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蚯蚓冀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38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放大镜的一般使用方法。
2.学会简单的测量。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自然、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并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蚯蚓(多条)、玻璃板、粗糙的纸、直尺、浸湿的棉花、盛有浅水的碟子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今天先让同学们猜一条谜语,这是一条关于动物的谜语。
谜面是“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
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播放幻灯片P2页)学生猜谜语教师:同学们很聪明,看来大家对蚯蚓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们在学习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时,有些比较细心的同学看到地面有一些很小的孔,有的同学认为这可能是蚯蚓的洞穴。
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蚯蚓。
二、新授教师:同学们在接触蚯蚓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去捉,不要弄伤它。
另外,每隔几分钟要向蚯蚓的身上洒点水,也可以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蚯蚓的身体,使它的身体保持湿润。
否则,蚯蚓有可能死亡。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观察活动需要的材料器具教师:为保证观察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我们还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
由全小组的成员来共同制定。
学生分组制定观察计划教师:各小组的观察计划中,都提到了用放大镜观察。
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是(幻灯片P3):手持放大镜的柄,在蚯蚓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让放大镜的镜面靠近蚯蚓,然后沿着眼睛与蚯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移动放大镜,直到能看清楚蚯蚓的细微结构为止。
(教师播放幻灯片P4页,展示观察计划)各组按照观察计划开始观察。
观察完毕后,各小组展示本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准备:1.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
(板书:蚯蚓)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二、观察蚯蚓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蚯蚓)(板书:观察)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三、研究蚯蚓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通过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
三年级科学上册4观察蚯蚓教学设计4 蚯蚓一、教材分析《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二、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能力:1.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习惯。
知识: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研究蚯蚓的资料,用培养皿装一条较大的蚯蚓、直尺、线等。
学生: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
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放在手上。
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二)提出课题,进行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展示。
2.说明探究要求:(1)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2)边观察,边作记录,做好汇报交流准备(3)探究时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3.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
4.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5.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三)组织研讨,深化认知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蚯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科学(冀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之前上一单元的《亲历科学》让在学生们学会了提问题,本单元的《寻找动物和植物》学生学会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之后还会继续学习《凤仙花》。
这节课通过对蚯蚓这动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大约8—9岁,爱动,好奇心强。
他们刚接触科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不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先对科学产生兴趣。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二个活动是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本课为第1学时,进行第一个活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
能用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每学生1条蚯蚓、培养皿、镊子、放大镜、绳子、直尺、塑料板、粗糙纸板、水、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是王老师,很高兴能和我们三()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科学课堂,你们欢迎我吗?师: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两只神秘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能摸,不能看,凭借摸的感觉,说出它是谁。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蚯蚓》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2学情分析
在对蚯蚓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观察蚯蚓外部形态特征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明确探究任务,自主、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懂: 得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解决问题,最后设计了把蚯蚓放归大自然的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教育,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运用。
1培养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所吃食物等;2、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蚯蚓的基本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培养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蚯蚓平时都吃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蚯蚓的“家”。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4、思考蚯蚓吃什么、蚯蚓的“脚”在哪和蚯蚓呼吸等问题。
蚯蚓生活在土壤里,那蚯蚓就是吃土吗?蚯蚓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蚯蚓像人一样需要呼吸吗?让学生回忆之前户外的观察,通过感官的认识抽象出蚯蚓的真实生活。
5、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
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蚯蚓的基本习性,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
6、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 2教案冀教版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观察蚯蚓一、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估测蚯蚓的长度、重量。
2.能设法测量出蚯蚓的实际长度。
3.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
4.能与其他同学配合测量蚯蚓的长度。
’5.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过程1.在活动开始前,先选一种小动物,本课以蚯蚓为例。
2.先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蚯蚓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可以研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例如,可以分为“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研究如何测量蚯蚓身长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组”等等。
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际研究之前,应先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观察、怎样分工等)。
3.对于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应注意提示,例如“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可以提示学生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的重点不是要测量出蚯蚓的准确身长,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测量的方法。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学生用书的表格中。
5.将观察后的蚯蚓继续养在潮湿的土壤里,以备下一个活动继续观察。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活动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设计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方案。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观察报告。
3.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4.能将实验用的蚯蚓放回大自然。
二、教学过程1.此活动是活动1的延伸,活动开始前,对上节课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在交流后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2.让学生对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进行预测,根据不同的预测进行分组。
3.实验时,教师只对方法进行提示,不做过多干涉。
例如,在研究蚯蚓喜欢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土壤时,要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要注意提示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就当作结论,要进行重复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4.蚯蚓【教课目的】[ 根源 :学& 科& 网 Z&X&X&K]科学观点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构造。
[根源 :ZXXK]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响,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响、对水的反响。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构造,能用维恩图比较同样和不一样。
感情、态度、价值观喜爱蚯蚓这样的小动物,建立认真仔细、脚踏实地地察看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蚯蚓的察看,初步理解动物身体构造的多样性。
【教课难点】对蚯蚓的仔细的察看,对蚯蚓身体构造的认识。
【教课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课过程】[ 根源 :]一、谜语引入老师这儿有一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细修长长一条龙,每日躲在沃壤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类动物就是蚯蚓,蚯蚓大多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二、察看蚯蚓的身体将蚯蚓从饲养盒内当心地拿出,放在白纸上,将察看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察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组织议论察看蚯蚓的身体的次序,议论画的的方法。
关注:学生在察看过程中能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察看过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设计企图:认识蚯蚓的身体构造特色。
三、察看蚯蚓的运动和反响。
教师叙述:蚯蚓没有腿和足,它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再来对蚯蚓进行察看,看看它是如何运动的。
察看时要用放大镜轻轻地、静静地认真察看,千万不要损害蚯蚓。
[ 根源 :学.科.网]学生察看蚯蚓的运动,报告察看到的现象:蚯蚓靠身体的缩短向前爬行。
教师提出问题:蚯蚓在爬行过程中,假如我们用笔尖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如何?学生猜想状况预设:可能和蜗牛的反响差不多,会缩短身体。
教师提出察看蚯蚓遇到外界刺激的反响时要注意:(1)轻轻触碰,不要损害它;( 2)把察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察看后报告。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湿润的环境里,假如把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反响?学生猜想后实验,提出注意事项:(1)用另一条蚯蚓做实验;(2)实验时间不可以太长,最多不可以超出5 分钟。
蚯蚓【教学目的】进程与方式: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看记录蚯蚓的行为特点。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形。
3.能倾听其他同窗的方式和建议。
知识与技术:明白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照顾蚯蚓、观看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情愿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方式。
【教学重难点】能对蚯蚓的方方面面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
【教学预备】教师、学生预备:1.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1.平常大伙儿都喜爱猜谜语,今天教师让大伙儿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
(板书:蚯蚓)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二、观看蚯蚓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窗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看蚯蚓)(板书:观看)2.此刻就请大伙儿认真观看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能够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讲说通过适才的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并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三、研究蚯蚓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一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打算。
讨论:你们预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依照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别离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进程中咱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依照显现的情形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功效:通过适才的研究,你们发觉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天咱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方方面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伙儿能不能依照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教学跋文:通过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看记录蚯蚓的行为特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是教师把所学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的成果,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的文本与载体。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蚯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4、蚯蚓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蚯蚓蚯蚓蚯蚓蚯蚓课后小记: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蚯蚓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观察蚯蚓一、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估测蚯蚓的长度、重量。
2.能设法测量出蚯蚓的实际长度。
3.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
4.能与其他同学配合测量蚯蚓的长度。
’5.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过程1.在活动开始前,先选一种小动物,本课以蚯蚓为例。
2.先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蚯蚓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可以研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例如,可以分为“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研究如何测量蚯蚓身长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组”等等。
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际研究之前,应先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观察、怎样分工等)。
3.对于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应注意提示,例如“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可以提示学生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的重点不是要测量出蚯蚓的准确身长,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测量的方法。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学生用书的表格中。
5.将观察后的蚯蚓继续养在潮湿的土壤里,以备下一个活动继续观察。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活动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设计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方案。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观察报告。
3.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4.能将实验用的蚯蚓放回大自然。
二、教学过程1.此活动是活动1的延伸,活动开始前,对上节课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在交流后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2.让学生对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进行预测,根据不同的预测进行分组。
3.实验时,教师只对方法进行提示,不做过多干涉。
例如,在研究蚯蚓喜欢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土壤时,要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要注意提示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就当作结论,要进行重复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预测,按教材的提示写出观察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蚯蚓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喜欢)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学生回答。
(想)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蚯蚓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喜欢)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学生回答。
(想)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
)教师板书。
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土壤里)(鱼具店里)(河边)……3.奥,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
4:它是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今天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意图:1、通过谈话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很多学生课前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已经了解了不少。
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然后引出后面课的重点,即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学生思考后交流,大家的想法可能最后集中在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2、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什么要改进、注意的地方呢?在学生汇报中,逐步引导他们完善对比实验的设计,尤其注意控制条件。
比如:实第1页验中蚯蚓的条数、实验的次数等。
3、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重复实验。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蚯蚓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喜欢)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学生回答。
(想)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
(蚯蚓)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蚯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作用;2.理解蚯蚓在食物链中的角色;3.能够正确识别蚯蚓并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4.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蚯蚓、土壤、玻璃器皿等实验器材;2.准备足够的发现和探究练习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展示蚯蚓,并询问学生:1.你们见过这样的动物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2.蚯蚓是属于哪类动物?3.蚯蚓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性?由此,激发学生对蚯蚓研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知识传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传授蚯蚓的基本知识:1.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腔肠动物亚门,刺胞动物纲,蚯蚓科;2.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它们使用尾部的肌肉蠕动,在土壤中钻洞;3.蚯蚓能分泌黏液,帮助它们在土壤中穿行,并对土壤起到改善和肥沃的作用;4.蚯蚓是很好的土壤肥料,它们的身体经过消化后会排泄有机肥料,在土壤中释放养分;5.蚯蚓是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 实验观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蚯蚓的实验观察:1.将蚯蚓放在玻璃器皿中,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2.将蚯蚓放在不同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分析土壤的不同对蚯蚓的影响;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型和变化。
4. 讲解发现和探究练习题根据实验发现和探究需要,讲解相关的发现和探究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蚯蚓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中加强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科学思维方法。
4.蚯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老师这儿有一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动物就是蚯蚓,蚯蚓大多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二、观察蚯蚓的身体将蚯蚓从饲养盒内小心地取出,放在白纸上,将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观察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画的的方法。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教师讲述:蚯蚓没有腿和足,它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再来对蚯蚓进行观察,看看它是怎样运动的。
观察时要用放大镜轻轻地、静静地仔细观察,千万不要伤害蚯蚓。
学生观察蚯蚓的运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蚯蚓靠身体的收缩向前爬行。
教师提出问题:蚯蚓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我们用笔尖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怎样?学生猜测情况预设:可能和蜗牛的反应差不多,会紧缩身体。
教师提出观察蚯蚓受到外界刺激的反应时要注意:(1)轻轻触碰,不要伤害它;(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后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如果把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猜测后实验,提出注意事项:(1)用另一条蚯蚓做实验;(2)实验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蚯蚓的水中反应观察记录表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蚯蚓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
)教师板书。
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土壤里)(鱼具店里)(河边)……
3.奥,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
4:它是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今天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意图:1、通过谈话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很多学生课前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已经了解了不少。
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然后引出后面课的重点,即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大家的想法可能最后集中在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2、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什么要改进、注意的地方呢?
在学生汇报中,逐步引导他们完善对比实验的设计,尤其注意控制条件。
比如:实
验中蚯蚓的条数、实验的次数等。
3、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重复实验。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6、老师也做了同样的实验。
请同学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7、小结:从我们大家做的实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设计意图:1、经历过前几课的对比实验设计,学生应该有能力自行设计这个对比实验的。
老师只做进一步的引导,使实验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即可。
2、实验结果是比较明了的,但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需重再用其他蚯蚓证明一次。
对老师实验的再现也是进一步对实验结果的验证。
】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教师逐件出示实验材料,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课件出示)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利用其他3条蚯蚓重复实验。
3、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收回材料,组织交流,师生小结概括得出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设计意图:此项实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汇报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观察描述上。
】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透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其实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举例说说不同的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5.所以最后,陪我们上了一堂课的蚯蚓兄弟,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4、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干燥
阴暗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