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_扩增和抑制
- 格式:pdf
- 大小:166.43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包括细胞的分离、培养、传代等。
2. 了解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通过设计性实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和发育等。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研究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分化、代谢等过程。
三、实验材料1. 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
2. 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
3. 试剂:胎牛血清、胰蛋白酶、青霉素、链霉素、双抗、多聚赖氨酸、盖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胞分离与培养: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传代:待细胞生长至80%左右时,用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3. 设计性实验:a. 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等);b. 对照组:不加生长因子。
4. 观察指标:a. 细胞形态变化;b. 细胞增殖情况;c. 细胞周期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相似,无明显差异。
2. 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随着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加快。
3. 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比例升高,表明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因子可促进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影响细胞周期进程。
这表明生长因子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讨论1. 细胞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细胞传代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传代时间,避免过度传代导致细胞生长不良。
3. 设计性实验中,应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结果分析时,应结合相关文献,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小鼠成纤维细胞的marker基因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总览,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内容逻辑。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鼠成纤维细胞的marker基因,这些基因对于研究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marker基因的定义、已知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以及它们的表达调控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使用不同方法和技术检测marker基因的实用方法,并探讨这些marker基因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小鼠成纤维细胞的marker基因、marker 基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marker基因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领域最新进展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全面概述。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marker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和性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当前marker基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基于marker基因的治疗策略未来发展的前景。
归纳总结这些信息将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医生提供指导,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文所呈现内容的详尽介绍,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对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及其潜力的理解和研究。
2. 小鼠成纤维细胞的marker基因2.1 marker基因的定义与意义在生物学研究中,marker基因是指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中表达的特异性基因。
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用来标记和识别特定细胞类型或确定其功能。
对于小鼠成纤维细胞而言,marker基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成纤维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2.2 已知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已经有一系列已知的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被发现和研究。
其中一些已知的小鼠成纤维细胞marker基因包括:- COL1A1:编码胶原蛋白Iα链,是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主要成分之一。
分化抑制物对动物胚胎干细胞克隆率的影响安立龙, 效 梅, 窦忠英,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陕西杨陵 712100)文章编号: 100725038 ( 2001) 022*******中图分类号: S827. 36; Q 954. 432 文献标识码: A E S 细胞。
但从 STO 饲养层培养的内细胞团 ( in n e rce ll m a ss I (M ) 细胞中分离的 E S 细胞存活率、嵌合 力 均 低 于 PM E F , 且 核 型 异 常 的 E S 细 胞 的 比 率 比PM E F的高。
其原因很可能是 STO 细胞在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异, 分化抑制物分泌机能降低1, 2 。
以 STO小鼠 胎 成 纤 维 细 胞 (m u r i n e f i b ro b la s t , M E F )、大 鼠肝 条 件 培 养 基 ( b uffa l o R a t live r , BRL ) 和 STO + BRL 为材料克隆猪 E S 细胞, STO 和 STO + BRL 组 最高传代数为 10 代, 而M E F 组传代数仅为 3 代3 。
小鼠囊胚在不同类型饲养层培养, 在 4 d 之内, 内细 胞团分化速度依次为 STO > M E F > 大鼠胎儿成纤摘 要: 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内细胞团 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细胞工程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和促 进胚胎 干 细 胞 增 殖 是 克 隆 胚 胎 干 细 胞 的 关 键, 本文介绍了饲养层、条件培养基、分化抑 制因子对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 影响, 并探讨了白血病抑制因子影响胚胎干 细胞克隆的机理, 认为在饲养层中添加分化 抑制因子能有效提高胚胎干细胞克隆率。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饲养层; 条件培养基; 细 胞; 克隆尽 管 在 小 鼠 已 成 功 地 分 离 到 胚 胎 干 细 胞( Em b ryo n ic stem ce ll , E S 细胞) , 获得了 E S 细胞生 殖腺嵌合体动物, 但 在 其 它 动 物 仅 分 离 出 类 E S 细 胞, 尚未完全建立 E S 细胞系, 限制了其应用。
一种小鼠或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真皮成纤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其在生物医学研究、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小鼠或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1. 实验前准备:- 小鼠或大鼠- 麻醉剂,如异氟醚等- 消毒剂- 必需的培养基和培养液2. 小鼠/大鼠的取材:- 麻醉小鼠或大鼠,确保其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 消毒动物的表面,以减少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 取下小鼠/大鼠的皮肤。
使用消毒剪刀和镊子将皮肤切割成小块,以便后续的分离过程。
3. 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将皮肤块转移到含有酶解消化液(如胰蛋白酶)的培养皿中,并在37°C的恒温搅拌器上进行酶解(通常为1-2小时)。
- 将酶解后的皮肤块过滤,移至新的培养皿中,加入培养基和培养液,如DMEM/F12或RPMI-1640,并添加10%胎牛血清。
- 将培养皿放在37°C的细胞培养箱中,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
- 培养皿中的细胞会开始生长和扩增。
定期更换培养基,并进行细胞的孵育以保持其正常生长。
4. 细胞的传代:- 当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使用胰蛋白酶或胰蛋白酶-EDTA溶液将培养皿中的细胞与培养皿底部松散的连接断开。
- 将细胞计数,并根据需要的细胞数量进行传代。
一般情况下,将细胞按照1:3或1:4的比例重新分装到新的培养皿中。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足够数量且健康的细胞。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培养小鼠或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细胞资源。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细胞的传代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和稳定的细胞群体,以支持各种实验或应用的需要。
1.cell line(细胞系):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为细胞系。
2.Contact inhibition(接触抑制):当一个贴壁生长的正常细胞与另一个细胞相互接触时,便停止了分裂增殖,相互虽然紧密接触,但不形成交叉重叠生长。
3.In vitro transformation (体外转化):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与原代细胞形态、抗原、增殖或其他特性的可遗传的变化,但不一定具有致瘤性。
4.Cell fusion(细胞融合):体外培养条件下,经化学试剂、病毒或物理方法诱发,使不同种的体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细胞的过程。
5.Passage(Subculture,传代或传代培养):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更多培养瓶的过程。
6.Saturation density(饱和密度):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容器能达到的最高细胞数,当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细胞群体停止增殖。
在贴壁生长的细胞以每平方厘米的细胞数表示,而悬浮生长的细胞则以每立方厘米的细胞数表示。
7.Suspension culture(悬浮培养):细胞或细胞聚集体悬浮于液体培养基中的一种培养方法。
8.Transfection (转染):用生物学的、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培养细胞内的实验方法。
9.饲细胞(Feeder cells):也称滋养细胞,通常成纤维细胞或其他细胞长成单层后,再用大剂量射线照射,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但仍能存活并有代谢活动。
可作为支持物,然后接种上其他细胞,饲细胞的代谢产物利于其他细胞生长,用于某些难培养细胞的培养。
10. Apoptosis(细胞凋亡):是指细胞死亡程序的开启而导致细胞自杀的过程,因此也常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与机体正常发育、形态形成以及多余细胞的清除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生理性死亡。
11.裸鼠(nude mouse)是20世纪60年代作为无毛变种被发现,后来查明该类小鼠先天性胸腺缺陷,此性状由隐性遗传基因“nu”传递。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从机体中取出,经胰酶、螯合剂(常用EDTA)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MEF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
一、实验材料准备1. 动物孕期14至16天的孕鼠(小鼠)。
2. 试剂无Ca2+和Mg2+的PBS(D-PBS)、0.05%胰酶、0.53 mmol/L EDTA溶液、MEF生长培养基(高糖DMEM加10%FBS)。
3. 器械眼科直剪3把、眼科直镊3把、眼科弯镊2把、玻璃平皿3套、200目尼龙滤网、50 ml 和15 ml离心管和手术刀片。
以上物品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处理。
二、具体操作1. 处死孕鼠,全身置于75%酒精里浸泡,然后在超净台中用剪刀和镊子将孕鼠皮肤剪开,用另外一组剪刀、镊子剪开腹部肌层,露出子宫,最后用第三组剪刀和镊子将子宫小心取出放在盛有D-PBS的玻璃平皿中,冲洗去血。
2. 用两把弯镊子将胚胎外的胞膜小心去除,然后夹掉头和内脏,将其余胚胎转移到一个装有30 ml D-PBS的50 ml离心管中,轻轻颠倒两次,倒掉D-PBS,再重复此步骤一次,注意要留少许D-PBS,然后将胚胎转移到另一装有D-PBS的平皿中,并用手术刀片将其细细切碎。
3. 用200 ul的移液枪反复、快速地吹打平皿中的液体,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于4℃1500 rpm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以10 ml胰酶重悬沉淀,放在37℃水浴中消化30分钟,且每隔五分钟轻轻晃动,使之充分消化。
4. 将上层细胞悬液倒入一个装有10 ml MEF生长培养基的50 ml离心管中,用200目的尼龙网过滤后,以1 500 rpm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再用30 ml MEF生长培养基洗涤两次。
5. 细胞沉淀用15 ml MEF生长培养基重悬后进行细胞计数(一般8只14天的胎鼠可获得2-3x107细胞)。
6. 3x106细胞悬浮于15 ml MEF生长培养基中,接种到200 ml培养瓶中。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细胞名称3T3-L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也称3T3-L1脂肪前体细胞
细胞描述3T3-L1是从Swiss-3T3小鼠胚胎中分离克隆的细胞株,该细胞有接触性抑制生长特征且能向脂肪样细胞分化,高血清培养液可促
进细胞脂肪积累等
动物种别小鼠
组织来源胚胎
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长梭形)
培养条件高糖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
High glucose DMEM medium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100
IU/ml penicillin and 100 g/ml streptomycin in the humidified
atmosphere with 5% CO2 and 95% O2 at 37℃
细胞传代以50 ml细胞培养瓶为例说明:
1.无菌PBS轻轻洗涤细胞1或2次(每次约4 ml PBS);
2.倒掉PBS后再加入4ml PBS,将细胞培养瓶翻转;
3.加入0.25%胰酶和0.02%EDTA的溶液约1ml,拧紧细胞培养瓶盖,轻轻混匀;
4.在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当细胞稍稍变圆,轻轻并立即翻转培养瓶,终止消化(消化时间与细胞状态有关);
5.倒掉胰酶加入适当培养液,轻轻吹打瓶壁,使细胞脱落分散;
6.细胞悬液一分为二,继续传代培养(避免密度过高导致细胞分化)
源-于-网-络-收-集。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动物细胞工程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细胞工程中常使用技术手段将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诱导融合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④可使用PEG或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⑤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⑥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可形成重构胚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2.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脱毒马铃薯往往比未脱毒马铃薯产量高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白菜-甘蓝植株,打破了生殖隔离C.使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D.将病人自身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3.如图为某团队制备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过程示意图: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②用分别含有Oct4、Sox2、c-Myc、Klf4基因的四种慢病毒载体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③置于含有饲养层细胞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④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脱分化,形成iPS细胞。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iPS技术不能把体细胞培养成生物个体B.步骤②由于慢病毒载体会受到免疫细胞的攻击,可能导致感染效率的降低C.步骤④形成iPS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其功能趋向于专门化D.iPS细胞进一步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过程,可以体现细胞全能性4.某研究小组将鼠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分别置于相同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肝癌细胞时,需用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并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B.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为动物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C.培养鼠正常肝细胞时,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D.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5.大量悬浮培养产流感病毒的单克隆动物细胞,可用于流感疫苗的生产。
小鼠MEF细胞分离方法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是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并培养的一种成纤维细胞。
MEF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中,例如:-作为体外培养基质,用于维持和扩增干细胞的生长。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小鼠MEF细胞分离方法:1.实验前准备:-将小鼠配对交配,取得受胎小鼠。
-受胎12.5天后,将受胎小鼠人道处死。
-用70%乙醇消毒显微镊子和剪刀。
-准备PBS缓冲液:将1×PBS固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小量NaOH 调节pH至7.4,使用0.45μm滤器过滤并常温保存备用。
2.细胞分离:-将受胎小鼠置于消毒好的培养皿中。
-用显微镊子和剪刀剖开小鼠腹部,暴露子宫。
-将子宫取出并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用PBS缓冲液冲洗干净。
-使用显微镊子将子宫剪成小块,用PBS缓冲液冲洗掉残留的脂肪和血液。
-将子宫块转移到预先消化好的胶原酶溶液中,37°C孵育30分钟。
-用10mL预热的培养基密封试管,将胶原酶溶液过滤并收集上清液。
-加入培养基并轻轻振摇,使细胞均匀分散。
-将细胞转移到新的预热培养皿中,放入孵箱中培养。
3.细胞培养:-使用常规培养基(如DMEM/F-12)加10%FBS,将细胞培养至80-90%的传代。
-每3-4天更换培养基,以保持细胞的正常生长。
-在细胞达到足够密度时,可以使用三胎小鼠MEF细胞进行细胞冻存或进一步的实验。
MEF细胞的培养温度通常为37°C,使用5% CO2的培养箱进行培养,细胞密度在15,000-40,000细胞/cm²之间。
另外,为确保实验的成功,应注意以下几点:-所有实验仪器和试剂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以防止细胞污染。
-在进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避免细胞接触空气时间过长,以减少细胞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
-注意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避免细胞受到菌落或受到培养基变质的影响。
实验名称:动物细胞培养与传代一、实验目的1. 熟悉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2. 掌握动物细胞传代技术;3. 学习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了解细胞增殖、衰老等生命现象。
二、实验原理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将动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的一种技术。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现象,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动物细胞传代是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将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加入新鲜培养液,使细胞继续生长、繁殖的过程。
传代次数越多,细胞生长速度越慢,衰老现象越明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 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3. 细胞消化剂:胰蛋白酶;4. 细胞培养瓶、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1)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从冻存管中取出,37℃水浴箱中解冻;(2)加入适量DMEM高糖培养基,轻轻吹打,使细胞分散均匀;(3)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传代(1)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待细胞密度达到80%时,进行传代;(2)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吹打均匀;(3)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加入适量DMEM高糖培养基,终止消化;(4)收集细胞,用移液器将细胞悬液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5)将细胞悬液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3. 观察细胞形态变化(1)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增殖、衰老等现象;(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拍照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生长状态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密度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呈扁平状,细胞间连接紧密。
2. 细胞形态变化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出现皱缩、核仁缩小、细胞膜皱褶等衰老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动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现象;2. 动物细胞传代技术是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细胞的生长、繁殖;3. 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反映了细胞的增殖、衰老等生命现象。
利用化学小分子实现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状态的转化欧阳琦;杨青青;周晓樱;林戈;卢光琇;胡维新【摘要】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两种不同的多能性状态-原始态多能性(naive pluripotency)和始发态多能性(primed pluripotency),这两种多能性干细胞在形态、自我更新维持条件、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特征以及单克隆形成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传统条件下分离和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生物学特征更接近始发态多能性状态,需依赖转基因操作才能获得和维持原始态多能性状态.本研究通过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化学小分子成功地将已建系的始发态多能性hESCs转化为原始态多能性干细胞,转化后hESCs呈紧密、圆形、隆起的三维克隆结构,具有两条活化的X染色体,单克隆形成率提高,基因表达更接近原始态多能性特征.结果提示hESCs也存在两种多能性状态,不同的体外培养环境可获得具备不同多能性特征的hESCs.原始态多能性状态的获得使hESCs在基因治疗、器官再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仅改变培养条件,不依赖基因操作的培养方式大大提高了原始态多能性于细胞应用的安全性.【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4(023)004【总页数】7页(P319-325)【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转化;化学小分子【作者】欧阳琦;杨青青;周晓樱;林戈;卢光琇;胡维新【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3.1小鼠胚胎干细胞依据其来源的发育阶段以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来源于植入前囊胚的内细胞团,处于原始多能性状态(naive)[1];一类是上胚层干细胞(mouse epiblast stem cells,mEpiSCs),来源于植入后胚胎的上胚层,处于始发态的多能性状态(Primed)[2]。
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完卷7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进行描述C.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流动D.“闽江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2.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B.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功能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B.发菜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同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蛋白质加热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D.猪血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方便用于粗提取DNA5.油料作物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增加。
可推测糖类能不断转化成脂肪B.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可推测细胞代谢越来越旺盛C.种子萌发初期脂肪含量减少但干重增加,可推测干重的增加主要与氧元素有关D.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不断消耗,可推测其主要去路是用于合成淀粉6.HIV 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其组成元素及化合物的关系如下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含氮碱基,组成DNA 的碱基共4 种B.b为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C.HIV 的遗传信息储存在B(RNA)中D.HIV中的大分子A至少含有20种氨基酸7.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 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 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
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报告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报告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原代培养的方式,观察和分析细胞在体外环境下的生长和变化。
我们选择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对象,以下是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 细胞分离:将小鼠胚胎取出,用无菌PBS洗涤去除血液和其他污染物。
然后将胚胎组织切碎,并用胰酶和胆汁酸溶液进行消化。
最后通过过滤器筛选,获取单个细胞悬浮液。
2. 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血清和抗生素。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 细胞观察: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拍摄照片以备后续分析。
4. 细胞传代:当细胞达到80-90%的密度时,使用胰酶和胆汁酸溶液将细胞从培养皿上剥离下来。
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加入新的培养基,并按照相同的条件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变化。
初始阶段,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数量较少,呈现单个细胞的状态。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开始聚集成群,形成细胞聚落。
在观察细胞形态时,我们发现细胞呈现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体积较小,形状呈椭圆或长条状,有较长的细胞突起。
细胞质呈现出丰富的胞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
随着细胞的传代,我们观察到细胞的增殖速度逐渐加快。
细胞密度逐渐增加,细胞聚落的大小也逐渐增大。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突起的数量和长度有所增加。
实验讨论: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观察到了细胞的生长和变化。
细胞的形态特征对于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呈现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特征,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白杨素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研究白杨素(chrys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药中的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脂的功效。
为研究白杨素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该实验利用噻唑蓝(MTF)和结晶紫检测白杨素对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s)的细胞毒作用;碘化乙啶(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白杨素对iMEFs细胞周期的影响;油红O染色分析白杨素对iMEF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半定量PCR法检测白杨素对成脂分化标志物围脂素2(perilipin 2)、脂联素(adi-poq)、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 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但(PPAR-y2)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结果显示,白杨素对iMEFs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降低,IC50约为30 μmol·L-1;FCM检测结果表明白杨素能影响iMEFs的细胞周期分布,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成脂分化诱导实验表明30 μmol·L-1白杨素明显减少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诱导的iMEFs脂滴的形成;同时白杨素能降低LPL,PPAR-γ2的mRNA转录水平,并影响fabp 4,MCP-1,adipoq的mRNA水平。
结果提示,白杨素能抑制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标签:白杨素;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是一类早期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一类典型的MSCs,MEFs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等多个功能。
成脂分化是MFs 的一个重要的分化方向,也是成体脂肪细胞更新的主要来源。
在人类许多疾病中可以见到其他组织与脂肪组织“此消彼长”的现象,这些组织的细胞和脂肪细胞往往共同来源于MSCs,作为脂肪细胞的重要来源,针对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将有利于对肥胖症治疗的探索研究中药来源的单体化合物对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有助于肥胖症等脂肪分化异常疾病的治疗。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小鼠细胞,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相关生物学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小鼠细胞生物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RL-1658);2. DMEM培养基(高糖);3. 胎牛血清;4. 0.25%胰蛋白酶;5. PBS缓冲液;6. CO2培养箱;7. 倒置显微镜;8. 流式细胞仪;9. 试剂盒及相关仪器。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接种于6孔板,每孔加入2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置于CO2培养箱中,37℃、5%CO2条件下培养。
2. 细胞传代:当细胞贴壁生长至约80%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按1:3比例传代。
3. 实验分组: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实验药物处理,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处理。
4. 细胞形态观察: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5. 细胞增殖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每组设3个复孔。
6.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每组设3个复孔。
7. 细胞周期分析:采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每组设3个复孔。
8. 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分布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实验组细胞在给予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皱缩、变圆,部分细胞出现凋亡现象。
2. 细胞增殖检测:CCK-8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实验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
3. 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实验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
4. 细胞周期分析:PI染色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S期细胞比例降低,G2/M 期细胞比例升高,说明实验药物处理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周期阻滞。
P-4EBP1及中心体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邹强东;于新艳【摘要】中心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决定遗传物质能否均衡分配,近几年在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磷酸化的4-EBP1是最近新发现的与卵巢肿瘤联系密切的一种蛋白,现就二者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中心体1.1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内的非膜性细胞器,由一对垂直排列的中心粒(centrioles)和中心粒周围物质(pericentri-olarmatrix,PCM)组成。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5【总页数】2页(P399-400)【关键词】中心体;微管蛋白;翻译起始因子4e;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作者】邹强东;于新艳【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妇产科,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中心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决定遗传物质能否均衡分配,近几年在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磷酸化的4-EBP1是最近新发现的与卵巢肿瘤联系密切的一种蛋白,现就二者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心体1.1 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内的非膜性细胞器, 由一对垂直排列的中心粒(centrioles) 和中心粒周围物质(pericentriolar matrix,PCM) 组成。
每一中心粒由9组约成30 度倾斜排列的三联体微管构成的圆柱状结构,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首尾相有电子密度的蛋白样基质,包括一些与微管装配有关的结性蛋白及与中心体循环相关并随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的调节性蛋白质。
作为哺乳动物细胞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MTOC),中心体在细胞间期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运动,调节微管的数目、稳定性、极性和空间分布,介导囊泡的定向转运;在有丝分裂期则负责建立两极纺锤体,介导纺锤体的定位和染色体的运动,使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002年8月第12卷 第4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CHINESE J OUR NAL OF LABOR ATORY ANIMAL SCIEN CE Augus t ,2002Vol .12 No .4研究报告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扩增和抑制刘民 李柏青(蚌埠医学院,蚌埠市 233003) 【摘要】 目的 建立有效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体系,用于分离和克隆胚胎干细胞研究。
方法 取胎鼠组织制备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分离和培养条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丝裂霉素C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增殖的数量用MTT 法测定。
结果 分离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胎龄是12.5~14.5d ;20℃~25℃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组织的最佳时间为3min ;可在培养3~6d 后进行传代。
细胞冻存于-80℃3~4个月,复苏后能正常传代。
丝裂霉素C 抑制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合适浓度为每毫升20μg 105细胞,作用2~4h ,可维持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9d 内不增殖也不死亡。
结论 在合适条件下,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能顺利分离和培养,并能多次传代和冻存;经丝裂霉素C 处理后增殖受抑制,可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关键词】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胚胎干细胞【中图分类号】Q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85(2002)04-0215-05Study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ion of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LIU Min ,LI Baiqing(Bengbu M 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mouse fibroblast cells as feeder cells in order to isolate and clone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vitro .Methods The mouse primary embryonic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mouse fetus of different gestational ag -es ,under different separation and culture conditions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in hibition of mytomycin C were observed by measuring cell numbers using MTT assay .Results The optimal gestational age for isol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was from on 12.5to 14.5day .At the temperature of 20to 25℃,the optimal ti me for digestion of fetus tissue to obtain fibroblasts was 3min with digestion solution containing 0.25%of trypsi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mytomycin c to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fi -broblasts was 20μg 105cells for 2to 4hours ,at that condition of treatment of mytomycin C the fibroblasts were alive for 9days without proliferation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the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for growth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Key words 】 Mice ;Embryo ;Fibroblasts ;Embryo stem cells[作者简介]刘民,男(1963-),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 80年代初,Evans 等成功地建立了胚胎干细胞(embr yonic stem cells ,ES 细胞)[1],为发育生物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等研究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和工具。
ES 细胞在体外成功地分离和克隆必须要有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eeder layer )或其他分化抑制物的支持。
虽然目前E S 细胞分化抑制物有分化抑制因子和条件培养基[2~5],但是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primary mouse embryonic fibr o -blast ,PMEF )仍然是ES 细胞首选的分化抑制物。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作为饲养层广泛用于啮齿类、家畜类动物以及人的E S 细胞方面研究[6~10]。
我们对P ME F 的分离、扩增和抑制等方面的合适条件进行了探讨,旨在建立更有效的E S 细胞饲养层体系,为进一步开展E S 细胞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一级昆明种小鼠:8~10周龄,本院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一级动物环境中。
胎鼠获取:(1)选择发情间期雌鼠,下午4:00左右注射PMSG5—10IU只,48h后再注射等量HC G,并立即按雌雄1∶1合笼。
次日早晨(10:00前)检查有阴栓者记为0.5d,并每2~3只合笼饲养到需要时间。
(2)选择不同妊期雌鼠,脱颈处死,75%酒精浸泡3~5min,用外科手术器械无菌剖腹、分离胎盘取出胎鼠。
1.2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1.2.1 培养基 高糖和低糖DME M:Gibco公司。
新生小牛血清(NB S):杭州四季青公司、Hyclon公司。
MTT(四唑盐):Fluka公司。
孕马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SG):天津华孚高新生物技术公司。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
丝裂霉素C:Kyo wa Hakko Koggo公司。
DG-3022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华东电子管厂。
1.2.2 培养液配制 D ME M粉末10g+庆大毒素5万单位,三蒸水定容1000ml;用NaHCO3和盐酸调pH=7.2。
0.22μm微孔滤器除菌,4℃贮存备用。
使用前加10%的新生小牛血清。
1.2.3 消化液配制 D-Hank'S液配制,含0.25%胰蛋白酶和0.04%EDTA。
微孔滤器除菌,4℃贮存备用。
1.2.4 MTT溶液配制 MTT用PB S配制成5mg ml。
微孔滤器除菌,4℃贮存备用。
1.2.5 甲溶解剂 20%SDS50%DMF:40gSDS(十二烷基磺酸钠),100mlDMF(二甲基甲酰胺),100ml 蒸馏水配制。
4℃保存,使用前置温箱使其恢复成溶液。
1.2.6 丝裂霉素C溶液 无菌三蒸水配200mg ml 原液,使用前用培养液配成所需浓度。
1.3 PMEF的分离培养和传代将胎鼠去除头和内脏,用眼科剪将胎儿组织剪成1~3mm3组织块。
用消化液消化,用等量培养液(含10%NBS)终止消化,吸取上清液至无菌试管中,离心去上清,加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培养板(Falcon公司产品)。
次日轻轻摇晃和吹打孔底,并吸去培养液以去除组织块和杂细胞,补充新鲜培养液继续置37℃5%CO2中培养;待生长形成单层后,用消化液消化传代扩增。
1.4 MTT法测定细胞数量96孔培养板每孔加100μl培养液和100μl细胞液培养,培养终止前4h吸去100μl培养上清,再加入MTT10μl,继续培养;最后用甲溶解剂100μl终止培养,置温箱中溶解12h,于酶联仪上测定波长570nm和630nm处的吸光度A值。
1.5 统计分析测定细胞数量的A值均以(A630n m—A570nm)表示。
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 检验法;根据实验观测A值及细胞实际浓度直接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F检验,相关系数r经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再根据回归方程来推测细胞生长速度和增殖数量。
2 结果2.1 P ME F的分离、培养合适条件2.1.1 不同胎龄对分离PMEF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8.5d到20.5d的胎儿中都可分离到PMEF。
8.5~11.5d的胎儿中分离的PMEF不仅数量少,而且多为幼稚型,细胞个体细小,细胞寿命短。
15~20.5 d的胎儿中分离PMEF不仅数量少,而且含有杂细胞多。
因此最佳分离时间是12.5~14.5d(同等条件下),此时分离的PMEF数量多,所含杂细胞少,而且其分离的P ME F贴壁所需时间短,细胞增殖快。
2.1.2 胰蛋白酶对分离PMEF的影响 胰蛋白酶作用强度与温度和时间有关。
我们选择不同温度: 10℃~15℃、20℃~25℃、37℃的胰蛋白酶,进行3、5、7 min不同作用时间组合消化胎儿组织块,结果是20℃~25℃胰蛋白酶作用3min,10℃~15℃胰蛋白酶作用5min分离到成纤维细胞,其余几种组合消化方法难分离到P ME F,或者分离后的PMEF生长不良。
胰蛋白酶作用强度与胎鼠日龄有关。
要分离到P ME F,随胎龄增大,其胰蛋白酶作用强度要相应稍作加强。
间断消化法可增加分离PMEF总数量。
我们比较同一胎鼠组织用20℃~25℃、0.25%胰蛋白酶消化第一个3min、第二个3min以及第三个3min所获得的PMEF状况,发现第一次消化所得PME F数量多,细胞状态好;第二次消化后PME F有少部分细胞状态不良,所含难去除的杂细胞增多;第三次消化后获得P ME F数量极少,且状态不良。
因此进行间断消化两次法可增加PMEF获得量。
我们选择20℃~25℃胰蛋白酶作用3min 后终止消化,吸出悬液再同样消化3min ,终止消化、吸出悬液并立即离心去除上清液,这样获得分离的PMEF 数量多,其接种效果较好,一般分离的PMEF 在1h 左右便能贴壁生长。
2.2 MEF 的增殖特点2.2.1 ME F 生长特点 MEF 是贴壁生长型细胞。
初分离的P ME F 在培养箱中1h 左右便可贴壁生长,传代接种细胞0.5h 后可贴壁生长。
在显微镜下观察,生长细胞透明,有1~2个核,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质中央。
细胞伪足伸长形成长短不等的突起,细胞多呈棱形或条带状,少量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星形。
初始细胞间间隙明显,随着细胞生长和数量增多,弯曲条带状排列有序,并逐渐连成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