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15年一模,铁血将军戴安澜(小说)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名将戴安澜远征军中战功显赫的铁血将军!导语:戴安澜简介: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
19戴安澜简介: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
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的传奇故事:“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这是评价戴安澜将军的诗词,主席一生诗词甚多,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只有两首。
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另一位却是一名国民党的将军。
1943年3月,毛主席在延安曾写一首《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位被毛主席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名叫戴安澜,号"海鸥",戴安澜原名戴衍动,1924年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心中十分难过,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他正式改名为"安澜"。
1939年,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这一年他仅有25岁。
第200师对外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从"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戴安澜作为统帅的这个生活常识分享。
戴安楠戴安澜(1904.11.251942.5.26)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人,名衍功。
黄埔军校第三期,陆军第五军200师少将师长,远征缅甸殉国,追赠晋升中将。
戴安澜在六岁时进清晚期著名作家周绍封塾馆就读,取学名"炳阳"。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周绍封老师说:"此子秉赋优异,后必有成”。
1922年,考入由陶行知、姚文采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学习。
在五·四"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年轻的戴安澜有志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
他提出:"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归,老有所养。
”期盼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1924年3月,他从在广东粤军第四师任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在端公的召唤下,他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先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二等兵。
同年年底,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更名"安澜”,自号"海鸥”,以表达自己要力挽狂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要象不怕大海风暴中的海鸥一样去勇敢搏击。
1925年7月1日升为学生队,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
1926年1月,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后擢升为连长。
在1928年5月北伐中,戴安澜亲历日寇制造的"济南惨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侵略行径极为愤慨,决心要与日寇拼杀到底,直至将他们赶出中国。
1933年1月任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
1933年3月8日奉张学良命令率团随十七军北上,血战古北口。
由于他勇敢善战,在战场上光荣负伤,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此战后,他深感当时部队中战士英勇,但不善保护自己去消灭敌人,因而撰写了军事训练专著"痛苦的回忆'。
"七七事变"后,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他极为振奋,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不久被提升为七十三旅旅长,为了表示抗日的决心,决定化名"戈挥日",留在华北打游击,抗击日寇。
《铁血将军戴安澜》阅读及答案铁血将军戴安澜①1942年的一天,陕北延安的一间窑洞里,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惊悉名将陨落的消息,奋笔疾书挽诗一首:“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诗里提到的将军,就是刚刚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②将军安徽无为人。
少时勤奋好学,曾师从桐城名士周绍峰,后又追随教育家陶行知,深受陶先生爱护平民思想的影响。
1924年,将军以一介文弱书生报考黄埔军校,因体能测试不过关未能成功。
此时他已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遂报名参军锤炼自己,经过两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再次报考黄埔军校,被顺利录取为第三期学员。
③毕业后,将军经历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多次战争,因战功卓著步步晋升。
35岁时,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少将军衔。
200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为了找到它最适合的战术,将军冲上前线观察日军如何作战,不幸暴露了目标,被日军火力封锁在掩体内长达两个多小时。
其间,他一直静静地趴在那里,细数日军的枪声,最终弄清了日军的坦克与战车、机枪与步枪是如何协调作战的。
将军不仅胆识过人,战场上身先士卒,还十分有谋略,治军有方。
他发明了很多简短有效的战术,制定了严格的军事考核方案。
很快,200师就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王牌师。
④1939年末,将军奉命镇守广西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同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85%都要经过昆仑关运输。
因此在日军眼里,昆仑关就是中国的命脉,占领它就切断了中国的补给线。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不惜血本想赢,可他们遇到了戴安澜。
两天时间里,昆仑关两次易主,战斗极为惨烈。
最后,是将军率领将士用大刀劈开漫山遍野的铁丝网,一点点清除日军设下的障碍,以血肉之躯向日军步步逼近,才最终赢得了胜利。
⑤战后,人们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戴安澜,但他却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表示“流血是军人之分,恨不能扬威国外。
”而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1942年初,为了支援盟军在中印缅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十万远征军挥师入缅,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作者:戴澄东来源:《中华儿女》2015年第16期我的父亲戴安澜将军出生的时代正好是社会变革之际、民族危难之时。
父亲1925年入黄埔三期学习,为表示平息帝国主义欺压中华民族、蹂躏华夏大地的恶浪狂潮的决心,遂改名为安澜。
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在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战役,再到武汉保卫战、昆仑关大捷的大小数百次的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英勇奋战,血洒疆场。
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
”当他孤军深入缅甸同古,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他在留给我母亲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战功卓著:从长城打到昆仑关1933年春,日寇在华北挑起长城战事,那时父亲在17军25师145团任团长。
父亲奋勇指挥,率部力战,使得友军已失阵地得以恢复,并在战斗中同赵姓连长一起救下师长关麟征,后来被人们戏称:若不是戴赵赶到,关公休矣!后来,父亲因奋勇作战受伤获得嘉奖。
当时北平报纸对此进行报道,大加赞扬,许多青年人对父亲称羡不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父亲的部队在河北太行山地区与敌作战。
8月,父亲被提升为25师73旅旅长,率部阻击日寇土肥原部,予敌以重创。
1938年3月徐州会战,父亲率73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与友军协同作战,完成了将台儿庄日军主力完全包围的计划,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台儿庄日军被歼驱之后,临沂方向日军猛烈向西反扑,与中国军队对峙于杨家集、艾山一线。
父亲率部防守中艾山,日寇猛攻四昼夜,最终被击退。
日军广播说有一俄国军官在指挥中国军队,原来父亲每在战斗之时,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其体形魁梧,使日寇丧胆而误传。
父亲曾对母亲说,艾山那次战斗,打了四天四夜,不仅眼打红了,驳壳枪的枪管也打得冒烟。
由于父亲在徐州会战中有功,1938年5月晋升为89师副师长。
1938年8月,父亲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由于作战有功,被记大功一次。
1939年1月,父亲被任命为第5军第200师师长。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阅读答案【篇一:2014北京怀柔中考一模语文(含解析)】(一)选择题。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自然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京北山区进行实地考①。
经历长途②涉的同学们,一个个早已无精打③,但是一走进④静的原始森林,看到遍地不知名的各色野花,立刻⑤喜若狂大声惊呼起来。
a.①查②拔③彩④辟⑤欣b.①察②跋③采④僻⑤欣c.①察②跋③采④僻⑤心d.①查②拔③彩④辟⑤心3.下列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阅历历历在目 b.筹备略胜一筹....c.故意依然如故 d.安稳安然无恙....4.结合语境,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87岁高龄的北京老大爷窦珍,热心公益,11年来如一日,带着自己的扫帚、簸箕和抹布,义务清扫南三环翠林三里社区旁的连心桥,方便过往行人,被社会赞誉为“扫桥爷爷”。
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老大爷,请选出评价最恰当的一句。
a.老大爷是一个任劳任怨的雷锋。
b.老大爷可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雷锋啊!c.老大爷难道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雷锋吗?d.不能不说老大爷是一个任劳任怨的雷锋。
5.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
在诗歌中,借它们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a.修改:它们用来表达诗人常有的复杂的情感。
b.修改:诗人复杂的情感常借他们来表达。
c.修改:它们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d.修改:诗人常借他们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6.对下面语段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①夕阳刚落,一道红霞早已舞上了天边,大放异彩。
实用类文本阅读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犄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
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供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句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进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弈.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成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
张晓敏77号铁血将军戴安澜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路线,我们向来习惯以片面二字评论之。
但这不代表国民党将士不爱国,相反国民党军队中有很多英勇爱国将士,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铁血将军戴安澜的故事。
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
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戴安澜,对国家和民族有着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
”当他孤军深入缅甸,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他在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在行军途中,戴安澜激情满怀地赋诗一首:“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戴安澜所部进入缅甸后,所展开的第一场大战就是东瓜保卫战。
东瓜是南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距离缅甸首都仰光大约有260公里,它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将军赋采薇阅读附答案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潁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徉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北,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供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示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給宗供仁修改并題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弈,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
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賦《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万里旌旗糴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
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生前身后事明年是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诞辰一百周年,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生前身后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下面记述的几节不过是沧海一粟。
给家人起名字1904年11月25日,戴安澜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
少年时期刻苦读书,立志救国。
但因为家境贫寒,缺吃少穿,青少年时代的他长得又瘦又小。
1924年,他已经年满20岁,依然是一副单薄的身子板。
此时中国南方,大革命的风潮涌动,有志青年纷纷奔赴广东省。
戴安澜的祖叔公戴端甫早年追随孙中山,此时正在广东建国粤军第四师中任团长。
他修书一封给家乡,将戴安澜等叔侄四人都招到广东参加革命。
这时,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在招生,戴安澜准备去应考,他的文化水平在当时来讲是很不错的,当不费力。
但是,麻烦的是身体,像菜豆芽一样。
结果未能录取。
在征得祖叔公的同意后,他到革命军中当了一年的二等兵。
俗话说:当兵吃粮。
到了部队,可以吃饱肚子了,加上他刻苦锻炼,身体很快壮起来。
到1925年再考黄埔军校时,他名列前茅地考中了黄埔军校的第三期。
1926年,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军司令部任副官连长。
戴端甫便写信给戴安澜的父亲,让他把戴安澜从小订亲的王家姑娘接到广州完婚。
王家姑娘也是个苦出身,裹了小脚,目不识丁。
而此时的戴安澜身为北伐军的年轻军官,才俊风华,前途无量。
若用世俗的眼光看,两人的地位和条件可谓天壤之别。
但是,戴安澜没有这样想。
1927年1月5日,他接纳了这位过门时连名字都没有的乡下姑娘,并给她起了第一个名字:荷心。
何谓荷心?乃荷花之芯,花是香美的,但莲子芯是苦的。
王家姑娘自幼吃了不少苦,一个没有文化的村姑嫁给一个连年征战的军人,还要准备吃苦。
所以,戴安澜给妻子起名“荷心”。
荷心嫁给戴安澜后,一方面操持家务,一方面在戴安澜的帮助下,开始识字念书。
荷心原本天资极佳,一年多的勤耕苦读,她居然能够独立地读书看报了。
戴安澜非常高兴,1928年,他又给夫人起了第二个名字:荷馨。
有了文化,苦就变成了甜,盛开的荷花既美且香!同年,戴安澜随北伐军打到山东济南。
铁血将军戴安澜①1942年的一天,陕北延安的一间窑洞里,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惊悉名将陨落的消息,奋笔疾书挽诗一首:“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诗里提到的将军,就是刚刚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②将军安徽无为人。
少时勤奋好学,曾师从桐城名士周绍峰,后又追随教育家陶行知,深受陶先生爱护平民思想的影响。
1924年,将军以一介文弱书生报考黄埔军校,因体能测试不过关未能成功。
此时他已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遂报名参军锤炼自己,经过两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再次报考黄埔军校,被顺利录取为第三期学员。
③毕业后,将军经历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多次战争,因战功卓著步步晋升。
35岁时,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少将军衔。
200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为了找到它最适合的战术,将军冲上前线观察日军如何作战,不幸暴露了目标,被日军火力封锁在掩体内长达两个多小时。
其间,他一直静静地趴在那里,细数日军的枪声,最终弄清了日军的坦克与战车、机枪与步枪是如何协调作战的。
将军不仅胆识过人,战场上身先士卒,还十分有谋略,治军有方。
他发明了很多简短有效的战术,制定了严格的军事考核方案。
很快,200师就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王牌师。
④1939年末,将军奉命镇守广西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同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85%都要经过昆仑关运输。
因此在日军眼里,昆仑关就是中国的命脉,占领它就切断了中国的补给线。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不惜血本想赢,可他们遇到了戴安澜。
两天时间里,昆仑关两次易主,战斗极为惨烈。
最后,是将军率领将士用大刀劈开漫山遍野的铁丝网,一点点清除日军设下的障碍,以血肉之躯向日军步步逼近,才最终赢得了胜利。
⑤战后,人们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戴安澜,但他却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表示“流血是军人之分,恨不能扬威国外。
”而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1942年初,为了支援盟军在中印缅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十万远征军挥师入缅,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
戴安澜的英雄事迹戴安澜是不畏死亡的抗日民族英雄,英勇抗战,是国军名将。
下面是店铺整理戴安澜的英雄事迹的范文,欢迎阅读!戴安澜的生平事迹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人,1904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家庭造就出了一位后来震惊中外,在抗日战争中与日本法西斯血战到底,英勇牺牲在缅甸战场、彰显中华儿女保家卫国,不畏死亡的气节的民族英雄,国军名将——戴安澜。
在1926年成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拥有黄埔系骨干之一的称号。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因昆仑关这一重大战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同时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一)青年时期:戴安澜从小头脑聪慧,家里人都十分的喜爱他,经常带着戴安澜一起出行,为的就是让他不断接受大人们的悉心教导。
在那个局势动荡的年代,戴安澜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他们对戴安澜的学习十分重视,时常教导他。
也正是因此,戴安澜自小就热爱读书,勤奋学习。
在这种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使他在同龄孩子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大有不同,并在看戏之中,用心去领悟其中的底蕴,并敢于直面评论戏中的人物与事情。
也正是因此,戴安澜的聪异逐步显现出来。
使他在六岁时就入了私塾,其学名“炳阳”正是此时的老师所取。
由于戴安澜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家里人决定宁可生活再艰苦,也要让戴安澜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他踏入了晚清的著名学者之一周绍峰名士的学堂。
正是在周绍峰先生的教导下,使他在年少的心中树立了爱憎分明的观念,立志要为国为民作出一番贡献。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戴安澜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正式改名为“安澜”。
21岁的他怀着“少时勤学立志为国”的抱负,以一介文弱书生报考中国当时著名的军校——黄埔军校,但遗憾的是,戴安澜的体质测试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被迫淘汰。
张晓敏77号铁血将军戴安澜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路线,我们向来习惯以片面二字评论之。
但这不代表国民党将士不爱国,相反国民党军队中有很多英勇爱国将士,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铁血将军戴安澜的故事。
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
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戴安澜,对国家和民族有着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
”当他孤军深入缅甸,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他在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在行军途中,戴安澜激情满怀地赋诗一首:“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戴安澜所部进入缅甸后,所展开的第一场大战就是东瓜保卫战。
东瓜是南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距离缅甸首都仰光大约有260公里,它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戴安澜将军简介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
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黄埔系骨干将领。
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战牺牲后追晋陆军中将。
1904年11月21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1924年3月,戴安澜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年底进入黄埔军校。
在黄埔期间,戴直接受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熏陶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以及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先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战斗和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1928年5月,随北伐军攻打济南,并参加当地驻军第一师对制造“济南惨案”的日军的反击战。
1930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二师追击连连长,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的陇海路之役。
在作战中右臂负伤,因功相继晋升为营长,中校副团长。
第二年又调任第四师补充团团长。
1933年1月,第四师扩编为第十七军,戴调任该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
1933年3月10日,戴安澜指挥本团,和第一四六团等部队一起,在古北口与敌人展开激战,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重创敌军,毙敌不下二千人。
在这次战斗中戴安澜英勇负伤。
战斗结束后,戴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又率领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
8月,被提升为第七十三旅长。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七十三旅在保定地区和漳河以北同敌寇血战,大量杀伤了敌人。
1938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领第七十三旅,从华北战场转入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会战,在向城,洪山镇一线担负阻击北面之敌的任务。
接着,戴指挥所部与进犯中条山的日军血战四昼夜,致使敌人猛扑数十次都没有得逞。
战后,戴获得了国民政府颁授的华胄荣誉奖章,被擢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并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
(一)阅读《铁血将军戴安澜》,完成第9-13题。
(共16分)铁血将军戴安澜①1942年的一天,陕北延安的一间窑洞里,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惊悉名将陨落的消息,奋笔疾书挽诗一首:“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诗里提到的将军,就是刚刚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②将军安徽无为人。
少时勤奋好学,曾师从桐城名士周绍峰,后又追随教育家陶行知,深受陶先生爱护平民思想的影响。
1924年,将军以一介文弱书生报考黄埔军校,因体能测试不过关未能成功。
此时他已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遂报名参军锤炼自己,经过两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再次报考黄埔军校,被顺利录取为第三期学员。
③毕业后,将军经历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多次战争,因战功卓著步步晋升。
35岁时,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少将军衔。
200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为了找到它最适合的战术,将军冲上前线观察日军如何作战,不幸暴露了目标,被日军火力封锁在掩体内长达两个多小时。
其间,他一直静静地趴在那里,细数日军的枪声,最终弄清了日军的坦克与战车、机枪与步枪是如何协调作战的。
将军不仅胆识过人,战场上身先士卒,还十分有谋略,治军有方。
他发明了很多简短有效的战术,制定了严格的军事考核方案。
很快,200师就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王牌师。
④1939年末,将军奉命镇守广西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同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85%都要经过昆仑关运输。
因此在日军眼里,昆仑关就是中国的命脉,占领它就切断了中国的补给线。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不惜血本想赢,可他们遇到了戴安澜。
两天时间里,昆仑关两次易主,战斗极为惨烈。
最后,是将军率领将士用大刀劈开漫山遍野的铁丝网,一点点清除日军设下的障碍,以血肉之躯向日军步步逼近,才最终赢得了胜利。
⑤战后,人们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戴安澜,但他却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表示“流血是军人之分,恨不能扬威国外。
”而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1942年初,为了支援盟军在中印缅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十万远征军挥师入缅,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
200师作为先头部队进驻缅甸同古。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的一座小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它既无天险可守,又缺乏防御工事。
强敌当前,将军带领军队日夜抢修,积极布防。
⑥很快,200师就与日军在同古城外交火了。
战斗一开始就极为惨烈,日军动用数倍于200师的兵力,对同古城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上有飞机轮番轰炸,下有重炮持续猛击,阵地被炸成一片火海。
将军始终屹立在阵地上,从容自若地指挥部队利用抢修好的坑道式掩蔽所灵活地阻击敌人。
鬼子炮轰,就钻入坑道;鬼子步兵进攻,便从坑道杀出,杀得鬼子人仰马翻。
鬼子退入丛林,就发射燃烧弹,烧得他们哭爹叫娘;鬼子开动坦克攻击,就用手榴弹炸毁坦克。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
在军官会议上,将军缓缓站起,用凝重而略带沙哑的声音立下遗言:“余奉命固守同古,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全军士气大振。
随后的战斗中,200师英勇地与敌人进行过白刃战,机智地应对过敌人的毒气弹,顽强地与敌人展开了周旋。
最终,日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同古城安如磐石。
⑦同古之战,200师以罕见的勇气和智慧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战果震惊世界。
英、美各国均大幅报道了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伟大壮举,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
然而,形势对于孤军作战的200师来说,正变得越来越严峻:援兵被阻,供应断绝,官兵精疲力竭……激战12天之后,将军不得不率部突出重围,留给日军一座空城。
随后,将军奉命顺利收复了另一战略要冲棠吉,但日军也已追上来并迂回到200师后方,切断了将军的退路。
⑧此时,200师要么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要么冲破日军的五道封锁线回国。
将军断然拒绝了前者,他说:“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
将军率领仅存的6000余名官兵进入缅北野人山,他要带着将士们回家,回中国。
不幸的是,在冲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将军身负重伤。
此时,部队缺医少药,断粮断炊,缅甸又正在雨季,将军的伤势迅速恶化。
1942年5月26日凌晨,将军吩咐部下为他换装整容。
此时,苍穹寂寥,月暗星稀,唯北斗星依稀可辨。
将军遥望天际,久久不语,眼角涌出一颗大大的泪珠……下午,将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临终前将军已不能言,只是用手指向北方——祖国的方向。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风云为之变色,山河与之同悲!斯时,将军英年38岁。
⑨其实,在率部踏出国门之时,将军就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他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到:“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具极聪俊……”这里的“东靖澄篱”指的是将军的四个子女:覆东、靖东、澄东、藩篱,他们的名字寄寓了将军期望覆灭、平靖、澄清东洋鬼子,筑起抵抗鬼子入侵的藩篱的决心。
将军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以及他的拳拳报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将军夫人王荷馨,名字也是将军取的。
当时,将军已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军司令部任连长,王荷馨是他在老家定下的还没过门的媳妇,是个旧式的农村妇女,连名字都没有,但将军照样把她接到部队上完婚,并且不离不弃,直到他为国捐躯。
婚后,将军还一直鼓励妻子学习,她是他心上盛开的荷花,纯洁美丽。
⑩魂兮归来!将军灵柩经昆明、贵阳、桂林、运抵广西全州。
沿途民众迎祭忠烈,沿街跪拜,挥泪如雨。
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表彰将军“视死如归,悲壮激烈,临阵不退,见危甘蹈”,并追赠陆军中将。
同期,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表彰将军的功绩,特签署褒奖令,高度评价将军“在 1942年缅甸作战中,著有丰功伟绩,声誉卓著”。
⑪“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这是将军在远征缅甸途中写下的诗句。
如今读来,将军当年豪气万丈,策马扬鞭,率领200师雄赳赳气昂昂奔赴缅甸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抚今追昔,斯人已去,忠骨永存。
愿将军安息!9.文章第②—⑧段以简短的篇幅写出了戴安澜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请你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4分)第②段:写将军早年的求学经历和他的投笔从戎。
第③段:(1)第④段:(2)第⑤段:写将军驻守同古,积极布防。
第⑥段:(3)第⑦段:写将军率部突出同古重围,收复棠吉。
第⑧段:(4)10.请说说文章第⑨段对刻画戴安澜将军形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分)答:1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学们想选一副挽联献给戴安澜将军,表达对将军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已经找到上联,请你在[甲][乙]两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下联填写在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将略冠军门,日寇回回遭重创;。
[甲] 英魂羁缅境,国人处处褒忠良[乙] 马革裹尸还,精忠报国永流芳12.如果你与同学就这篇文章进行交流,针对第⑪段的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2分)答:13.文中戴安澜将军的形象十分感人,文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你结合第⑥段或第⑧段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5分)答:(一)(共16分)9. 答案示例:(1)将军战功卓著,步步晋升,升任200师师长,身先士卒,治军有方。
(治军有方) (2)将军率200师奉命镇守昆仑关,与日军苦战,赢得胜利。
(昆仑关大捷)(3)将军指挥军队在同古顽强阻击数倍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同古城安如磐石。
(誓死守卫同古)(4)将军欲率余部突出日军封锁线回国,途中不幸受伤牺牲。
(以身殉国)(共4分。
每空1分,答出要点,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第⑨段通过记叙将军的遗书,将军给子女命名,将军善待妻子;不仅揭示出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而且也可见出他对家人的牵挂和爱;使将军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共3分。
内容1分,作用2分。
)11. 甲(共2分。
)12.略(共2分。
)13.答案示例一:第⑥段用“轮番轰炸”、“火海”等词语,写出战斗的惨烈,烘托将军的勇敢;用排比描写我军灵活机智地阻击敌人的炮轰、步兵等进攻,彰显将军指挥的从容、有谋略;用动作“缓缓站起”,语言“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表明将军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一切写出了将军的智勇双全,从容有大将风度,不惜为国战死沙场,感人至深。
(共5分。
适当结合原文语句2分;分析它们写出了将军的勇敢、从容、谋略、爱国4点中任意3点即可,每点1分。
超出字数限制不扣分。
)答案示例二:第⑧段用语言“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揭示将军宁愿以死报国,决不苟且偷生的铮铮铁骨;用“苍穹寂寥,月暗星稀……”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将军临终前苍凉悲怆的气氛;用“只是用手指向北方”的动作,凸显将军至死不忘祖国的赤诚;生动刻画出了一位为国驰骋疆场,披肝沥胆的爱国将军形象,十分感人。
(共5分。
适当结合原文语句2分;分析它们写出了将军不苟且偷生,对祖国的热爱,牺牲前的悲哀氛围3点中任意2点即可,每点1.5分。
超出字数限制不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