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对冠名班的几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指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和实施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则能够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整合,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学习到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加强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推行,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这些需求融入到课程设置中,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推动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够获得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素养和技能。
并且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生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企业文化和职场规则,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增强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推行,不仅使学校和企业在课程研发、实施、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更加有利于加强双方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课程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得到了拓展和深化,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与产业之间密切联系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面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设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取理论知识,还可以深入了解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出现,有助于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使得教育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是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合作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种合作模式的出现,为双方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
1.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意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意义在于搭建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与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提前发现并培养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实现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良性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双方都至关重要。
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技术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使学校教学真正能贴近企业、靠近市场,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实训设备的建设,参与招生和学生的毕业分配,培养出更多的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一线操作人才。
本着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赢”的原则,学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组建了冠名班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
冠名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执教,最终使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得以提高,还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
为确保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冠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冠名班级的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开拓视野,在建设理念上要创新,以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师在课堂上语速较慢,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学生就更能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呈现出一种相互交流的状态,课堂氛围也会更为融洽,教学相长。
所以说我们何不以“慢”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陪着他们慢慢地进修,慢慢地成长。
我们应该明白培养一个学生就像是制作一个工件、烹制一道菜肴,如果只是为了求快,不注重细节,不讲究过程,不落实规范,工艺达不到要求不说,技能学不好不论,安全就无法保障。
比如俩学生打架,班主任、政教处为了求快,不了解实情,不秉公处理,不做情理分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每人“各打五十大板”,那么,打架事件没处理好不说,这两个学生没教育好不论,很快,参与打架的人由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简单的打架就会演绎成众多人参与的群殴事件。
这样的教育,质量从何谈起?在学校,教育只能慢慢来,老师要学会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转变观念,保持自己应有的操守,树立“慢教育”理念,让教育在这里返璞归真,并持之一恒。
浅谈电梯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对于目前的中职教育而言,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
校企合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让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扰企业自身发展的招聘和培训这两大难题。
标签:校企合作中职学校企业理念前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知名企业无论是薪水和职业发展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这种深度定制的办学模式可谓是一箭多雕!一、目前我校电梯专业校企合作形势。
我校从02年始开办的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从最开始的校领导英明决策开办,经过校领导和诸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到目前09级在校生人数空前浩大,发展可谓迅速。
目前已经在中职学校和电梯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口碑,在华南区域也形成了品牌效应。
近10年来我校培养的电梯专业人才已经遍布众多电梯企业,成为电梯企业的中坚人才,更有不少已经走向了领导岗位。
我校电梯专业在不停地大步发展过程中,校领导审时度势,大胆地逐渐融入了校企合作办学元素,实施了“2+1”办学模式,先后与蒂森、通力、奥的斯、日立、三菱等国际知名电梯企业和国内中小型电梯企业实现了合作态势,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每年定期向这些企业输送电梯专业学生,可谓供不应求。
因此可以说,之前的这种校企合作是成功的。
但是,我们在收获过去这些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校电梯专业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学校与电梯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书。
到了每年上半年,尤其是临近学期结束期间,电梯企业才开始与校方联系,招纳人才。
这种初步、初浅的校企合作模式,层次不深、水平不高,运作程度较低,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企业较为被动,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且合作过程中也没有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面临学校无经济利益,只有社会效益的局面,故极易被其他单位借鉴和模仿,从而恶化我校电梯专业的生存环境,甚至可能会撼动我校电梯专业现有的领头人地位。
校企合作之企业冠名模式研究为了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各类院校开展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合作的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合作途径、合作项目等,目前,企业冠名是校企合作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式。
企业冠名模式即企业向学校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学校办学,作为回报的一种方式,学校的某个项目名称(包含学院、班级、建筑物、会议室、体育馆等)的命名含有或部分含有企业名称的一种合作模式。
1我国企业冠名模式的发展情况学校接受企业和私人捐赠,并回赠冠名,实际上是国际大学的普遍做法。
近五年来,我国校企合作冠名有日益增长的势头,从冠名班级到建筑冠名,开发的范围和层次更加深化。
根据冠名之处的不同,有以下几种类型:1.1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是各类院校在探索国家教育部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办学精神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是院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比如鲁东大学软件学院,有几个企业的“冠名班”,这些班冠以企业之名,由企业派出专家担任老师,而学生毕业后也由该企业“包办”。
[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丽岛物业班,80%的实践课程由丽岛物业管理公司资深高管授课,实行学校与公司二元制管理,由学校老师任辅导员,公司老总当班主任,实行学校辅导员和公司班主任双责任制。
[2]1.2企业冠名学院企业冠名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并不少见,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是北京大学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合作产物。
汇丰银行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若干元人民币,支持北大深圳商学院的发展,作为回报,北大深圳商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另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思科信息学院等等数不胜数。
1.3企业冠名建筑物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暨南大学主教学楼被冠上了著名地产商富力公司的名字,挂在楼前的“教学大楼”改为“富力教学大楼”。
2003年,台湾裕元集团捐助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因此第六教学楼也叫裕元楼。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当今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发展的背景和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从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拓展学校资源以及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合作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未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将会继续发展壮大,为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学校资源,产学研合作,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教育机构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校园资源和企业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通过对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进行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拓展学校资源,以及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本研究旨在总结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优势和特点,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入手,探讨了校企合作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困难和关键因素。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展望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提供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将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共建、思考、重要性、优势、困难、关键因素、案例分析、发展前景、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出现,旨在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趋势,各高校也纷纷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研究中,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通过对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入分析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优势和困难,挖掘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为未来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为促进教育产业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耦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青睐。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冠名班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文化形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耦合。
高职教育冠名班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企业的资助及支持,高校可以为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相应地,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平台来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
这种校企合作既受益于高校,也受益于企业。
在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中,教育、生产和管理的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
高校作为教育方面的代表,承担了冠名班学生学历教育的任务。
同时,高校还能够为企业提供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在企业的支持下,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的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作为生产方面的代表,承担了冠名班运营中关于实习、培训、招聘等方面的任务。
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企业提供实习以及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除了教育和生产方面的互动,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中的管理方面也相当重要。
高校需要积极配合企业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学方面,也需要在行政管理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
企业需要提供关于管理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协助学校更好地组织管理冠名班学生,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管理。
在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耦合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和实践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通过冠名班的支持,能够提高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招聘到更好的人才以及更好地融入产业链。
总结来说,高职教育冠名班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耦合是一种以教育、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合作模式。
2020年第三期(第一卷) 科技理论与实践 No.3 2020 (Vol.1)“冠名班”教学模式实践——校企双赢杨定军 陈宝珍(仪征技师学院,江苏 仪征 211400)摘要:校企合作形式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就是看双方能否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校企双赢。
本文通过与上汽大众汽车工厂的“冠名班”合作形式,积极探究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实践阶段、主要成效及成果以及体会与思考,为创新职业教学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冠名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DOI: 10.12184/ wspkjllysjWSP2634-792X20.20200103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的形式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校企双赢。
我校“上汽大众汽车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就属于校企合作中的一种典型模式。
一、“冠名班”教学模式改革目标随着上汽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落户仪征,上汽大众(仪征)五厂成为地方支柱企业,因为汽车集机械、电子、电气、网络等多种先进技术,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量涌现出来,尤其对于轿车总装返修控制岗位,它是控制整车质量,保证整车过程一致性和最终产品一致性的重要方面。
对于返修人员的要求必须能对生产线上或返修区的待修车辆缺陷问题作出快速反应,且经过生产线多工位、多工段锻炼后的高技能人才。
对于这样特定岗位的人才需求,我校与上汽大众冠名班签约仪式正式启动。
“冠名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目标为:人才培养目标与合作企业岗位设置要求相接轨;教学内容与合作企业工作任务相接轨;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与合作企业职业技能需求及特殊鉴定要求相接轨;学生素质培养、评价与合作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相接轨。
二、“冠名班”教学模式改革过程1、选拔阶段。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几点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合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发展。
校企合作也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也能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就业渠道、实践能力、发展前景1. 引言1.1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重要性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指校园与企业之间合作共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
这种合作模式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实际需要,培养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校与企业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相借鉴,推动产业技术和学术研究的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也可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企业需求,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还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对于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这种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将会更加凸显,有望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2. 正文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对于校企共建“巴黎婚纱”冠名班的几点思考摘要:校企共建冠名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了解市场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推行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技能人才质量。
汕头市滨职业技术学校首届“巴黎婚纱”冠名班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关键词:冠名班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而双元制培训的核心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的培训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冠名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了解市场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推行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技能人才质量。
汕头市滨职业技术学校首届“巴黎婚纱”冠名班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汕头巴黎婚纱是粤东地区高端婚纱摄影机构,主要经营婚纱摄影、全家福、写真、情侣照等业务。
因婚纱摄影行业工作人员流失比例大,企业在市场白热化竞争下,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员工能够长期稳定下来的少之又少,企业在人才这块需求供不应求,培养一个合格的员工周期跨度较长,开设冠名班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缩短培养周期。
该班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由企业教师和我校教师共同执教,培养目标为:培育出适应该行业的摄影类人才、化妆技能人才、后期修图调色及设计技能人才、门市销售人才、技术性人才。
本学期共设置包括:摄影基础、婚纱照后期制作技术、平面广告设计综合实训、岗位见习、服务礼仪和心理、创业教育六门课程,企业教师主要担任摄影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每月八个课时,共四个月,本次企业教师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具有摄影的实战经验,同时具有多年的培训讲课经验,摄影理论加影棚实践课程,讲练结合,成效显著。
关于商贸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冠名班订单培养的几点思考摘要】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本系实施冠名办的人才培养现状,从订单培养的目标、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思考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冠名办的订单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订单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
下面就经济贸易系校企合作冠名办订单培养实施过程中谈谈几点看法。
一、冠名班订单培养的目标“订单”(order),原意是指产品的订购合同,是产品供需双方的一种协议。
高职教育“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即“订单”),组织教学,“量身定做”培养特供人才的一种模式。
“订单”中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企业的选拔与录用等内容,涵盖并伴随着人才培养全过程。
订单内容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订单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冠名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
“订单式”人才质量标准取决于冠名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对于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中设置什么课程,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诸多问题,应由学校和冠名企业共同参与制定。
为了使我们的订单培养人才胜任冠名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能力,每个专业应该深入相应的企业,了解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订单培养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对企业的调研。
一是通过走访企业人事部门和技术部门,了解企业每年员工的招聘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等,为课程设置等提供依据;二是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状况,为学校理论技术教学的适用性提供现实参照。
学校“量体裁衣”“订单模式”参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企业对未来劳动后备力量的需求目标安排总体教育与教学。
在制定培养计划、教材选定以及日常教学活动安排时,均以就业为导向,即根据企业与学校事先签订的“订单”协议安排。
加强“冠名班”教学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企业冠名、定向培养”是近年来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探索实施的一种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产教一体、半工半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胶南市职业中专作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总结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将校企合作的领域延伸到教学管理的微观层面,以冠名班教学管理为试点,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办法。
目前,胶南市职业中专先后与青岛现代造船、双星集团、海信集团、中集集团、澳柯玛、安普泰科等企业携手,组建了二十多个企业冠名班。
通过密切校企合作关系,组建冠名班教学合作小组、师资“双进”管理、启动“校本教材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拓展了校企合作的领域和深度,努力塑造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内容和形式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而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沟通的桥梁,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为此,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了多个冠名班,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结合企业需求,确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冠名班校本教材,组织实施教学和实训。
二、积极探索冠名班教师培养方式,通过教师进企业、技师进学校的“双进”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冠名班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的密切合作,充分体现企业的培养要求。
我校通过探索和试行“双进”管理方式,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操作规范等具体内容,以及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
同时,加快引进技能型实习指导教师,保障和提高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技师进学校参与学校教学过程管理,企业选派技术人员为学生们上课,承担部分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参与实习学生毕业评价等环节,保障冠名班学生培养目标的一致和连贯。
高职院校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企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激增。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倡导“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正迎来一个高速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不仅是人才的使用方,也应是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
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结构改革,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形成“1+1>2”的合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课题。
对此,各个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出现了例如“三明治式“”能力本位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近年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先后与国内知名民航企业厦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海航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技”)、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AMECO)等合作创建了“厦航班”“海技班”“GAMECO 班”等企业冠名班。
这类企业冠名班对丰富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拓宽企业人力渠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和形式“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与企业双向自愿选择、单独组班、企业冠名,校企在师资设备、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面合作,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共同对毕业生进行培养管理的办学模式。
概括地说,就是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要负责校内理论教学和日常管理,企业主要负责实习实践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对冠名班的几点思考
作者:龙素婵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11期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冠名班的举措,是一种颇具前瞻性的校企合作改革的新亮点,本文通过对冠名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冠名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冠名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74-01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发展日趋迅猛。
校企合作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本文通过对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香格里拉冠名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析该模式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冠名班是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传统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理论课程很多,但是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传统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2.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工作岗位。
3.学生欠缺良好的职业素养,致使学生在就业时面临两难的境地。
针对这些问题,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冠名班就应运而生了,其基本运作框架是校企合作,以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冠名班的建立,无论是对学校还是企业,甚至是学生,都是大有益处的。
1、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对学校来说,学校可通过冠名班获得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升教学质量及学校的知名度、竞争力。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建立,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马上就能进入岗位工作,缩短了员工与岗位的磨合期。
另校企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
就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香格里拉大饭店合作建立香格里拉冠名班这一事例来说,冠名班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学习后,在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为香格里拉大饭店的各个重要接待场所提供了高端服务,解决了香格里拉大饭店用人紧张的问题,获得了企业与嘉宾的一致好评。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冠名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就业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企业生产的过程和实践,提升创新意识,了解企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成为具有较熟练职业技能和较高职业道德的一线工人。
二、校企合作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大势所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企业方面过于注重解决企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将冠名班的学生引进企业之后,只对他们进行短时间的培训,然后就一味地让他们从事打杂工作,这样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企业培训。
比如香格里拉冠名班,在前几年校企合作上,都只是简单的一个星期培训,然后就是上岗当服务员,一味地压榨学生的劳动力。
学生在这期间,能学到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
2、学生的管理方面链接不上。
学生去到企业之后,班主任只能抽空去看望学生,其余大部分时间学生在企业里基本是由企业的员工监督,而这种监督只是简单的布置任务与检查工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情绪沟通方面是兼顾不到的。
3、学生自小娇生惯养,长期以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初到企业顶岗实习,必然对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任务的繁重艰苦会不适应,甚至更多的是对实习的抱怨,从而对企业对学校会有很大的不满。
三、相应的解决措施
1、针对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学生在企业的教学培训计划应由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共同研究修订,以不同工作岗位为驱动任务逐一展开实训教学,每个学期要求企业对冠名班的学生培养要达到具体的目标,对于冠名班的课程实施,无论是企业还是在校内,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管理与评价,形成企业对学生、学校对学生的“双评价”考核制度。
2、在企业挑选一名优秀员工作为冠名班在企业实习的班主任。
企业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
这管理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布置任务与检查工作而已,而是全程跟进冠名班学生的教学、教育管理,现场指导教学和岗位实训。
3、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更要培养其职业道德、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社会需要具有素质高、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要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因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相信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实践的探索中,只要认真研究,妥善处理,一定能使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兆胜.加强"冠名班"教学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消费导刊,2008,(7).
[2] 张立.王建晖. 浅谈校企深度合作——对"冠名班"的几点思考.电子质量,2010(10)
[3] 戴星媚.定位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星级酒店后备人才——冠名班人才培养典型案例.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