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298.01 KB
- 文档页数:5
高海拔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高海拔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高海拔地区的藏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当地农牧民的生命健康。
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厌氧代谢和肌动蛋白侵袭特性。
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牦牛或其制品,人体可以感染巴氏杆菌并引发感染。
高海拔地区的农民多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来源,因此与牦牛的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风险。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头痛、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和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诊断牦牛巴氏杆菌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诊断,但这种方法往往不够准确。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培养巴氏杆菌来确诊。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培养法、基因检测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培养法主要通过培养巴氏杆菌使其增殖,然后对培养物进行鉴定。
基因检测法是通过检测巴氏杆菌特有的基因序列来确定其存在。
血清学检测法通过检测人体对巴氏杆菌的免疫反应来确诊。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红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巴氏杆菌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对症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补液、退热和止泻等。
预防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关键是加强对巴氏杆菌的监测和感染源的控制。
巴氏杆菌很容易在食物中繁殖,因此在高海拔地区要注意食物卫生。
患者应避免与被感染的牦牛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喂养和处理牛奶等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戴手套、清洗工具和消毒设备等。
高海拔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当地农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通过加强对巴氏杆菌的监测和感染源的控制,以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公众宣传和教育也是预防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摘要: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容易引起高烧、急性肺炎以及内部器官出血等情况,具有发病频率高、传播速度快并伴随着死亡率高的特点。
牛巴氏杆菌病致病菌是一种牛呼吸道领域的常见病菌,在牛群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受到此病菌的侵入,该病的发病率高,在牦牛养殖地区逐年上升,不仅危害当地的牦牛群体的健康,还造成了养殖产业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将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文章在查阅牦牛巴氏杆菌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此病进行论述,介绍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并借鉴,希望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给予有效帮助。
关键词: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养殖业尤其在西藏地区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人民都会将牦牛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或者为副业收入。
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牛群的健康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的收入,其中巴氏杆菌病所携带的同血型巴氏杆菌是具有威胁性的病毒,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时常呈现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的特点,此类病基本上爆发于每年的5~9月,主要由于这个阶段多潮湿下雨,多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引起牛体的抵抗力下降,这就给病毒提供了可趁之机。
牦牛巴氏杆菌病起初为小范围的出现,牛体患病常呈现出急性败血症、肺部炎症等症状,如若没有及时的发现以及预防,就会传染造成大规模的散发,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南木林县芒热乡江欧村某牧民共养殖牦牛200头,于2021年12月27日发现有3头牛出现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高烧、腹泻、流鼻涕、口水、一头牦牛流鼻血等甚至1头牛一病不起的现象,第二天多数牛出现这种现象。
饲养人员观察到异样时,马上将患病的牛进行隔离,并向有关医生求助。
在对牛舍进行消毒处理后,观察饲料的情况、发病特点以及高原地区环境因素等影响最终确诊为慢性型牛巴氏杆菌病为主的急性腹泻、呼吸道感染的综合性疾病。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成为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西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动植物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多数西藏农户选择养殖牦牛,由于巴氏杆菌病的出现为牦牛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巴氏杆菌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牦牛一旦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和防范,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通过阐述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特点及临床症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几率,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
关键字: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和防治1.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特点1.流行范围西藏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在3600米以上,以高原大陆性气候为主,这位巴氏杆菌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高寒和缺氧正是巴氏杆菌成长的适宜条件,因此高海拔地区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区域。
1.发病率与致死率该病症传播范围较广,在家畜中以牛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数是在动物幼龄时期,如果牦牛抵抗力较弱,侵入的病菌会以最快速度通过淋巴结,组织作用,进入血液中,染病的牦牛会在一天之内死亡,如果牦牛的抵抗力较强,并且进入到体内的细菌并不多,病程可以有所延长,如果病原菌的有毒性较弱,牦牛的病变会只限于局部。
1.季节性特点该病在发病时一般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但是多雨季节、天气潮湿以及气候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较高,当牦牛的体温失调,抵抗力低的时候易发病。
1.传播方式该病症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损伤的皮肤感染。
染病的牲畜及其排泄物是该病症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在家畜中和家禽中都有着很高的染病几率。
动物一旦患上其他疾病,其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此病,同时,如果在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牦牛成长的环境过于潮湿、寒冷,就会导致该病菌的滋生,被病菌污染的饲料、空气、水等会可能造成外源性感染。
该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同种类动物之间可以互相感染,不同种动物之间也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1]。
1.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1.败血型牦牛出现败血型的情况相对不多,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体温在41摄氏度左右,牦牛的精神状态不良,眼部结膜充血,不再进食,伴随着腹痛腹泻的情况,粪便中会出现粘液和血液,病发到死亡不到24小时。
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摘要:牦牛巴氏杆菌病还可以叫做牦牛出血性败血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牦牛急性和发热性传染病,具体特点是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实际表现为高热、肺炎、急性肠胃炎、内脏器官大范围充血和出血等症状。
这种病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气候多变、冷热交替的冬末春初季节发病很多,并逐渐散发或者地区性流行。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希望为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治疗巴氏杆菌病的学名为出血性败血症,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不但在养殖牛的过程中经常见到,在人们家畜与家禽中也能看到。
牦牛巴氏杆菌具体表现是牛的体温逐渐升高,而且也容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慢性病状造成化脓性炎症。
一、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这种症状一般是对被感染的个体展开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病原体容易伴随牛的排泄物与分泌物影响到生态环境,其余牛在食草和饮水过程中都会被感染。
而且牛只长期转移以及太过拥挤,容易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出现感染。
另外,若患病的牛只被蚊虫叮咬,还会导致病原体代入到健康的个体中[1]。
从季节的角度观察,巴氏杆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常见,主要是因为早晚温度差较大、气温不稳定,让牦牛的身体免疫力降低,变成感染体质。
在传播途径角度看,主要在地方流行,湿热的背景下会出现这种病。
二、牦牛出败的临床症状发病的牦牛大部分时间容易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下降或者不食,反刍减弱。
部分牦牛出现咳嗽、腹泻、头颈增大、呼吸困难等病症。
一般牦牛的体温不断升高,能够达到41-42摄氏度[2]。
我县辖区内发生过巴氏杆菌病,当时3天内死亡四头,其中的一头没有发现显著的症状,出现死亡;剩余三头出现呼吸特别困难,反刍暂停,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眼角膜透红,伴随很多分泌物,鼻流血泡沫或者脓性分泌物,舌头伸出牙齿外面,呈现暗红色,听诊时伴随支气管呼吸和啰音。
剖检能够观察到病牛颈部、咽部和胸前皮下组织浆液性浸润伴随出血点,气管中出现点状血,淋巴结水肿出血,胸腔积液出现纤维素性沉着,肺肿大等症状,心包积液比较严重。
中国动物保健2024.05摘要:为了鉴定莱阳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中引起8月龄肉牛呼吸道病死亡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本试验于2023年4月采集莱阳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中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8月龄肉牛死亡的鼻拭子、肺脏、肝脏等病料组织样品4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 方法对采集的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8月龄死亡肉牛的鼻拭子、肺脏、肝脏等组织样品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和K-B 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性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结果显示:从采集的死亡肉牛的鼻拭子、肺脏、肝脏等病料组织样品分离到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命名为LYP-1株;人工感染小鼠致病试验显示,LYP-1株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率为100%;分离的HS-1株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6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
本研究为该地区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控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王妍慧(莱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烟台265200)收稿日期:2023-05-29牛呼吸系统疾病(BRD )成为肉牛养殖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该病又被称为“烂肺病或运输热”,经过统计,临床中BRD 引起肉牛的死亡率高达60%,给我国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着我国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BRD主要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引起牛的一种传染性败血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中主要以败血型和肺炎型为主,其中以急性败血症为常见,该病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牛,尤其是对犊牛和育肥牛最易感,临床中以败血症、呼吸困难、腹泻等多种症状为常见,对不同阶段牛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3]。
相关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牛(奶牛、肉牛)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不同阶段的牛(犊牛、育成牛及成年牛),且经常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病、支原体等多种呼吸疾病混合感染,可以加快牛的死亡,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4-5]。
2018 年第 10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94科研◎畜牧兽医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败血症、组织脏器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 、肺炎、急性肠胃炎、内脏广泛性出血为主。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 流行病学牦牛巴氏杆菌病分布于世界牦牛主产区,同时还会引起其他动物发病。
该种疾病属于条件致病菌。
当牛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该种致病菌通常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广泛存在于健康牛的呼吸道中,常常和宿主呈现共生状态。
当牛舍卫生环境变差,机体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就会为该种疾病繁殖生长提供条件,病菌就会经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在体内广泛传播繁殖,引起机体发病。
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生,并没有典型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常发生于冷热交替,潮湿多雨的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该种疾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菌广泛存在于患病牛的全身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健康牛接触到被患病牛污染的垫料、饲料、饮用水、饲养用具,会加重该种疾病的传播几率。
2 临床症状临床上牦牛巴氏杆菌病主要呈现败血症病变,发病之后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1度以上,脉搏每分钟高达110次,流涎,从口腔中分泌出白色泡沫状的内容物,呼吸极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绀,呼吸急促,出现喘鸣声,在牛舍中烦躁不安。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患病牛的颈部、咽部和下颌处会迅速出现扩展性的炎性水肿。
水肿发生初期,用手触摸有热感和疼痛感,患病牛疼痛拒绝触碰,水肿部位变凉,失去疼痛感。
水肿临床症状发生之后,患病牛采食和反刍停止。
听诊肺部呼吸音粗厉,存在湿性罗音。
患病牛先是从鼻腔中流出清澈鼻液,随后流出脓性鼻液,体温升高到42度,按压胸部疼痛,部分患病牛还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带有血液的粥样稀便。
•68•疫病防控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7期耗牛出血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郭占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桦林乡畜牧兽医站,青海大通810100摘要青海省大通县某牧场发生疑似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牛,经临床观察、剖检病变,结合对病死耗牛脏器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析,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确诊为耗牛出血性败血症。
通过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治疗耗牛出血性败血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耗牛;出血性败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与鉴定2019年3月5日,青海省大通县某牧民饲养的成年耗牛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8%、50%,病程短,致死率高。
发病初期耗牛体温升高达40P,喜卧不食,咽喉、颈部和胸前部发生炎性水肿,随病情加重发展,病耗牛腹式呼吸、流涎,可视黏膜发组,下痢。
剖检病死耗牛可见淋巴结肿胀,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出血性胶样浸润,流出透明的淡黄色液体,胃肠黏膜出血,肺脏呈大理石样病变。
通过采取病死耗牛脏器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确诊为耗牛出血性败血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病料采集。
无菌采集青海省大通县某牧民牧场中病死耗牛实质脏器(心、肝、脾、肺、肾等)。
2)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TSA琼脂平板、TSB肉汤、生化培养基、TSA琼脂斜面、MH(A)培养基,兽医临床常用药敏纸片: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头抱哌酮、竣节青霉素、链霉素、氟哌酸、头抱廛厉、红霉素、头抱咲新、妥布霉素、氯霉素、头抱哩咻。
3)试验动物。
6只健康昆明系小鼠,体重为16~ 18g,不分雌雄。
1.2方法1)病料触片、染色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实质脏器进行触片,革兰染色、美蓝染色镜检。
2)细菌分离与纯化。
在TSB肉汤上接种采集的病料,于37七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摇匀,然后在TSA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勾取2~3环TSB肉汤培养物进行细菌的数次纯化培养,之后在TSA血斜面上接种纯化好的细菌,于37七培养24h o 3)生化鉴定。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作者:任宜家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第11期牦牛是我国高原牧区特有的独立物种,也是当前青海省农村饲养的主要品种,然而在牦牛饲养地区牛病一直是困扰着基层养殖户的棘手问题,特别是牦牛巴氏杆菌病常有发生。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类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总称,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俗称“牛出败”。
牛巴氏杆菌病临床中以脏器黏膜出血性败血症、肺炎和急性肠胃炎为主要特征,是当前影响我国牦牛生产的主要动物疾病之一。
2018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牧区的牦犊牛突然发生了以高热、精神沉郁、肺炎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
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通过采取紧急处理和综合性防控措施,疫病得到了控制。
现将这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饲养牦牛235头,饲养方式以放牧养殖为主,繁育方式以自繁自养为主,根据防疫部门的免疫计划严格进行口蹄疫等疫病的强制免疫,未发生过疫病。
2018年3月,饲养员突然发现2头犊牦牛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体温升高,发病当晚2头犊牦牛均死亡。
随后发病牦牛数量逐渐增多,至兽医来诊治时已有28头牦牛发病,其中犊牛23头、育肥牛5头,死亡6头均为犊牛。
经现场勘查发现,该养殖户存在混合饲养、圈舍潮湿和粪便堆积等情况。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1.5℃,并持续不退,呼吸困难,以腹式呼吸为主;咳嗽,鼻腔流脓性鼻液,结膜潮红,消瘦,四肢无力,卧地不起,腹泻并夹杂血丝或血块;听诊肺部有水泡性杂音,叩诊胸部有浊音区,触摸胸腔有明显疼痛感。
解剖死亡牦牛,可见胸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肺脏充血、水肿,质地坚硬,切面呈大理石纹路状;肝脏肿大、坚硬、质脆,具有黄色坏死病灶;小肠黏膜具有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3实验室诊断(1)镜检观察。
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脏、肺脏等病变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
动物医学进展,2021,2(1):46-50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毛畅思X党乔2,魏星4,孔令聪23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3;.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3.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8;.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136220)摘要:为了对某牛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育肥牛进行病原的确证,采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患病牛鼻腔拭子和病死牛肺脏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进一步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皿二倍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最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结果表明,在1头健康牛鼻腔拭子和2头因患牛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死亡的患牛肺脏共分离获得3株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3株分离菌具有同一基因型,分离菌均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氯氰钠、新诺明、克林霉素、替米考星等耐药,仅对四环素、氟苯尼考较敏感。
引发该牛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为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已对临床常用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中图分类号:S852.612;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1-0046-05牛呼吸系统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已成为制约肉牛养殖的主要因素,危害着世界各地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全球每年因BRD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亿美元,其中英国每年约有190万头牛患BRD,死亡达15.7万头[1]。
在我国该病主要发生在经外地引进的育肥牛中,老百姓称之为“烂肺病或运输热”,其发病率高达80%,单场病死率高达60%[2],给我国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已不敢远距离运牛。
引发BRD的病原主要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曼氏杆菌(Mcmnheimia haemolytica,Mh),且部分混合感染的病例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3。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6期动物科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未知型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汪阳1马艳荣2仲荣3金映红4李威2薛晶4汪萍4陈古丽4颜成旭2马丽梅2夏俊4*(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3阿勒泰地区畜牧工作站,新疆阿勒泰836500;4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以病死牛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分离菌株的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未知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小致死量为1.2×108CFU/mL。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6-0176-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6.04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Unknown Typ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 Cattle WANG Yang1MA Yanrong2ZHONG Rong3JIN Yinghong4LI Wei2XUE Jing4WANG Ping4CHEN Guli4YAN Chengxu2MA Limei2XIA Jun4*(1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00;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Urumqi Xinjiang830000;3Altay Prefecture Animal Husbandry Workstation,Altay Xinjiang836500;4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Anim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Center,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qi Xinjiang830000)Abstract In this paper,diseased lung tissue of dead cattl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rotyp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solated strain was determined by Gram′s stain and PCR identification,and then pathogenicity test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the isolated strain were carried out in m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strain was Pasteurella multocida of unknown type,which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amikacin sulfate,levofloxacin,gentamycin sulfate and ciprofloxacin lactate.The minimum lethal dos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 mice was1.2×108CFU/mL.Keywords cattle;Pasteurella multocida;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control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2021E02032);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ZYYD2022B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新疆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质量提升工程”(20222733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牛羊幼畜群发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22196128)。
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和防治建议沈思;徐小艾;侯艳飞;张玥琨;王真【摘要】临床上,呼吸道疾病对牛群的危害较为严重.为明确某牛场断奶牛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采集了病死牛的病料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和鉴定.经细菌分离培养、涂片镜检、PCR和生化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1和PM2.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两株细菌对接种小鼠均具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2【总页数】5页(P40-43,82)【关键词】犊牛;呼吸道疾病;病原菌;鉴定【作者】沈思;徐小艾;侯艳飞;张玥琨;王真【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3奶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的地方流行性疾病。
该病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呈群发性,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
在断奶后犊牛、育肥肉牛和泌乳牛群中均可发病,以断奶犊牛较为严重。
该病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易引起继发感染,常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使得同一区域内的牛群批量发病和死亡。
此外,牛场爆发该病后极易造成牛源产品的污染,给畜牧业和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悉,在美国,每年因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亿美元[1]。
奶牛呼吸道疾病主要由传染性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
其中细菌性病原主要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和链球菌[2];病毒性病原包括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冠状病毒(BC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等[3]。
新疆地区犊牛呼吸道巴氏杆菌分子检测及分离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新疆地区犊牛呼吸道巴氏杆菌分子检测及分离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引言:新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其中犊牛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性畜牧动物。
犊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肉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然而,呼吸道疾病是犊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巴氏杆菌即为引起该类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新疆地区犊牛呼吸道巴氏杆菌进行分子检测及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提供有效的防控策略。
材料与方法:1. 样本收集:于新疆地区不同养殖场收集犊牛呼吸道分泌物样本。
2. DNA提取:利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所采样本进行提取。
3. PCR扩增:使用特定巴氏杆菌基因的引物扩增目标DNA。
4.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析。
5. 巴氏杆菌分离:将阳性样本进行无菌接种,并通过传统细菌分离方法获得纯培养株。
6. 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菌液的酸碱度、耐受温度等的相关测试。
结果与讨论:1. 分子检测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收集的犊牛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中,约有60%的样本中存在巴氏杆菌的DNA,证明巴氏杆菌在新疆地区的犊牛呼吸道中普遍存在。
2. 分离株的酸碱度测试:将分离得到的巴氏杆菌培养株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巴氏杆菌在pH6.0-7.0范围内生长最佳,而在pH4.0和pH9.0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3. 分离株的耐受温度测试:将分离得到的巴氏杆菌培养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在37℃下生长最佳,而在45℃和20℃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4. 巴氏杆菌分离株的病原性测试:将分离得到的巴氏杆菌培养株接种入实验动物的呼吸道内,观察其致病效果。
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呼吸道病变,证明其具有一定的病原性。
结论:本研究对新疆地区犊牛呼吸道巴氏杆菌进行了分子检测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在该地区的犊牛呼吸道中普遍存在,并且具有适应性的酸碱度和温度条件。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韩邦秋
【期刊名称】《甘肃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6(46)3
【摘要】本研究为对某牛场患有呼吸系统疫病的病死牛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为发病牛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PCR检测等鉴定为致病性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韩邦秋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壮岗动检所,山东临沂2766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1
【相关文献】
1.一株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TSP-1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J], 张召兴;李蕴玉;张香斋;贾青辉;常超越;闫艳娟;李佩国
2.新疆石河子规模化牛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J], 刘顺磊;何延华;王熙楚;郑婷婷;孔科委;黄新;韩猛立;周霞;钟发刚
3.死亡仔猪肺脏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J], 陈国娟;简莹娜;张学勇;奎军;李秀萍;王戈平;李海迪;马利青
4.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J], 毛畅思;党乔;魏星;孔令聪
5.一株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J], 李天芝;于新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