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损失分布一操作风险的文献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3.09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信贷操作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外部的一些约束以及内部的管理问题,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要对信贷操作问题要充分进行准备,使风险达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关于如何管理以及提高操作风险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大进步。
国外和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的商业银行发展现有三百多年,对风险管理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了。
如果发现风险过高,则须慎重考虑是否发放该笔贷款。
除此之外还生成了一系列信用分析模型:资产组合管理模型、CART结构分析模型、ZETA分析模型、Altman的Z计分模型、KMV模型。
巴尔肯霍尔等学者(2009)认为如果要发放贷款给借款者需要必要的抵押品来进行担保。
但是有些贷款人是缺少有效的抵押品的,这时可以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级,这种方法是可以替代抵押品的。
Addrea Cremoninoyan研究了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入手点是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出发的,计算操作风险的方法是在研究各类损失数据之后的。
Chapelle认为在样本的检验中那些过大的阈值数据,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将极值理论作为指导,使观测数据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Desmoulins是运用了定量模型,是针对损失的数据通过统计与概率提出了新技术,可以对操作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
Anthony Peccia指出了运用模型课进行管理操作风险,这样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利用模型来分析自身承受的风险情况。
Ariane在研究操作风险时,建立了风险框架,分析了风险的管理流程、战略、环境等,因此认为必须做好绩效管理、激励的方式以及运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开展,这样才可以使风险管理流程达到最优化。
Roberu在研究之后提出了数理经济的表达式,由于操作风险的类型是不同的,可以度量操作风险和分配资本金提供重要依据的,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必须细化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张运鹏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制度性分析,结合了媒体中报道的一些数据建立了操作损失数据样本,而且还和国外对操作风险的数据收集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来发现我过在操作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及对审计的启示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一)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先后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形成颇具影响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William R Scott为代表。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由于经营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选择时,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Scott,2000)。
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种观点是Katherine Schipper在信息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Katherine Schipper,1989),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第三种观点是由Paul.M.Healy和James.M.Wahlen共同提出来的,他们指出,从与会计准则制定者相关的目的研究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定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Paul.M.Healy、James.M.Wahlen,1999)。
Paul.M.Healy和James.M.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综合了Scott和Shipper 的观点,同时提出了通过规划交易改变财务报告亦属于盈余管理,全面扩大了盈余管理的范围,增加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此定义是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二)盈余管理动机研究西方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资本市场动机、基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动机和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
[3]第一种动机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公司股价或者迎合分析师或管理者自己的预测,第二种动机一般集中在管理者的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两个方面,即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自己的报酬或降低债务违约的可能性,第三种动机在西方文献中主要表现为回避行业监管和反托拉斯监管、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或者其他方面的监管。
J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19.02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本文对现有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主要包括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经济部门债务风险度量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分析等方法。
本文对主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度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含义,即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体系或多数重要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因素,且这些风险因素及其潜在影响是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核心。
据此,本文认为对系统性风险及其传导渠道的正确分析和准确评估,是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以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风险测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传染[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 (2019)02-0010-07DOI :10.19622/36-1005/f.2019.02.002杜冠德(1991-),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与宏观经济;胡志浩(1977-),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风险。
(北京100020)■杜冠德,胡志浩J一、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和破坏,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众多经济体陷入衰退困境,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得到广泛实施,但多年来效果微弱,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已然使世界经济付出了巨大代价。
根据历史经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通缩型大衰退一般程度较深,恢复时间较长。
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直至爆发的结果,由于金融机构共同的风险敞口或存在业务关联,系统性风险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和扩散,威胁金融稳定。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事前,美联储对次级债务风险做出了严重误判,认为其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风险。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
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
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
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
1962年,AMA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
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
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
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损失分布法与Copula函数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173-01摘要损失分布法是计算操作风险的高级度量方法中敏感度最高的一种。
2001年1月,在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操作风险咨询文件中,首次将损失分布法作为计量银行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在2001年9月,巴塞尔正式将损失分布法纳入到高级衡量法的框架中来。
损失分布法作为高级衡量法中对计量要求最高的一种方法,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损失分布法操作风险一、损失分步法度量模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里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主要有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极值理论等。
在度量模型中损失分布法是最为复杂的。
损失分布法的构造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基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经验数据,分别假设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的分布族。
关于损失频率分布,经常使用的分布包括泊松分布、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在损失强度方面,使用的分布通常包括对数正态分布、伽马分布、weibull分布、frechet 分布、pareto分布、beta分布、混合分布等,这些分布都具有偏峰厚尾的特点。
第二,参数估计。
使用历史数据对所选用的模型估计参数。
第三,确定拟合分布。
对已有数据,使用卡方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或加权k-s检验,anderson-darling 检验来选定恰当的拟合分布。
最后,通过特定的合成方法得到总和损失分布,进而可以获得相应的操作风险资本。
损失分布法的一般框架可表示为:其中li的分布为损失强度分布,n的分布称为损失频度分布,s 的分布为总和损失分布。
一般情况下,往往假设损失强度l独立同分布,且每个li独立于n。
klugman等(2004)认为,总和损失分布s可以用傅立叶(fourier)转换,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或者解析近似的方法获得。
其中,monte carlo模拟是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2章文献综述2.1风险管理理论概述风险管理最早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20世纪在美国得到发展。
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最初只局限于保险部门,其后在其他行业和领域陆续兴起。
2.1.1 风险管理的涵义风险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Solomon Schbner)博士于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的第一次保险会议上提出。
对于风险管理的涵义,目前搜集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1]。
Chapman C B 教授提出了“风险工程[1]”的概念,他认为风险工程是对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的集成,以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为目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加灵活。
英国特许保险学会将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处理和控制各种活动和成本,以使得各种不定事故的影响最小化。
英国学者班尼斯和鲍卡特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定义为威胁企业生产和收益的风险进行的识别、测定和经济的控制[1]。
Haimes[1]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识别、估计、评价与管理风险的新理念,可以说全面风险管理的提出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
不难看出,尽管诸多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仍然存在共同之处,即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进一步思考,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是如何在风险发生之前尽可能的防范风险因素的出现。
由此,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对其内部、外部所面临的危害其利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2.1.2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风险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制度和公元前400年的船货押贷等,被认为是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1]。
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的高度集中,各种经济关系的复杂,竞争日益激烈,投资风险增大,各经济主体为防范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不得不开始全面了解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西部金融》2008年第5期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马莉摘要: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日益重要的领域之一。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并要求金融机构为其计提相应的资本金。
本文针对我国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要使用损失分布方法计量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操作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损失分步方法;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5)-0075-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莉(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损失分布方法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新资本协议明确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o perational risk )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strateg ic and reputatio nal risk)。
(新资本协议第607条)”。
此定义是建立在对操作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且把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这些因素既能独立也能共同导致操作风险。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
人们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比较晚,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的理论框架体系。
由此导致,近20年来国内外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金融事件频频发生使全球金融机构的损失达到2000多亿美元。
国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有以下特点: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比较大,交易品种比较多,虽然风险管理水平比较高但是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金额仍然巨大;国外的数据来自于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所以比较规范和全面;国外银行的风险一般来源于零售业务较多。
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的特点是:在基层行发生的比较多;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损失事件数目总体上比欠发达地区多;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发展,操作风险损失案件类型不断增多。
怎么写文献综述什么是文献综述?所谓文献,是指在正式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书籍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我们在写作论文之前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前人在我们所做的论题方面已经做过了哪些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然后再看有哪些方面是他们没研究过的,我们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所以,文献综述是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没做文献综述,也就不知道在我们的论文这个方面前人到底研究过什么,很可能我们将要写的东西别人早就研究得透透彻彻,再写论文就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做文献综述就是:把学者的观点按他们研究的方面进行归类,再介绍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观点。
一般商业性期刊上的文章、所有报纸上的、网上的、电视上的新闻都不是学术观点,没有权威性,不能引用。
请上中国知网,进入学术文献总库,在搜索界面下方只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前面打勾,在这个库里面搜索,其他的库都不能要。
至少看五十篇以上文章,综述时参考文献里至少列出二十五篇以上文章。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是:首先对收集到的文献内容分类,把它们各自归集为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大的方面起几个标题,在标题下面再进行详细综述。
每个学者的观点不要超过三句话。
在总结各学者的观点之后,对这些进行一个总结,总结它们研究了什么,还有哪些方面没研究透,指出你要研究的方向。
例如:有学生写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做文献综述如下:1.2国内外纺织品服装贸易研究的进展1.2.1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现状研究曹霞、张神勇(1995)对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地区分布、产品结构的整体格局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董家瑞(2000)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几个主要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进行了说明,指出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区域化发展趋势。
MAcI11isetr工SaacS111(2000)指出区域经济会给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施禹之(2001)分析了影响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各种因素,指出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分析了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的一般趋势。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
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
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
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
1962年,AMA 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
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
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
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安全威胁与网络攻击1、安全威胁因为存在安全威胁,所以定要考虑安全问题,如果没有威胁,那么也就不需要考虑计算机安全问题了。
安全威胁是来自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计算机本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另外外部的损坏因素也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
1.1 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操作系统的不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还来源于通信协议的不安全性。
美国对计算机安全规定了级别,有关安全级别在第二章将详细讨论。
有的操作系统属于D级,这一级别的操作系统根本就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它就象一个真正的门窗大开的屋子,如DOS、Window95和Window3.1等操作系统就属于这一类,它们只能用于一般的桌面计算机,而不能用于安全性要求高的服务器。
Unix系统和Windows NT达到了C2级别,安全性远远强于Windows95操作系统,而且也主要用于服务器上。
但这种系统仍然存在着安全漏洞,因为这两种系统中都存在超级用户(root 在Unix中,Administrator在Windows NT中),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
现在,人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在这种操作系统中没有超级用户,也就不会有超级用户带来的问题。
现在很多系统都使用静态口令来保护系统,但口令还是有很大的破解可能性的,而且不好的口令维护制度会导致口令被人偷去。
口令丢失也就意味着安全系统的全面崩溃。
世界上没有能长久运行的计算机,计算机可能会因硬件故障或软件臭虫而停止运转,或被入侵者利用并造成损失。
硬盘故障、电源故障和芯片主板故障都是人们应考虑的硬件故障问题,软件臭虫则可能存在于操作系统中,也可能存在于应用软件当中。
1.2 各种外部威胁单台计算机的威胁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包括在网络系统的威胁中,所以在这里只讨论网络系统的威胁。
网络系统的威胁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在网络系统中可能会存在着许多种类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这样采用统一的安全措施是很不容易的,而对网络进行集中安全管理则是一种好的方案。
DOI:10.13546/ki.tjyjc.2019.22.017e法佥用丿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损失模型及其应用谢俊明,胡炳惠,谢圣远(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操作损失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严重影响着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精确性。
文章在分析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左截断性质对模型估计与运用所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地考虑损失数据左截断的条件下,利用条件概率模型与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的两个属性即损失频率和损失金额进行度量。
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考虑数据左截断性质的模型能提高模型的准确性,避免高估损失程度,有利于监管资本金的准确估算,并进一步讨论了保险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法;条件概率;监管资本金;保险缓释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9)22-0074-040引言自巴塞尔协议n提出计提操作风险监管资本金以来,操作风险日益受到各国监管层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
而要加强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关键是对操作风险的准确把握,并对此度量评估。
根据巴塞尔协议h可知,目前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三种:指标法、标准法以及高级计量法,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是高级计量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结合损失的实际情况构建损失的概率分布模型,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历史数据分别求得频率分布和损失程度分布,再复合得到总体的损失分布。
自提出操作风险以来,众多学者对操作风险的损失分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71。
由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数据具有不完整性,记录操作风险数据只有高于特定数值的数据才可以被录入到数据库中;同样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数据一般也只记录金额较大的损失。
也就是说,操作风险损失数据都是左截断数据,直接拟合得到的是条件分布,而不是损失的整体分布;如果错将条件分布当成整体分布,则忽视了较低分位数的损失频率和损失金额,精确性较低。
因此,本文尝试将损失数据的左截断性质作为条件,利用条件概率模型和损失分布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度量,探讨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左截断性质对模型估计及资本金所造成的影响,并对保险的缓释效果进行了讨论。
第2章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第2章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肌肉骨骼系统损伤(MSD)已经成为世界上职业疾病中分布最广、罹患人数最多的职业病之一。
根据已有研究,在引起MSD的病因中,除了重复损伤之外,工人长时间承受因产品和任务不适当设计而引起的不适和疲劳也是重要诱因。
因此本章分析了MSD的诱因,以及与之有关的疲劳和不适的评价,并且对用于工效学评价的虚拟仿真系统、多通道反馈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出本文研究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基础。
2.1 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及病因在现代工业中,随着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加工操作已经由机器和自动化工具来完成。
然而机器缺乏人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并不能完成所有的操作,仍然有一些手工操作和物料装卸操作需要工人来完成,特别是一些复杂装配、拆卸和维修任务更是只能由人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
而不适当的手工操作会引起操作者不适、疲劳,甚至损伤。
因此在产品或者任务设计过程中对操作者完成任务中的不适和疲劳的评价对于降低职业伤害风险、改进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肌肉骨骼系统由骨骼、肌肉、肌腱、神经以及关节中的其他部分构成(图2.1),它起着支撑人体,以及为抓取、提升、移动等操作产生动力的作用。
肌肉骨骼腱骨骼肌肉韧带韧带软骨图2.1 人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20]与工作有关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MSD)也被称作累积损伤疾病(Cumulative Trauma Disorders,CTDs)、重复损伤疾病、重复劳累损伤疾病(Repetitive Strain Injuries,RSIs )等,该疾病主要是影响患者肌肉、骨骼、神经、肌腱等肌肉骨骼系统。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这种疾病,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数百亿美元之巨[2, 4]。
因此,MSD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
MSD是职业疾病中的一种,它包括工人因抬升和搬运操作受伤、因工作引起的上臂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疼痛和因不合适的工作姿势引起的身体机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