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重组抗原在弓形虫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5
判断弓形虫最简单方法
判断弓形虫最简单方法
检测弓形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而对于这种传染病的早期发现,一般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以及检测血清中的抗原水平来诊断。
然而,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耗费时间和精力。
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来诊断弓形虫。
以下就是判断弓形虫最简单方法。
1. 体内查找:在体内查找弓形虫,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
首先,检查者应该检查患者身体上出现的明显的弓形虫痕迹,比如皮肤瘙痒、皮疹、皮疹粉刺等,如果发现有这些症状,那么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弓形虫病。
其次,需要检查患者的眼睛,发现眼球周围有红色斑点,或者眼球表面有弯曲形状,这也是患有弓形虫病的明显特征。
2. 抗原检测:将患者血液中的抗原含量进行检测,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患者体内弓形虫抗原的水平,如果抗原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弓形虫,并且可能患有弓形虫病。
3. 扫描仪检测:扫描仪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检查者将患者身体上的症状进行细致的检
测,扫描仪检测可以查看到患者身体内弓形虫的位置,从而帮助检查者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弓形虫病。
4. 尿液检测:尿液中也可能携带有弓形虫抗原,因此,检查者也可以通过尿液检测来检测是否患有弓形虫病。
以上就是关于判断弓形虫最简单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体内查找、抗原检测、扫描仪检测以及尿液检测是检测弓形虫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想要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弓形虫病,应当综合使用这些检测方法,以便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弓形虫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
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
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病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现于世界各地的人和各种动物的弓形虫只有1个种和1个血清型,但有不同的虫株。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只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经大配子体 (雌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两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最终形成卵囊,随猫粪排至外界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现数种不同的虫体形态: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中的猫属和山猫属)肠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在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类等)体内进行肠外期发育。
猫吞食了弓形虫的包囊或卵囊,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肠的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
开始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又发育成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产生卵囊。
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被猫摄人的滋养体,也有一部分进入淋巴、血液循环,随之被带到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侵入有核细胞,以内出芽或二分法进行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之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或者其他因素,使其繁殖变慢,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滋养体在宿主的脑和骨骼肌形成包囊。
包囊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
猫摄人中间宿主组织中的包囊是弓形虫生活史循环的最佳途径。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食入或饮入后释出的子孢子和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将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弓形虫pcr检测操作方法弓形虫PCR检测是一种高效、灵敏和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到弓形虫DNA的存在。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患者的诊断,还可以在食品和环境样本中检测弓形虫的污染情况。
下面将介绍PCR检测弓形虫的具体操作方法。
1. 样品的处理和提取在进行PCR检测之前,需要从样本中提取出弓形虫DNA。
其中,临床样本包括血液、脑脊液、尿液、胎盘和胸腺组织等;食品和环境样本包括生肉、蔬菜、水和土壤等。
样品处理和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碱裂解法、有机溶剂法和商用提取盒法。
其中商用提取盒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样品加入提取液中,加入玻璃珠粉,在粗糙的颤动台上颤动5~10分钟,破坏样品细胞壁并充分混匀。
然后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10~15分钟,使液体分离成沉淀和上清液。
接着吸取上清液,再通过离心柱或聚丙烯酰胺凝胶柱,获得纯化的DNA溶液。
2. PCR反应成功提取的DNA样品接着需要进行PCR反应,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PCR反应液配置好。
反应液成分包括Taq DNA聚合酶、dNTPs、PCR 缓冲液和引物。
其中引物一般采用B1和B2引物,其序列为5'-TCC TGT CCG AAG GTC GAT GAA-3'和5'-TCT TAA ACT TGC GAA GAC ATC TTG TC-3',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弓形虫18S rRNA基因序列。
然后将PCR反应液均匀地加到PCR管中,加入提取的模板DNA,盖上片盖,置于PCR仪中进行扩增。
PCR反应参数通常为95预处理5分钟,然后进行40~45个循环反应,每次包括95脱变性30~60秒、55退火30~60秒和72延伸20~40秒,最后72延伸10分钟,以保证PCR扩增的有效性。
3. 分析PCR产物PCR反应完成后,需要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以判断是否扩增出预期的弓形虫DNA片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PCR产物与DNA加载缓冲液混合均匀,通过电泳将产物分离出来,然后将电泳胶放入染料溶液中,染色20~30分钟后,洗净染料,放入透明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其放置到照相机中进行成像。
达州市猪弓形虫病作者:刘俐君田益明张见赵小波林洁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第09期摘要:为了解达州市猪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本调查从8个县(市、区)31个规模场和21个散养村共随机采集猪血清样品35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显示,有37份血清样品检为弓形虫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0.57%,其中规模场、散养村散养猪阳性率分别为11.54%,9.15%,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抽样场点弓形虫检出情况统计分析发现,25.81%(8/31)规模场和38.1%(8/21)散养村检出猪弓形虫抗体阳性。
结果表明达州市规模猪场及散养猪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弓形虫感染,且感染面较广,局部地区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ELISA;血清学调查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猫及猫科动物是该病的唯一终末宿主,猪是重要的中间宿主(Duhey,2010)。
猪主要通过食入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感染,临床以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及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特征,可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Duhey,2009)。
猪是人弓形虫病的重要贮藏宿主,人可通过食用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制品而感染(Bohi等,2007;Zhou等,2008)。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猪弓形虫感染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各地猪弓形虫感染率在12%~85.7%之间,部分地区猪弓形虫感染呈流行趋势(江海海,徐斌等,2013)。
达州市是四川省主要生猪生产地区之一,全市8个县(市、区)有6个县(市)纳入国家优质肉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杨波,2014),2014年全市出栏生猪近500余万头,但是弓形虫病相关研究还处于空白。
为此,我中心开展了达州市猪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旨在为今后我市人兽弓形虫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动物医学进展,2017,38(3): 107-110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我国牛羊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朱正,孙莹莹,李楷,周作勇*,王芝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病原。
牛羊弓形虫感 染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育和繁殖,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感染弓形虫的牛羊肉和奶 可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
牛羊弓形虫感染受多种因素(年龄、品种、养殖场管理及犬、猫和鼠 的存在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牛羊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
基于此,论文对弓形虫感染的检测方法、我国不同地区牛羊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弓形虫感染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应地区牛和羊的饲养管 理及保障其奶和肉产品的安全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羊;弓形虫;感染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852. 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38(2017)03-0107-04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rof Z awwa gow-寄生于动物和人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 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 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寄生虫病[1]。
弓形虫感染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威 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弓形虫在其全部生活史 中可出现卵囊、速殖子、包囊、裂殖体及裂殖子多种 不同的形态,其中卵囊仅出现于终末宿主猫体内。
动物和人感染弓形虫的途径包括:食人或饮人外界 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受到速殖子侵人[2]。
因接 触或食人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速殖子的牛羊肉制品 及奶是引发人弓形虫感染的主要途径。
随着养殖业 结构调整及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牛和 羊的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对牛羊肉的消费量越来越 大,牛羊弓形虫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2023-11-04•猪弓形虫病的概述•猪弓形虫病的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预防目录•猪弓形虫病的案例分析•猪弓形虫病的总结与展望01猪弓形虫病的概述定义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症状急性感染可导致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紫癜等症状,怀孕母猪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慢性感染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粪便、尿液、唾液等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病猪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健康猪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后感染。
食物和水源传播如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病猪后再叮咬健康猪,或携带虫卵污染环境,健康猪通过接触污染环境而感染。
昆虫传播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样本进行刚地弓形虫的分离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感染情况。
采集病猪的血液样本,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过弓形虫。
03诊断方法020102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以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首选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虫体利用氨基酸,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其他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也可以用于治疗猪弓形虫病。
药物治疗通过注射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帮助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增强免疫力为病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如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
补充营养针对病猪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等,进行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对猪群进行定期的检疫,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治疗措施。
定期检疫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环境消毒对健康的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整个猪群的抵抗力。
免疫接种避免与患有弓形虫病的动物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防治措施03猪弓形虫病的预防选择针对猪弓形虫病的优质疫苗,如弓形虫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
弓形虫抗原制备的原理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引起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为了研究弓形虫感染机制、诊断方法和疫苗研发等,科研人员需要制备弓形虫抗原。
下面将介绍弓形虫抗原制备的原理。
弓形虫抗原制备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弓形虫培养:首先需要获得弓形虫的培养物。
弓形虫可以感染小鼠、豚鼠等实验动物,通过将弓形虫样品接种到实验动物体内,再从其组织中分离出弓形虫。
培养时需注意保持适宜的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促进弓形虫的生长和增殖。
2. 弓形虫破碎和裂解:将培养的弓形虫收集起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式将其破碎。
这样可以释放出弓形虫内部的蛋白质、核酸等组分。
3. 提取和纯化:提取破碎后的混合物,可以采用盐溶液、有机溶剂等方法。
通过调整溶液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条件,可以让目标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或沉淀。
然后使用离心等技术分离目标物质。
4. 确定弓形虫抗原:通过电泳、免疫印迹、质谱等技术,可以确定提取的混合物中是否含有弓形虫抗原。
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已知抗原产生反应的抗体,检测目标物质中特定的蛋白质。
5. 抗原的应用:制备好的弓形虫抗原可以用于多种实验和鉴定方法。
比如,可以将其用于制备抗弓形虫抗体,以便于弓形虫疾病的诊断。
此外,还可以将其用于免疫学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弓形虫抗原制备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本来源:样本的来源直接关系到制备出的抗原的质量和纯度。
通常情况下,最好选择高感染力的弓形虫株,并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提取方法:提取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目标物质的特性和需求。
如果需要纯化特定的蛋白质,则应选择相应的纯化方法。
例如,利用蛋白质亲和层析可以选择性地纯化出特定蛋白质。
3. 保持活性:在提取和纯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弓形虫抗原的活性和功能性。
过高的温度、酸碱度或离子浓度等都可能导致弓形虫抗原的失活或降解。
弓形虫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弓形虫病概述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本病为全身性疾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
孕妇感染后,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严重,已引起广泛重视。
它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英文名称:toxoplasmosis。
其它名称:弓形体病。
相关中医疾病:蛊病。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但可通过母婴传播传给胎儿。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视网膜剥离、白内障、斜视和眼球震颤、高热、癫痫。
主要病因:刚地弓形虫感染。
检查项目: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染色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皮肤试验。
重要提醒:胎儿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此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应格外小心,勿食生食,勿饮生水。
临床分类:1、先天性弓形体病2、弓形体眼病3、弓形体性脑炎4、弓形体性淋巴结炎5、弓形体性心血管病6、弓形体性肝炎7、全身重症型弓形体病8、弓形体性肺炎9、输血、器官移植并发弓形体病10、其他类型:弓形体性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皮肤弓形体病可现斑疹、猩红热样皮炎(多见于四肢躯干)或结节。
二、弓形虫病的发病特点三、弓形虫病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由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可通过母婴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来进行传染。
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经局部淋巴结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虫血症。
在正常情况下,感染者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无明显症状,当感染者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引起弓形虫病。
基本病因:1、刚地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刚地弓形虫,属于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
弓形虫具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分两个发育阶段。
前者在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组织内发育,后者仅于终末宿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412496.2(22)申请日 2019.12.31(71)申请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地址 271016 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72)发明人 吕刚 赵英会 李巧玲 高云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代理人 郑平(51)Int.Cl.C12N 15/12(2006.01)C12N 15/10(2006.01)C07K 14/45(2006.01)A61K 39/002(2006.01)A61P 33/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属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
本发明根据GenBank发表的弓形虫ROP47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ROP47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GFP -C1-ROP47(pROP47),提取的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获得弓形虫ROP47 DNA疫苗,并以单磷酰脂质A(MPLA)作为佐剂,制备重组弓形虫ROP47 DNA和MPLA联合疫苗,有效提高小鼠针对弓形虫的免疫保护性反应,减少脑组织内包囊的形成,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序列表2页 附图6页CN 111218450 A 2020.06.02C N 111218450A1.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其含有选自以下1)-3)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核苷酸序列:1)SEQ ID NO.1所示棒状体蛋白ROP47的核苷酸序列;2)与1)中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3)对上述1)或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一个或多个碱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修饰的核苷酸序列。
2.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核苷酸序列。
弓形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
通过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途径传播。
人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全身播散性感染,是艾滋病(AIDS)的重要机会性感染之一。
先天性感染可致胎儿畸形,病死率高。
中医学认为弓形虫病属“虫症”范畴。
一、病原学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可寄生在除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中。
其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5种主要形态,其中滋养体、包囊和卵囊与传播和致病有关。
弓形虫生活史中需要两种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而猫和猫科动物则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兼中间宿主。
弓形虫具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分别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亦称为肠外期发育,可发生于中间宿主(包括人、哺乳类动物和鸟禽类)和终末宿主的肠外其他组织和有核细胞内,而有性生殖仅发生于终末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内,称为肠内期发育。
卵囊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在其肠道囊内子孢子逸出,侵入回肠末端上皮细胞内,先行无性繁殖产生裂殖体,然后形成配子体进行有性繁殖。
雌、雄配子体结合受精成为合子,发育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2~3天发育,最后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成熟卵囊。
卵囊如被中间宿主吞入,进入小肠后,子孢子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循环播散至全身各组织细胞内,以纵二分裂法进行增殖,在细胞内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即假包囊,囊内的个体即滋养体,为急性期感染的常见形态。
宿主细胞破裂后,滋养体散出侵犯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增殖,可致宿主死亡。
慢性感染期原虫繁殖减慢,形成组织包囊,其在中间宿主体内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身(呈隐性感染状态)。
不同发育期弓形虫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
滋养体对温度和一般消毒剂均较敏感,加热到54 ℃能存活10分钟;在1%来苏液或1%盐酸溶液中1分钟即死亡。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细胞内原生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和动物的感染率均很高。
我国居民的感染率为0.1%~47.3%,有9万名新生儿受弓形虫的损害。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高达60%以上,其它家畜如牛、羊、马、犬、兔和实验动物等均能感染弓形虫病。
在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目录》中将弓形虫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OIE将其列为B类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一、病原刚地弓形虫隶属于原生动物门(Prozotoa)、孢子虫纲(Sporozo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艾美耳亚目(Suborder Eimeriina)、弓形虫科(Toxoplasmati-dae)、弓形虫属(Toxoplasma)。
弓形虫只有单一虫种,但同一虫株对不同宿主的敏感性、致病性差异性较大,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5种主要形态,需要两个宿主,经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过程。
前2种虫体形态主要存在于中间宿主体内,后3种虫体形态主要出现在终末宿主体内。
弓形虫基因组大小约80Mb,含有11条染色体。
基因组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但在SAGl、SAG2、SAG3、SAG5和Bl等基因位点上的多态性导致弓形虫表型有很大的区别。
SAGl基因序列全长为1634bp,包含1个开放性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单拷贝,无内含子,编码的P30蛋白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及其毒力方面具有重要性,并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为主要表面抗原,常用于疫苗的研制和感染的分子诊断。
SAG1的ORF 包括前端的信号肽、中间的功能区和后端的疏水区,编码336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约30kD,占速殖子总蛋白质量的3%~5%,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中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为包涵体,无生物活性[1],而去掉前端的信号肽和后端疏水区后则为可溶性表达[2,3]。
重组抗原应用
重组抗原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将人类或动物体内的抗原基因注入细胞中,使细胞表达并分泌出抗原蛋白,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异性的重组抗原。
重组抗原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的特点,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重组抗原,如肿瘤相关抗原、病毒抗原、细菌抗原等,这些抗原可以被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等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重组抗原还可以作为疫苗的原料,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重组抗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大的贡献。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