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辛弃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典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2. 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菩萨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诗词,注意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菩萨蛮》。
3. 翻译: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4. 解析: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包括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6. 欣赏:让学生自由朗读《菩萨蛮》,并分享自己对该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7.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菩萨蛮》意象:山水、花鸟、月光意境:清新、宁静、悠远情感:喜悦、思念、感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答案:略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菩萨蛮》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答案:意境是指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氛围,作者通过描绘山水、花鸟、月光等意象,创造出一幅清新、宁静、悠远的画面。
作者的情感表达包括喜悦、思念和感慨等。
3.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解释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翻译、解析、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唐诗三百首》中的《菩萨蛮》。
该诗是唐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重点:背诵诗文和分析诗人的艺术风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板书设计。
2. 诗歌解析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好奇心。
二、诗句学习(15分钟)1. 逐句解析《菩萨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诗歌欣赏(10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风格。
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想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句,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菩萨蛮》的诗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1. 《菩萨蛮》诗句2. 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3.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析《菩萨蛮》这首诗歌,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对诗句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感悟。
通过背诵和默写,学生对诗句的记忆也得到了巩固。
然而,在解析比喻和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唐宋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以及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特点,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
3. 诗句解析:a. 解析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寓意。
b. 解析下阕:“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作者简介c. 诗句解析d.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中的作用。
b. 仿写一首以《菩萨蛮》为词牌的古诗词。
2. 答案:a. 意象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诗歌氛围。
b. 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句解析部分;2. 教学目标的诗句鉴赏能力和情感把握;3.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诗句解析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仿写古诗词;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和创作风格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问题导读-评价单高二年级语文组设计人: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初步了解唐五代词的艺术风格。
2.赏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3.把握词中的思想情感。
过程方法:4.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
5.通过合作讨论,体会比喻、细节、抒情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6.提升学生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重点难点】1.赏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2.把握词中的思想情感。
【关键问题】1.词中写了哪些意象?2.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运用了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法提示】学习本文要在课前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拓展训练;课后通过交流、展示等方法,深层次理解文本,畅谈收获。
【知识链接】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温庭筠以其大力创作和卓越成就,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厩采。
一般说来,温庭筠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韦庄词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冯延已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丽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
李璟和孝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的艺术风格。
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
【预习评价】问题1、看注解,合理想像,写出词的大意问题2 词写了哪些意象?问题3 “双双金鹧鸪”有什么深层含义?问题4 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运用了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1辛弃疾在词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首经典作品,《菩萨蛮》是许多诗人和文学爱好者非常熟悉的。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女诗人杜秋娘所作,描绘了一位对佛教极为虔诚的女子心中的苦闷和迷惘。
通过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杜秋娘的写作手法。
导学一:阅读诗歌全文首先,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菩萨蛮》的全文,了解其内容和结构。
这首诗共十四句,分为七个句子对。
第一、二句是对女子的描述,第三、四句是女子自述,第五、六句是男子的抒发,第七、八句是男子的自述,第九至十四句是承接第五至八句,描写了男子难以言表的爱意和女子的心境。
导学二:文化内涵其次,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菩萨蛮》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首先,杜秋娘通过女子的形象反映出唐代女性的弱势地位和佛教的影响。
女子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弱者,需要依附于丈夫或父亲。
而佛教思想强调放下红尘,追求精神升华,女子心中的矛盾感就更加明显了。
其次,诗中男子坚定不移的爱,也映射出唐代人的忠诚和家族观念。
最后,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结尾,杜秋娘试图用禅宗思想的对立和超越,表达对人生的慨叹和超脱。
这些文化内涵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秋娘的创作。
导学三:用诗歌写作手法分析最后,学生们需要分析杜秋娘在写作中运用的手法。
首先,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来描绘女子的心情,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更春妆”中的“海曙”比喻新的生活开始,“梅柳更春妆”比喻美好的前景。
其次,杜秋娘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手法来表达女子的苦闷和矛盾。
例如,女子的自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就暗示出她的忧虑和时间的无情。
此外,诗中十分巧妙地运用了承接手法,将男女独白与连句相承相融合,使表达更为丰富和感人。
总之,通过对《菩萨蛮》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观念,还可以进一步领略杜秋娘的诗歌世界。
第一篇:《菩萨蛮》教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一)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
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教学重点: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教学难点:1.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背诵词;了解词的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诗词、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词的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诗词、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就知,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那是数以千计的伟大的诗人、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一个。
知晓作者。
(新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
21岁参加抗金起义,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温习辛弃疾的词。
(《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简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写作背景并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题目是:书江西造口壁。
学生读题(要求读出节奏)再揭示本词的词牌名——菩萨蛮。
问:我们还学过哪些词牌名?(忆江南·渔歌子·清平乐如梦令……)再度。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次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学习词创设情境。
】二、初读词,感受词的韵律。
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清。
个别读,集体评议。
再读,齐读。
师范读。
学生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词,让学生读准字音。
老师的示范读,为学生学习读词提供方法。
】三、再读词,体会词的情感。
1、轻声读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学生回答。
四、品读词,领悟词的情感。
是啊!诗人愁啊!他为何而愁呢?(一)、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1、指名读。
2、清江,指的就是我们的母亲河赣江。
师:词人看到那滚滚向东流去的清江水,想到中间流淌的是什么?(行人泪)行人中都会有谁呢?(难民、士兵、男女老少……)多少行人泪?请用一个词代替“多少“。
(很多,许多,无数,数不清……)3、读词句,展开想象。
菩萨蛮(一)知识和技能1.熟知作者及其生平。
2.熟读成诵,理解词作大意,体会词人的深沉情感。
3.把握词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弃疾生平资料介绍和其著名诗词,了解词人。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1.体悟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2.品味比兴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难点】1.学会鉴赏词中的重点词句。
2.诗人经历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教具使用】朗诵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词人,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生共同感受诗句中的情感,生自由发表感受。
补充辛弃疾的相关介绍。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
通过这些词句,我们感受到了辛弃疾满腔的壮志豪情,也听到了他那忧愤的深深叹息。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辛弃疾,一起学习、欣赏他的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二、朗读全词,吟咏词韵1.请一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把握好节奏。
2.教师配乐范读词作,学生听读,体会词作的感情基调。
3.生齐读,读准节奏,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鉴赏,体悟情感(一)释题菩萨蛮:词牌名。
书:写。
造口:(课文资料信息)“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据此可知,这是写在西江造口壁的一首词,词人有感而发,怀古伤今。
(二)理解词意,品味词人的思想情感。
1.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找词眼)【明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诗人的情感:愁。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
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三节《花间集》,详细内容包括《菩萨蛮》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词牌介绍、诗句解析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2. 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菩萨蛮》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故事。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朗读《菩萨蛮》,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韵律;(2)介绍词牌特点,分析诗句结构;(3)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首与《菩萨蛮》意境相近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分析一首陌生诗词,锻炼鉴赏能力;(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作者、创作背景、词牌特点;2. 诗句解析;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2)分析部分:意象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花间集》中其他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辛弃疾作品选读部分,详细内容为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全文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其词作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辛弃疾在词中所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全文解读。
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辛弃疾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逐句解读词中的意象、情感,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
4. 例题讲解:针对词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体现。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辛弃疾生平简介、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及重点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青玉案·元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作,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解读和情感分析。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章《词赋》单元,辛弃疾的《菩萨蛮》。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菩萨蛮》全文;2. 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3. 探讨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4. 解读《菩萨蛮》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2.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感受其爱国情怀;3. 领悟《菩萨蛮》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词人及作品的兴趣;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解读词中的意象、意境和主题;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5. 例题讲解:针对词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菩萨蛮》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辛弃疾简介、《菩萨蛮》词牌特点;2. 黑板右侧:意象、意境、主题分析;3. 中间区域:例题解析、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词风和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4. 作业设计: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
以目标引领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安溪铭选中学语文科导学案设计者:林爱萍审核团队:高二语文备课组高二年班学生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四课韦庄《菩萨蛮》一、探究求索初露身手(课前自学)(一)预习内容:《菩萨蛮》(二)预习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三)导师指点本课重点: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难点:理解诗词情景并茂的艺术效果。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
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
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
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四)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疏通诗句含义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还乡须.断肠2、阅读思考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⑵本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一、唐五代词概述: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
),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课文:1、概括上下片内容分析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的形象下片写了梳妆打扮的过程。
这首词塑造了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的形象。
2、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2023年《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学习目标:1、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尝诗情画意的江南,领悟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学会依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实行相应的观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学习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回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一、导入新课烟笼的江南,引起了很多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还熟识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二、关于作家作品1.简介,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最终蜀。
他的诗都很闻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同为“”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影响极大,被称为“”,著有《浣花集》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分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的意境。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爽,情思曲折而真实。
婉约,是之意。
3.背景介绍《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
三、词整体感知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菩萨蛮主备人向掌兰备课组成员学菊利群晓英帮桂隆武课型新授课时1 总课时 1 授课人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法学法1、朗读吟诵法2、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显示平台教学过程导学案二次备课(修改)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多少文人骚客为江南歌咏吟唱。
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曾牵动多少人的柔肠;柳永的一首《望海潮》(必修四)也令我们记忆犹新。
这节课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思再来品读韦庄的《菩萨蛮》,回味柳永的《望海潮》。
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1 / 2
第十二单元第一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导学案
制作人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预习导航】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
为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苏词“豪旷”,辛词“豪壮”。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著有《稼轩长短句》。
作为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 ;而他的词,也被评价为“龙腾虎掷。
”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⑴起义南归时期。
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⑵辗转任职时期 。
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⑶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
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2、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问题探究】
1、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2、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词人是如何描写行人痛苦的?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7、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
8、“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9、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
【总结概括】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完成练习册作业。
3、预习下一课。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