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试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流通现代化国民经济重要作用流通产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到来,在商品流通领域所进行的变革、创新,以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的过程。
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变传统流通业为现代流通业。
流通产业现代化同传统流通业的区别表现在流通体制、流通组织、流通技术、流通设施设备、流通人才等多方面,而这些区别都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有关。
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流通产业上运用的程度不同,是流通产业现代化同传统流通业最根本的区别,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国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与国内制造业现代化发展的状况不相称。
流通产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流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和亮点。
2005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及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正式确定下来,这是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和里程碑,对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达成理论共识,实现观念更新,是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很多学者都对流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经济流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流通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交换过程。
经济流通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实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经济流通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流通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使得商品和服务能够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
这样一来,资源就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经济流通还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促进了劳动分工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流通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能够进行交换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劳动分工的深化,各个生产环节能够专业化、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经济流通还能够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通过市场交换,企业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经济流通使得企业之间进行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通过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还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经济流通使得资源向效益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经济流通还能够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流通使得商品和服务能够流通到人们的手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经济流通,人们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流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了劳动分工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经济流通,加强市场建设,优化流通环境,推动经济流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流通现代化最近看到很多关于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新闻,有感到,流动现代化真的对经济、商业影响很大么?2013中国生产资料(商贸)流通创新型企业圣地狮岭(国际)皮草皮具城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乐从钢铁世界有限公司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2013推进流通现代化杰出企业家圣地集团•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林俊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王再兴兰格集团公司刘长庆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刘玉民广东南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官金仙广州市钢正贸易有限公司柯伟文镇江惠龙长江港务有限公司施文进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吓了一大跳。
圣地.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位于素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皮革皮具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一个包括皮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信息交流相配套的产业集群式交易中心。
皮革城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聚集了国际国内4000多家皮革皮具企业,形成了集交易、展示、贸易洽谈、商务办公、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配套专业市场。
十年耕耘,成绩斐然,圣地.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创造着日均交易额超过3000万人民币,年交易额超过200亿的奇迹,年交易量占全国市场的4成,广东市场的6成,皮革交易量占全国第一,声名远播,蜚声中外,是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交易市场和原辅料集散地从2001年首届皮革皮具节开始至今,已成为连续10届皮革皮具节的主会场,今年第十届的皮具节也将继续在此举办。
这一皮具节已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际性皮革皮具行业盛会,每年吸引超过15万国内外的行业人士参加,成交额10多亿元,这里成了中国皮革皮具行业的风向标和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一个永不落幕的皮革皮具交易盛会将会在这里延续精彩。
这不是中国米兰的节奏么?看来得好好经济商业课了。
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注:因为我是AI语言模型,没有具体的数据,因此所有的内容和数据都是根据常识和信息检索得出。
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流通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流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原理和政策的学科。
本文将探究流通经济学的内涵、分析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并且进行具体案例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流通经济学的意义和作用。
流通经济学的内涵流通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五个基本问题:1.商品的流通商品流通是指厂商、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流通环节将生产的产品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商品的流通包括流通渠道的结构和流通商的特点、商品价格的规律等。
2.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经济系统内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商品流通中涉及的货币问题,包括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渠道。
货币流通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基础。
3.交易的流通交易流通是指在市场上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
交易流通主要包括市场状况、交易结构、交易方式、定价原则、市场机制等方面。
交易流通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4.信息的流通信息流通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信息的传递和流通。
信息的快速流通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信息流通包含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等内容。
5.法律制度的流通法律制度的流通是指制定、实施、维护经济法律规则的过程。
法律制度的流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法律制度的流通包含了法律体系的建立、规则制定和实施等方面。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流通领域的各种经济主体、流通渠道与方式、流通结构和规律、市场机制和交易规则、货币与信用、信息传递等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者生产者是商品流通的起点,他们负责生产部分或全部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负责生产商品,将商品销售给中间商或消费者。
2.流通商流通商主要包括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解读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内容与发展模式流通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适应生产、消费以及流通自身发展要求而与时俱进的过程。
所以,完整理解流通现代化,特别是理解在中国特定现实条件下流通现代化的内容和发展模式,是制定正确流通产业政策、选择适当经营业态、采用科学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
流通业在一个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如何能使流通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非“瓶颈”,是所有流通领域改革和创新的基本目标。
自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推动流通现代化”以来,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推进流通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界同仁对流通现代化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索,为中国流通业的创新和发展献计献策。
但现有的许多研究大都着眼于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层面,直接照搬西方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管理技术和理论,而很少认真根据中国流通业的实际情况对之作相应调整;另一些研究则热衷于在流通研究过程中套用程式化的定量技术来改造流通经济学理论,其结论往往也未必适合现实经济世界。
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科学、系统地研究中国流通现代化对流通经济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流通产业的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也可资借鉴。
本文将在综述现有关于流通现代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流通现代化的内容解析研究流通现代化,需首先理解现代化的基本定义。
现代化是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库茨涅兹等对现代化的内容和过程均有详细的论述。
现代化研究的权威人士塞缪尔·亨廷顿于1976年将现代化定义为“将人类及这个世界的安全、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类努力的目标和规范的尺度。
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内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构建起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体制机制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机制更加成熟、规范和透明。
同时,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4.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经济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迅速前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建立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市场化和国际化。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它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际化则使得经济体系能够与全球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现代化经济体系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引进和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知识经济的发展则使得经济增长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不仅是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
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资源有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现代化经济体系倡导绿色发展,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的平衡。
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视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经济发展不应仅仅追求GDP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改善社会福利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良性循环。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现代化经济体系也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传统的经济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则能够通过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就业等措施,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1.经济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
同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得到明确界定,发挥调控、保护、引导等职能。
2.经济结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经济结构更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
工农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下,产业体系呈现出高效、协同和创新的特点。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还培育和壮大了核心竞争力。
4.金融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
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持。
1.提高生产力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有效调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增长。
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也能够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2.促进经济增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能够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的融资和投资提供更好的支持,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4.推动社会进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还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能够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明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5.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各国应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流通发展是指商业活动中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是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
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流通的存在和功能、流通的发展阶段、流通的影响因素以及流通的与创新。
首先,流通的存在和功能是指流通活动的存在是基于生产分工的需求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
流通的存在使得生产分工得以实现,生产者将自身专业化生产的商品通过流通环节流向消费者,并通过商品交换获得收益。
流通的功能包括商品的流动功能、信息的流动功能和资金的流动功能。
商品的流动功能使得商品能够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的流动功能则是通过流通渠道将商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资金的流动功能则是通过流通环节实现对商品的支付和收款,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其次,流通的发展阶段指流通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流通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传统流通阶段、现代流通阶段和未来流通阶段。
在传统流通阶段,流通活动主要依靠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交易方式相对简单。
在现代流通阶段,流通活动受到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流通企业和专业化的流通渠道,交易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未来流通阶段将进一步受到信息技术的革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的影响,流通活动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
第三,流通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科技进步、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等。
市场需求是推动流通发展的根本动力,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流通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科技进步如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流通活动的创新和升级。
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对流通发展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对流通活动的效率和公平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流通的与创新是指在流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流通效率和质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流通的与创新包括渠道创新、业态创新、功能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渠道创新主要是利用新的销售渠道如电子商务、无人零售等推动流通活动的创新。
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流通发展是指通过建立稳定、高效的流通系统和流通网络,推动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顺利流通,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流通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就业、增加消费需求和扩大国民经济规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包含了广义的流通概念和狭义的流通概念。
广义的流通概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原料、产品的流通”,即物理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通过程;二是“信息的流通”,指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传递和交换,包括市场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企业间的信息传递等;三是“资金的流通”,指从生产经营所得到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作用,在经济系统内进行重复投资、借贷、支付等一系列资金流向。
狭义的流通概念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和销售的过程。
它包括了品牌建设、渠道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
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流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流通效率。
高效的流通系统和流通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速度和质量,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流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
二、流通发展的内涵是整合资源并发挥其优势。
流通发展需要整合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各个环节的资源,通过组织和管理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同时,流通发展也需要发挥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品牌优势,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流通发展的方式是创新驱动。
流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流通模式的推广。
四、流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化。
流通发展需要多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良性竞争,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直营渠道和加盟渠道等。
多元化的流通渠道能够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性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流通效率的提高。
社会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流通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社会流通包含着物质和非物质交换、信息传递以及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通过各种市场机制和运作方式,使得资源在社会中流动起来,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首先,社会流通促进了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资源的流通是资源配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流通,各种资源才能够从原始的拥有者手中流向最具需求的使用者,使得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例如,在商品流通环节,生产者将产品出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将产品分销给零售商和消费者,这样的流通链条让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流动起来,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流通机制,资源可以在不同环节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社会流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通过供求双方的交换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而这种交换正是依赖于社会流通的方式和机制。
社会流通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供求双方能够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资源的互换与转移。
通过市场交易,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市场自由浮动,资源的配置会因价格信号的反馈而调节,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社会流通还促进了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例如,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交通、支付结算等环节的改进和发展,使得市场的交易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
因此,社会流通的正常运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社会流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流通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在流通环节中,存在着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多个从业者和服务提供者,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就业的增长。
与此同时,社会流通还刺激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例如,物流的发展使得产品能够迅速到达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服务,为企业的扩大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
第1篇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流通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流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物流、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
本报告将对现代流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及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
二、现代流通学基本理论1. 流通渠道理论:研究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路径,包括渠道成员、渠道结构、渠道策略等方面。
2. 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3. 物流理论:研究商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中的管理,以提高物流效率。
4. 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市场运作规律,以提高市场营销效果。
三、现代流通学研究方法1. 定量分析法: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对流通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流通规律。
2. 定性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流通现象。
3. 实证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验证理论假设,为实践提供指导。
4. 模型分析法:运用数学模型对流通问题进行模拟和优化。
四、现代流通学发展趋势1. 信息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流通业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2. 绿色化: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流通业将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3. 全球化: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流通业将呈现全球化趋势。
4. 综合化:流通业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
五、现代流通学在我国的应用1. 物流园区建设:通过建设物流园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供应链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3. 网络营销: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注重环保、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现代流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现代流通学理论,探索其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我国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通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流通现代化成为了我国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流通现代化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对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流通现代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流通现代化。
流通现代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流通业的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
流通现代化不仅包括流通信息化、物流现代化、商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协同、消费者体验等多个维度的因素。
因此,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通信息化已成为流通现代化的核心。
流通信息化主要针对流通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以及流通信息的共享和合作。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应用,为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支持。
二、物流现代化。
物流管理也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优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流现代化主要关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例如无人机、AGV、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商业现代化。
商业现代化主要关注商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商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商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全新的商业生态,完善供应链合作体系,促进产业互联网和消费升级。
例如互联网+、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模式的出现,都是商业现代化的新实践。
四、社会协同和消费者体验。
现代化的流通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关系和消费者体验。
社会协同强调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等各方面的协同。
消费者体验则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并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虽然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内容多样,但其核心是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阻碍流通现代化的问题。
简述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流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是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
本文旨在简述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其主要环节、参与者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首先,在第2节中,我们将定义并界定流通的范围,并阐述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第3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流通的主要环节,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并说明各个环节的功能。
然后,在第4节中,我们将讨论流通所涉及的各种参与者角色及其互动关系。
最后,在第5节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流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3 目的通过对流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与作用进行简述, 我们旨在加深对流通这一领域的认识, 以期促进更好地理解其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流通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和探索流通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本文的目标之一。
以上是第1节“引言”的内容。
2. 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1 流通的定义和范围: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包括购买、销售、配送、物流等环节。
它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涉及到交易、分配和再生产等经济活动。
2.2 流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流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它为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市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交换。
其次,流通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收入和利润,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流通还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得各类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最终需求方手中。
2.3 流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流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它带来了就业机会,为许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
其次,通过供给侧以及需求侧都能够促进市场活跃度并创造财富。
另外,在国际贸易领域,流通还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关于流通现代化,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当时对信息化、互联网还几乎一无所知。
今天再议此事,显然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内容。
跨入新世纪,中国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创新都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彼此孤立的现象。
在这些创新的背后,客观上存在着可以使许多事情贯穿起来,并得出统一解释的基本脉络。
这就是,由于经济体制变化、市场状态变化以及时代特征变化,在客观上使得中国流通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稳步提升。
换句话说,由于市场经济框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状态的日益明显,电子信息时代的悄然降临,都在呼唤着中国传统流通业尽快实现向现代流通业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种场合,流通创新的理论和政策亟待寻求新的突破,以便大幅度提高流通效能和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
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探索之中,并无共识性的界定。
在本报告中,尝试作如下理解和表述流通,是指由实体经济运行引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流通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流通现代化,它是指在实体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凭借先进理论、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
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即流通体制创新、管理机构创新、流通结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流通秩序创新、信用体系创新、中介组织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产业政策创新等等。
流通创新的关键是首先从流通的本源问题、终极目的问题来思考才能理出头绪。
否则,不知根源和终极缘由,有关创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创新的评价标准问题便无从谈起,甚至会误入歧途。
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特别是现代物流的讨论越来越热,甚至有些神秘化嫌疑,其实大都是转述、抄袭、照搬国外文献,并无原创性。
面对某些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浮躁炒作,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理出头绪,澄清真知,抓住要害。
推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分析推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是促使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府在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推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
标签:流通;现代化;政策1 流通現代化的涵义商品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商品流通人员意识、知识素质现代化;商品流通设施、工艺及标准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现代化; 商品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等。
2 我国流通产业的存在的问题2.1 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
存在流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偏低,不能集中优势资源。
首先,连锁经营存在“低”、“小”的问题。
“低”是指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的份额仍较低,“小”即连锁企业规模仍偏小。
其次,中国年零售百强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市场集中度水平非常低。
2.2 体制创新滞后,亟待创新(1)国有资本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流通产业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过高的比重会使得流通企业的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运行机制不灵活、行为不规范,从而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企业产权改革尚未完成,已改制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不完善。
(3)内外贸体制依旧分离,并与WTO中关于非歧视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取消数量原则、贸易互惠原则及透明度原则都不相适应。
(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够,这就使得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5)行业协会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行业发挥服务、自律、协调、监督的职能。
试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者:周伟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24期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流通现代化国民经济重要作用流通产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到来,在商品流通领域所进行的变革、创新,以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的过程。
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变传统流通业为现代流通业。
流通产业现代化同传统流通业的区别表现在流通体制、流通组织、流通技术、流通设施设备、流通人才等多方面,而这些区别都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有关。
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流通产业上运用的程度不同,是流通产业现代化同传统流通业最根本的区别,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国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远落后于发达國家,也与国内制造业现代化发展的状况不相称。
流通产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流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和亮点。
2005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及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正式确定下来,这是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和里程碑,对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达成理论共识,实现观念更新,是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很多学者都对流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由于学者们对流通现代化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自然也对其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这些不同不是本质上的不同,而是形式上的不同,有诸多的相近之处。
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包括:组织流通的现代化、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流通设施和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及信息处理现代化。
杨圣明、王诚庆认为流通现代化,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内容,而且要体现时代发展的内容,包括科学的流通经济体制、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乃至先进的经营方式等。
晏维龙认为,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观念的现代化、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流通经营的现代化、流通布局的现代化、流通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流通制度的现代化。
丁俊发、张绪昌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人员意识、知识素质现代化;商品流通设施、工艺及标准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现代化;商品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
吴仪认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商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商业人才的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李飞认为流通现代化,包含着物质、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市场、商店、仓库、道路、车辆、流通量等金钱物质要素的增长;制度层面是指市场法制秩序、流通体制与政策环境等内容;观念层面是指对市场经济的社会认同和符合市场经济的日常伦理。
总之,流通现代化是我国或我国某一地区的流通产业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是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和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状态。
流通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流通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流通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流通现代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流通主体现代化、流通运行系统现代化和流通制度现代化。
流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渐进性、相对性、革命性和趋同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来源于流通系统本身,也来源于流通现代化过程。
我国流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包含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和流通观念现代化等在内的多目标集合的全面的现代化。
具体可以描述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行业,流通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具有持续的增长能力;现代流通技术逐步取代传统流通技术,现代化的流通观念成为现代流通发展的关键;流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专业化成为流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流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流通效率不断提高。
流通产业现代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是充分发挥流通效能的必然选择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为化解产业分工所导致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空矛盾而存在的,流通的效能在于为生产和消费的实现解决时空限制,保证货畅其流,减少停顿和耽搁,使稀缺资源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考察流通效能的大小就是要看流通能否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成本、人力耗费,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入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
因此,提高流通效能的本质要求从时间上必须“减少耽搁迟滞与断档脱销”,加快经济运行的节奏和速度;从空间上看,必须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减少或消除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流通的效能及其本质要求决定了流通对经济发展具有天然的神奇力量。
然而,流通效能的大小、强弱,则取决于流通的方式、流通业态、流通渠道等流通自身状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体制、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流通的方式总是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流通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也会日趋成熟和优化。
随着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流通技术装备起来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使流通的效能得到了空前的展示和发挥,使流通在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再生产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正因如此,流通产业现代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窗口。
加快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无疑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运转,改变流通产业发展滞后,流通效能失缺,资金周转缓慢,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低下状况的根本选择。
(二)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是发挥流通产业先导作用的根本要求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是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告别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围绕着生产转,生产居于核心地位,只要产品能够生产出来,销售就不成问题,生产决定流通,价值创造是最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相对过剩的今天,经济活动围绕着流通转,流通居于中心地位,只要产品能够销售出去,生产不成问题,流通决定生产,价值实现是最重要的。
就供应链而言,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下,制造商做“链主”,上游企业整合下游企业,是大生产、小流通,流通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在市场体制和过剩经济的今天,流通商做“链主”,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是大流通、小生产,生产成为流通的一部分。
就价值链而言,在制造商主导模式下,其业务流程为:研发—制造—销售(满足需求),销售位于价值链的末端环节;在流通商主导模式下,其业务流程为:销售(满足需求)—研发—制造,销售位于价值链的先导环节。
国民经济运行规则的这种变化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流通产业从过去的被动、从属的地位上升为决定、先导的地位,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国民经济运行规则的这种变化同时也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否实现从末端地位向先导地位的转换,取决于流通产业自身的素质和质量,取决于流通产业效能的发挥。
长期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批发市场经营方式落后,缺少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现代流通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大批发商、大经销商;新型现代流通方式规模小,流通现代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和决定作用还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只有大力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使流通产业做大做强,才能以大流通带动大生产,以现代化流通带动现代化生产,从而真正担当起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指导生产经营决策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先导角色。
(三)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节奏、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实力。
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立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痼疾,流通领域粗放型经营的集中表现是:流通方式陈旧,物流技术及其设备、手段落后,流通速度慢,库存率高,造成商品流通在时间上的耽搁、迟滞和资源在空间上的闲置、浪费。
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导致流通领域粗放型经营的重要原因,而流通领域的粗放型经营反过来又进一步阻碍了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大力进行流通创新,加快推进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借助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是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投资过多,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投资项目投资不足,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影响投资结构和产业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要在高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跨越,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构建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的产业结构。
即以全球化为背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球地域空间实现分工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实现这种转变离不开流通领域的创新和流通现代化的推进。
首先,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看,产业结构调整有赖于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价格机制能够及时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和稀缺程度,同时,价格机制又能激励人们不断开发替代品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新技术,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产业。
这种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只有通过流通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了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时才能形成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