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格式:ppt
- 大小:747.00 KB
- 文档页数:115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界著名的分类法之一,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分类框架,以便于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我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这一分类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层结构分别包括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
这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认知层面主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它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些层次依次递进并不断深化。
技能层面主要关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它包括技能、应用技能和整合技能三个层次,这些层次也依次递进并不断深化。
情感层面主要关注态度的培养和发展,它包括接受、回应、评价和组织四个层次。
这些层次也不断递进,并在综合中得到体现。
这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还融合了课程设计的理念,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为高效和有针对性。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方法和范式。
例如,通过确定课程涉及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层面,教师可以更好地确定教学目的,并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最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实际应用效果可谓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先进的教育机构都已经应用这一分类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
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开始灵活运用这一分类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许多教育领域,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会被用作改善教学策略、测量学生学习成果、制定课程指标以及帮助教师提高反思和评估技能等方面。
总结来说,我认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的能力要求,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测量学生学习成果。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
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
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评价。
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
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
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提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提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提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提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提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l 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也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每一领域的目标由低级向高级分为若干层次,从而构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同时,以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对象,因为只有外显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分类学是一种教育评价工具,这种分类不受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局限,以该教学目标分类的体系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是操作性强,重视外显行为、可测量、不受学科和年级的限制。
缺点是机械性强,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地在运用这一理论。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Bloom's Taxonomy)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在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用于帮助教师设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目标。
以下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具体内容:一、认知目标1. 记忆(Remembering):能够记住、回忆和识别学习内容,并理解其基本意义和概念。
2. 理解(Understanding):能够解释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将其归类、比较和解释。
3. 应用(Applying):能够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
4. 分析(Analyzing):能够分解、识别和归纳学习内容中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5. 综合(Evaluating):能够评估和判断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有效性,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决策。
6. 创造(Creating):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和应用,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
二、情感目标1. 接受(Receiving):能够接受和尊重各种知识、信息和观点。
2. 反应(Responding):能够表达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3. 价值(Valuing):能够评估和判断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4. 组织(Organizing):能够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的价值体系进行整合和组织。
5. 内在化(Internalizing):能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三、技能目标1. 感知运动(Perceiving):能够感知和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2. 执行(Executing):能够执行和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具备实际应用的技能。
3. 适应(Adapting):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方法。
该方法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心理动作目标三个层次,旨在帮助教育者有系统地理解和设计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认知目标是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六个层次依次递进,学生需要先获得基础的知识,然后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而分析问题、综合信息和评价结果。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认知目标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其次,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情感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内化。
这五个层次描述了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最基本的接受外部信息到最高级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评价能力。
最后,心理动作目标是学生在技能和动作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心理动作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内化。
这五个层次描述了学生在技能和动作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最基本的接受和模仿到最高级的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总体而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通过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心理动作目标三个层次,帮助教育者有系统地理解和设计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动作水平。
这种分类方法为教育目标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2011-03-06 13:50:03| 分类:幼儿园教育教学|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20世纪50至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克拉斯沃尔(David.R.Krathwohl)等人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理论。
第一次在教育领域里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教学目标分类研究已成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影响深远。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布鲁姆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情感目标是由克拉斯沃尔于1964年提出来的,技能目标是由辛普森(E.H.Simpson)等于1972年提出来的。
㈠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是以学习心理学为依据,把人的认知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依据人在这六个阶段不同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的分类。
这种分类是一个层级系统,后一层学习任务的开展以前一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符合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认知规律,对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知识(knowledge)知识就是识记,这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包括记忆名词、事实、规则和原理等。
常用来表示这种能力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认出、配对、界定、说明、列举、阐明等。
2.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是指能了解所学过的知识或概念的意义。
要想检测学习者是否产生理解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一是要学习者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的意义;二是使用课本以外的例子说明概念的意义。
常用来表示理解能力的行为动词有:转换、估计、说明、举例、预测、摘要、归纳等。
3.运用(application)运用是指将所学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的能力。
常用来表示此能力的行为动词有:预测、证明、解决、修改、表现、发现等。
教育目标分类学摘要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
本文对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分类过程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介绍,使师范类学生更好的了解其发展过程、应用等具体情况。
关键字: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一、布鲁姆和他的教学理念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面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精英主义观显露出来的弊端,布鲁姆因教育提出了目标分类学说,并于1956年出版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
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布鲁姆在教育中的理论可归纳为三点。
(一)、掌握学习论,学习是为了掌握,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进行教学。
布鲁姆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发展的。
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先天的,是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造成,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外部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二)、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不只是针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施以评价,从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的矫正与评估。
形成性评价可以让教师的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达成度,应该是学生的未达成度。
再通过反馈、矫正等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拉尔夫·布卢姆(Ralph W. Bloom)是一位美国教育家,他曾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教育目标分类学,也称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受到了广大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
根据这一理论,目标通常可分为三类:知识类(Knowledge)、技能类(Skills)和情感类(Attitudes)。
知识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基础理论、知识点及历史等。
此外,知识性目标也是实践性活动的前提,比如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
技能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情况使用道德、逻辑、解决问题和解决矛盾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来加强这些技能。
最后,情感类目标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这些态度集中在学习态度、守纪律的重要性、坚定的信仰及自我控制等方面。
布卢姆指出,可以通过感染力强的教学方式去影响学生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勇气和相信自己的能力。
简而言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现了教师应教授知识、技能、情感三者构成的教学目标。
要实施这一教学理论,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使学习达致最佳效果。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
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
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
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
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
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识记”,主要涉及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
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是安德森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对其修订的版本,这次修订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类学表的变化。
表 1 分类学表(1)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指学生为了掌握特定学科知识或解决问题而需要了解的基本事实,主要包括:(1)有关术语的知识,指具有特定含义的具体言语和非言语的符号,如语词、数字、符号、图片等;(2)特定事物的要素和细节的知识,指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方面的知识。
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组织、如何发生内在联系、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等,主要包括:(1)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如地质时期的周期、商业物权的形式等;(2)原则和规律的知识,如毕达哥拉斯定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等;(3)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如进化论、国会的结构等。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指做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应用技能、算法、技术或方法的规范等,主要包括:(1)特定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如利用水彩笔画图的技能、整数除法等;(2)特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如访谈技术、探究的方法等;(3)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如决定何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则、决定应用特定方法评估商业成本的可行性的规则,也称为“条件性知识”或“产生式规则”。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指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个体自己特定认知的意识和知识,主要包括:(1)关于认知任务的情境和条件的知识,如关于教师所采用的特定考试类型的知识、关于不同任务对认知加工的需求的知识;(2)策略性知识,如通过列提纲把握教科书中学科单元结构的知识、利用启发式规则的知识;根据以上对四类知识的解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构成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即关于特定学科对象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既包括由特定学科的技能、算法和技术构成的“技能”,也包括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或解题技巧。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F.S.Bloom)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从50年代起用分类学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这里他所说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学习的结果。
1.认知领域的目标布卢姆(1956)将认知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级:(1)知识: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
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内容,还要理解其结构、分析又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要素分析,如区分事实与假说,结论与证据等;二是关系分析,如确定事实与假说之间的关系,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三是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识别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模式等。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和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评价不仅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的最高层次,而且它也是联系情感领域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评价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内在证据来评价,如根据陈述、文献资料、证据的确切性,评估研究报告的真实性;二是依据外部准则来评价,如历史作品要用历史标准来判断而不能用文学标准来衡量。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对教育领域中目标分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以及分类体系,形成了关于课程目标的若干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设计、实施和进一步研究课程与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即较高层次目标包含且源自较低层次目标。
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具体)目标。
(一)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布卢姆等人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参见图5-1和表5-1)。
表5-1认知领域各个层次的目标和结果(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布鲁姆的合作者克拉斯沃尔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五级(参见图5-2和表5-2)。
表5-2情感领域各个层次的目标和结果品格化经由内化过程,各种价值在个人价值层次体系上有所属位置,组成某种内部相互一致的体系,来支配行为表现的方式。
除非个人行为受到威胁或挑衅,否则不再兴起情绪或情愿,最高层次是形成哲学观或世界观显示独立工作时的自我信赖在团体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使用客观方法解决问题显示勤勉、谨慎与自我训练精神保持良好健康习惯听、修改、表现、实践、提议、提高品质、重改、服务、解决、验证共同性最少图5-2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及其层次结构示意(三)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布卢姆本人并没有编写出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这个领域出现了好几类分类法,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好的分类,这里介绍的是辛普森的分类。
他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七级(参见图5-3)。
动作技能的各个层次,也均有各自的一般目标,这些目标可以用一些特殊学习结果和行动的动词加以表示(参见表5-3)。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布卢姆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上世纪40年代末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的设想,得到同等专家的一致认同。
1956年的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识领域)和1964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代表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成为世界课程开发与检验的基本依据。
布卢姆的理论得到教育学家的赞同,大批专家对些理论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2001年,安德森主持修订、完善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正式出版,用二维表格表示目标体系,强调层级结构而不是累积性层级结构,可以重叠。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从整体上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认知领域目标又划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各层次细化为不同的维度分别进行了阐释。
他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价值观的性格化”,各层次又分为若干维度。
动作技能方面的论述较少,有些遗憾。
但辛普森将动作技能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
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起到指导意义,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方向感和可操作性。
在国内,教育学家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理解、运用忆、和创新四个维度,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爱好和个性化四个维度,运动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定势、熟练和自动化四个维度,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拓展,也是指导各类学科教学目标的准则。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对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重要的理论基础。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是指对有关知识的再现及理解能力的形成过程,要求记住所学知识,领悟其中的意义,将所学运用的能力,学会分析和理解知识的结构,综合运用零碎知识的创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评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