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的种类简述.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6.67 KB
- 文档页数:1
药学综合知识: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什么?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因素而引起的机体、器官、组织、系统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一组疾病。
由于药物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药源性疾病和继发性药源性疾病。
前者又称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后者又称药物的毒性作用或药物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如急性肝损害、肾功能衰竭等。
药源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类重要疾病,药源性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如不能及时处理和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药源性疾病。
一、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1、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
如给新生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导致新生儿发生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肝肿大等。
2、用药种类过多或交叉用药。
如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患者发生药源性支气管炎。
3、联合用药不当,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合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4、用药方法不当。
如口服磺胺类药物后,未按规定方法服用而使其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而在尿液中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而造成肾损害。
5、重复用药。
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等单次使用后易造成药源性耳聋。
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可引起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
二、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哪些?(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药物的一种或多种成分通过与体内蛋白结合,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出现异常的、过度的和不适当的免疫应答,从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数分钟至1~2天内发生,以皮肤粘膜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样或剥脱性皮炎等为特征。
过敏反应一般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
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几天甚至几周内出现,表现为全身性瘙痒、荨麻疹等。
药源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2020云南大理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药学知识: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一般与非药源性疾病无病理上的差异可分为:
(1)中毒性
细胞生长抑制剂有严水的细胞毒性作用,有些药物对酶有毒性,有些则作用于纺锤体抑制细胞分裂,如甲氨蝶呤和秋水仙贼即属于这种类型;
(2)炎症型
多见于引起名型药物性皮炎;
(3)增生型
如四环素引起的牙齿釉质发育不全型,苯妥英钠引起的牙龈增生;
(4)萎缩型
如皮质激素注射后,可引起注射部位皮肤发生萎缩性变化,表皮变薄,表皮乳头消失;
(5)赘生型和癌变
长期使用砷剂,掌踱部位可产生疣状损害并可演变成基底细胞癌,如乙双吗啉治疗牛皮癣引起白血病;
(6)变性和浸润型
某些药物性皮炎,组织学显示表皮有嗜酸性粒细胞坏死及多型核细胞浸润;
(7)畸形发育型(胚胎型)
妊娠三个月内使用致胚胎损害的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发育,如反应停引起胎儿四肢、面肌、骨骼的畸形发育;
(8)血管水肿型
多见于药物变态反应时发生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9)血管栓塞型
如血管造影剂可引起血管栓塞;
(10)精神依赖型以及功能型
麻醉药物、精神药物、以及某些非麻醉药品产生的精神依赖。
功能性改变是指在临床上表现某一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如抗胆碱药物中的平滑肌解痉药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
常见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那么常见药源性疾病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一起看看吧!常见药源性疾病:( 1 )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①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双异丙毗胺、美西律(慢心律)及苯妥英钠等。
② 其他药物:血管扩张药(如普尼拉明、利多氟嚓、非诺地尔、节普地尔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嗓、甲硫达嚓、硫利达嗓、马普替林、多塞平、阿米替林)、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吠喃苯胺酸、阿托品、氯唆、卡马西平、水合氯醛、拟交感胺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素等)、日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左旋多巴、地塞米松、强的松、利尿剂、氟烷、头抱唾吩钠、环磷酞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等。
( 2 )引起心功能抑制的药物包括日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拟交感胺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洋地黄、金刚烷胺、氟苯丙胺、氯喳以及含构椽酸盐的药物。
( 3 )引起心肌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乙醇、依米丁(吐根碱)、拟交感胺药、锉盐、磺胺和苯苟二酮等。
( 4 )引起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叫噪美辛(消炎痛)、脑垂体后叶素、二甲麦角新碱、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地尔硫覃、维拉帕米、普蔡洛尔、双嗜达莫(潘生丁)、脱屈嗦、米诺地尔(长压定)、呱哇嚓、二氮嚓、酚妥拉明、婴粟碱、乳酸普尼拉明、硝普钠、乙胺香豆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肾上腺素、麻黄素、苯丙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长春新碱、避孕药、甲状腺素等。
( 5 )引起心包炎的药物二甲麦角新碱可引起心包炎。
( 6 )引起高血压的药物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氢氟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影响水、盐的代谢,使钠离子停留在体内,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激素又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促使小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解释:1. 肝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肝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肝毒性药物包括一些非甾体抗炎药、乙醇、抗生素等。
肝毒性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释放出有害的代谢产物,损害肝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肝炎、肝坏死等疾病。
2. 肾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降低肾脏功能,引发肾炎、肾衰竭等疾病。
3. 心血管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或节律,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引起不良反应。
4. 中毒性肺病: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肺部的中毒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性疾病等。
常见的中毒性肺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5. 过敏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6.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受损,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疾病。
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7.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抽搐、意识障碍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总结起来,药源性疾病就是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药物可能对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肺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中毒性肺病、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考试重点:药源性疾病一:分类要点内容按病因学分类将其分为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A型药品不良反应)和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B型药品不良反应)按病理学分类指按照药源性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将其分为功能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和器质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按量-效关系分类将药源性疾病分为 : 量 - 效关系密切型 (A 型)、量一效关系不密切型 ( B 型〕、长期用药致病型和药物后效应型按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类可将药源性疾病按给药剂量及用药方法分为以下三类:①用药方法有关的反应②与剂量有关的反应:常与药物毒性和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可以预测和逆转③与剂量无关的反应:此类反应一般难以预测和逆转,包括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和药物遗传学的影按药理作用及致病机制分类可将药源性疾病按药理作用及致病机制分为四种类型:①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或毒副作用所致的药源性疾病②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药源性疾病③由于药物的杂质、异常性及污染所致的药源性疾病④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主要由药物的异常性及患者的异常性所致的意外特异性药源性疾病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要点内容不合理用药①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如遗传缺陷、药物过敏史、家族史,随意给患者用药,可引起变态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②不注意患者原有疾病及机体重要脏器的病理基础,给予对重要脏器有损害的药物,加剧原有疾病的恶变,造成药源性疾病③联合用药时,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④用药时间过长,剂量偏大,因药物蓄积致药物中毒⑤患者未经医师许可擅自用药,加大剂量或和多种药物同时应用⑥无明确治疗目的的用药,不了解药物的药理特点,即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造成不应有的药物反应⑦对老年患者、体弱患者或幼儿未作适当的剂量调整致药物过量或中毒@用药方法和剂量选择不当,引起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外用,大剂量氨韦西林静脉滴注)⑧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处方者用药面较少或过杂,未能考虑用药者利益机体易感因素①性别②年龄③乙酷化代谤I、异常④红细胞生化异常⑤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三:药源性疾病的防治1.加强管理。
考点速记: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常见药源性疾病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考点,此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3~4分。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相关内容:1药源性胃肠道损害①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非甾体类抗炎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维生素D。
②导致恶心呕吐--硫酸亚铁、抗酸药、丙戊酸钠、氨茶碱、抗肿瘤药(如氮芥、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
③导致肠蠕动减慢+甚至肠麻痹--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抗抑郁症(丙咪嗪、阿米替林)、抗组胺药。
2药源性肝损害①麻醉剂:氟烷、异氟烷。
②抗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磺胺类药物。
③抗癫痫/惊厥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④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吡罗昔康、双氯芬酸、舒林酸。
⑤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⑥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导致肝酶升高或肝炎。
3药源性肾损害①氨基糖苷类肾毒性大小的顺序: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②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③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具有胃肠道损害作用)。
④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等)--肾血管痉挛而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
⑤顺铂(目前应用最广的金属类抗肿瘤药)--肾小管坏死。
⑥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朱砂莲)--肾间质纤维化。
4药源性血液系统损害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氯霉素、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羟基脲、氯喹、苯妥英钠、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磺胺异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②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苯妥英钠、氯丙嗪、吲哚美辛、保泰松、奎尼丁、甲基多巴、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维生素K、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氨苯砜、氯喹、伯氨喹、磺胺类等。
药源性疾病是怎么分类的?药源性疾病的分类药源性疾病约有200种,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为使人们能找到共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1、药理作用相关类用药剂量决定病变损伤的严重程度,停止用药或减小剂量则能部分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
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2、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
此外,各种能抑制免疫反应的抗癌药、糖皮质激素等,也能促进二重感染。
本类疾病可以预测。
3、与化学刺激相关类药品的化学刺激作用决定于药物及赋形剂的化学性质,化学刺激的严重程度则与药物浓度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
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预测本类疾病。
4、与给药方式相关类这是一类因药物特定方法而引起的疾病,其发生决定于药物剂型的物理性质和给药方式,与制剂成分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性质无关。
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则可不发生。
如植入药物引起的周围组织炎症或纤维化,口服药片卡在咽喉部,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所致血管栓塞,注射液污染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等。
5、与撤药相关类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这类疾病与给药时程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常见于那些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或有反跳现象的药物。
例如苯二氮卓类、阿片类、β-受体阻断剂及可乐定等。
从药理上是可以预测的。
远离毒品,可以防止吸毒成瘾,也能证明这一论断。
6、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本类疾病的特点是具有家族遗传性,难以预测。
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
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范围包括药物的滥用、选药不当和误用。
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药物治疗的利和弊,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还应认真地考虑到病人的机体状态、年龄和性别,特别要全面分析病人的心血管功能、肝和肾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等病理生理基础,还要充分了解所采用药物是否能造成心、肝、肾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不良反应。
一般认为用药的原则必须是对病人益多于害,如氯霉素治疗伤寒很有效,尽管它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发生率低,其危害性比伤寒本身为小,故可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选药时还须考虑合并用药的问题,合并用药的原则是为了获得疗效的协同或对副反应的拮抗。
在选药时还有一个剂型选择的问题,特别是口服剂型一定要对被选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充分了解。
如苯妥英钠用乳糖作附型剂,若医生不了解药物剂型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就容易发生苯妥英钠中毒。
此外,诱发药源性疾病还有很多机体的易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长期服用异烟肼,快乙酰化易使异烟肼转化为酰肼,后者可产生肝脏损害;慢乙酰化型则易发生周围神经炎。
6-磷酸葡萄糖酶缺乏者,易诱使对某些药物发生溶血性贫血。
2、性别:药物不良反应在妇女的发生率要比男子高,如保泰松和氯霉素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为男子的3倍,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男子的2倍,药源性红斑狼疮亦较男子多见。
3、年龄:如老年人应用地高辛、哌替啶后血药浓度较高,半衰期较长;应用肝素过程中易导致出血;应用硝基安定治疗量易致脑功能紊乱;对保泰松和普萘洛尔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利尿剂易致失钾;用降压药和噻嗪类易致体位性低血压;用抗胆碱药和抗震颤麻痹药易致尿潴留;婴儿用氯霉素易发生“灰婴综合征”;磺胺、新生霉素和维生素K可引起或加重核黄疸;对耳毒性抗生素较为敏感等。
熟悉了这些因素后,在用药期间就应倍加小心,严密观察。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