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品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校氛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学校应当合理设置科学创新和实践类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首先,可以在学校科学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可以开设创新实验室或科研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可以设立科技创新竞赛或科学发明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潜能。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企业或科技博物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创新和实践的兴趣。
三、学校氛围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科学创新和实践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科学创新和实践的经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社团或实验室,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科学成果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奖学金或荣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创新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合理设置科学创新和实践类课程,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科学创新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相信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并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恩阳区雪山中学雒晓摘要: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这也要求青少年要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创新实践探究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独立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获取知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自愿自主的科学创新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要依靠全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正文:目前,世界已进入到知识竞争时代,随着知识的普及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将集中表现在知识领域。
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这也要求青少年要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怎样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科学素养,树立科学意识科学素养是指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主要强调的是知识层面。
简单来说科学素养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三个方面。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既不要把它看得太深奥太神秘,也不要指望朝夕之间就能做出惊人的成绩。
科学素养是在一般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充分利用数、理、化、生、地等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情景教学,逐步对学生进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语、政、史、音、美等课堂教学为载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意识。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天才人物也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来源于在长期学习中的不断积累。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践得到巩固和应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了解社区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实践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文化,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科技企业,了解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这样的经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在科技领域中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协调不同的观点,并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会调研项目,与团队成员一起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自主安排时间和资源,制定实践计划,并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这种自我管理的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创业实践项目,自主策划和实施创业计划。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学校在校长直接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科学启蒙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
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
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2.保护好奇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
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
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
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
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3.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
因此,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
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
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方案。
例如,在环保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设计创意垃圾分类箱,提高环保意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易机器人,培养创新思维。
2. 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剪纸、编织等传统技艺;在农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种植、养殖等技能。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团队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如科学、艺术、体育等。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共育1. 拓宽家校沟通渠道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机会,有助于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在活动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增强家校共育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让家长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
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科学素养以一种倒金字塔般的形式出现,将学生的生活与科学联系起来,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实践活动,不但能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而且促进学生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索事物,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为探索和创新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额基础。
本文首先阐释了科学素养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有效培养社会不断变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够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科学教育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由于科学素养同小学教育当中的其他教学科目相比,科学课程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性而又能有效凸显自身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支撑,因此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展开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一点借鉴。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相关阐释科学技术同科学素养有着密切联系,从宏观上讲,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指明正确的方向,从微观处讲,又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够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实践提供指导。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和重视。
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个人生活和学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设立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故而,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1]。
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人类科学智慧的精华,而且要学会科学开展探究活动,合作与奋斗、积极创新、开拓进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基础。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开展科学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研科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如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老师,并在选题、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给予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开展科学课题研究,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加强学生科学合作与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和论坛,提供与其他学生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科学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并培养他们的科学交流能力。
五、开设科研导论课程学校可以开设科研导论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可以包括科学论文写作、科学实验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科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六、支持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该基地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专利申请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七、加强学生科研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科研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学术诚信意识。
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科研环境。
八、提供奖励机制和培养计划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创新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同时,制定科研创新培养计划,帮助学生进行科研课题选择和研究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九、建立多元化的科研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科研平台,包括学院实验室、学生科研工作室等,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设施,为学生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
XUE SHU ZHENG MING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华文(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现阶段,仍然有许多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没有注意到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
”随着新课程体系逐渐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主要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一)尊重主体性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要重视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提升创新思维。
(二)遵循时间性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在课堂之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时间性,将综合实践活动的长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选择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把握完整性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系都是完整的,需要包括导入、正式讲解、小结以及课下练习部分,并不能够随意缩减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有效调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一)适时结合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得小学生的欢迎,也是最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因而受到了许多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培养科学精神教育学生注重科学实践和科学创新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态度和心态。
在当今世界,科学精神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进步的基本动力。
因此,培养科学精神并将其融入教育中,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国家科技的关键。
首先,培养学生注重科学实践的精神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并通过实践的过程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资源,以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成就。
其次,教育学生注重科学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又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创新比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除了注重实践和创新,培养科学精神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科学是建立在实证和推理基础上的,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批判来发现其中的真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科学现象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为学生搭建科学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这样的合作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通过注重科学实践和科学创新,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创品牌”经验材料在学科教学中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李东辉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2010-3-29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更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
我在学校兼任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这两个学科的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师生动手的学习活动很多,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要求以及我个人的专长及爱好,我把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通过几年的摸索与总结,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在学科教学中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科学课课堂教学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失地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创造,小发明。
如,在教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改进身边的物体”一课时,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还存在着用法上的问题?能否改进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就会把平时经历的事情说出来,如:1、蚊香燃烧后,蚊香灰落得到处都是;2、用剩的粉笔头丢弃太可惜了;3、水杯放在书桌内很不方便;4、擦黑板时,粉笔灰呛鼻子,对身体有害等等一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然后师生共同对改进方案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往往是非常激烈的,因为每个人、每个小组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经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们往往会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使每个方案变得具有可行性。
最后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我深入学生中去,并始终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
在我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对很多的物品进行了改进。
他们改进的物品有:既找准页又找准行的书签、防风衣挂、多功能彩色修正圆珠笔、提兜器等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五年级上册)综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一门课程,它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诸多不足。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自主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培养锻炼创造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课程理解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在综合实践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
我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创造始于模仿。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人们常常是在观察、学习、摹仿别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创造的。
小学生的模仿与半模仿就是一种创造,这是为将来的创造打下基础。
2、面对活动内容与材料,学生所展示的大胆想象和自主操作是思考的结果。
即使想象和结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错误的,这也是一种创造。
3、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所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和建议,是创造力的展现。
即多向思维与求异思维也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4、集体活动中,学生的组织、交往、协调、表达能力也是具体创造力的体现。
二、构建合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一定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物化形式,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摆正位置,完善角色。
充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
我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创造始于模仿。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詹慧玲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7期哈佛大学某年入学考试的一道题目将莘莘学子挡在门外,题目是:如何挪动其中任何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条件: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且只可挪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
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为10的平方就可大功告成,即“101-102=1”。
这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当听到“挪动”,大部分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左右方的位移,从而完全陷入了一种横向思维中不能自拔。
反思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思维定式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纯粹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学生在机械的计算中完成学习任务,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为突破口,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有的放矢,敢于创新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新知的探索。
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所学过的图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根据探索目标合作、交流,不断生成各种闪耀着“创新精神”光芒的思路:有的学生把圆分割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更有意义的是,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也同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考试成绩,而现代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主动探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需要一个没有束缚和压力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励,培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创意设计比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与实际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技能。
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性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支持体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体系。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基地,提供先进的实践设施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学校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与实际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将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被广泛认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而科学创新能力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科学领域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并做出创新贡献。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
一、注重科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概念的学习学生在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概念。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物理中的牛顿力学,化学中的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进行科学思考和科学实践,并从中获得科学素养。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问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推动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可以亲自观察、感受和体验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科学实践。
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合作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学研究平台和资源。
五、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学校应该推行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教育。
浅谈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管金光(山东省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山东·青岛266300)摘要学科能力也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学生具备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科学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
为让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科学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归纳、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观察能力自主探究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从事青岛版小学科学教学多年,感受到小学科学对于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所渗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本学期,青岛版教材已经覆盖小学阶段所有年级。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精心探究每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落实好科学课堂目标,从而将科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科学能力。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直接感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核心内容。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学生接触科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家巴浦洛夫曾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但观察不是简单的“看”、“感知”,而是要把它和观察的目的联系起来。
学生在初步观察的时候,往往会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观察的内容,甚至让老师“啼笑皆非”。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观察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的原动力。
例如《筷子折了》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然后适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兴奋的举手表示看到筷子在水中弯折。
教师再追问“如果倒掉一部分水,会怎样?”学生逐步观察筷子弯折的程度与水的多少有关,直至理解到为什么水中的筷子能够发生弯折。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仅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不会无的放矢。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很多,如方位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分步观察法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素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散思维,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创造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进行实际操作。
他们可能需要设计、制作、运行或维修一些产品或系统。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技能。
实践中的错误和挫折也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专长和潜力,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还能够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供适当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勇于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教学篇•经验交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杨榕(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一、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六年级学生科学课堂听讲、作业完成情况等做了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教师教学和学生方面总结如下:(一)家长对科学意识层面不同辅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需要家长的了解和配合。
在学生科学学科教学中存在两种家长,一种家长有这种培养科学创新能力的意识,他们跟得上现代人才要求,明白在孩子文化课培养过程中同时应当重视孩子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孩子以科学理论为前提的情况下让孩子全方面发展;另一种家长科学创新意识淡,忽视了孩子对创新的探索,认为孩子很多研究和创新都是不务正业,比如,孩子在家完成教师布置的动手作业时觉得孩子是在玩,要求他们赶快完成作业,然后做练习,这些家长意识弱,影响阻碍孩子对科学课的学习。
(二)学生层次区分明显六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和性格方面已经有了基本的格式,他们知识基础和学习掌握程度已经有所区分,所以在科学课堂中听讲程度、吸收程度也有所区分。
有的学习能力强,文化课知识基础掌握较强的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较能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内容,和教师课堂互动较好;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对学习兴趣弱,对自己学业不自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学生往往沉默不语,被教师督促着学习。
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不同,听课效率不同,导致教师在上课时不好掌握难易。
(三)教师教学模式有待提高在新课改施行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阻碍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障碍。
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科学课与传统文化科不同,科学课本身目的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以,传统方式往往存在着千篇一律、刻板陈旧的弊端,教师上课灌输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科学课的教学,如何进行科学课科学创新是学校和教师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教师自身的科学创新能力,巩固教师的科学创新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科学创新能力,让教师自身科学创新能力提高,从而进行科学课堂教学。
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创造和运用信息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方法和产品。
下面将谈论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几个关键措施。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来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活动,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灵活思考和独立创造。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是一个群体努力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创新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教会他们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就感。
创新需要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实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资源和指导,引导他们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教师需要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室应该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实践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力。
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创新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竞赛或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注重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那么,实践活动究竟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实践活动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实践活动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比如,在一次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
这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考如何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真实的问题,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中,学生发现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如居民分类意识淡薄、分类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需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创新的办法。
有的学生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讲座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有的学生建议改进分类设施,设计更加便捷和醒目的垃圾桶;还有的学生想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垃圾分类的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居民查询分类方法和监督分类情况。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再者,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创新的火花。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交流和碰撞,能够产生新的思路和创意。
比如,在一次科技创新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擅长机械设计、电子电路和编程。
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启发,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智能机器人。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品质
——双河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华蓥市双河小学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重点小学,是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家长示范学校、广安市绿色学校、广安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华蓥市首批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获市委、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三等奖”,多次获得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绘画大赛组织奖、先进集体等殊荣。
多年来,学校秉乘“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了“教育科研、艺体教育、英语教学、科技环保教育”四大办学特色。
全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大提高,启蒙了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科技小论文,科技手工作品、科技小发明、科幻画等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学校长期坚持了三个结合:科技教育工作与新课改革相结合、与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相结合、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学校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献身的精神,都应该有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校结合地处城区的办
学优势,学生的家庭文化、物质条件等都较优越,学生的知识面广,科学意识、思维、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于是,学校大胆提出了培养人的目标:从小激发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方法;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格;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形成模式,全方位推进校内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1、科技实践活动。
由科技指导教师组织,在规定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参加野外科学考察、环保调查、参观等活动。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真实生活中去,受教育印象尤为深刻。
如学生撰写的环保调查报告《蓥城空气污染原因》获得了广安市环保小论文一等奖,学生董静文在参加实践活动后写的科普小论文《会复活的鱼》获广安市一等奖、四川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科学竞赛活动。
学校每年定期组织以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科学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活动的互动性,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主要活动有:
(1)幻想天地——画科幻画、编科幻故事。
培养了学生丰富,大胆的想象能力。
(2)科普观赏——观看科教影片、科普图片展,撰写观后感等。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远离毒品、邪教等情感。
(3)巧手天地——科技小发明、手工作品比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知识,做中育科学精神”。
(4)科普小报展评——学生自己设计,收集材料,创办了大量形式多样、新颖别致、风格各异的小报纸,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开拓了视野。
(5)科技作品展评——学校定期定点选出科技作品精品进行展评,组织学生及家长观摩,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
三、落实7项具体措施
1、认识到位
我校领导认识到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把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掌握科技术的教育,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校多年来坚持把科技教育工作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把搞好科技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之一。
年年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活动过程有检查,评比,年终有总结、考核。
从而确定了科技教育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活动的开展。
2、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
(1)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游华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王全双为副组长,其他中层干部为成员。
学校实验员、科学教师、美术教师为专职科学活动辅导教师。
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各项科技教育工作和活动,并做到了“三到位”:领导到位、议事到位、经费到位。
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依靠辅导教师队伍贯彻学校科技活动,并进行集体研讨、互相交流,保证科技教育人员、教材、时间到位,保证各项科技活动的顺
利开展。
3、安排常规化、系统化。
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我们在课程设置、兴趣活动、社会实践上进行了系列安排。
每周一节科技活动课,每月一次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每学年举办一届人文科技艺术节。
为了使全校学生多渠道地参加到科技教育活动中来,确保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面达到90%以上,在科技节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人做一件科技小制作,画一张科幻画,写一篇科普征文,做一次科普调查,观看一部科教影片,读一本科普书刊。
4、小组活动落实
学校把落实上好自然课、科技活动课等课程作为重点,学校每学期组建了近10个兴趣小组,其中纯科技小组的比例逐年增大,科技手工制作、标本制作、建筑模型、航海航天模型制作等一些操作性强的小组,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
科技兴趣小组对培养学生特长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这里,学生个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张扬。
5、活动场地、经费落实
学校严格按规定足额预算科技教育活动及培训经费,用于师资培训、购买科普读物等。
特别是在2003年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挤出资金近5万元,布置了高档次的科技作品展览室,使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教育活动环境。
6、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科技教育工作应以培养科学意识、养成良好的学科学、用科
学习惯为主。
我校经常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如环境污染、校内白色垃圾、能源浪费、自然灾害、邪教毒品害人等现象,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少儿科教节目、播放科教记录片、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学生受教育深、行为习惯培养好。
7、注重科技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紧抓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不光是抓好每周的科技教育课、科技活动课和兴趣课,还将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重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教学环节的变通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在语文课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体现教材的人文思想性,还要结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进行科学常识的教育;在数学课中要灌输推理、逻辑、严谨等科学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理想。
多年以来,我校认真落实“科教兴校”战略,充分发挥“一室一栏一画三作品”(科技展室、科普宣传专栏、科幻画、科技小报)的作用,培养了全体学生的科学意识、环保节能意识、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意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办学成绩,获得了不少殊荣。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确立科技教育活动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领导,加强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化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强化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创办科技育人特色学校,力争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OO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