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唯物史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贯穿于这一历史观的整个体系中,对研究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辩证法的方法,它强调历史事实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及对历史事实的全面分析和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我们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中来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方法是指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辩证法的原理,它们构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唯物论、客观性和认识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一原理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一己之分。
客观性原则认为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无关,这一原理强调了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存在。
认识论原则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不是简单的映像,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再现和再创造,这一原理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基本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基本矛盾规律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来实现的,这一原理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阶段性。
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量互变来实现的,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的质量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旧的和有限的来实现新的和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的否定和超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们既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也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的保证。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一、引言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刻领会唯物史观原理,对于把握改革的意义、破解改革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史观原理简介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积极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
2.唯物史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导。
只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认识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事业,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2.促进社会关系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实现人民生活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唯物史观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的应用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2.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辩证法唯物史观认为,事物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
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推动改革不断向前。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核心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它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注重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内在发展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同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矛盾和规律。
这种阶段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阶级斗争的驱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4. 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经验,通过创造和革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统一分析个体和群体: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还注重群体和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它认为,个人行为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研究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变革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探索和群体力量的作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提醒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和辨证分析的方法,从矛盾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方式和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核心,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下面将介绍唯物史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物质世界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认识、观念和思想都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出来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是由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资产阶级法权的历史限制:唯物史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必然性,但也存在着其历史限制。
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它限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社会形态的消亡,进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千万雄师过大江: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和群体共同创造的。
历史的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所推动的,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认识方法和思维工具,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着矛盾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
它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可以科学地研究的。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强调将历史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贯穿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它要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强调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对历史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应当客观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来解析和理解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1. 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以物质形式存在,并且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
这一原理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物质的生产和物质生活。
只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利用,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指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引发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1. 唯物辩证法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辩证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变革和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统一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独特方法之一,它要求综合考虑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研究途径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方法论和研究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对于研究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进行解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理论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运动;以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其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后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任何一个时代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分析历史的实践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反对抽象和主观主义的历史观念,强调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途径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强调历史的长远性和全面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孤立地看待,需要结合整个历史过程来进行研究分析。
在对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进行研究时,要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途径还强调历史事件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历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认为历史的演变是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实践活动的结果。
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对于解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的真相和本质,为我们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启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是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规律性,深入分析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历史和把握未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3、群众观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走群众路线。
即:坚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和走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1、人生价值人生观,价值观1〖原理内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强调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所引起的。
在历史研究中,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演进过程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决定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原因。
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历史研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观:历史研究应该通过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来解释和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研究者应该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以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历史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的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即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活和意识活动。
研究者应该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研究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3)唯物史观的唯物辩证法:历史研究应该采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即统一看问题的一面和两面、静态和动态、整体和个别等方面。
研究者应该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对历史的综合性认识。
(4)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历史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研究者应该通过对不同社会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研究,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阶级性质和阶级斗争的动力。
(5)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研究应该关注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规律。
研究者应该对历史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进行分析,以揭示社会历史演进的方向和规律。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历史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引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而不是个别人的主观意愿所能改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于具体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是通过对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具体分析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认为社会变革是通过经济基础的变革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对阶级斗争的研究,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力冲突的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对待历史事件和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它认为历史现象是具有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重点知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拓展】:(1)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主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认识和改造自然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反对只强调战胜自然,向自然索取,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道路。
(2)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原理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原理容】: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思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认为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这个观点下,对于历史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指的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辩证法则是指历史的发展是一种矛盾的运动,各种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考中,我们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主观的幻想或意志,并且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
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遵循这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地从主观意志或个人动机出发。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要注重历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片面看待历史问题,更不能把历史问题简单化或片面化。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要注重历史的现实性和现实指导性。
历史不是孤立的过去事件,而是对当代社会发展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原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客观性,注重历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历史的现实性和现实指导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历史问题,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考,为我们深入探讨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结果。
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是在这种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律、道德观念等)是由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动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经济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3. 阶级斗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往往是由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4. 社会发展进步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它具有进步性。
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的,社会的进步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自由解放的提升等方面。
5.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意识(思想、价值观念、文化等)是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与物质生活的变化相互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物质条件。
6. 实践观念统一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这些原理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通过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矛盾,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3个,分别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征是什么1、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2、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
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所属栏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兴趣爱好> 社会实践阅读:5387 次我要评论(0)收藏2011-1-9 13:37:32分享到:0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
在高考政治应试中,考生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大板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较容易把握,而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观点、道理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或要求考生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回答问题,这种试题给考生应考造成很大的影响,部分一线教师也感到很困惑。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查阅大学教材,在解读部分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对高中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体系及其主要原理和方法论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看要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首先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等,这些都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规律。
此外,还有某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规律,如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根据考高考试大纲和高二哲学教材,这里主要分析和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强调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哲学观点,它的方法论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基于一种理论框架,它试图剖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以及了解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可以被科学的方法所研究和认知。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始终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也是区别于唯心主义的重要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客观因素,如经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这些因素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历史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对人类社会的研究都必然涉及到对历史的研究。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历史性就是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试图揭示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规律和动力。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新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性是因为它试图通过现实和历史的经验来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仅仅是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还涵盖了实现进步社会和
人类幸福的实践目标。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历史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哲学框架,可用于探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推动人类社会变革和进步。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2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唯唯物物辩辩证证法法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普遍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1.1.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2.2.2.整体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
部分: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
部分:1.1.1.部分服从于整体。
部分服从于整体。
部分服从于整体。
2.2.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
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个人和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首先,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其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我们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6.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然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原理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和可靠标志,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应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时候要从他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多少来衡量,既要看到他的物质贡献,又要看到他的精神贡献。
8.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内容】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全面地提高个人素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反对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