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0.62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和(0)个一;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工,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 共16分)1.我8时整睡觉, 妈妈比我晚睡1小时。
妈妈睡觉的时间是()。
A.9时B.10时C.11时2.下面时间读的对的钟表是()。
A.7时半B.6时半C.6时刚过3.爸爸睡觉的时间是()。
A.8时B.9时C.10时D.11时4.龙龙早上7时到达公园, 奇奇早上8时到达公园, ()到得早。
A.龙龙B.奇奇C.无法确定5.左边的钟面是()。
A.6时B.1时半C.12时半6.原定星期一开运动会, 现推迟2天开, 开运动会是星期()。
A.六B.日C.二D.三7.选择合适的时间: ()。
A.早4时B.上午10时C.早7时8.当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时, 应该是()时整。
A.3B.6C.12二.判断题(共8题, 共16分)1.整时和半时是用时针来决定的。
()2.快7时了。
()3.快8时了。
( )4.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100个小格。
()5.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6.分针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是6点。
()7.小华上学时, 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 时针指向8, 这时是8: 00。
()8.钟面上, 分针短, 时针长。
()三.填空题(共8题, 共24分)1.根据钟面时间, 填一填:2.小明下午5时到家, 再过2个小时要吃完饭, 他家吃晚饭的时间是晚上()时。
3.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4.一个钟面上的时间是11:00, 这个时候时针指着(), 分针指着()。
5.看一看, 写一写。
6.下列时刻, 在学校的小明在做什么?7.看钟表, 写时间。
8.时钟上有( )小格, 有( )大格。
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 ), 分针走一大格是( ), 秒针走一大格是( )。
四.作图题(共5题, 共22分)1.在钟面上画出相对应的时间。
2.下面小动物们的说法正确吗?不正确的请改正过来。
3.画一画, 填一填。
4.看钟表,写时间。
5.给下面的钟面画上分针和或时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A5.C6.D7.C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填空题1.12: 00;1:002.73.6: 00;10: 004.11;125.如下:6.8时在上课;3时在课间活动;6时在做作业7.6;12;68.60;12;1小时;5分钟;5秒钟四.作图题1.如图:2.小鸟的说法不正确;6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目录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2)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5)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6)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8)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10)第七单元找规律 (14)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孩子人数8 42、按男女分男女人数 6 6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选择题1.A. 9时半B. 10时半C. 9时2.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一个()。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3.从3:00到3:15分,分针转动了()度.A. 15B. 30C. 60D. 904.分针转一圈,时间()是1小时。
A. 一定B. 可能5.看图回答A. B.6.秒针走半圈经过的时间是()A. 5秒半B. 30秒C. 60秒7.4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8.不能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
A. 7时吃饭B. 午睡1时30分C. 0时D. 16时30分放学9.分针走4小格,秒针走了()A. 40圈B. 4圈C. 4大格D. 4小格10.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A. 1大格B. 1小格C. 12大格11.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较小的角是直角时,时间可能是()。
A. 6时B. 12时C. 9时12.右图钟面上的时间是()。
A. 2:55B. 3:55C. 11:15D. 3:05 13.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这时是()。
A. 12时B. 1时C. 12时过一点儿14.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 3B. 6C. 1215.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A. 15B. 60C. 90D. 120E. 180二、填空题16.过1小时是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候是________时整。
18.再过 2小时是几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19.半个小时后是几时?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⑤ ________⑥ ________20.看钟面填时间。
________时1小时之后是________时大约________时21.我会看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时针刚过12时,分针指向1,大约是________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知识点应用:
认识1、 2、 3、 4、 5、 6、 7、 8、 9这9个数.动手指一指并数一数,做到手口统一.能用数字准确表述每种物体的个数。
一、快乐的家园:
认识物体一一对应关系,能熟练地手口一致地数数.理解数的数量属性和叙述属性.能分清几个和第几的区别.
二、玩具
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书写1、 2、 3、 4、 5这5个数字.
三、小猫钓鱼
认识“0”,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尺子上的“0”和开关上的“0”)和分界点温度计上的“0”).
会正确的书写0 .
四、文具
正确数出6——10的物体的个数,会书写6、 7、 8、 9、 10这5个数字.
五、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
通过学习理解一一对应关系,能认清物体个数的多少,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1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从后往前数: 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3,读作 3 等于 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2,读作 3 大于 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4,读作 3 小于 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 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 为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一、选择题1.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A. 锐角B. 钝角C. 直角2.A. 7时B. 8时C. 7时半3.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一个()。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4.钟面上,如果时针转5圈,分钟要转()圈。
A. 5B. 12C. 60D. 300 5.从3:00到3:15分,分针转动了()度.A. 15B. 30C. 60D. 90 6.下面是晚上三场电影开始的时间,最早开始的是()。
A. B. C.7.9时和3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A. 不同B. 相同C. 无法确定8.()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A. 12B. 6C. 4D. 3 9.分针走4小格,秒针走了()A. 40圈B. 4圈C. 4大格D. 4小格10.3时半的时候,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
A. 直角B. 锐角C. 钝角11.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较小的角是直角时,时间可能是()。
A. 6时B. 12时C. 9时12.当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时,应该是()时整。
A. 3B. 6C. 1213.A. 10时B. 3时C. 6时14.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是,这时的时间是()。
A. 2时B. 3时或9时C. 6时15.钟面上3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A. 30°B. 45°C. 90°二、填空题16.这是小明的一天。
仔细观察,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一排,把字母写在方框里。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写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看钟面,写一写。
19.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候是________时整。
20.分针指向11,时针快到9了,这时大约是________时。
21.看钟面写时间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22.认识时间。
一、选择题1.18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A. 直角B. 平角C. 周角D. 钝角2.A. 9时半B. 10时半C. 9时3.钟面上,如果时针转5圈,分钟要转()圈。
A. 5B. 12C. 60D. 300 4.从3:00到3:15分,分针转动了()度.A. 15B. 30C. 60D. 90 5.分钟走30分钟,走了()个大格。
A. 6B. 30C. 56.12时5分也可以写成()A. 12:50B. 12:5C. 12:057.选出合适的时刻。
A. B. C.8.钟面上8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较小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9.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A. 1大格B. 1小格C. 12大格10.下面()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
A. 1:00和2:00B. 3:00和3:30C. 4:00和8:00 11.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较小的角是直角时,时间可能是()。
A. 6时B. 12时C. 9时1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这时是()。
A. 12时B. 1时C. 12时过一点儿1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是,这时的时间是()。
A. 2时B. 3时或9时C. 6时14.钟面上3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A. 30°B. 45°C. 90°15.时针一天要绕钟面旋转()。
A. 2圈B. 24圈C. 12圈二、填空题16.认一认,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写出下面各钟面上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看表填时间。
________时________时快________时________时19.结合你一天的实际情况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上午(8)时,我(去上学)。
中午________时,我________。
下午________时,我________。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查字典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认识整时(1) 利用教具、学具,结合生活经验,了解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 结合观察、操作学会看钟表,会认整时的时刻,会读、写整时的时刻。
(3) 结合钟面,会认大约几时的时刻(快到几时了和几时刚过),能解决过1小时后是几时的问题。
(4) 能结合具体的钟面,理解按规律排列的时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 结合作息时间图,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