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27.19 KB
- 文档页数:37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组织管理1.组织的定义和特征2.组织的结构和设计3.权力与权威4.职权和职责5.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6.决策与沟通三、领导与管理1.领导与管理的定义和区别2.领导的特征和类型3.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4.领导行为和领导力量5.领导与激励6.领导与团队建设四、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功能2.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招聘3.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4.培训与发展5.组织与职业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问题五、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企业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3.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4.组织学习和创新5.战略执行和控制6.风险管理和变革管理六、营销管理1.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3.产品策略和品牌管理4.价格策略和定价决策5.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6.促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职能2.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3.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4.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5.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6.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八、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项目的组织与计划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4.项目的阶段和风险管理5.项目的终结和成果评估6.项目管理的软件和工具九、生产与运营管理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2.产能与产量管理3.生产布局和工艺布局4.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选择5.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6.创新与持续改善十、国际管理1.国际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3.跨文化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5.国际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6.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一)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思想方法等。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历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2)组织:指将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目标。
(3)领导:指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指对组织的行动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管理的思想方法管理学中有多种思想方法,如传统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系统论等。
这些思想方法各有侧重,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技术等。
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以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1. 一致性原理一致性原理指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
2. 管理层次原理管理层次原理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如高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和组织,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操作和监督等。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特征A、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B、目的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C、矛盾性: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D、普遍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并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有管理的存在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F、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反映了管理的目的性。
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反映在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活动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学科的发展性。
但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无法重复检验。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
强调实践性。
6、组织成员的组成: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最根本区别:是否对他人的工作负责。
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7、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人际角色:名誉领袖,邻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精通、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个性,能够觉察别人的动机和需要,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对事物整体及相关关系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迅速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性因素,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决策的技能9、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笔记
本文档提供的是《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笔记摘要,旨在帮助读
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该课程。
1.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的本质是协调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四个基本
功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其中,计划是指在指定时间内
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分配任务、权
力和资源的过程;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是指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部门、职位、权力和沟通关系的方式。
常
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包括:职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
合适的组织
结构能够有效地管理资源,使组织更加高效。
3.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影响的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吸引、培训和激励员工来提高组织绩效。
4. 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活动之一,它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来作出选择的过程。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拥有正确的决策思维模式,以及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规划、实施和评估组织战略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合适的战略来使组织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总的来说,管理学原理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成为成功的管理者非常重要。
本文档中介绍的是管理学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应用,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一个良好的起点。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方法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职能:规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进行的分工与合作的总体安排;领导是指导和影响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是一系列检查,以确保组织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管理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科学。
管理的特点:全面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萌芽期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分工协作原则”和“生产合理化”,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查尔斯.巴贝奇:劳动分工,边际熟练原则,管理的机械原则。
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
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原则;标准化原则;科学选择工人,成为“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管理专业化原则;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综合管理理论:运营和管理的不同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五大功能。
14.管理原则:分工、权责、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公平、集中分散、等级连锁、有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3。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有三个方面:理性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传统权力、法定权力);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行为科学理论1、梅奥的“霍桑实验”(1) 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2)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二(4)1931-1932的布线观察室试验2.霍桑实验的结论(再次基于人际关系理论):1。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优化利用资源②时间管理③群体活动的方向④人的努力整合2、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 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P22①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 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P28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 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481、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的六部分还有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2、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理解韦伯的科层理论 P52权力的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法理型为基础掌握巴纳德社会系统论P54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管理人员应意识到:①职工既是独立个体又是组织成员②管理者的权威取决于指挥命令是否为下属接受③个人有自由意志但其行为也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协作的意愿:个人自我克制交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控制权,组织给出诱因,当诱因大等于牺牲时,写作的意愿就可以达成。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1'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章:理解管理内涵,熟悉管理性质,掌握管理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第二章: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吗,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丛林”现象。
第三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差别,概述计划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
第五章:定义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别,对比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行为的过程及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有效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序。
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
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整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定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2、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3、管理具有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
4、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作为载体或烘托;组织的合理构建和组织的规则和规范。
三、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起点。
2、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3、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活的灵魂。
4、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
四:管理的类型1、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新和运用划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2)根据管理方式划分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自制式管理3)根据管理者对待被管理者的态度划分人性管理、非人性管理4)根据社会两大领域划分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A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委依托,运用公用权利,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用过程。
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5)、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共监督。
事例:国家旅游局并入文化局的利弊B企业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单个企业的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企业管理的目标相对单一,——赚钱盈利。
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权力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C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两者的联系公共管理者在许多方面要和企业管理者打交道。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核心笔记——考试必看1.在协调人类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管理。
2.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的标准是《科学的管理原理》。
3.在组织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的是: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行为的一致性。
5.“最优标准”提出的学者是泰勒。
6.赫威斯准则又成“乐观决策法”。
7.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是战略计划。
8.组织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9.实行分权的主要手段是授权。
10.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提现了管理学的历史性。
11.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属于宏观因素。
12.衡量每个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刚毅果敢的管理道德意志。
13.提出“满意标准”的学者是西蒙。
14.在决策中,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容易出现,哪种状态不容易出现,可以一视同仁,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决策方法是:同等概率法15.麦当劳的“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及福特公司的“汽车要进入家庭”的口号,体现的是企业的愿景。
16.根据专业原则把性质类似或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划分在同一个部门内,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部门化。
17.适合环境比较复杂,从事多文化经营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是事业部制18.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
19.当一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生存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管理活动。
20.组织管理的基础是内部环境。
21.每个管理者的职业准则为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22.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的决策的始点。
23.计划的适应性要求,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24.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的结合。
25.按职能划分部门试用于稳定的技术和环境。
26.整个组织由执行组织各项任务的团队组成的组织结构是团队结构。
27.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2、阅读管理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3、记住,成功的管理者会发掘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利用。
4、记住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已故的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管理是管人。
5、改进你的“软”技能——工作伦理、沟通、信息收集、人际技能。
这些技能是雇主认为获得工作的最重要的因素。
6、观察管理者,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员工和工作的。
7、与真正的管理者谈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8、通过在学生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来获取管理经验。
9、开始思考你是否想成为一名管理者。
Review:(管理与管理者)一、大纲:⑴什么是管理⑵管理者做什么⑶什么是组织⑷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二、基本概念: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协调工作活动使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过程。
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工作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的过程。
2、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同别人一起工作或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和工作性质的变化改变了管理者的角色。
3、效率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
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做事的结果。
4、管理过程是指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行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亨利·明茨伯格角色论:(三类10种)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决策者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6、罗伯特卡茨确认了三种管理者需要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7、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的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8、管理的分类:管理的不同层次: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视和运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管理者对待被管理者的态度:人本管理、非人本管理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方式: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和自治式管理领域的不同: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三、配对题: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效率f.效果g.人际关系角色h.信息传递角色i.决策制定角色j.技术技能k.人际技能L.概念技能1.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
2.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在内的管理角色。
3.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和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的一种管理职能。
4.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做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
5.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角色在内的管理角色。
6.考虑抽象情境,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并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的技能。
7.与其他个人和团体良好相处的能力。
8.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在内的管理角色。
9.实现目标。
10.包括为协调各部门活动而明确目标、确立策略和制定计划的一种管理职能。
11.研究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并寻求资源使用成本的最小化。
12.监控活动以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并纠正出现较大的偏差。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一、主要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历史背景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定量方法组织行为系统观权变理论早期管理的例子早期倡导者亚当斯密霍桑研究工业革命二、科学管理(背景:工厂出现,解决效率的问题。
)(一)泰罗的主要管理思想1、管理工作的四项原则: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师傅带徒弟的办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d.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几乎是相等的。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普遍推行定额管理:时间-动作分析搬运生铁试验(2)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铁锹试验(3)努力挑选第一流工人:能力和工作相适应(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5)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均分资方与工人间的工作和职责3、科学管理的实质:(1)思想革命:双方(资劳)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的分配上,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争论变成不必要(2)观念上的伟大转变: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的判断和意见。
(二)泰罗科学管理的措施主要思想:用知识代替经验。
工具研究:切削实验、铲铁实验;(21磅)动作研究:优秀的工人、标准的动作;工资研究:什么是合适的计件工资?人的研究:如何挑选优秀的工人?(47.5吨)“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三)对泰罗的评价1、建立了科学管理的基本体系,实现了管理从经验到知识的转换。
2、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了传统势力的挑战,并遇到了困难。
3、列宁的评价:“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为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
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一切宝贵的成就。
社会主义实现的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
应该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罗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一)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管理理论框架和基础的设计者和奠基人。
他的贡献主要有:1、确立了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关于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次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2、确立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规则。
3、提出了管理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实现。
(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组织活动。
1、权力的分类(1)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2)超凡权力:自然崇拜或追随;(3)法定权力: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2、官僚行政组织是指一个设计用来保证效率和效益的组织及管理的正式体系。
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
3、官僚行政组织的特点劳动分工: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权威等级:按等级组织职位,具有明确的指挥链正式的甄选:根据技术资格为职位甄选人员正式的规则和法规:成文的制度和标准的运作程序非个人的:规则和控制的一致应用,而不是因人而异职业生涯导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四、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制定在管理应用方面,包含统计学、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五、理解组织的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一)早期贡献:罗伯特·欧文:关注恶劣的工作条件提供理想的工作场所主张花钱改善工作条件是最明智的投资切斯特·巴纳德:实际的管理者将组织看做是一个需要协调的社会系统确信管理者的工作是沟通和激励雇员做出更大的努力首先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玛丽·福莱特:最早认识到应该用个人和群体行为观点来看待组织的学者之一比科学管理的追随者更进一步提出人员导向的思想认为组织应该遵循群体道德原则雨果·芒斯特伯格:创立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人的工作的科学研究建议将心理测试用于人员甄选,将学习理论的概念用于雇员培训,以及将人的行为的研究用于雇员激励(二)霍桑研究1、霍桑研究的基本过程:始于1924年。
2、霍桑研究的发现: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组织中实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组织中应提倡“提高士气”为特色的领导方式。
(三)行为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1、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2、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3、关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4、关于组织中领导方式的研究。
六、当前的趋势和问题(1)全球化(2)道德(3)劳动力多元化(4)创业精神(5)在电子企业领域中进行管理(6)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未来只有那些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