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 6 我参与 我奉献 精品教案(四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66.5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参与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体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参与和奉献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准备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参与社区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
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认识和感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的力量。
3.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 调动学生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领会志愿精神的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意义和行为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歌曲《我的祖国》的播放,让学生回忆起祖国在历史上的艰难时刻和英雄们的奋斗。
2.讲授(30分钟)
1)了解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板书)。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奉献”是什么,为什么要奉献,奉献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4)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志愿军士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探究志愿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5)通过故事、图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奉献的形式和方式。
3. 活动(40分钟)
1) 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人物,思考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为他人服务。
2) 分组进行奉献行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结合身边的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奉献行动,并在下个班会上进行展示。
4.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总结奉献的形式和方式,唤醒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参与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公共参与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公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内涵和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社区生活(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记录其中的公共设施、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
(2)小组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我们的社区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通过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我们可以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活动二: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思考这些情境中体现的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
(2)小组讨论,总结参与公共生活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关注公共政策等。
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他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活动三:我为社区做贡献(1)学生思考自己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中可以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2)制定一份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和贡献。
6.我参预我奉献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
3.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预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1. 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理解平等友善的作用。
3.了解身边的弱势群体,赋予他们特殊的关爱。
:懂得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每一个社会成员肩负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匡助他人。
1.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庭中,每一个人互相关爱,家庭和和美美。
其实,咱们每一个人还有一个大大的家,社会就是我们生活的大家庭,怎样让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建设得和谐夸姣呢?同学们思量过这个问题吗?2.其实在很久以前,《弟子规》中就曾经谈过这个话题,“泛爱众,而亲仁”,人与人相处时,就应当做到“友善相待”(板书标题友善相待)。
1.欣赏动画视频《友善待人三冬暖》,说说自己的感想。
2.是呀,短片中邻里之间匡助孤寡老人,让老人感到温暖,这样才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同学们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者匡助吗?请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匡助过别人的事。
4.同学们,在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夸姣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匡助。
5.出示图文,餐厅老板给环卫老板提供免费早餐的事情。
提问:有人说餐厅老板提供的不仅仅是免费早餐,而是浓浓的爱心。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6.学生回答后总结:我们都赞同这种说法,虽然这位餐厅老板为环卫工人们提供早餐这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让我们体味到这位餐厅老板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让环卫工人辛苦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来社会各界浓浓的爱心。
7.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
(2)去餐厅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
(3)班上有同学遇到了难题,我们可以。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我参与我奉献》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参与的经历,对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此外,学生在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方面也有所认知,但对奉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有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个是有的人虽然条件有限,但仍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8、志愿者的身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能看
到志愿者们的身影!
9、解释:什么是志愿者。
10、小小分享会:
(1)你参加过志愿活动吗?参加志愿活动有怎样的感受?
(2)除了志愿活动以外,你还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
11、我参加的公益活动。
12、阅读:公益的力量。
13、小组合作:
(1)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例卡。
14、总结:当每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
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15、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
16、思考: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认识志愿者、了解志愿者的定义和作用。
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志愿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感受公益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成大。
课堂小结“勿以善小而不为”。
服务社会部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举
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总结提升板书。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4课时《参与公益》教
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是一节关于参与公益的课程。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了解参与公益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传承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播放了一个名为《帮助他人》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参与公益的意义。
随后,教师讲授了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并引导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概念和作用。
在活动园环节,学生阅读了P41页的活动园,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志愿者资料。
教师提问:“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出,只有志愿者们热心参与,积极奉献社会,才能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们在参与公益事业中可以做些什么,学生们给出了许多答案,如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
庭、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
教师还鼓励学生们除了教材中的行为之外,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用真心实意去做,都是有价值的慈善行为。
___爷爷的话提醒我们,不要只看重慈善的数量和规模,更要注重慈善的质量和内涵。
只有用真心去做,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让我们的公益活动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6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说课稿-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四课时,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到奉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关爱、帮助他人。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奉献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和自豪,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奉献。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什么是奉献?2.奉献的形式和体现。
3.奉献的意义与价值。
4.如何积极参与奉献。
1.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道什么是奉献。
2.理解奉献的形式和体现。
3.了解奉献的意义与价值。
4.积极参与奉献,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奉献的快乐和自豪。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的意识和精神。
2.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到奉献的具体形式和体现,并能积极参与奉献的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活动设计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2.第二环节:学习新素材。
3.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4.第四环节:个人思考。
5.第五环节:总结反思。
3.2 具体操作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含义。
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奉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奉献,奉献有哪些形式和体现,以及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环节:学习新素材目的:让学生了解奉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PPT课件、课本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奉献,奉献的形式和内容,并通过故事、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和自豪。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奉献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个人思考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具体方式,积极参与奉献的实践中。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2.了解行善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行善意识和行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教学重点:理解社会公益行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相关实物图片、爱心计划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课前预热老师在课前课班门口张贴了一些二维码,学生点击二维码可以看到一个爱心计划页面。
请同学们扫码,了解好心人爱心计划的相关信息。
2、自主思考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周围,身边有哪些人在做公益,或者有哪些组织在做公益?让同学们回答并谈谈这些公益活动都有哪些意义?二、正文阐述(35分钟)1、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让同学们看一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照片,了解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
老师对同学们做一下说明:为什么要参加这些公益活动?这些活动有哪些意义?2、行善的方式方法老师介绍一些行善的方式方法。
例如:做志愿者,捐赠物资,参加慈善演出等。
3、让爱心扩散——推广“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观看一组图片 PPT,让学生认识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三、互动讨论(15分钟)1、同学分享请两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参与公益的经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奉献行动。
每组派代表分享结论。
四、总结回顾(1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让爱心在生活中散播”,邀请同学们共同签名。
2、授课结束后,老师向同学们发放《好心人爱心计划》手册,让同学们重视并参与这项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同学们对什么是公益、怎样行善、如何参与奉献行动都更深入的认识了。
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讨论,许多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参与公益的经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奉献的内涵与重要性;2.了解自己可以参与的奉献项目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公益热情。
二、教学内容:1.奉献的内涵与重要性;2.参与奉献的方式与实施方法;3.课堂实践:制定一个公益计划。
三、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播放相关的公益宣传片,引导学生谈论奉献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与兴趣。
2.讲解(1)课文讲解让学生领读课文,理解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注意学习重点词汇及短语。
(2)词汇解释听写新学单词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奉献的重要性和自己可以参与的奉献项目展开讨论。
3.课堂实践(1)制定公益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公益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安排。
(2)展示计划让每个小组展示出自己的计划,并请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3)实施计划依据小组的实施计划,选择一个或几个计划,安排学生具体实施,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4.总结与学生一起反思此次公益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未来能够持续地参与奉献的想法和计划。
五、板书设计:我参与我奉献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参与奉献的方式与实施方法制定公益计划六、教学评估1.基本知识能力测评考试题1、奉献的含义是什么?2、说出一种你可以参与的公益项目。
3、谈谈你参与公益项目的收获和感受。
2.思维能力测评讨论表现和小组实践。
3.综合能力测评完成制定公益计划实践。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与知识一、内容综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围绕“我参与”和“我奉献”两大主题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奉献的快乐,理解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义。
同时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参与和奉献的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等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1.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培养其在生活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白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课程意义深远,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道德和法治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提升社会认知,深化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仅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更是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的关键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运转规律,了解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明白,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倡导社会奉献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奉献精神是构成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教授过程中,将强调奉献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如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
三、传承雷锋精神
1、阅读教材故事:《雨中送母子》
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
故事?
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
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
敬老小队……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
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
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我们现在来阅读 69 页,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并适时
点评)
4、那你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情况吗?讲述具体事例。
(生答)
5、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集思广益。
小贴士: 1、用心了
解他人的需求。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3.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
4.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6、阅读教材“阅读角”,并思考: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反思:。
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感受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2.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将小善聚成大爱。
3.能结合疫情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加强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增加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公益的力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难点: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小善可以聚大爱。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感受温暖1.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执勤”图片)师:今天来学校时,在大门口我看到了这些身影,谁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家长校门执勤)过渡:爸爸妈妈不仅在校门口执勤,还做过许多帮助他人的事。
看,这是李明的爸爸——2.想一想:(课件出示故事:爸爸的爱心车)师:听一听李明同学爸爸的故事,想一想:爸爸参与了什么公益活动?他的行为有什么作用?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看,在高考那几天,许多人参与了高考爱心公益活动,免费送水、交通管制、志愿服务队,都给高考带来了温暖。
)4.小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公益事业正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更加温暖。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就是:6.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志愿者1.生活中的志愿者师:开爱心送考车的李明爸爸就是一名志愿者,你的爸爸妈妈在校门口执勤,也是志愿者。
在你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志愿者?他们做了哪些温暖他人的公益活动呢?(板书:公益活动)(课件出示:调查表一“身边志愿者大搜索”)生交流(投屏展示学生搜集的志愿者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源)(课件出示:各个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图片)(预设: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师:可以说,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6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时数:第四课时适用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概念和含义。
2.理解奉献的价值与意义。
3.通过案例学习,体现奉献的精神和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奉献的含义、价值和实践。
难点:理解奉献的本质和精神,以及具体如何实践。
教具准备:1. 课件2. 视频资源3. 短文或图片案例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日常做其他人想不到的事情的作品来展示奉献这一主题,加深学生对奉献的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2.学习奉献通过课件、视频等资源,讲解“奉献”的含义,包括个人力量到全社会奉献的行为。
3.理解奉献的价值通过故事、案例等资源,讲解奉献的价值,包括爱心、同情、服务、交流、协作、分享等。
4.案例学习通过图片、短文等案例,让学生参与奉献,练习奉献,了解奉献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主动帮助老师清理课桌、关心他人的生日并给予祝福等。
5.梳理知识点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留出时间进行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奉献日记记录下来。
6.结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以便在日后能够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奉献这一主题。
板书设计:奉献- 含义- 价值- 实践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奉献的概念、价值与实践,学习了关于奉献的案例和行为,并体验、实践了奉献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消极地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参与实践和体验。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奉献的概念和精神还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持续加强。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1. 了解什么是公益活动; 2. 能够讲述公益活动背后的道理和意义; 3. 能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体会奉献的快乐与成就感;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公益活动的概念及其意义;2.讲述公益活动背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与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公益活动的意义: -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公益活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动吗?你们参与过哪些公益活动?” -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谈谈参与公益活动的感受,为什么要参与公益活动等。
2. 学习内容展示(15 分钟)•老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这一课的学习内容。
可以让学生跟着教材朗读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第一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概念、义务和意义。
3. 深入学习(30 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教材中选取一段文字,讨论这段文字中体现了什么样的道理和意义。
•学生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
课堂讨论•老师依次谈论每一个小组的汇报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并总结出公益活动背后的道理和意义。
4. 实践活动(30 分钟)观看视频•老师播放一个关于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其他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和成果。
•观看后,进行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视频中所展示的公益活动的看法。
分组活动•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有哪些公益活动他们可以参与。
•学生讨论完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制定行动计划•老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小组公益活动的行动计划,包括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阅读角:请阅读课本第35页《张大爷的爱心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张大爷的制作爱心卡的目的是什么?
(2)你在生活中也感受过他人的善意,得到过他人的友善相待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此,你做了什么?
10、故事角: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小提示: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
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12、观察与发现:
(1)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2)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13、总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4、想一想,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呢?通过张大爷和朱光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友善、温情、正能量的传递,懂得增韧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课堂小结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我们应当平等地
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
总结提升板书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三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建设美好社区。
6、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服务。
3、知识目标:了解建设、服务社区是每位居民的责任,知道怎样为社区服务。
重点 知道怎样为社区服务。
难点 了解建设、服务社区是每位居民的责任。
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你还知道哪些?
10、新闻:高铁飞机的座椅,到底可以不可以放到最低? 11、讨论:你是怎么看待前座调座椅的行为的?
12、社会面面观:展示一些心中没有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心上,不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
课堂小结
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人考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不要伤害了他人的利益。
总结提升
板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的社区:
(1) 我是张强,我家住在市中心的一所高档住宅小区,环境优美,但是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平时见面也不会打招呼。
(2) 我是王明,我家住在一所旧大院儿里,邻居们相互熟识,互
帮互助,平时常常在一起聊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说说我的社区: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区里呢?请你带大家去看看你的社区吧!
(1)展示你的社区的照片。
(2)介绍一下你所生活的社区是一个怎样的社区。
认识、了解自己的社区。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6我参与我奉献第四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
学习目标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公益的力量,培养公益意识,传递正能量。
8、能力目标:善于发现身边的热心人,能够用“心”服务社会。
3、知识目标:知道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如何参与公益活动,正确认识公益的力量。
重点懂得如何参与公益活动。
难点感受公益的力量,培养公益意识,传递正能量。
板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故事:
(1)扶危济困范仲淹
(2)乐善好施李士谦
2、小小故事会:你还知道我过古代有哪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小
故事吗?
3、导入语: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新闻:
(1)美赞臣发起“为爱战‘疫’·守护新生”公益行动
(2)共击疫情,华润通开启会员积分捐赠公益活动
2、小小分享会: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更是延
续至今。
在这次疫情中,你还知道哪些公益行动呢?
3、班级大讨论:在这次疫情中,你的身边也有人参与到相关的公益
行动中去吗?他们的行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感受现代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精神。
认识公益行动的、参与公益事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