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疗不如食疗
- 格式:pdf
- 大小:84.45 KB
- 文档页数:2
药补不如食补,定论自古相传。
小米:与豆类食物混合食用,效果更佳。
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浊、和胃安眠等功效。
小米还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
经常食用小米饭,可防治肾气或脾胃虚弱,腰膝酸软、消化不良等病症。
小米属于糙米类,富含纤维,可治便秘、贫血。
黑大豆面部麻痹、风湿,各种关节炎、腰腿痛的最佳食补黑豆具有补肾强身作用。
黑豆味甘性平,是一种清凉性滋养强壮药。
具有祛风除湿、调中下气、活血、解毒、利尿、明目等功能。
临床实验证明,黑豆具有补肾阴之长。
用黑豆治疗肾虚阴亏、肾气不足等病症。
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及食用价值提供优质蛋白质比牛奶、猪肉、小麦粉高数倍:微量元素如钴(目前认为具有预防冠心病作用)在大豆中的含量比小麦高37.6倍;硒,现在已证明是一种重要的抗癌元素,在大豆中含量也是较高的。
故大豆被誉为“微量元素的仓库”。
维生素B1、B2、B5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大米、面粉和玉米粉等谷类食物,有的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虽然大豆中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后,其维生素C含量可达20毫克/100克,其它维生素含量也都有所提高;大豆发酵制品增加了维生素B12的含量。
因此,经常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提高健康水平。
大豆及其制品可防治心血管病症、贫血食用大豆蛋白质明显地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病症的概率。
大豆中卵磷脂会将积存在血管壁及细胞中的胆固醇予以乳化,溶解到血液中,从而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豆制品,是消除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的“药”食。
每天大豆或大豆制品的摄入量达到一两左右才有治疗效果。
大豆是糖尿病患者理想食品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由于人体胰脏无法分泌充分的胰岛素,而使体内糖代谢发生障碍,使糖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或残留在血液中。
大豆中的磷脂,可促使胰脏顺利地分泌出胰岛素,参加糖的代谢;同时磷脂促使排泄物排出体外,避免了血糖的升高。
药疗不如食疗【大枣黄豆粥】原料:黄豆50克,大枣10枚,粳米200克。
制作:①黄豆洗净泡发一宿。
②大枣温水泡15分钟后洗净。
③粳米冲洗一下,放入锅中,加水烧开。
④放入黄豆小火熬40分钟,再加入大枣熬40分钟。
食用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或盐拌匀即可。
功效:补气活血,滋润肌肤。
方中黄豆益气养血,健脾宽中,润燥行水,通便解毒。
黄豆含有很多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经常食用,会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肌肤排除毒素,令肌肤润泽青春。
大枣可使身体气顺血旺,配合黄豆中丰富的养料送达毛发与全身细胞,以达到润泽肌肤的功效。
是肌肤干燥粗糙、发质干枯人士的食疗佳品。
【大枣桂莲鸡蛋汤】原料:大枣10枚,桂圆肉20克,莲子40克,鸡蛋100克,姜10克。
制作:鸡蛋放入冷水锅内,放在火上加热煮熟,去壳;桂圆肉洗净;莲子去心,保留莲子衣;大枣去核,洗净;生姜去皮切片;锅内放入适量水,用旺火煮开,下入桂圆肉、莲子、大枣、姜片、鸡蛋,用中火煮2小时即成。
清淡适口,回味甘甜。
功效:宁心安神,养血润肤。
2、祛皱美容妙方【大枣花生炖猪蹄】原料:大枣100克,花生米(带红衣)100克,猪蹄4只,料酒25毫升,酱油6O 毫升,砂糖30克,葱段3O克,鲜姜15克,八角、花椒、小茴、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大枣和花生米用清水洗净后放碗中,加清水浸润备用。
将猪蹄上的毛去净,洗净放锅中,加水适量,煮四成熟捞出,加入酱油拌匀。
锅内入油适量,旺火烧七成热,将猪蹄倒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将猪蹄淹没,烧沸后,加入大枣、花生米及调料,继续用小火烧至猪蹄烂熟即可。
用法:每天吃猪蹄1个,并同时吃适量大枣和花生米,分四天吃完,经常食用。
功效:本方养颜美容,防止和减少面部皱纹,维护皮肤弹性,并有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作用。
适用于需要美容和防治面部皱纹者,对患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身体虚弱者有疗效。
按:花生米,又称“长生果”,常食花生,有滋补强壮之功。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良好的睡眠,可以调气养神,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
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
人在熟睡的状态下,有助于元气的恢复、积蓄。
体内也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这便是美美地睡个好觉后,感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道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在夜晚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促进生长发育,对中老年人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中医养生讲“三分调,七分养”,是指人体脏腑失衡的时候,虽然用特别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有七分,是要通过在日常睡眠、饮食、情志、运动等诸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并保持平衡。
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不要跟太阳对着干。
有专家指出:夜间11~3时,是皮肤代谢的高峰期,这时源源不断的血液供给皮肤以之充分的营养,吐故纳新,使皮肤保持健康和弹性,经常睡眠好的人会容光焕发,面色红润,这就是其中的奥妙。
实际上,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最佳的睡眠时间,这是高质量睡眠的奥秘。
地球上的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万物在白天的时候活动,夜晚的时候潜藏,这是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就会比较健康,否则,自然的规律就会反作用于人体。
长期频繁过度的夜生活,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给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从而出现各种病症,医生称之为“夜生活综合征”。
2007年11月28日腾讯网就发表22岁小伙猝死网吧的报道,告诫年轻人“夜生活”应适度,并提到“夜生活综合征”造成年轻人猝死几率明显增加,为本是年富力强、生命力活跃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国有句俗话:“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
当面对生活中的小病时,哪怕只是上火嗓子疼,有些人就会首先想到“吃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它们所具有的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安神等补益功效对于人体的保健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此,一些缺乏正确中药知识的人,甚至将吃中药作为家常便饭一样。
虽然中药的补益作用非常显著,且确实能够起到保健、养生的效用,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食用药材必然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相应的不良反应。
另外,保证人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即是饮食。
只有食物才能保证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的全面供给,而药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食物充分而全面。
单从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证明“药补不如食补”这个道理了。
事实上,大部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病态体质,都是可以通过食物有效改善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疲状的气虚体质者,就可以通过“食补”来达到补气的效果,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猪肉、蛋类、奶制品、花生、核桃、松子等具有补气效果的食物,就能有效改善气虚体质。
只要不是非常严重或长期存在的气虚证,在经过“食补”之后,气虚症状就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此时如果盲目地服用药物进行补益,则很可能会导致副作用的发生,对人体并无益处。
如果是年纪较轻或实热证者,盲目服用人参、冬虫夏草等助热生火的补气药物,反而会力加重其体内的功能失调状况,造成血热妄行、内火上炎,从而引发心神不宁、头晕、目痛等症状。
即便是年老、体弱之人,如果不适当的进补药物,也会因为“虚不受补”而导致不适反应的出现。
因此,“药补”并不是适合任何人的进补方式,相比较来说,“食补”却能更加有效而安全地起到补益人体的作用。
另外,在选择“食补”或“药补”进行调理的时候,还应掌握正确辨证的方法。
首先,应注意先“食补”,再“药补”的先后顺序,如果“食补”无效,才可进行“药补”。
其次,对于不同的病症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以药、食相结合,对症施用,才能安全而有效地起到补益效用。
千年养生智慧,食疗胜于药疗前言:中国传统中医药智慧认为,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自古以来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所以太生源小编想告诉大家:对于疾病,预防胜于治疗,食疗胜于药疗!自古就有食药一体营养观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
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
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
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而且,食物可以当饭吃,药物就不行。
这就是扁鹊所说的:“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而通过食物来达到疗养身体,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食疗。
调理阴阳的营养观《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体的健康状态为“阴平阳秘”(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内经》提出了调理阴阳营养观,即用食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盛衰之偏。
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肴陛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
药补不如食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红枣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阴润肺,荞麦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沙棘含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沙棘药用能滋补肝肾、补脾健胃、调经活血。
糯米、黑米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病人。
中医根据疾病辩证和食物性味采取动物内脏来补养人体脏腑的治疗,如贫血、夜盲症、肝虚,可食用猪肝,肾病食用猪腰、羊腰,遗尿食用猪膀胱,胃病用羊肚等。
日常如何食疗养生和滋补强身?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
再好的药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拥有好心态。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副“心疗”处方,请收好!
1、笑是营养素
爱笑的人,生活总是充满幸福和快乐。
吃到好吃的美食,看到好看的电影,听到好听的歌曲,都给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添一份欢笑。
2、“话疗”是特效药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健康秘方:多和家人沟通,多和朋友交流,多和爱人说话。
不交流,心结还在,人自然抑郁不开心。
多沟通,心结自然解开,人自然就轻松!
3、朋友是“不老丹”
研究发现,朋友多的人平均延寿7年。
所以我们要多和朋友见面,聊天,有假期还可以一起去旅行。
多跟乐观爱笑的人在一起,积极的情绪能够传染。
4、宽容是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
吃一点小亏,别在意;被不重要的人误会,别解释;受了委屈,别上心。
宽容一点,看开一点,心情才会好一点!
5、淡泊是免疫剂
做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心会很累。
遇事不妨潇洒、大度一点,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满足感。
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好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
愿你时刻保持好心态,读书、跑步、努力工作、关心身体,成为最好的自己,日子过得更舒心洒脱,身体才会健康长寿。
“药补”不如“食补”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又称“食养”“食补”,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强体质的活动。
我国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饮食养生不仅能够滋养身体、预防疾病,还能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1、因人而异,天人相应人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比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应当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来驱除寒湿。
不同季节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如冬季天气寒冷,应多选用温热食物以增温祛寒,并佐以辣椒、花椒、肉桂等辛热之品以增加温热的功效。
夏天气候炎热,应多选用寒凉食物以消暑解热,如主食多吃小米、大麦类食品,多喝些绿豆汤,多吃些水果、西瓜等寒凉食物。
2、体质辨识,阴阳调补调补阴阳结合个体的体质差异,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比如人们常用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用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
3、合理膳食,饮食有节饮食有节保证定时、定量进餐,做到细嚼慢咽,保持愉快的就餐心情。
注意卫生不吃腐败之物,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坚持饭后漱口,养成饭后做适量运动的习惯,避免饱食入睡。
4、清淡适宜,荤素搭配结合体质,审因用膳根据个人的机体状况来合理调配膳食。
比如体质健壮者,应该饮食清淡,不宜过多食用膏粱厚味及辛辣之品。
体质虚弱者,应该适量多吃禽、蛋、肉、乳类补虚作用较好的食品,少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
因阳虚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 应多吃一些羊肉、狗肉、虾类等温热壮阳的食品,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
阴虚而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乳类制品,忌用辛辣的温热之品。
通过“食疗”的方式改善身体疾病,这不仅仅是中医的理论,在国外也非常盛行,美国《预防》杂志报道,假如身体呈现疲惫、健忘、无力、血压高级表现,第一是需求休息,第二即是弥补养分。
关于药的谚语范文一:关于药的谚语药,是人们疾病时的救星。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草药、中药渐渐成为了代表。
随着时代的推进,西药也不断地发展。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关于药的谚语有哪些?“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这句话告诉我们,气补才是补身体的最佳方式。
它让我们更加注重锻炼身体,让身体健康因自己而来。
“久服成毒,忌用成病。
”这句话是告诫我们吃药也是有限度的。
大量滥用药物会使身体产生抗药性,副作用也会增大。
所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尊重医生的建议,遵照医嘱服药。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支好药三分药。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具备一切能力,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另外,一支好药也需要三分药,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我们配合得当,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的功效。
“药到病除,医到人安。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看病是个过程,不是病急乱投医。
我们要仔细听取医生的建议,跟随医生的步伐,在医生的治疗下逐渐康复。
总之,药物的作用是为了人类的健康服务,而不是成为人类的依赖。
我们需要对药物有透彻的了解,明确如何使用,才能真正做到对我们的身体负责。
重点分析:本篇文章重点在于对谚语的解析和分析,让人们在听到这些谚语时能够明确知道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用词方面尽可能使用简洁易懂的词汇,避免使用太过专业的词汇。
范文二:药可医病也可嗾狗?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保健,都离不开药物的帮助。
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误用,就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在许多社交平台上,流传着“药可治病也可嗾狗”的说法,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药可治病”这句话的确是对的。
药物对于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我们要根据医生开的处方正确服用。
但是,“药可嗾狗”的说法却是严重错误的。
药物被称为“药剂”,这本身就是指药物有着具有毒性的成分。
如果人们错误使用药物、或者把药物当作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就有可能给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造成药物被滥用的往往是人们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足。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水疗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可以说就不会有生物的存在,关于水的健康,也一直是很多人研究的话题,但是什么样的水才是健康水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开篇写道:“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水疗,水乃百药之王,百病克星。
” 我们每个人天天在喝水,处处在用水,以维持各种生理活动。
但现代人往往对水认识不够,水盲比文盲多。
不良的饮水习惯,会降低*的免疫力,容易造成亚健康。
现在欧洲国家已经悄悄地兴起水疗法。
健康水的前世今生38亿年前的地球,大陆上还是一片蛮荒,深沉的海洋中却已开始孕育生命了。
经过了亿万年,生命不断进化,终于产生了陆地生活的人类。
但是人类始终保持了对于海洋的记忆。
时至今日,人类血液、体液、母体羊水中镁、钙、钾、钠、硫酸根、氯离子等矿物质的组成比例,和海洋深层水十分接近。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水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离。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优质健康的饮用水,以期回归生命的原点,涤除身体的疲倦和心灵的尘垢。
古代帝王梦寐以求之生命起源于水,*的70%由水构成,从这个意义而言水质决定了体质。
追根溯源,不仅仅是现代人对健康水高度重视,古人同样梦寐以求,追寻不懈。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注重饮用健康水的皇帝。
一位是汉武帝,另一位是清乾隆。
据《汉书·郊祀志上》记载,汉武帝于建章宫中修建高达20丈的承露盘采集天地之甘露,再和玉屑饮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武帝发明的铜人取露水、添加玉屑的饮水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A B健康饮水机。
露水解决了水的安全、清洁的问题,添加玉屑解决了补充微量元素的问题,将安全的水变成了健康的水。
只是汉武帝的健饮机耗资极其巨大,非鼎盛期的帝王不能享用。
而且玉屑,虽然经过了研磨,但是毕竟颗粒很大,因而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应该也非常有限。
但是其健康饮水的观念和思路,无疑是领先的和正确的。
无独有偶的是,清代的乾隆也是一位高度重视健康饮水的皇帝。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以银斗精密测量全国各地水的重量。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为百药之王!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本草纲目》中讲,水为百药之王;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水补不如气补。
这个气为无任何环境污染的、含氧负离子的空气。
这个气补要获得有一定困难,可水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长期饮用弱碱性矿泉水,国内品牌如千岛湖水、河源万绿湖水的农夫山泉,河源龙川黎嘴镇梅子坑的霍山矿泉水。
生活窍门(一):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碱性食物最近人们一直在提酸碱性食物,那么究竟如何合理的搭配算碱性食物呢?这要从人体内的环境来谈一下。
人体内环境基本是中性的,略偏碱性。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都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所中和,不致于使人体内部环境呈酸性,但有时也可造成紊乱。
每餐进食,食物都有一定的酸碱度,也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
但总体来说注意碱性饮食,保持体内弱碱性环境是基本的要求。
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
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
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人工矿物质水由于人为添加了矿物质,破坏了水的酸碱平衡,甚至比纯净水还显酸性。
而所谓食物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的元素的性质。
一般金属元素钠、钙、镁等,在人体内其氧化物呈碱性,含这种元素较多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如大豆、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牛奶等。
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属于酸性食物。
如猪肉、牛肉、鸡肉、鸭、蛋类、鲤鱼、牡蛎、虾,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麦、啤酒等。
因此,家常菜一定要注意酸、碱食物的合理搭配,否则,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
为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又必然消耗体内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而引起缺钙等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病、神经病,特别是在节假日里,如果肉类较多,就更应该注意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免造成机体酸碱平衡失调。
中医养生食疗与药疗的协调之道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强调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方式来维护人体健康。
而在中医养生中,食疗和药疗是两个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食疗与药疗之间的协调之道。
一、食疗和药疗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养生中,食疗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来调节人体健康的方法。
中医药疗则是通过药物的应用来治疗和调理身体。
食疗和药疗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但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食疗强调通过日常饮食中的搭配和调节来养生,尤其注重食物的性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比如,苦味的食物可以疏肝理气,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敛肝气,甘味的食物可以补脾益胃等。
食疗侧重于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注重长期均衡食谱的搭配。
药疗则是依靠中药或其他药物来调理身体,一般用于治疗已有的疾病或症状。
中药的选择和剂量根据疾病情况和体质差异来确定,常涉及方剂的调配和药物的煎煮等工序。
药疗侧重于疾病治疗和病情调理。
二、食疗与药疗的协调关系虽然食疗和药疗在形式和应用上存在差异,但二者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食疗和药疗可以相互协调,发挥更好的养生效果。
1. 食疗与药物相辅相成食疗可以在药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例如,服用一些寒凉或温热性质的中药后,可通过合理的食疗来调理身体,使中药的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比如,服用寒凉中药后可适量摄入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辣椒等,以避免身体寒凉过重。
同样地,服用温热中药后可适量摄入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如绿豆、莲子等,以避免身体过热。
2. 药食同源,相辅相成中医学认为,药物和食物都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二者在成分和功效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有些常见的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如大蒜、葱、姜、枸杞等。
这些食物可以作为日常养生的一部分,并在养生过程中发挥药物一样的作用。
3. 注意食药相克和相互影响食疗和药疗的协调中需要留意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食物和药物之间存在相克作用,如某些药物不能与葡萄柚一起食用。
药补不如食补:食物搭配得当堪比药物
*养生导读:生活中,绝大多数食物药食同源,即有
些食物也是中药。
因此,人们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全面均衡,又要讲究相生相益科学搭配,尽量用食物代替药物来调节身体机能。
下面一起来看看食物怎样搭配,吃得最健康,最利于保健养生。
*药食同源这些食物这样配伍比药牛
* 猪肉+大蒜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
*鸡肉+栗子老母鸡煨栗子,补脾造血。
生姜羊肉
* 羊肉+生姜羊肉补阳生暖,生姜驱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还可驱外邪,并可治寒腹痛。
*鸭肉+山药老鸭补阴并可清热止咳,山药的补阴之力更强,二者共食,补肺效果更佳。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理疗双11将至,在电商软硬广告促销兼施,轮番轰炸下,你是不是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服装、化妆品、日用品、零食……全都准备趁便宜囤个够?然而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有多少钱花在了健康上?据香港媒体报道,一代武打明星刘家辉,三年前因中风入院导致右边身体瘫痪,昔日健硕身躯骤变瘦骨嶙峋,为治病千金散尽,最终妻离子散。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中,身体阴寒的梅长苏,纵有心系天下的凌云壮志,心思缜密又足智多谋,羸弱之躯也难逃油尽灯枯、精力衰竭而死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甚至引来无数网友为他过“头七”。
生活的现代社会,还在为美好未来奋斗的你,敢说健康不重要吗?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健康需要我们怎么投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自己最能把控的。
年轻人的身体可劲儿造,宿醉、垃圾食品、熬夜、抽烟……照样精神百倍,百病不侵。
可是,看看我们的父母一代,他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如今的三高富贵病已经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看着父母日渐老去,作为儿女,常常无奈叹息,拿什么报答你,我的父亲母亲?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
”传统的药物治疗西药治疗往往加速血管病变、影响肝肾代谢功能、甚至导致尿毒症、心绞痛、类风湿等。
手术缺点更加明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支架等手术风险巨大。
其实,各种三高病的日常预防更重要,学会自我理疗是关键。
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生活、平衡心态都有助于预防三高病,净血却是预防三高病的关键。
东研健康推出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通过光量子透皮和脂蛋白酶结合,快速分解血液之类垃圾,能打散粘合成族的红细胞群,改善全身微循环;清洗掉红细胞表面的脂质包裹层,恢复红细胞变形活力和通气性,并能给红细胞表面充负电,增大相互排斥力,保持红细胞的离散和流动活力;消除血液中的毒素和自由基,消融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双向调节;刺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延缓衰老等作用。
药补不如食补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过:“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由此可见,食疗的重要性,正如孙思邈本人所说安身之本,必滋于食。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可见食物不仅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品,也是祛除百病的良方。
黄小米,学名粟,粟又称“谷子”,古代又作“禾”,也叫“粱”。
现在,一般称没有去壳的为谷子或粟,去壳之后称作小米。
为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明朝《本草纲目》说,黄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中医认为黄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
小米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是敬养老人、哺育幼儿、滋补身体的佳品。
1、产妇虚寒调养: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皆因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铁量比大米高一倍,维生素B1比大米高1.5~3.5倍、维B2高1倍,因其含铁量高,所以对于产妇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
2、补脾健胃: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具有补脾健胃,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3、抗衰老:小米粥的硒含量也很高,应该经常食用。
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4、治疗失眠:中医认为,小米性微寒、味甘,有健脾、和胃、安眠的功效。
另外,小米含丰富的淀粉,进食后能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数量。
每晚熬小米粥喝,不仅睡得快、睡得香,而且第二天早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
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
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
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
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关注健康,关注五谷养生品牌:原谷公社原谷公社,用良心和爱心铸就每一粒食材。
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养生保健并非医学所能替代,那么医院是干什么的?医院是救急的,有急有难找医院,我们知道化学**不如草药,就是中草药都大面积种植,农药超标,如果连续喝上一个月的中药,容易酮体中毒,因为农药里面的铅汞会沉积在我们的肝脏,排不出去,所以,现在有个新的代名词叫药源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的药严重伤害肾脏,有的人吃了三十年的降压药,最后连肾都保不住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凡是降血脂的药严重伤害肝脏,所以药的毒副作用对我们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
但是,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药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我们的身体,只能起替代作用,老人有句话叫:有病三分治七分养,因为药起到的是控制----替代,比如吃降糖药,是刺激分泌胰岛素,等到一定时间,刺激不行了,改成体外注射胰岛素;还有心脏病,很多人在吃速效救心丸,****,等这些药不起作用了改成,作个支架、搭桥安个起搏器。
很多人大把的钱送到医院,也没有找到健康。
所以,我们过去的观念就是:攒钱----等病-----进医院-----痛苦而终。
那么现在的观念是:花小钱----养生-----精力充沛----享受生活----无疾而终。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食养文化,也就是能够食疗就不别去药疗,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死亡的人中,有1/3死于药物的滥用,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中药三分毒,西药七分毒,很多人常年累月依赖于药物,且始终得不到健康,这都值的我们去反思。
我们都知道莲子清心、百合润肺、大枣补血,这些都叫食疗,所以食疗起到的作用是营养细胞的,它有激活细胞的作用,修复细胞的作用,最后起到的是促进细胞再生。
所以很多人通过食品一天一天的带来了健康。
所以十六大把健康提到了重要议程,全民奔小康,先要有健康。
与其存钱等病,不如花个小钱保健康。
古人都知道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是等有了病再去治。
药疗不如食疗
1、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2、心血气不足,桂圆煨米粥。
3、萝卜小人参,常吃有精神。
4、常吃萝卜和葱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5、常吃萝卜常喝茶,不用医生把药拿。
6、吃萝卜,喝热茶,郎中改行拿钉耙。
7、九月九,大夫抄着手,家家吃萝卜病从哪里有?
8、萝卜抗癌,降福消灾。
9、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连。
10、萝卜、干姜、梨,治咳有效又便宜。
11、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12、黄瓜鲜脆甜,常吃美容颜。
13、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14、多吃紫茄煮米饭,黄疸肝炎好得快。
15、多吃番茄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16、胡萝卜,小人参,常吃长精神。
17、红萝卜,显神通,降压降脂有奇功。
18、韭根韭叶,散瘀活血。
19、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20、青龙白虎汤,喉病保安康。
(俗谓橄榄是治喉病的“青龙”,萝卜是治喉病的 “白虎”)
21、包饭用荷叶,清香又解热。
22、鲜藕止血,熟藕补血。
2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24、羊肉补气血,肺虚最相宜。
25、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6、一香能驱百臭,一蒜能杀百菌。
27、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
28、大蒜不值钱,能防脑膜炎。
29、大蒜是个宝,抗癌效果好。
30、一日不吃姜,身体不安康。
31、姜开胃,蒜败毒,常吃萝卜壮筋骨。
32、冬天一碗姜糖汤,去风去寒赛仙方。
33、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34、冬吃生姜夏吃蒜,不用医生开药方。
35、晨吃片姜,赛过人参鹿茸汤。
36、鼻子不通,吃点大葱。
37、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38、平常绿豆芽,通便催奶下。
39、赤豆利脏腑,祛毒又滋补。
40、热天一块瓜,强如把药抓。
41、一天吃点枣,气壮身体好。
42、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43、红枣茵陈汤,肝病好单方。
(红枣二百克与茵陈九十克共煎,食枣饮汤)
44、红枣芹菜根,能降胆固醇。
45、红枣黄芪汤,补血养气好效方。
46、酸枣加白糖,安眠帮大忙。
47、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48、常把核桃吃,润肤黑发须。
49、早晨喝杯淡盐汤,胜过医生去洗肠。
50、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