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第2课时 (2)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过程与技能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教学材料:烧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铃铛;沙子、塑料袋、水;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2.做“土电话”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一、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五、教学仪器:教师准备:玻璃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手机一只,水槽一个;学生器材:沙袋,水袋,气袋,纸杯,棉线,牙签。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纸杯、棉线和牙签制作土电话。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就算面对面大声地说话,对方也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探究1、活动1:钟罩里的手机(1)教师演示“钟罩里的手机”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用手机播放铃声,你能听到声音吗?再用钟罩盖住手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它有没有变化?最后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你还能听到声音吗?(2)预测实验的结果。
学生预测声音会变小或消失。
(3)观察实验现象。
刚开始能清晰地听到手机铃声,用钟罩盖住手机后,听到的声音变小了;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玻璃钟罩里空气较多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声音;当钟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直到抽掉钟罩里全部的空气(不可能抽得很干净),相当于真空状态,跟月球上差不多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是声音不存在了?还是只是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听不到?学生讨论、分析。
(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声音的传播【目标】科学概念: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要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1、借助导学视频学生跟着做振动音叉如何引起水波的实验,并对现象进行描述,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借助导学视频看老师演示实验,初步理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3、借助导学视频与老师一起“玩土电话”游戏,描述声音是如何从一方传播到另一方的,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4、利用反馈练习检验微课堂学习情况;5、利用拓展资料让学生对声音传播方面的知识知道得更多、更深。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母的传播需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难点】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准备】1、实验材料:(1)、学生准备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实验材料:音叉、装有水的水槽;(2)、老师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真空罩、真空泵、蜂鸣器、闹钟、装水的水槽、塑料袋;(3)师生共同准备做“土电话”的材料:两个纸杯、一根5米以上的绵线、两颗圆形针、牙签。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反馈练习、拓展资料、微课视频。
【过程】一、引入欢迎来到微课堂,同学们,你们在观看时可要与我一起动手做、认真观察、思考、表达哟!教材分析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传播》本节课在第三章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知道了声音传播的特点,我们才能解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才能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同的声音”因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时噪音,如何控制噪音等。
学情1、前面我们研究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说说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那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科学探究——研究振动物体与声波(一)、探究实验—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D 1、介绍方法: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细致观察振动的音叉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过程与技能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教学材料:烧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铃铛;沙子、塑料袋、水;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2.做“土电话”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苏教版声音的传播学情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
学生通过前期探究了解了声音的一些特性,但是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变化吗?这些是学生疑惑的地方。
`````````教学目标: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拟。
4.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重点: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比拟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
教学准备:气球、铃铛、薯片罐、纸杯、棉线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抛气球1〕学生互动抛气球2〕迅速扎破气球,再抛再扎破气球,再抛;再扎破,再抛T: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有什么变化?S:铃铛的声音越来越大。
:你能画一画刚刚的气球与铃铛的装置图吗?〔请学生上台〕T: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S:四面八方。
二、振动物体与声波T: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想不想看看。
T:声音传播的过程我们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是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或是媒体帮助我们感知。
1.演示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情况。
T:你观察到了什么?S:水面有波纹。
T:水面的波纹是怎样产生的?S:音叉振动,引起水面波动。
小结:其实,声音就是以类似这样“波〞的形式传播的。
2.学生实验: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和听筒,一根长约5米的棉线作为线,做一个土。
拉直线,一名同学在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再彼此交换听和说。
`````````T:你们能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吗?S:能。
T:声音是怎样从土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的?S:声音从学生A口中传出,经棉线传到学生B耳中。
小结:也就是说,声音可以通过棉线,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维、重视实践的意识,通过实践来探究自然现象,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线、纸杯、勺子﹑筷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探究活动一: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1.出示小铃并摇动它,让学生能观察到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铃声。
2.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在空气中能传播声音)3.学生自由讨论。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也不要紧)4.老师演示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
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5.提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6.师: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二、设计实验与活动探索物理规律活动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1.学生讨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2)你们组能提出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的假设?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认识声音并利用声音。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是否一样。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是否一样。
教学难点掌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有什么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1米长的铝箔条、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试验装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我们继续探究声音传播的奥妙。
师展示实验工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可以传播声音。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来探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否一样?让我们像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探索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师出示研究方案:准备一张铝箔,纵向折叠几次,做成挺直的铝箔尺;一根木制的米尺、棉线、尼龙绳等。
这些材料的长度相同,比如都是1米长。
先预测,声音在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样。
声音通过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把我们得想法和理由都记录下来。
预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传声物体铝箔木尺棉线尼龙绳是是是是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是是是是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进行实验,注意每种材料的一端要分别与音叉连接,找一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
分别使振动的音叉接触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等物体,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这些物体传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传声物体铝箔木尺棉线尼龙绳是是是是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是是是是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师强调:一个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真从音叉的柄,使音叉与物体接触或把物体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靠紧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1.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教学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
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
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第_____组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我们的验证过程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发声时不发声时方法现象方法现象尺子橡皮筋……我们的结论2、自主学习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声音的传播_苏教版(市五小:张玉龙)教学目标:1、利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明白得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明白不同物质的传声成效不同。
3、能设计声音能够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认识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成效,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成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声音的传递介质专门感爱好。
2、使学生能自觉的设计声音传递的方案。
3、认识到声音传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塑料袋、沙、水、棉线、烧瓶、纸杯、塑料瓶、绿豆、“科学制作材料袋”。
一、引入新课1、关于声音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声音的传播。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利用电教片的实验,使同学们观看、认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用注水加热法赶走烧瓶内的空气后,可发觉声音变小,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比较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成效。
沙子、水、空气分别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代表。
隔着沙子和水听声音成效较好,隔着空气听到的声音较小,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缺失,而在气体中比较容易缺失,专门是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缺失,那个实验表现出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成效不一样。
(课前预备好:每组在三只塑料袋中分别装入沙子、水和空气,封好口待用。
并要将实验中观看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在纸上。
注意:把桌面整理洁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的贴在袋子上,手心捂住另一只耳朵,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有橡皮的一头敲桌子或摩擦桌面。
教室里要安静,交流时尽量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把沙子、水和空气按传播声音的成效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4、通过以上实验,大伙儿明白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这些中间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间的条件,我们把这种条件当作介质。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能够理解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响、音乐光盘、细木棒、水杯、牛奶盒、铁片、圆珠笔盒、弹性绳等材料。
2.教学媒体:课件、香水或者沙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有哪些声音;2.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启蒙学生对声音的注意。
2. 拓展声音概念(10分钟)1.讲解声音的概念,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学生可以用手按手臂摇摆,用手敲桌子等方式感受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引入声音的传播概念,让学生举手说说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分别拿小木棒、水杯、牛奶盒等物体敲打产生声音,询问学生声音产生的原因。
2.对每个实验器材进行分析,让学生说说声音传播的特点。
3.呈现PPT或者其他教学媒体,让学生观察两只香水瓶相向而行撞击时的效果,旨在让学生理解声音如何传播的核心概念。
4. 拓展环节(15分钟)1.通过铁片、盒子、弹性绳等进行各种不同介质下的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受到介质的限制,不同介质下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质也有所不同。
2.老师可以现场使用香水或沙画等媒体,通过呈现声音、发出声音、感受声音等方法,让学生跟着感受声音传播的感觉和态度。
5. 总结回顾(5分钟)1.老师总结课堂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2.老师收集学生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探究合理教学方法和知识点的教育价值。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以及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学习的方式,感性认识声音的传播过程。
3.学生是否能够在练习中学会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推理和实验来证明一些科学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刚刚的问题确实把大家难住了,那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你们知道声音能在那些物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拿出一些证据来。
2.交流汇报。
(1)声音能在空气(气体)中传播。
——引导:人讲话时,嘴巴和你们的耳朵之间隔着什么?(空气)——音乐片发出声音,音乐片和耳朵之间隔着什么?(空气)——假如没有空气呢?录像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课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个实验中,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了吗?有没有通过其他物体传播?(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能不能传播?——实验1:耳朵紧贴桌面听笔和纸面摩擦的声音。
实验要求:①同桌两人合作,轮流听笔在纸上的摩擦声;②一人用笔在纸上轻轻地画圆圈,另一人用棉花球塞住一只耳朵后,在直接听笔在纸上的摩擦声;③然后再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听;④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安静。
——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实验2:土电话的传声。
①教师和一名学生演示;②学生操作③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用土电话对话时用手触碰一下棉线。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是如何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明白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明白得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明白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能够对声音是如何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烧瓶、小铃、水、皮管、夹子(每组一套),底面开孔的小鼓、蜡烛(每组一套),木棍、小闹钟。
学生预备:制作土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新授声音利用空气传播的实验做土拓展(声音在水里也能传播吗?)通过P32图,你明白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出去的吗?声音是不是利用空气传播的呢,我们做个实验看一看(强调要注意安全,同时要等到管子里有白气冒出时再夹住管子)敲击一只底面开孔的小鼓,小孔对着一支点燃的蜡烛,观看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改变蜡烛和鼓的距离或位置)我们家里都有了,有了相隔专门远,两边讲话都能听见,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
讲解土的制法(注意:绳拉直和不拉直不没有区别,抓着杯子两侧和抓着杯子边缘有没有区别)做了刚才的实验,你认为除了空气能传播声音之外,还有什么能够传播声音呢?是不是像你们想像的那样,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呢,我们能够再做几个实验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推测认真观看实验预备及实验过程分组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做,两人一组,做好了试一试,看看自己的做得如何样?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材料激发学生研究的爱好通过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声音是要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强化空气能传播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通过实验初步意识到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意识到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强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的意识三、培养拓展摸索的能力,加强设计实验的能力。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第一篇:《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材料包提示学生需准备材料: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铜丝等。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用图文呈现了学生听收音机、贴着水槽听石块在水中相互碰撞的声音、伏在桌面不同位置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及学生在教学楼外听到上课铃声返回教室的漫画场景图。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进行传播及声音传播的方向。
活动二:玩一玩“土电话”,比一比用哪种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用图片呈现了学生制作“土电话”和玩“土电话”的场景。
让学生在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深刻理解声音可以在多种物体中传播的道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加深其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本课遵循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传播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提出自己的猜想。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
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3.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4.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三、教学准备
事先做好的土电话,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木块,水,酱油,泡沫,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气体(空气)
声音可以在固体(木头、泡沫、沙子)中传播
液体(自来水、酱油、黄酒)
四面八方传播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利用土电话计算数学题目,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声音是如何通过土电话传播到同学耳朵里的”这样的疑问,从而导入新课。
在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利用课桌进行实验,让学生明白课桌可以传播声音,再对其它物体进行探究时,可以把这些物体都放在课桌上,用耳朵听敲击物体传来的声音。
这样做避免了直接在物体上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我提供了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得出声音能在三种状态的物体中传播的结论。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既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
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
3。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可封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沙、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次性纸杯,棉线、牙签棒。
2.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回顾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过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下边,我们就动手来做一做实验,看一看、听一听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又有怎样的传播效果呢?
(2)(出示课件)教师讲活动步骤。
学生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3.提出问题: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装什么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会应用到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性质。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液体传声的运用
(教师出示课件)讲述:科学家为了提高捕鱼量,通过研究,发现有的鱼对某种声音特别敏感,会向发声的方向游去,就研究出一种电子发生器,电子发生器一旦发出声音,鱼群就会向电子发生器的方向聚拢,游进网里。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鱼量。
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家是利用的是声音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性质呢?
生:科学家利用的是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性质。
2、固体传声的运用。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另外的例子,看家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在地板上。
当有人走进时,它马上就能知道。
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这是利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性质。
3、气体传声的运用。
师(出示多媒体,能听到声音的画面):前面两个例子利用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道理,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我们没有抬头看天空,却知道飞机正从头顶的空中飞过。
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生: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道理。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3、实验的途径提示:
(1)研究桌子、门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4.学生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5.把研究报告写的第二个活动记录表上。
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讲解“伏罂而听”的故事。
2、提问: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七、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