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专题2(1)
- 格式:docx
- 大小:1000.54 KB
- 文档页数:13
备考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专题二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及基本操作一、单选题1.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做反应器的是()A. 量筒B. 烧杯C. 锥形瓶D. 烧瓶2.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磨固体B. 搅拌溶液C. 引流液体D. 蘸取试液3.某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完成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A. 漏斗的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上B. 滤纸破损C.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 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4.下列对实验目的及操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为保持稳定,滴加液体时可以将胶头滴管的管口紧靠试管内壁B. 安全起见,实验室中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 为节约火柴,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的酒精灯D. 为防止酒精挥发,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后要再盖一次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验氢气纯度B. 熄灭酒精灯C. 氧气验满D. 倾倒液体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塞紧橡皮塞B. 配制溶液C. 滴加液体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
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A. B. C. D.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B. 过滤C. 量取液体体积读D. 称量NaCl固体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B. 塞紧橡皮塞C. 点燃酒精灯D. 测溶液的pH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A. 块状固体的取用B. 液体的倾倒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液体的滴加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很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闻气体气味B. 取用块状固体C. 滴加液体D. 稀释浓硫酸1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C. 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D. 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C. 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在试管口,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D. 玻璃仪器加热后可立即用冷水冲洗14.小宁同学用量铜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2mL,倒出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2 mL,小宁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A. 等于10mLB. 大于10mLC. 小于10mLD. 无法确定二、综合题15.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探究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4(1)检验SO2-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正确的操作是什么?4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
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第3课时 溴、碘的提取学习目标:1.了解溴、碘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溴、碘的提取和反应原理。
(重难点)3.掌握Cl -、Br-、I -的检验方法。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溴、碘的制备与性质 (1)Br 2、I 2的制备①制取溴单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Br 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 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分层,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橙红色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KBr===2KCl +Br 2。
②制取碘单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KI 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 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分层,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液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KI===2KCl +I 2。
(2)Br 2、I 2的物理性质(3)①溴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溶液中的碘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 2+2KI===2KBr +I 2。
②在水溶液中,溴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浅黄色溴化银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 +AgNO 3===AgBr↓+NaNO 3,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Br -。
③在水溶液中,碘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黄色碘化银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I +AgNO 3===AgI↓+NaNO 3,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I -。
④I 2遇淀粉变蓝色,该性质可用于检验I 2。
(4)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应用①溴可用于生产多种药剂,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
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②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含碘食品的生产也需要碘元素,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2.溴、碘的提取 (1)海水提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Cl 2Br 2的水溶液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冷凝粗溴――→精制溴单质。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一、概念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 )提示:×。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用稀盐酸酸化时会引入氯离子,应先用稀硝酸酸化。
2.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
( )提示:×。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时,应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 提示:√。
4.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肯定有钾元素,可能有钠元素。
( )提示:√。
5.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 ) 提示:×。
铝箔外层氧化铝的熔点较高,熔化的铝没有滴落。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题组1 常见物质的检验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常用的方法是( )A.取样,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B.取样,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C.取样,滴加稀硫酸,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D.取样,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D。
检验SO2-4时,需要先加入稀盐酸以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即可。
A项中不能排除CO2-3和Ag+的干扰,B项中不能排除Ag+的干扰,C项中引入了SO2-4。
【特别提醒】检验下列离子时,一定注意下列问题:(1)NH+4:加入NaOH溶液后必须加热,才能使生成的NH3逸出。
(2)SO2-4:必须用稀盐酸酸化,以排除CO2-3、HSO-3、SO2-3的干扰。
实验专题二——物质的制备与提纯、辨别[考点扫描]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装置、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掌握几种重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制取。
3.物质的检验在中学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检验物质包括气体、阳离子、阴离子、有机物等。
4.鉴别要求掌握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不用试剂鉴别、信息鉴别的思想与方法(从信息迁移角度设置的物质检验题)。
5.物质分离提纯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综合法三种。
6.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知识指津]1.中学教材中按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加热可将气体制备分为五组:(1)固+固气组:有O2、NH3、CH4等;(2)固+液气组:有H2、CO2、SO2、NO2、C2H2等;(3)固+液气组:有Cl2、HCl、NO等;(4)液+液气组:有C2H4和CO等。
(5)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有:H2、CO2等。
要求熟练掌握以上各种气体的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原理、装置简图、净化、检验和操作注意事项。
2.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一般可用下图表示:3.几种重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制备:氢氧化铝、硫酸亚铁、溴乙烷、乙酸乙酯、香皂、脲醛树脂、Fe(OH)3溶胶、AgI胶体等。
4.制备物质的合理方案的选用原则:原理正确、步骤简单、原料易得、节省原料、易于分离提纯、污染少。
如制备CuSO4、Cu(NO3)2、Al(OH)3等有多种方案,但最正确方案只有一种。
5.物质检验题常需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因而这类题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常见题型。
解答物质检验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取试样,加试剂,说操作,由现象,定结论”。
6.物质的鉴别(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依据外观特点,辨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辨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假设均无明显外观特点,可考虑可否用加热或焰色反映区别开来。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解析:氯气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有色布条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A、B无法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C中由于Cl2和HCl都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达到实验要求。
答案:D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O2D.氯水在密封无色玻璃瓶中久置后酸性将增强解析:氯水中主要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三种离子H+、Cl-、ClO-,A不正确;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HClO氧化褪色,B正确;氯水光照后,发生反应2HClO2HCl+O2↑,生成强酸盐酸,放出O2,C、D正确。
答案:A3.制氯水最好的方法是( )解析:氯气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C4.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⑤盐酸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HClO的漂白性、酸性以及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要求该物质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酸性需有较多的H+,漂白性要有HClO。
①和②中只有Cl2分子,④中Cl2分子与CCl4溶剂之间不反应,产生不了H+和HClO,⑤中HCl只有酸性无漂白性,③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⑥中发生反应:Ca(ClO)2+2HCl CaCl2+2HClO,且少量漂白粉反应时盐酸过量。
答案:C5.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B.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C.使它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D.增加氯的含量,有利于漂白、消毒解析: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不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漂白粉较稳定。
第一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1。
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对应正确的是()A.红磷B.高锰酸钾C.氢氧化钠D.氧气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手心3.(多选)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离提纯4。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5.(多选)在制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错误!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将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以随时测定烧瓶中液体的温度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D.收集蒸馏水时,从开始馏出液体就收集6.下列实验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浓缩硝酸钾溶液B.粗盐的提纯C.从碘水中分离出I2D.分离汽油和水关键能力综合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本草纲目》中记载“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描述的实验方法是()A.过滤B.分液C.蒸馏D.萃取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 D.3.实验室用KClO3分解(MnO2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实验后回收剩余固体中的MnO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溶解、过滤、蒸发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溶解、过滤、结晶D.溶解、结晶、干燥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专题0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等。
【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要点诠释】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4.托盘天平:(1)左物右码。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6.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7.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9.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一、单选题(共20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可以将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B .可用2Ba(OH)溶液鉴别4NH Cl 、()442NH SO 和24K SOC .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D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少量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3.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B .KCl 和MnO 2的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 2C .纸层析法分离Cu 2+和Fe 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 3+在固定相中分配得更多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3-5次,要求斑点直径小于0.5 cmB .抽滤过程中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加洗涤剂浸没沉淀,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C .将两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分别投入到1 mol/LCuSO 4溶液和1 mol/LCuCl 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CuCl 2溶液中铝片表面能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D .将移液管中液体放出时,移液管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以免污染试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抽滤装置中洗涤晶体时,为减少晶体溶解损失,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滤纸B .纸层析法分离Cu 2+、Fe 3+时,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3~5次C .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D.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6.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用苯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子打开B.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在苯溶液中呈紫红色D.分液时,待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尽后,接着从下口把碘的苯溶液流入另一个烧杯2.将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C.加入3mol/L的盐酸0.2V L,再稀释至1.5V LD.加入等体积0.9mol/L的盐酸,混合均匀3.下列判断或叙述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D.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 B C D装置目的制取()2Fe OH沉淀将2Zn Cu Cu++=2Zn++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分离苯和硝基苯测定224Na C 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A B.B C.C D.D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SO2):饱和NaHCO3溶液B.NO(NO2):水C.Fe(OH)3胶体(FeCl3):NaOH溶液D.Cl2(HCl):饱和NaCl溶液6.高效净水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组成可表示为()6nn mAlFe OH Cl-⎡⎤⎣⎦,该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
某工厂欲以工业废料(金属铁、铝及其氧化物)为原料、采用如下流程来制取PAFC: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AFC因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而能净水B.往甲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一定呈血红色C.试剂X具有氧化性D.乙溶液一定不呈强碱性7.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2006年10月16日宣布,该实验室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297118Og,并观察到其存在了不到1毫秒时间。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熟悉常见药品的保存、取用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方法及对污染物、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3.能识别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并对常见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
4.树立实验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化学药品的保存与取用1.化学药品的保存(1)按药品状态⎩⎪⎨⎪⎧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2)保护瓶塞⎩⎪⎨⎪⎧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橡胶塞;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玻璃塞(3)密封: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或易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的物质应密封存放,如NaOH等;白磷易自燃要保存在水中。
(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并存放在冷暗处,如硝酸、硝酸银等。
(5)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存放①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要密封存放在冷暗处; ②易燃、易爆药品还应远离火源和电源放置; ③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图形标志标志意义爆炸品易燃气体氧化性物质有毒品腐蚀品3.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原则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少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2)药品的取用方法(3)实验后药品的处理方法①实验用剩的试剂(钠、钾等除外)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②实验产生的废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要进行回收处理,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容器中,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1)硝酸铵、油漆、汽油、黑火药等都属于易燃易爆品不能带上火车()(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3)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中()(4)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5)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基础,下列药品的取用方法或使用的仪器正确的是()A.用镊子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B.用药匙取锌粒制取氢气C.用胶头滴管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D.取用固体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盖满容器底部即可2.以下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当的是()酒精NaOH溶液浓硫酸浓硝酸A B C D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1.物质加热中的安全问题(1)酒精灯的安全使用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火灾。
化学实验专题【基本操作】1.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在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上不小心沾上苯粉,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3.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备环己酮:环己醇、环己酮和水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1)酸性Na2Cr2O7溶液氧化环己醇反应的△H<0,反应剧烈将导致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副反应增多。
实验中将酸性Na2Cr2O7溶液加到盛有环己醇的烧瓶中,在55~60℃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后,加入适量水,蒸馏,收集95~100℃的馏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混合物。
①酸性Na2Cr2O7溶液的加料方式为。
②蒸馏不能分离环己酮和水的原因是。
(2)环己酮的提纯需要以下一系列的操作:a.蒸馏,收集151~156℃的馏分;b.过滤;c.在收集到的馏分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d.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①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
②上述操作b、c中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锥形瓶、玻璃棒外,还需。
③在上述操作c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3)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环己酮,环己酮分子中有中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4.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2FeCl 3+2FeCl 2+2HCl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
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
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 .缓慢冷却溶液B .溶液浓度较高C .溶质溶解度较小D .缓慢蒸发溶剂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
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 .无水乙醇B .饱和NaCl 溶液C .70%乙醇水溶液D .滤液(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探究实验、实验设计与评价】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 放入15.0 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 并收集到气体Y 。
①甲同学认为X 中除Fe 3+外还可能含有Fe 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 2+,应先用 (选填序号)。
a.KSCN 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 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 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 (标准状况)气体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2222422SO Br H O HBr H SO ++=+然后加入足量BaCl 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
由于此推知气体Y 中SO 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 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 中还可能含量有H 2和Q 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 中试剂的作用是 。
O CH OHO O(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选填序号)。
a. A之前b.A-B间c.B-C间d.C-D间(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6.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7.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
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假设d:根据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
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
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
8.NCl3既可用于漂白,又可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
已知:NCl3熔点为-40 ℃,沸点为70 ℃,95 ℃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在热水中易水解。
实验室可用Cl2和NH4Cl 溶液反应制取NCl3。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M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
(2)各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3)当装置B的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b处的活塞,应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装置D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的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则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pH =4时电解NH 4Cl 溶液也可以制得NCl 3,然后利用空气流将产物带出电解槽。
电解池中产生NCl 3的电极为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Cl 3可与NaClO 2溶液反应制取ClO 2气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1)浓盐酸 (2)a 、b 、c 、e 、f 、d (3)70~95 ℃ 吸收尾气并防止倒吸 (4)在热水中发生的反应为NCl 3+3H 2O=====△3HClO +NH 3↑,NCl 3本身无漂白性,但在热水中会水解生成NH 3·H 2O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生成的HClO 又使其褪色 (5)阳极 3Cl -+NH +4-6e -===NCl 3+4H + (6)2NCl 3+6NaClO 2===6ClO 2↑+6NaCl +N 2↑9.SO 2虽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同学在实验室设计如下实验,对SO 2的部分性质进行了探究。
(1)二氧化硫的水溶性。
①SO 2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其中有H 2SO 3生成。
向SO 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HSO 3固体,有气体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有关平衡方程式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