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随堂训练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1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下图中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③ D.④2.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④ D.⑤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 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4.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 ②弱、③强B. ①强、③弱C. ②强、④强D. ②强、④弱6. 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 ①的减弱B. ③的增强C. ④的减弱D. ①的增强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7~8题。
7.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A.4:00—6:00 B.8:00—10:00C.12:00—14:00 D.18:00—20:008.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2题。
1.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 1.A 2.D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 3.A 4.C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读图,完成下题。
5.与甲地相比,乙地风力()A.较大B.较小C.相等D.无法判断答案 A6.读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答案 D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8.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7.B8.A下图为“澳大利亚附近区域某日气压场图”。
回答下题。
7.此时,图中偏西风最强劲的海域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8~9题。
8.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甲、丙、丁D.甲、乙、丁、丙9.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受冷B.乙受冷C.丙受热D.丁受热答案8.C9.B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在市场上买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箱,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
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到太阳光下,二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甲箱的温度比乙箱高了4℃。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 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 D B(陕西省宝鸡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完成3-4题。
3.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②——赤道低气压带C.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极地高气压带4.《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 B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 B D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7~8题。
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8.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 A下图中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是沿45°N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答案C2.若图中M表示高空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答案C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大气的保温作用)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A4.(农业应用)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C读图,回答5~7题。
5.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答案C6.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答案A7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B.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大气保温作用弱D.较低冰雪融化吸热答案C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8~10题。
8.(风向成因)该日气象站()A.以西北风为主B.以东南风为主C.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D.白天为西北风,夜晚为东南风答案D9.(影响)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答案C10.(山谷风特点)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B.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C.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答案B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缘由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缘由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以下是查字典天文网整理的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空中辐射与空中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散布,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添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添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增加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2.关于空中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中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空中温度越高,空中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3.(2021广州模拟)如下图,该地当天的天文环境最能够出现()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表示图A.白昼多云,夜间阴沉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2021银川模拟)雾是近空中大气层中少量庞大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21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域遭遇屡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域的能见度甚至只要50米左右。
气候台也屡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分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空中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枯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白昼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缘由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空中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动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加弱小气逆辐射读图,回答6~7题。
6.假定上图表示热力环流情势,那么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A.PaTaC.Pa7.假定图示地域在北半球,实际上,c、d两地间的动摇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A.南风B.西南风C.西风D.西南风2021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下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训练当堂反馈堂结堂清[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某某模拟)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上图中( )A.b增强 B.d增强C.e增强 D.c增强2.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B.赤道上b经过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地区的云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解析:第1题,强烈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尘、水汽、温室气体等进入大气中,使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以及大气对地面辐射能量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增强。
图中,e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f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表示太阳辐射,a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即图中b比c少),赤道地区虽然正午太阳高度平均比北回归线大,但因赤道地区比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多云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北回归线附近少。
答案:1.C 2.C题组二热力环流(2013·某某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B.P→O→M→N→PC.M→N→P→O→MD.N→M→O→P→N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BCD解析:第3题,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故选项A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选项A正确。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读〝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完成1~3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选项是()A.①太阳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空中辐射2.近空中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3.人类经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削弱D.④削弱读等压线散布图,回答4~5题。
4.此时,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5.此时,图中以下地域风力较大的是()A.台湾海峡B.南海C.朝鲜半岛D.北海道岛6.读大气对空中的保温作用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空中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
(3)由图知,近空中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上述表示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域昼夜温差大的缘由。
2.1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参考答案1.解析:图中①由大气上界经②指向空中,应为太阳辐射。
答案: A2.解析:近空中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辐射,即图中③。
答案: C3.解析: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削弱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201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含答案)7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
答案:C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晴天的夜晚,因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易成雾。
答案:D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图1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5.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由于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由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所以形成海风;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是由于天气系统冷锋活动频繁造成的。
答案:3.C 4.D 5.B读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3.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5.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青藏高原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与陆地和海洋相似的热力性质差异。
据此完成7~8题。
7.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存在( )①1月,冷低压②8月,热低压③1月,冷高压④8月,热高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11.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综合题12.读“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八)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28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2.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3.(2015·天津一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气温:甲>乙>丁>丙②此时M地吹东北风③此时M地吹西北风④气压:甲>乙>丙>丁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015·太原诊断)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5.在①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2015·上海市松江区一模)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B.乙C.丙D.丁7.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8.(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海拔为100 m。
下表为该地某日某时段垂直方向的气温实测数据。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山东省一中2016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2018 年 8 月
日 编号 01
第 1 页
第 2 页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30~9:30
:00~11:00
:00~13:00
:00~14:00
处上升,b处下沉
流向b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
.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C.14 hPa D.15 hPa
)
C.东北风D.东南风
第4页
答案:1-2 AC 3-5 BAC 6D 7-8 BA。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的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我国秋末冬初容易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的有( )①强劲北风带来沙尘②进入采暖季燃煤取暖③秸秆大量焚烧④全球变暖,水汽凝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所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有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3.有雾霾的天气,总是让人感觉比较昏暗,其原因主要是( )A.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太阳辐射B.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地面辐射C.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逆辐射D.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燃煤取暖和秸秆焚烧会使空气中细颗粒物增加,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
强劲北风会加快大气流通,不易形成雾霾天气;全球变暖,水汽凝结不会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
第2题,当近地面出现逆温情况时,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3题,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显得比较昏暗;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2014·江苏南通调研)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1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2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5.在图2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 ) A.a地、b地B.b地、c地C.b地、d地D.a地、c地答案:4.B 5.C解析:第4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2.(2012·朝阳模拟卷)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3.(2012·莆田模拟卷)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4.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2)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5.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甲地气流上升B.乙地是低气压中心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c地正出现阴雨天气(2)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6.(2012·北京东城期末测试)读图,回答(1)~(2)题。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两大作用;热力环流原理;等压线图的判读本讲内容考查频次看似不高,却时有涉及,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试题均以实际自然现象或具体生产、生活情境为背景,践行“学习有用的地理”,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本讲内容是大气专题的原理基础,也是自然地理中的重点、难点,热力作用、热力环流原理及等压线的判读分析均是备考的重要内容热力环流等压线与风【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大气受热过程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 C2.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答案 B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判断( )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答案 B知识2 热力环流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 a>P b;T a>T bB.P a<P b;T a<T bC.P a<P b;T a>T bD.P a>P b;T a<T b答案 D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答案 A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1.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情况是()答案 D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 2.B 3.D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读图回答下题。
4.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高C.③比④气压低D.④与①气压相同答案 B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 5.A 6.B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第7题。
7.该地的空间位置和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A.北半球;近地面;寒冷少雨B.北半球;高空;炎热干燥C.南半球;近地面;高温多雨D.南半球;高空;阴雨连绵答案 B如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B.13 hPaC.14 hPaD.15 hPa9.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8.B9.A读图,回答10~11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1.C 2.C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
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A.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被近地面大气吸收4.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3.D 4.A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5~7题。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A.哈尔滨B.北京C.青岛D.重庆6.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C.降水较多D.日温差大7.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答案 5.A 6.D7.B8.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8.B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9~10题。
9.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0.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9.A10.D下图是陆地与海上风速随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海上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上C.海上陆上相同D.无法判定12.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A.陆地向上增速快B.海洋向上增速快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D.40米高度以上海上增速快答案11.A12.C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定越冬。
克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门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举行了联合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联合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抵达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备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产生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剖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质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备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产生的概率剖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联合所在在某日清早、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漫衍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靠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靠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靠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剖析:根据质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清早、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漫衍曲线。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F图为地球六地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X1187J/ d)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是()A. ①B .③C .⑤D .⑥解析:北极点从3月21日至9月23日为极昼,有太阳辐射,而其他时间为极夜,没有太阳辐射,且从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6月22日太阳辐射最强,从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对比图中曲线,故选Db 答案:D2•至U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主要原因是()A. 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B. 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C.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D. 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更强读下图,完成3题。
太阳\ 2二即丙自昨 X b b甲:轴囲dJ45L乙化础藏解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经过地球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相同;地面的太阳活动较大气上界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反射作用无关。
故选C。
答案:C3. 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 CQ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a为太阳辐射,晴朗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比热容较大,升温和缓,故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Q增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 f b的转化率减少。
答案:B(2013 •新课标全国卷n)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据此完成4〜5题。
4.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解析:地膜使用在作物播种期,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春季。
(2014·东北三校高三一模)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1)。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2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米B.7~8米
C.6~7米D.4米以下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
读图可知,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下层空气循环运动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所以安装高度以7~8米为宜,B选项正确。
答案:B
2.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风扇可把高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空气下压;风扇吹的并不是热风;在0~4米之间存在着空气对流运动,若风扇吹下暖空气,会减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D选项正确。
答案:D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解析: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故A项正确。
答案:A
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 项正确。
答案:A
(2014·烟台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4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5日14时至6日8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解析: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一直为高压中心,因此天气晴朗。
根据等值线数值可以判断,5日14时①地气压小于1028百帕,6日8时①地气压大于1028百帕,且5日14时为5日一天中气温较高时刻,6日8时为第二天清晨,气温较低。
答案:D
6.5月14时至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②B.③
C.④D.⑤
解析:看风向关键是要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③地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