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一德 教育新理念冲刺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B.教师教育研究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E.教育史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B.应用理论研究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E.野外写生研究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年龄B.性别C.思想D.情感E.意志答案:1、AD2、AB 3、ABCD 4、ABCD 5、CDE6、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7、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迎考资料“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述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
答:现代知识增长的方式呈现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知识加速度增长;二是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识增长的本质特征;三是理论迅速向技术转化;四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2.对知识的全面认识,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有:?教学便不再强调把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是目的,而是更强调它们的手段意义,即把事实、概念、规则的教学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提问和启发为主,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最新最全三新一德之《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他律: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教师所在学校组织的师德教育。
2 自律:是指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培养自己师德品质,也叫自我教育。
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做人从教的基础。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自身品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5、当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新挑战:(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冲击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道德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2)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
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和学生。
(3)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靠法制的力量去支配和促进社会进入理想的道德境界,客观上只有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社会道德秩序,法制的保障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
未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康丰富的情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业务学习三新一德学习资料时间:第二周问答题1、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为什么我们要施行“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汉国。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
正确地树立职业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
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
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2)教师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5、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时间:第三周6、怎样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超级链接?(1)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和心理体验的积累;(2)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3)关注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同时成为课程资源;(4)要关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巨大价值;(5)重视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及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及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新理念复习要点教育的新理念是指根据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对于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一种变革和创新。
新理念的出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教育新理念的复习要点: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1.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注重个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2.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创新创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并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多元化的教育内容:1.学科知识:注重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2.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思维能力等。
3.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个性化的教育方法:1.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4.智能教育: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四、综合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结果导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为评价的重点。
3.反馈与辅导: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和辅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终身学习: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总结起来,教育新理念的核心是注重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39、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P190一193)(1)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2)学校管理的先进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3)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40、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P194一199)(1)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渐进性和社会化的特征①首先,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主体调控的过程。
主体调控以自觉为基础,属于一种隐性调控,也是一种道德自律的表现。
②其次,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渐进的完善过程。
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也同样表现为渐进性。
③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道德的社会化,是教师个体在特定社会里形成的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过程。
(2)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价值上.①从教育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教育学生,改善学校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加里宁告诫教师的那样,“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
”②从社会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
③从教师自身发展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①师德修养目标式自我管理。
它是教师通过自我设定道德修养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
教师道德目标式自我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施目标式自我管理,第一,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第二,要向具有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以人为镜,见贤思齐。
第三,要认真对照目标找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道德偏差,不以小恶而为之,不因小善而不为,努力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②师德修养情感式自我管理法。
这是强调教师要用积极情感代替消极情感,以形成积极道德行为的管理方法。
师德修养的情感式自我管理:一是要做好转化式自控,即充分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采用升华、代偿、抵消等方法,把教学教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或者情感转移到积极的情感状态中。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作者:admin 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09-8-1 热荐★★★【字体:小大】目录1.《教育新理念》精简版(适用于没有教材的老师)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第四章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六章校长的文化使命第七章教育家的诞生2.《教育新理念》考点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第四章《素质教育――育理想》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3.《教育新理念》简答题4.《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考点5.《教育新理念》复习材料6.四川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试卷7.四川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答案8.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课程代码:6610)课程命题说明9.《教育新理念》考核大纲10.《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一11.《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12.《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二(含答案)13.《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1―2章)14.《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1―2章)参考答案15.《教育新理念》简述题(全)16.《教育新理念》论述题(全)正文《教育新理念》精简版〖返回目录〗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返回目录〗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
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二、没有氧气就不能燃烧吗? 三、牛顿力学可靠吗?四、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吗? 五、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我们相信已有的知识都是千真万确的,相信用已有的知识武装头脑就足够了。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问答题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4、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怎样理解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5、实现综合性教学的关键和相关要求是什么?答:综合性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新一德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四川省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即以“三新一德”(即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课程自学考试工作.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省教育考试院颁发课程成绩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时),教师进修校将根据课程的学时认定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
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资料问答题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12:06一、问答题1、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为什么我们要施行“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汉国。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
正确地树立职业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
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
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2)教师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冲刺复习资料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三新一德”之《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道德(3页):就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2、依法治国(3页):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
3、以德治国(4页):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职业道德(4页):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5页):简称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领先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理想(16页):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它是有科学依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
信念:是理想的强化状态,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
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的结合,它在人们的道德品质中属于主导地位,是道德认识到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心环节。
7、社会理想(16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是一个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8、职业理想(17页):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
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9、生活理想(19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吃、穿、住、行、休息、娱乐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的向往和追求。
10、教育观念(27页):是人们对教育的地位、作用、过程、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性的认识。
11、科教兴国战略(29页):就是指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 B.教师教育研究 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E.教育史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 B.应用理论研究 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 E.野外写生研究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年龄 B.性别 C.思想 D.情感 E.意志答案:1、AD 2、AB 3、ABCD 4、ABCD 5、CDE6、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7、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8、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9、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10、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 ) A.以学生为本位 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 D.以大众教育为本位11、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 )A.高科技经济 B.道德经济 C.创新经济 D.全球化经济12、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 ) A.从量的研究转向质的研究 B.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C.从形式研究转向功能研究 D.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研究13、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 )答案:(AD),(BCD),(AB),(ABC),(ABCD)(ABCD),(BC),(ABCD)14、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三新一德”考试:《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提纲序言1.《学会生存》一书认为“策略”的概念包括哪三个观点?(P1)①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②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③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并加以控制的意志。
3.策略的目的是什么?(P1)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并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需要采取的行动。
2.教学策略具有哪三个特点?(P1)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
第一章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一、从“教学”的概念说起1.教学的要义有哪些?(P3)①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②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③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我国学者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揭示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P3)①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志;②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③采用易为学生觉知的方式。
3.现代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是什么?(P3)“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
”(加涅·布里格斯等)二、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1.什么是教学策略?(P4)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
2.教学策略具有哪些特征?(P4)①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②教学策略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统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③教学策略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和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④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
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一种操作智慧和有效行动。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什么是教学设计?(P6)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教育新理念考试知识点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因此,教育新理念在考试中的知识点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教育新理念在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科学素质、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和全人教育等方面。
1. 科学素质:教育新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和进行实验,并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2. 创新思维:教育新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
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创新过程的要素和创新方法等。
学生需要具备观察、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并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3. 跨学科学习:教育新理念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跨越学科边界,融合不同学科知识。
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跨学科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和互补性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方法,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 全人教育:教育新理念强调全人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育、美术、音乐等各个方面。
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全人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以及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教育新理念在考试中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考试的内容也会不断调整和更新。
因此,学生应密切关注教育新理念的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未来教育考试的挑战。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冲刺复习资料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思想性和时代性。
7、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答: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念,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8、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答: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不断创新的知识,将知识与经济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为什么?答: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
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在这样的经济面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奋斗的勇气、集体协作的精神;需要精确的数字、创新的意识。
这些,构成了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
10、什么是“践行模式”。
答: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式称为“践行模式”。
11、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答:1970年,法国的保尔。
朗格朗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
人们常常狭隘地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
终身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和一般制度化教育提出的批评。
传统的学校体制很难适应日益迅速的变化,无法应付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
教育必须不停顿地进行革新。
终身教育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
12、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答: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教育观:①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②重视知识的掌握、现象的研究,强调人自身力量的实现;③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科学知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
13、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答:成功智力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其测验结果的严肃剖析。
其次,斯腾伯格有力证明了人生的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分析性智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结合。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他的聪明程度有关,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
智慧也不等于成功。
成功还与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意志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有关。
第三,成功智力的理论更明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若干获得成功的例证。
14、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层面?答:第一个层面:课程支配权力的变化,第二个层面:课程结构的改变。
课程结构逐渐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第三个层次: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
15、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第—、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茅盾。
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16、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17、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答: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
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8、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答: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第二种误解,即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的原理,所以有极大的畏难情绪,有种非我辈所属的自卑心理。
19、简述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答: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肯定社会既成的思想、制度、道德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认为教育的使命主要就是继承社会的传统,使人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尽快地社会化。
修道之为教——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培养哲学王——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两干多年后,17队纪中叶以后的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发挥了这一思想。
成为西方功能主义教育学的先驱。
20、简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教育观最重要的代表是谁?答: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夸美纽斯(1592—1670)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现实派代表。
卢梭(1712—1778)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派代表。
21、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教育家主要有哪几位?他们提出了哪些教育观点?答:在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教育家首推孔子,他构建了社会、伦理、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和操作体系、建立了以伦理道德治国的政治理想.建立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也建立了力行近乎仁的行动策略。
中国第二位受到世界公认的教育家也许可推陶行知了,他提出了“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的理想。
揭示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真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做万做学做真人”。
2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答:所谓研究的过程:①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②通过实验、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等等,去验证或推翻假设,③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④如果需要的话,提出某种建议。
23、你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答: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第一,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
第四,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这样的一种理想:第一,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
第二,它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列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侣导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素质教育倡导每个学生育有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
24、课堂教学的革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②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③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④研究性教学;⑤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25、教学方式的变革包括哪些方面?答:一、从循序渐进向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的转变①追逐学科前沿。
②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二、从消极被动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三、从线性学习向T型学习转变四、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五、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26、传统知识观:第一,知识是预设的;第二,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 第三,人格化的。
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①被动接受的;②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③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
27、对素质教育的几种误解:误解之一,把素质教育误解为非知识教育。
误解之二,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
误解之三,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
误解之四,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
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以为搞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典型表现。
课堂内不仅要搞素质教育,而且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误解之五,素质教育有一种统一的标准模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无尽的追求,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热情激发出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