理课堂,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少教多学”。
目前的教育科研仍倡导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同时,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科本位的理念,强调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获取新知的经历和体验,实现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精神和习惯等品质,继承发展“格物致知”的思想,重视科学探究。
物理课堂实现“少教多学”,为重新建构新的课型模式,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探索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
“少教多学”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试谈高中议论文写作“少教多学”实践探索一、树立少教多学教学观念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少教多学策略,首先便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前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固定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要求。
因此,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议论文的学习中去,应该成为高中议论文的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
先学后教,将议论文的结构学习、议论文的层次学习着重于学生的自学上。
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只要学生们自己能够讨论出结果的,就让学生们努力去探究、去讨论。
千万不要越殂代疱,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
二、少教多学教学实施策略为了更好的让少教多学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需要教师合理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方法。
1.准确定位少教起点,让少教为多学让路要想更好地完成高中议论文教学目标,首先要让教学的起点明确化、合理化。
其中,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教师应该心如明镜;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教师应该在内心有个预估和评判。
这样,再确定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方向,最大限度提高议论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完成以上目标,便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从课本知识中汲取了哪些营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梳理知识结构,进行未知的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未知领域。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中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点,才能够更好的用于写作,有效提升自己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真正让少教为多学让路。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大胆设喻,彰显观点,针砭时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狂妄自大的闭关主义。
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将此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以这篇文章为根本进行讨论,找出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论据,如:闭关主义有什么具体表现? 有什么危害? 其次,让学生通过本篇文章,再阅读相关的议论文,不断积累,养成在相关议论文中找案例的习惯。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问题,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之一是提倡多种形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分析经典范文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写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还包括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写作技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写作实践,通过作文练习、写作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写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写作活动,如撰写校园通讯、参加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也需要重视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反馈,如口头评价、书面批改、学生互评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秀范文和错误范文进行讲解和指导,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倡多种形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重视反馈和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力推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理念发轫于2004年的新加坡,其思想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
近年来该理念被国内学术界、理论界介绍到国内,其理念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对于该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中,一线教师参与甚少,并与我们国内洋思中学首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形成双翼,其影响力及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
虽则如此,但我们仍然对从发达国家介绍过来的这一“舶来品”——“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及前景,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我们还是满怀信心的。
理由如下:
一、国内新课程改革大潮为“少教多学”理念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规定:“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前言)
由此可见,“少教多学”理念和新课改均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做足了文章,且均与“教”和“学”关系甚为密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
“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少教多学”理念倡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点上也和新课改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了。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是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且,因为学生受教师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漠,甚至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具备“问题意识”,导致“问题意识”的淡化,在学科学习方面也就谈不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少教多学”理念倡导鼓励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更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少教多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彻底解决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
二、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少教多学”理念在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田地里推广应用提供了充分发展的余地。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观点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
现代中学生因为主体意识的淡漠和缺乏,导致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面临的确实困难很大,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迫不得已的使用“填鸭式、满堂灌”。
可以说,教师课堂教学的低效,很大一部分罪因也有学生的因素。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写作和分享。
”
“少教多学”理念的倡导和实施,无疑为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的真正落实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把教师从低效高耗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解放出来,有助于教师切实有效的、集中精力的指导学生的“学”。
三、“少教多学”理念的推行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少教多学”理念的推行,有利于解放教师的手脚,促使教师尽快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前言部分)
政策层面是如此规定的,但真正要做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最终行动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中来。
“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多学”的前提下,就真正能做到“少教”。
“少教”是在教师彻底掌握了学生“多学”的情况下的“少教”。
“少教”的背后是教师的辛勤的付出,是教师的心血、汗水,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我们从来不主张“教”在“学”之先。
因为“教”在“学”先,不能暴露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能暴露的是“教”的问题,而且“教”在先,所暴露的问题只能在下一个“教”的过程(或者环节)中加以改进,而且这些积极的改进似乎与学生的“学”的关联性不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实施建议)
“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实施建议)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实施建议)
“少教多学”无疑为师生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
如果“教”在先,就不能彰显“教”与“学”的平等对话和合作互动。
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有利于解放教师的手脚,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四、“少教多学”理念在中学学科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应该“因生而异”“因科而异”。
不同的学科,什么该让学生“多学”,什么该让教师“少教”,不应该一概而论,而应该是“因生而异”“因科而异”。
该“生”可以是学生群体,亦可以是学生个体。
我们坚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课题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带领下,经过全体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少教多学”课题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的,也一定会结出令人满意的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