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版》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历史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5.73 KB
- 文档页数:7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本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非)两部分,共100 分,考用5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1 题共 44 分。
答案请挨次填在答题卡21 至 31 题上)1. 快速脱大危机, 斯福采纳系列干的政策。
此中域控举措()①减少作物栽种面, 控品量② 整品构, 鼓舞品出口③增添政府, 范品售④努力降低品价钱, 解决民生困A. 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后达国家国内生年增率”( 位 :%) 表 , 据此达国家展体特色解正确的选项是() b5E2RGbCb5E2RGbC英国法国邦德国美国日本20 世 50 年月 2.8 4.57.9 3.39.120 世 60 年月 2.9 5.7 4.4 4.310.5A. 美国、欧盟、日本争日趋加B.恩斯主本主展供给活力C. 世界格局多极化一步加D.世的成立推了持增3. 我国在 1961 年、工、重工之的比率是21.8 ∶ 26.1 ∶ 52.1;1964年是33.3 ∶ 30.3 ∶36.3 。
种比率关系的化反应了() p1EanqFDp1EanqFDA.知青下促大展B.公民整政策收效著C.中央底清理了“左” D.中国了工化目4. 宋朝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州)雪”。
反应宋朝() A.重心达成南移B.商帮力兴起C.手工水平的提升和市起D.本主萌芽出5.正清在《中人民共和国史》中:( 在社会主建期) “毛及其同僚依赖方式上的化,通大模的力,以奇观;及其同僚同依改方式⋯⋯只管在型上二者十分不一样⋯⋯来提升生率。
”后者不一样于前者的是() 。
A.民土地的自主大B.改了此前的土地全部制性C.反应了代的展方向D.背了当的生力展水平6.某些学者,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展是一个不行切割的持程。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获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 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获得的。
天津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新课标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夏王不降死后,其弟扃继承了王位。
扃死后,其子廑继位。
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了,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夏朝已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B.夏朝的王位继承并无定制C.夏朝仍存在着禅让制度残余D.“封建兄弟”现象已较为普遍2.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不仅是周王的联盟,还成为世代相传的行政长官。
他们建立了地区性的官僚、军队和税收制度,不断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自己的权威”。
这种现象A.有利于西周的长治久安B.表明宗法制不适应时代的需要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为分封制的瓦解埋下了隐患3.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的家事。
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
这种情况反映出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B.古代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C.君主专制的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中的倒退4.1402年6月,燕王朱棣即位之后,为了解决中央政权体制中强化君主集权与行政效能下降之间的矛盾,开始采取一种渐进的过渡形式,以修正其父所确立的中央辅政体制。
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这表明A.明成祖欲恢复宰相制度B.内阁大臣已拥有行政大权C.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D.内阁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偶然5.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征韩侵华)前两个步骤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源,所以日本实行替代的策略来达到征朝侵华的目标,没有灭亡清政府。
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历史试卷1.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
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3.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4.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不能说明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6.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7.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
河北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纸上。
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面高雄市苓雅区行政区划部分截图突出反映了A.政府对基层民众的严格管理B.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D.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
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
”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3.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4.“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观察右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革命党人在③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5.1945年6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赴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
西安市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题,48分)1.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 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2.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3.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独立国夷而为县,并不是秦汉时代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早已有许多小国变成大国中的一县了。
国夷而为县,便是固有君主的撤废,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的成功。
此材料说明A.秦汉时开始废国推行县制B.古代政治制度发生转型C.频繁战乱导致诸侯国灭亡D.我国疆域面积迅速拓展4.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
按劳取酬。
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5.《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6.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7.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8.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①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②士可杀不可辱③士志于道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认为汉朝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所以要进行变革B.汉武帝欲变革制度以传后世C.汉武帝变更制度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D.汉武帝认识到出师征伐将劳民伤财4.“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
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
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天津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答案涂于答题卡上。
1、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
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C、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D、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古代曾经对一个人的祖上和出身非常重视,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但后来该现象因为政策原因逐步消失。
据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大规模开始消失于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
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
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3.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4.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6、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三亚市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ABCAC CBDBB CBBBA BABDC BBBBC26.(13分)(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3分,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分)(2)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3分,任答3点即可)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分)27.(13分)(1)争执: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
(2分)选择:三权分立(受限制的权力)、联邦制、总统制。
(3分)原则:制约与平衡。
(1分)(2)特点:美国:在革命后通过一系列协商(妥协)来完成;(1分)法国:经历了长期的一次次革命(激烈的斗争)来完成。
(1分)本质: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
(1分)(3)政治: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普鲁士代议制的奠基;(2分)经济:德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分)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1分)28.(12分)(1)变化:从采取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调停到准备应战抗日。
(2分)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同:进行持久抗战。
异: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
(3分)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3分)29.(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4页。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21-31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3.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天津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某古书记载,“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一把手,是全国子民之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之首脑亦被视为‘父母官’。
”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强干弱枝,中央集权C.君父同伦,家国同构D.男女平等,均可做官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3.康熙年间,广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粤样”。
广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4.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5.明清之际,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题画并赋诗一首:“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下列最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牡丹礁石图》6.对于16世纪的西班牙,某学者这样形容:“犹如一张巨人之口,吞进并咀嚼食物,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而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 )A. 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B. 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C. 没有发生“商业革命”D. 失去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7.“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有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2.“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可说明①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②清代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清代福建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④制茶叶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者的共同点有①反对盲从②倡导自学③体现了人文主义④强调自我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共和政体,下列对法国总统的表述错误的是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B.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C.总统有独立组阁的权利D.总统可无限期连任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6.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萧条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③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7.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1题共44分。
答案请依次填在答题卡21至31题上)1.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
其中农业领域调控措施为()①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简表,据此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特点解读正确的是()A. 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活力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世贸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3.我国在1961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是21.8∶26.1∶52.1 ;1964年是33.3∶30.3∶36.3。
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了()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D.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4.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商帮势力崛起C.手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B.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6. 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
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五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2015年5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1题共44分。
答案请依次填在答题卡21至31题上)1.某学者在评唐朝前期设立的政事堂时指出:“当时以皇帝诏敕形式颁布的政府诏令,既需要皇帝画敕,又必须有中书、门下两省的认可,并加以政事堂盖印,否则便是违制。
”由此可知()A.政事堂是独立于皇权的行政决策机构 B.政事堂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C.唐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皇权和相权都受到了限制2.以下四条是中国近代若干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为()①(英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
”②其英人如何科罪人,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③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④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3.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A.废除了商品交换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服务 D.标志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完成4、《旧唐书·志第二十》记载:“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
”这一材料体现该政策利于()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体现了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C.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的加强 D.利于维护国家主权5.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时提到:“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表明邓小平此时()A.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主张废除人民公社体制C.主张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D.这是对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6.20世纪初,某思想家撰文写道:“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天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题文)《我们的中国》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3.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4.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5.(题文)《马可·波罗行纪》中曾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6.“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体制D.封建专制制度7.(题文)以下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8.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天津版】Ⅰ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右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2.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A. 人民主权B. 以民为主C. 为民之主D. 民为邦主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4.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表明他认为: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5.《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A.郡、国之间的矛盾 B.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C.推动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D. 推动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6.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制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9.(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收兵权于中央C.中央掌握地方财权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10.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A.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B.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集权的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1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1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13.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14.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B.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思C.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实行民主制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15.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16.修昔底德说:“公民大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某一议案展开辩论。
有时重大问题的辩论会持续好几天。
”这里反映的是雅典民主的哪一特点:A.民主的决策方式B.广泛的参与范围C.泛滥的直接民主D.具体的讨论话题1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18.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其意在表明A. 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B. 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C. 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D. 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19.《十二铜表法》共108条,其中102条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十二铜表法》主要保护哪些人的利益:A.贵族和平民B.平民C.贵族D.自由民20.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力2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22.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
根据你对1787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③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④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3.顾炎武在《亭林文集》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由此提出应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联邦制D.共和制24.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25.有学者认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民主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的精英采取政党竞争形式,竞取权力的过程。
民主可以被定义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民主过程的价值就在于建立这种多重少数人的统治。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下列政治制度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有:①政党政治②代议制③分权原则④联邦制度A.①③B.②④ C. ①②D.①④《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雀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破产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这些,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合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
26.之所以出现材料中所谓中国政府“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准确的理解是A.清政府奉行“天朝上国,不须借外夷互能有无”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影响D.清政府的政治腐败2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8.郑观应在《公法》中指出:“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
”“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
”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A.依法治国B.主权平等C.君主立宪制D.推崇自然法29.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分析,认为日本海口众多,出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天时也。
而中国自仿行西方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A、国人对国情分析的透彻B、中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C、国人的心态盲目自信D、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30.右图展示了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Ⅱ卷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6分,第33题20分,第34题10分,第35题5分,共55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14分)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
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1)请你写出应填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的文字。
(请写在答题纸上)(8分)(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32.苏格拉底自诩为精神上的助产士,专门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但也遭到许多人的忌恨,他们控告他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处死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呢?” 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3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
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
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产生的方式不同。
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
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员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
下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
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