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一)配位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配位剂Y EDTA的副反应:酸效应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
EDTA的副反应系数: 酸效应系数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19
EDTA的酸效应:由于H+存在使 的酸效应:由于 存在使EDTA与金属 的酸效应 与金属 离子配位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M+ Y H+ HY H+ H2Y H+ H+ H6Y 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MY 主反应
定量、完全、迅速、 定量、完全、迅速、且有指示终点的方法
中心离子(金属离子) 中心离子(金属离子)——提供空轨道 提供空轨道 配位剂 ——提供孤对电子 提供孤对电子
配位反应
3
一、单齿配位体: 单齿配位体:
在无机中学习的配位剂如: : Cl-、:CN-、:F都只有一个可键合的原子,所以称为单齿配位体。 它们与金属一般形成MLn型配位物。这种配合物是 逐级形成的,配合物多数不稳定。(多用做隐蔽剂、 (多用做隐蔽剂、 显色剂、指示剂)
pH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结论: 结论:
pH ↓ , + ] ↑⇒ [H
α Y ( H ) ↑⇒ 副反应越严重
pH ↑⇒ α Y(H)↓↓ ; pH > 12 ⇒ α Y ( H ) ≈ 1, 无副反应的发生 配合物稳定
lgαY(H) α
6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DTA(乙二胺四乙酸)结构 H H OOCH2C H N
+
-
CH2
CH2
H N
+
CH2COO
-
两个氨氮 四个羧氧
HOOCH2C H4Y
+ 2 H+
CH2COOH H6Y2+
双极离子
四元酸
六元酸
EDTA的物理性质 的物理性质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易溶于NaOH或 NH3 溶液,通常制成Na2H2Y•2H2O(EATA2钠盐,也 叫EDTA)。
8
EDTA配合物特点: EDTA配合物特点: 配合物特点
1. 广泛配位性 五元环螯合物 稳定、完全、迅速 广泛配位性→五元环螯合物 稳定、完全、 五元环螯合物→稳定 2. 具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多形成 :1配合物 个配位原子, 个配位原子 与金属离子多形成1: 配合物
(1:1) (2:1)
M2+ →MY2- M3+ →MY- M4+ →MY (MoO2)2Y
[Y ' ] 当α=1时 αY = =1 [Y ] 即溶液中仅有游离态的Y而参加副反应的Y的浓度为0
1 2 n
= 1 + α Y ( N1 ) + α Y ( N 2 ) + ...... + α Y ( N n ) − n = α Y ( N1 ) + α Y ( N 2 ) + ...... + α Y ( N n ) − (n − 1)
26
3. Y的总副反应系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共存 的总副反应系数( 的总副反应系数 离子效应) 离子效应)
3. 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无色,利于指示终点 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无色, 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更深
Al3+(无色)→Al-EDTA(无色) Cu2+(蓝色)→Cu-EDTA(蓝色)
9
第二节
M+Y
稳 常 定 数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MY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形成常数)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形成常数)
7
EDTA的离解平衡: 的离解平衡: 的离解平衡
水溶液中七种存在型体
H6Y2+ H5Y+ H4Y H3YH2Y2HY3H+ + H+ + H+ + H+ + H+ + H+ + H5Y+ H4Y H3YH2Y2HY3Y4-
各型体浓度取决于溶液pH值 各型体浓度取决于溶液 值 pH < 1 强酸性溶液 → H6Y2+ pH 2.67~6.16 → 主要H2Y2pH > 10.26碱性溶液 → Y4最佳配位型体
24
2.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不考虑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 酸效应) 酸效应)
[Y ' ] = [Y ] + [NY ] = 1 + K [N ] αY ( N ) = NY [Y ] [Y ]
注:[Y’] ——没有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总浓度(EDTA 与 N Y ) 配合物平衡浓度和游离态的Y平衡浓度之和) [Y] ——游离态的Y平衡浓度
注:[Y’]——没有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总浓度(包括游离 态的[Y]和与H+络合的浓度[HnY]) [Y] ——EDTA能与 M 配位的平衡浓度,即EDTA游离 态浓度
21
当条件一定时, 为定值 因此αY(H)随着 变化而变化。 为定值; 随着pH变化而变化 当条件一定时,β为定值;因此 随着 变化而变化。
22
例: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及对数值,若 此时EDTA各种型体总浓度为0.02mol/L,求[Y] 解:
10−5 10−10 10−15 10−20 αY(H) =1+ −10.26 + −10.26−6.16 + −10.26−6.16−2.67 + −10.26−6.16−2.67−2.0 10 10 10 10 10−25 10−30 + −10.26−6.16−2.67−2.0−1.6 + −10.26−6.16−2.67−2.0−1.6−0.9 ≈106.45 10 10
[Y ' ] [ H 6Y ] + [ H 5Y ] + L + [Y ] + [ NY ] = αY = [Y ] [Y ] [ H 6Y ] + [ H 5Y ] + L + [Y ] [ NY ] + [Y ] [Y ] = + − [Y ] [Y ] [Y ] ⇒ αY = αY ( H ) + αY ( N ) − 1
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46年提出的氨羧配位剂。 年提出的氨羧配位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年提出的氨羧配位剂
5
可和中心离子M 可和中心离子M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1)“O, O”螯合剂 酒石酸 )“O, O”螯合剂 (2)“N, N”螯合剂 1,10-邻二氮菲 )“N, N”螯合剂 10-邻二氮菲 (3)“N,O” 螯合剂 8-羟基喹啉,EDTA )“N,O” 羟基喹啉,EDTA (4)含S螯合剂 铜试剂 )含S
[ MY] KMY = [ M][ Y]
讨论: 讨论:
KMY↑大,配合物稳定性↑高,配合反应↑完全
10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 KMY<3;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 ; •碱土金属离子的 lgKMY=8~11; 碱土金属离子的 ~ ; •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 3+的lgKMY=15~19 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 稀土金属离子和Al ~ •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 2+的lgKMY>20. 三价, 三价 四价金属离子及Hg 其差别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 其差别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电子层结构 离子电荷
H3N Cu2+ H3N
NH3
lgK1~K4: 4.1、3.5、2.9、2.1 、 、 、
NH3
4
二、多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
有机配位剂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键合的 原子,即为多齿配位体。可形成配位比简单的、 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对某些金属离 复杂而稳定 子有一定的选择性)。 & & & & 比如乙二胺 H2N-CH2 -CH2 -NH2,它与Cu2+按 2:1的比例形成如下化合物
结论: 结论:
[ N ] ↑ ,α Y ( N ) ↑, ⇒ 副反应越严重
25
若多种共存离子N 若多种共存离子 1,N2,……,Nn ,
[Y ' ] = [Y ] + [N1Y ] + [ N 2Y ] + ....... + [ N nY ] αY ( N ) = [Y ] [Y ] = 1 + K N Y [N1 ] + K N Y [ N 2 ] + ...... + K N Y [ N n ]
12
三、MLn型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M + L = ML M + 2L = ML2
…
M + nL= MLn
βi =
[MLi ] [M][L]
i
13
[ML i ] = β i [M][L]
i
与多元酸联系起来HnL,逐级质子化常数Kn 与多元酸联系起来HnL,逐级质子化常数 H与离解 HnL,逐级质子化常数 常数的关系 [ HL] 1 H ++L H HL K1 = = + [ H ][ L] K an HL+H+ H2L
20
1. EDTA的酸效应系数 EDTA的酸效应系数
H6Y2+ + H5Y+ +L+[Y] αY(H) = = [Y] [Y]
[Y ']
[H ] [H2Y] [H3Y] [H4Y] [H5Y] [H6Y] Y =1+ + + + + + [Y] [Y] [Y] [Y] [Y] [Y] [H+ ] [H+ ]2 [H+ ]6 =1+ + +........ + Ka6 Ka5Ka6 Ka1Ka2Ka3Ka4Ka5Ka6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指示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滴定条件的选择 标准溶液及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标准溶液及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2
第一节
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概述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又称配位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 滴定法, 滴定条件: 滴定条件:
⇒[Y] = [Y' ]
αY(H)
0.02 = 6.45 = 7×10−9 mol / L 10
在EDTA溶液中,CY = [Y ' ],α Y ( H ) =
23
1
δY
共存离子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由于其他金属离子存在使 EDTA 参加主反应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
M+Y N NY 干扰离子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MY 主反应
17
在纯溶液中: 在纯溶液中 溶液里未发生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浓度 [M′] = 游离的金属离子浓度 [M] 在实际溶液中: [M′] = [M] +[MOH]+ +[M(OH)n]+ 在实际溶液中 ( ) [[ML]+… +[MLn] 在纯溶液中: 溶液里未发生主反应的EDTA离子浓度 在纯溶液中: 溶液里未发生主反应的EDTA离子浓度 [Y′] = 有效的络合剂浓度 [Y] 在实际溶液中: 在实际溶液中: [Y′] = [Y] +[HY]+[H2Y]+… +[NY]
二、条件稳定常数
16
主反应: 副反应: L
示意图
M OH
-
+ H+
Y N NY H+ MHY
MY OH
-
ML ML2
MOH
HY
M(OH)Y
M(OH)2? H2Y
MLn 辅助配 位效应
M(OH)n 羟基配 位效应
H6Y 酸效应 干扰离 子效应 混合配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利于主反应进行
注: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发生的程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K1
H
an
1 = K an
H
β1 = K 1
H H
1 = K a6
H
β 2 = K1 K 2
H H H
1 = K a6 ⋅ K a5
H
β 6 = K1 K 2 .....K 6 =
H
15
1 K a 6 ⋅ K a 5 ......K a1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一、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一)配位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二)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11
二、MLn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ML ] M+L ML 一 稳 常 K = 级 定 数 1
ML + L ML2
二 稳 常 K2 = 级 定 数
[M][L]
2
[ M ][ L] L
n
[ ML ]
MLn-1 + L
M Ln
n级 定 数Kn 稳 常
[ ML ] = [ ML ][,相应配离子的分步 一般来说,随着配位体数目的增多, 稳定常数依次减小,但也有例外。还可用离解常数( 稳定常数依次减小,但也有例外。还可用离解常数(不稳定 常数Kd)来描述配合物的稳定性。 常数 )来描述配合物的稳定性。
K2
H
=
[ H 2 L] [ H ][ HL]
+
=
1 K an −1
Hn-1L+H+
HnL K n
H
[ H n L] 1 = + = [ H ][ H n −1 L] K a1
14
对于EDTA而言:累积质子化常数 β n H 而言: 对于 而言 H 和逐级质子化常数 k n 以及酸的解离常数 K 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