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先行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341.91 KB
- 文档页数:4
昆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钱军雄2011年9月6日一、提出背景1、中央有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昆山有需求。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百姓利益诉求需要调整;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管理出现问题。
3、百姓有诉求。
百姓在收入、社会保障、生活水平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二、探索实践1、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920平方公里一体化规划,以后稍作调整,主要是空间形态一体化。
一是原来的中心区和中心镇两种规划,存在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在土地方面也出现了二次拆迁的问题。
二是中心镇之间的规划不协调,整体上造成资源浪费,相互不融合,基础设施不衔接。
简单说,就是一张图纸搞建设。
12、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原来是区镇之间产业同质化现象,每个乡镇都有几个产业,造成恶性竞争。
后期明确了十大产业片区,根据产业特点,实行差异化考核。
3、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主要是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和通村柏油路。
一是道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包括绿化景观、水塘和生态修复。
二是供水,建设城市、乡镇、村三级水厂,处理能力不一样,原有小厂全部关闭,实现一个龙头出水。
三是污水,统一规划建设,市里统一收费。
四是垃圾,全部工业化处理,运输户、镇里分摊保洁费。
五是村村通柏油路。
4、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
一是资金。
更多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
二是资产,更多资产配置到百姓身上。
优质资产不允许一次性卖掉,以股份制形式运作,面向百姓起股,从而拥有更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和分配权。
三是资源。
主要是土地资源配置。
2投资有强度,根据不同区域确定不同强度。
建筑有密度,一层全额征收配套费、二层减半、三层全免。
配套用地有限度。
达不到投资总量要求的不允许建设宿舍楼,区镇统一规划建设邻里中心,邻里中心是股份制,引导百姓投资。
产业转移有梯度,污染严重的就地关闭,劳动密集向苏北转移,土地收回二次配置。
5、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建设城市社区、动迁小区、行政中心三个方面服务中心,包括行政管理、日常便民、医疗保障、文化体育、社会安全等六大功能。
改革脉动2019·24改革开放40年来,昆山已连续14年雄踞中国县域经济之首,其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总额。
今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6个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在实践层面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昆山市成功入选。
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强调,昆山要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创唯一、争第一,勇闯“无人区”,作出“无问之答”、提出“无解之解”,在探索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在沉着应对风险挑战中“闯”出一副“强健筋骨”,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中“闯”出一番美好生活。
站在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新坐标系上,昆山以大开放为底色,力求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的新时代昆山之路。
找准结合点,培育发展强劲动能党的十九大以来,昆山紧跟当前科技进步大势,牢牢把握宏观政策走向,以县域发展领跑者的姿态勇立潮头。
对内,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以改革大突破拆除制度“紧箍咒”。
他们打开思想阀门,破除思维定势,不迷信、不迷恋,用务实合作打开一片新天地。
以产业变革为抓手,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我国台湾地区。
在开发模式上,昆山提出了“富规划、穷开发”“依托老城、开发新区”“先引内、后引外”“滚动发展、逐步延伸”等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018年,昆山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创新转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发展营造内生动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对外,以更高层次的开放为先导,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良性互动的共生共融之路。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当前昆山发展面临的最重要机遇。
2018年6月,沪苏浙皖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
昆山市雷厉风行,拟定长三角一体化昆山行动方案,清单化推进“六个一体化”,聘请专家组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高质量推动对接上海诸多事项。
昆山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启示市委政策研究室郝敬东4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市委组织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赴江苏昆山实地听讲座、看发展、悟真谛,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感受深刻,启发良多。
昆山的发展可以用“五个先进”来概括,即:观念先进,规划先进,产业先进,管理先进,惠民先进。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而其坚持从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入手,以自费开发为起点,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的特色经验更是堪称样板,值得借鉴。
一、经验与成效(一)推进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一体。
2006年,昆山市按照全覆盖规划、片区发展和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市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方位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探索出了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发展道路。
他们打破原有乡镇村的行政界限,规划城市东、西部两个副中心和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片区与片区之间通过便捷的快速通道连接,以绿地隔离,在规划上实现无缝对接、功能互补,最大程度地提升区域整体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
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1%。
在城乡产业布局规划上,依托上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优势,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花桥国际商务城以及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创新科技园、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光电产业园和各镇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城乡一体、衔接紧密的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软件、传感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
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01.6亿元。
同时,规划建设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园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及花卉苗木10万亩。
扛起探路使命吴新明早在200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昆山的发展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标杆地位”,“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昆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全力探索一条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让“经济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稳固基础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只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昆山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在高平台上行稳致远。
强化企业服务优存量。
全面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28+16”新政,推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1311”服务机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的县级市。
大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6524”改革,推动更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
面向欧美日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开展洽谈合作,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储备,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
成功引进星巴克、迈胜、中建七局、恒力等行业龙头项目。
2020年,引进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3个、超亿元内资项目75个,新增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新增上市企业8家,全市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124家。
加快创新驱动促转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
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启动首批总投资330亿元的53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
高效运营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推出祖冲之科技攻关计划2.0版,新设立13个“校地企”重大创新平台,累计完成重大技术攻关330项。
昆山市2024年度改革工作思路及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昆山市是江苏省苏州市辖区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经济发达、工业兴盛而闻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昆山市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昆山市的改革发展,我们提出了2024年度改革工作思路及计划,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一、宏观经济政策1.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
2.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3.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和智力资源。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合力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1. 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
推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投入。
促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城市。
三、城乡发展均衡1. 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城市环境。
2. 加强农村建设,完善乡村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实施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具有昆山特色的城市景观。
吸引游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社会服务保障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保障基本生活。
2. 加强教育医疗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更多高品质学校和医疗机构,满足市民需求。
3.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生态环境保护1. 加大环保力度,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
推动污染防治,改善空气水质。
2. 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资源。
3. 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倡导节约资源环保。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昆山。
昆山市在2024年度的改革工作计划中,将继续以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着力推动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加强社会服务保障,保护生态环境。
1.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 党内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的滥用。
×3. 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伟大,不在于这个党有没有犯错误,也不在于这个党有没有腐败分子,而在于这个党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如何对待、部的腐败分子。
√4. 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5. 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7.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8.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9.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0.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是要推动广大党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 20、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发展战略。
(×)5. 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内在统一的。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十一五”是昆山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的,是“十一五”时期昆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十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2.6倍,年均递增29.5%;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亿元,增长4.8倍,年均递增42.1%;工业总产值2333.2亿元,增长4.6倍,年均递增41.1%;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与期初相比增长7.8倍,年均递增54.4%;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过110亿美元,到帐外资52亿美元,比期初分别增长6.3倍和6.4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企数接近1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220亿元,分别比期初增长4倍和13倍;启动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期初的70亿元上升到期末的220亿元,增长2倍多。
——“十五”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目标取向,按照“四个巩固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精细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成功实践——昆山经验的理论启示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14:44来源:《求是》期号:2006.13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调研组为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验,调研组于4月11日至20日赴江苏昆山学习和调研。
调研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水平。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昆山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昆山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与成就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的农业小县。
1978年的生产总值仅有2.4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当时苏州地区所辖的8个县中倒数第一。
而到了2005年底,昆山已经成为一个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工商城市。
昆山人均GDP达到785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19元,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
从1979年到2005年,昆山经济总量增长了235倍。
按照江苏省制定的四大类18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来衡量,昆山已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开始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阶段性特征和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
1978年,昆山的农业在三次产业比重中占51%,工业仅占28%。
他们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推动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吸引外资企业逐步进入,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1992年,工业比重上升到56.2%,农业比重下降到12.7%,表明昆山已经摆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进入了工业化发展时期。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2011年10月18日13:01 新浪财经微博金秋昆山,硕果累累。
10月19日,以“转型升级再提速、创新发展增优势”为主题的2011昆山金秋经贸招商活动开幕式将昆山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以下为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在全球财经媒体看昆山媒体见面会上的部分讲话实录: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自2006年起,昆山就自觉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最紧迫的任务,立足于“转得早、转得快、转得准、转得好”,深入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活动,并充分运用经济环境变化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倒逼压力,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发展动力转型、城市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人的发展转型和体制机制转型,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1亿元;工业总产值7001.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亿元,进出口总额821.2亿美元,其中出口53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5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1~9月,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471.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1%;工业总产值5845亿元,增长15.2%;进出口总额615.3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21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9114元,分别增长13.2%和13.9%。
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三653.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654. 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655.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65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657. 党章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658.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5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60. 长期以来,我党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
661. 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662.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663.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6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665.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问题。
66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667.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
668.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669. 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昆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经验昆山市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
以下是昆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首先,昆山市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
该市重点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在制造业领域,昆山市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该市还积极培育服务业,发展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此外,昆山市还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次,昆山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该市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将农户的农田和农家乐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昆山市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此外,昆山市注重招商引资,积极引入外资和优质企业。
该市建立了健全的招商引资机制,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
昆山市还注重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再次,昆山市注重培育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该市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昆山市还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和团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最后,昆山市注重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该市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同时,昆山市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回收利用。
总的来说,昆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招商引资、培育人才和保护环境等方面。
昆山市通过这些做法,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的升级,为其他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以开放打造中国百强之首——江苏省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昆山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昆山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雄辩地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同样可以实现城乡统筹。
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就能逐步探索出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江苏省昆山市调研组经过30年改革开放,昆山由一个经济总量在苏州排最后的农业县,迅速成长为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的县(市),创造了辉煌成就。
一、昆山的经验表明:率先发展可以和科学发展相统一统计表明,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亿元增至2007年的1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66元增至171061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7.5%;财政收入从0.35亿元增至202亿元,年均递增24.6%。
1978—2007年,昆山三次产业比由51.4∶28.9∶19.7转变为1:66:33。
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经济占100%转变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为7:93。
昆山社会事业全面繁荣。
1992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813元增加到2007年的219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68元。
昆山市走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之路
张国华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经济》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之路,是东部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
【总页数】1页(P28)
【作者】张国华
【作者单位】中共昆山市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协调发展富民强镇--昆山市张浦镇创新发展之路 [J], 江绵智;戈尚达;金雯
2.用科学创新理论指引新时期“昆山之路”——十七大以来中共昆山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概述 [J], 杭颖
3.信息化助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之路[J], 张敏芝;张忠英
4.走好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J], 李宇莹
5.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山市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张雪纯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一、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2011年以来,我们昆山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富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重点,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张雪纯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5.5
【相关文献】
1.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张开勋
2.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r——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讲话 [J], 郑新立
3.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城乡一体化讲话的体会 [J], 郑新立
4.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J], 郑新立;
5.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