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9
《岩石和矿物》复习资料第一课各种各种的岩石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构成物质。
2、岩石是各种各种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岩石能够依照不同的特色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4、岩石是天然的,大多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宽泛散布,岩石在颜色、软硬、轻重、表面有无花纹、圆滑仍是粗拙等方面是各种各种的。
5、岩石我们能够依照形状分类,但一般不依照大小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有的岩石1、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结构上有不同的特色,岩石的特色和它的成因相关。
2、颗粒的大小能够分为粗粒、中粒、小粒。
颗粒的结构能够分为密切和松散。
第三课岩石的构成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构成。
2、全部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构成的。
3、矿物是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矿物在自然界极少独自存在,往常都是好几种混淆在一同构成岩石。
4、不同矿物拥有不同的形态特色和用途。
5、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 种。
第四课察看、描绘矿物(一)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色。
2、有的矿物拥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拥有相像的颜色。
3、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辨别矿物的重要依照,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表面颜色更靠谱。
4、不同的矿物有着自己独到的颜色,所以好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
5、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印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6、矿物的条痕能够和矿物自己的颜色同样,也能够不同样。
7、条痕对不透明矿物的鉴识很重要,对透明矿物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它们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似白色。
8、同种矿物虽有不同的颜色,但条痕的颜色必定同样。
不同的矿物的颜色固然同样,但条痕不必定同样。
9、硬度是矿物对外界摩擦或刻画的抵挡力。
10、"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常用测试矿物硬度的方法:用指甲、铜钥匙(或回形针)、小钢刀作为测试工具。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矿物学与岩石学复习资料1.矿物与岩石的概念?答:矿物——是自然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固态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晶质矿物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部分为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生物遗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2.什么是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答: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
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现象。
3.矿物的颜色?答:矿物的颜色主要是矿物对入射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吸收后,透射和反射的各种波长可见光的混合色。
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最大特征之一。
矿物的颜色分为:自色、他色与假色三种。
⏹自色是矿物成分、结构所决定的颜色。
⏹他色是由外来的机械杂质,如带色矿物微粒、气泡等所引起的颜色。
⏹假色是矿物内部裂隙或表面氧化薄膜引起光线干涉所呈现的颜色。
条痕色:矿物在未上釉的素瓷上磨划留下的粉末颜色。
只有硬度比素瓷低的矿物才能用此方法获得条痕。
4.解理和裂开?答:解理:结晶矿物受力后,由其自身结构的原因造成晶体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呈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裂开:结晶矿物受力后,由非结构的原因造成晶体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裂开。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裂开面。
5.矿物的硬度?答: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摩氏硬度计由下列矿物组成: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 10.金刚石6.石英的几种形态?答:碧玉-是指含氧化铁的致密块状石英,可呈红、绿、黄褐等色,其块状不透明。
石髓(玉髓)-是显微钎状、显微状石英雏晶的隐晶集合体。
玛瑙-具同心状构造的多色石髓组成的晶腺状集合体。
名词解释:结晶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由地壳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由地壳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气孔构造:岩浆喷溢出地表后,在冷去过程中,岩浆中尚未逸出的的气体,上升汇集于熔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变质岩:它是在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再注入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的岩石。
6、片麻状构造:是在变质程度较深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变质作用。
其特征是在变质岩中大量出现粒状矿物,岩石颜色深浅相间成条带状,数量不多的片状、柱状矿物与粒状矿物相间成带,成断续不相连的定向排列。
7、片状构造:是变质岩中极为常见的构造类型,矿物结晶更粗,具显晶质粒状变晶结构。
矿物颗粒一般肉眼可以分辨,主要有大量片状、柱状、针状等矿物和部分矿物平行排列而成。
按晶体化学原则,可把自然界的矿物分为哪几个大类?答:根据晶体化学原则,自然界的矿物可分为五大类: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第二大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第三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第四大类:含氧盐第五大类:卤化物黑云母在晶体化学分类中属于含氧盐大类、硅酸盐类、层状结构硅酸盐亚类。
方解石和白云石有何相同点?如何区别方解石和白云石。
答:共同点:它们都属于三方晶系,都具有三组完全节理。
高级白干涉色,一轴晶负光性,对称消光。
(1)根据晶形:方解石呈菱面体,复三方偏三角偏体,白云石呈菱面体,但常弯曲呈鞍状。
(2)双晶:方解石双晶常见,双晶纹平行于长对角线方向,白云石双晶少见,双晶纹平行于短对角线方向。
(3)与盐酸反应:方解石与盐酸剧烈反应,白云石与盐酸不反应。
(4)颜色法(茜素红硅溶液+铁氰化钾):方解石(含铁)染红色,白云石(不含铁)不染色。
矿物岩石考试重点(经典)矿物岩石复习资料1、晶体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在内部结构和基本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晶体(结晶质):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者分子)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或者称内部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在内部结构:晶体(质点)具有周期性重复,即具有格子构造。
而非晶体A :在非晶质体的各个部位上,没有任何两部分的内部结构是完全相同的;B :非晶质体的内部质点在不同方向上的排布状况无任何规律可循;C:在外形,非晶质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自发地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
在基本性质上:晶体具有自限性(自范性)、均一性及异向性、对称性、具有固定的熔点、最小内能性、稳定性;而非晶体没有。
2、单形和聚形的概念,聚形相聚的原则什么?对称型的概念?晶体的分类。
单行是由对称要素所联系的一组晶面的组合。
即:单形是一个晶体上能够由该晶体的所有对称要素操作而使它们相互重复的一组晶面。
聚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形聚合在一起,共同圈闭的空间外形形成聚形。
聚形相聚的原则:只有属于同一对称型的单形才能组合成聚形。
对称型的概念:一个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晶体的对称型。
3、元素的离子类型是怎样确定的?有哪几种? 惰性气体型离子及其特征如何? 铜型离子及其特点如何? 过渡型离子及其特点如何?根据离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把离子分成三种类型 :(1)惰性气体型离子;惰性气体型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稳定,其离子在一般情况下不变价,离子半径较大,极化性能较低,与氧和卤族元素形成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合物,极易与氧结合成氧化物和含氧盐,形成大部分造岩矿物(2)铜型离子;离子的外电子层结构仍相当稳定,除个别离子(主要是Cu+)外,一般情况下不变价,或只在18和18+2两种构型间变化,与电负性高与电负性不太高的阴离子结合时形成主要的金属矿物,且其化学键强烈地向共价键或金属键过渡,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低,称其为造矿元素或亲硫元素。
(3)过渡型离子它们的离子半径、电负性、化合物的键性,皆位于惰性气体型离子和铜型离子之间,具过渡性,其结构不稳定,离子较易变价;化合物常具顺磁性,经常呈现深浅不同的颜色,所谓色素离子,主要指过渡型离子,亲氧性较强,易形成氧化物和含氧盐矿物;亲硫性较强,易形成硫化物;一般在还原条件下多形成硫化物,在氧化条件下多形成氧化物及含氧盐矿物。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一、矿物学知识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 、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1)橄榄石:结构式:(Mg ,Fe )[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
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
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
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
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
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
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
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岩矿复习一、名词解释1、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之间关系的一种立体图形。
光率体反映了晶体光学性质中最基本的特点,其形状简单、应用方便,是解释晶体光学现象的基础。
2、消光角:指矿片消光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双晶缝、晶体延长方向之间的夹角。
3、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的结构。
大颗粒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形成斑点状,故名。
4、似斑状结构:岩石也是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5、干涉色:由白光通过正交偏光镜间的矿片后,经干涉作用形成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决定矿物干涉色的因素是光程差;一定的干涉色对应着一定的光程差。
光程差越大,干涉色越高。
6、偏光: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性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为平面偏振光或偏光。
自然光转变为偏光的作用称为偏光化作用。
7、多色性:非均质矿物对光波的选择吸收和吸收总强度是随方向而异的。
在单偏光镜下旋转物台时,矿物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它系由不同方向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吸收所决定。
8、突起: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矿物薄片中矿物时,不同矿物好像高低不一样,有的矿物显得高些,有的显得低些,这种现象称为矿物的突起。
这是由于矿物折射率和加拿大树胶折射率不同,光波通过两者之间界面,发生折射、全反射作用形成矿物边缘和糙面。
二、矿片特征(单:形态、颜色、解理、折射率;正:干涉色、消光、双晶)1、尖晶石镜下特征:单偏光镜下:矿物形态呈八面体及不规则粒状,颜色多为黄褐色、绿色,解理不明显,具不规则裂纹,正高-正极高突起;正偏光镜下:干涉色为黑色,全消光,简单双晶,也可见聚片双晶,轴性为均质体。
2、黑云母镜下特征:单偏光镜下:矿物形态呈长条状、叶片状、平行解理面切片常呈假六方板状,颜色多为深褐、暗绿、浅黄、绿色,极完全解理,正中突起;正偏光镜下:干涉色为二级到四级干涉色,平行消光,二轴晶;次生产物绿泥石。
矿物1、什么是矿物,什么是造岩矿物,试写出常见的十种造岩矿物。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一定地址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自然物体。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最主要的矿物。
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云母,橄榄石,霞石,白榴石,磁铁矿,磷灰石。
2、克拉克值的概念。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3、聚集元素:克拉克值很小,但容易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
分散元素:克拉克值大,但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
4、根据外层电子结构,可将离子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常见元素有哪些?惰性气体型离子:阳离子的半径一般比较大,而极化性小,他们易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盐,特别是硅酸盐,形成大量造岩矿物。
铜型离子:离子半径小,外层电子多,计划性很强,易于半径较大,又易于被极化的硫离子结合形成以共价键为主的化合物,形成主要的金属矿物。
过渡性离子:化学周期表上的副族元素,最外层电子介于8-18之间,既具有亲氧性,又具有亲硫性。
5、试写出两种常见的胶体矿物。
蛋白石,火山玻璃、琥珀。
6、含水矿物、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的概念。
矿物中水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含水矿物:凡含水分子或H+、OH-、H3O+等离子的矿物称为含水矿物。
(1)吸附水呈中性水分子状态存在于矿物中的水,不直接参与矿物的晶体结构,只是机械地被吸附于矿物的表面或裂隙中,含量也不固定,常压下加热至110度,吸附水全部逸出而不破坏晶体结构。
(2)结晶水呈中性水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中的水,它参与组成矿物的晶格,在晶体中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数量,在较高的温度下(100—200,高至600度),结晶水逸出,晶体结构被破坏。
(3)结构水呈H+、OH-、H3O+等离子状态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水。
它参与组成矿物的晶格,在晶体中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数量,必须加热到很高的温度(600—1000度)水分子才逸出,失水时晶格被破坏。
(4)沸石水呈中性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沸石矿物中的水,性质介于吸附水和结晶水之间,加热至300——400度时水分逸出,在潮湿环境中又可重新吸水,在此过程中晶体结构不被破坏,但可以引起矿物物理性质的变化。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矿物成分基本特点:最主要的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9酸度指示矿物
石英和橄榄石等具有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程度的特殊意义,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石英是SiO2过饱和条件下的产物,在酸性岩中SiO2含量最高,过剩的SiO2结晶析出形成石英;橄榄石是SiO2不饱和条件下的产物,在超基性岩中SiO2含量低,结晶出的矿物是含SiO2少的橄榄石。
10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的规律
16岩浆岩矿物晶出顺序的确定
(1)根据岩石结构特征确定矿物结晶顺序
①矿物的自形程度一般先结晶的矿物较自形,后结晶的矿物自形程度较差。
不过自形程度还受矿物自身结晶能力大小的制约,如某些岩石中的电气石结晶能力很强,虽结晶晚于长石晶形却比长石完整,并可穿插到长石中去。
②相互包裹关系一般被包裹早结晶。
如辉石颗粒包裹细小的橄榄石,则可以认为橄榄石比辉石早结晶
共结关系和次生关系例外。
如石英和钾长石组成的文象结构,被包裹在长石中的石
或具有块状构造的镁铁质变质岩类。
角砾的大小极不相同,从成因上看角砾混合岩极可能是先期的构造角砾岩混合岩化的产物。
肠状混合岩 脉体发生强烈褶曲而成为肠状。
阴影混合岩 也称为迷雾状混合岩,在混合岩化很深的情况下,脉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基体,基体几乎消失,仅在花岗质或花岗闪长质的总体岩石中,隐约看出暗色矿物集中的条片或团块,它们分布不均,与脉体之间无明显界线,似云雾状。
一、名词解释1、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矿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物体3、光率体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振动方向上折光率值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形4、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它是火成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
5、花岗结构也称半自形粒状结构指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之,石英为它形晶充填于不规则的空隙之中。
6、混合岩化作用一类外表很不均匀的岩石,它们是由片离得变质岩基体和顺层或沿裂隙分布的花岗质脉体相混杂而成的岩石,形成这类岩石的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1、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由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板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
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
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1.5~3.0km。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
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相的典型结构。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致密块状,有时具气孔构造。
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质常见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
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1.岩浆作用: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地质学复习笔记一、矿物岩石学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1. 主要造岩矿物包括哪些?A、硅酸盐矿物(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B、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C、氧化物矿物(石英)2. 举例说明如何对一种矿物进行鉴定?例如方解石:主要是由CaCO3溶液沉淀或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的。
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锤击成菱形碎块(因此得名方解石),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
3.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类?(二)、岩浆岩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A、硅铝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浅色矿物。
B、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山石、黑云母),深色矿物。
2. 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变化,将岩浆岩分为哪几种岩石?A、超基性岩(SiO2<45%)——金佰利岩B、基性岩(SiO2 45%~53%)——玄武岩、辉长岩C、中性岩(SiO2 53%~66%)——安山岩、闪长岩D、酸性岩(SiO2>66%)——流纹岩、花岗岩3. 何谓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A、结构: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B、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4.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A、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的比例划分)B、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依据肉眼能否分辨出矿物颗粒)C、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依据颗粒的相对大小)D、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依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E、交生结构——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凡天然具有几何多面体形态的固体,即可称为晶体。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有些状似固体的物质,但不具有格子构造,称为非晶质体。
晶体的本质在于具有格子构造,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平移周期,重复几个术语:结点与行列,面网。
对称面(P):对称面为一假想平面,与之相应的对称操作为对此平面的反映。
对称轴(L):对称轴为一假想的通过晶体几何中心的直线,与之相应的对称操作为绕此直线的旋转。
晶体对称分类(按照是否只有一个高次轴来划分)高级晶族:等轴(立方)晶系中级晶族:三方晶系,四方(正方)晶系,六方晶系低级晶族: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斜方(正交)晶系(4)晶体的理想形态单形:一组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同种晶面所构成的晶形。
聚形: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聚合而成的晶形称聚形。
属于同一对称型的单形才能相聚。
(1)平行连生:同种晶体,彼此平行地连生在一起,连生着的每一个晶体的相对应的晶面和晶棱都相互平行,这种连生体称为平行连生。
(2)双晶:双晶是两个同种晶体,彼此按一定的对称关系(反映、旋转或反伸)重合或平行。
接触双晶穿插双晶二、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吸收的结果。
条痕: 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
光泽: 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矿物光泽强弱取决于它对光的折射和吸收程度。
透明度: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发光性: 是指物体受外加能量激发,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荧光,发光体一旦停止受激(10-8秒),发光现象消失,否则,叫磷光。
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或研磨等)的能力。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解理——在外力作用下,矿物沿着一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晶体: 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科塞尔理论: 在理想的情况下, 晶体的生长将是长完了一个行列再长相邻的另一个行列, 长满了一层面网再长另一层新的面网, 晶体(最外层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的,这就是科塞尔理论。
3.多色性:单偏光镜下, 矿物沿不同方向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矿物的多色性。
4、补色法则: 两个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任意切片, 在正交偏光镜间, 光率体椭圆切面长短半径在45º位置重叠时, 光波通过这两个矿片后, 总光程差增加或减小导致干涉色升高或降低的法则称为补色法则。
5.矿物: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物体。
6、布拉维法则: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 面网密度的小的晶面将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面网密度大的晶面则相对增大成为实际晶面, 因此, 实际晶体往往倍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称之为布拉维法则。
7、双晶:是指同种晶体的规则连生, 相邻的两个单晶体间互成镜像关系, 或其中一个单晶体旋转1800后与另一个重合或平行。
8、光率体:它是表示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振动方向上折光率值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形。
9、克拉克值: 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10、硅氧四面体: 组成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sio4]4-配位四面体。
11.岩浆岩: 又称为“火成岩”, 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 由地壳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12.气孔构造: 岩浆喷溢出地表后, 在冷去过程中, 岩浆中尚未逸出的的气体, 上升汇集于熔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13、变质岩: 它是在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再注入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 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的岩石。
14.变晶结构:是指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以固态方式使原来的物质发生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结构类型。
地球物理学专业2006级“矿物岩石学”一、名词解释1.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2.对称型: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类型。
3.突起:(单偏光下,岩石薄片中)不同矿物颗粒表面显得高低不一的现象。
4.消光位:光性非均质体不垂直光轴的切面在正交光下呈现消光状态时所处的位置。
5.自色:由矿物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所决定的颜色。
6.条纹长石:具有条纹结构的碱性长石。
7.岩石学: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及演化过程等的学科。
8.块状构造:各组分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的岩石构造类型。
9.重结晶:(在温度、压力升高的情况下,)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固态下重新长大的过程。
10.变质矿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二、填空或选择填空1.晶体的对称_(a.仅仅是外形上的对称;b.是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对称; c.是假想的对称)。
实现晶体对称所凭借的几何要素包括_、_、_和_,相应的操作统称为_。
1.b.是外形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对称;对称中心,对称面,对称轴,旋转反伸轴;对称操作2.根据光在透明矿物内部传播的特点不同,可将透明矿物分为_(a.晶体和非晶体;b.光性均质体和光性非均质体;c.一轴晶和二轴晶)。
例如,_晶族矿物属于光性均质体;_晶族矿物属于一轴晶;_晶族矿物属于二轴晶;方解石属于_(a.一轴晶;b.二轴晶)。
2.b.光性均质体和光性非均质体;高级(晶族),中级(晶族),低级(晶族);a.一轴晶3.偏光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机械辅助系统和光学系统。
例如,_、_等属于机械辅助系统;光源、_、_和_等属于光学系统。
3.镜座,载物台等;下偏光镜,上偏光镜,目镜等4.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系统包括大类、_、 _、族、亚族、种和亚种等级别。
例如,常见长石族矿物可分为_和 - 两个亚族,而α-石英则是矿物的_(a.种名;b.族名)。
4.类,亚类;碱性长石,斜长石;a.种名5.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与其成因关系密切。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术语解释:1.对称型:P18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
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
在离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三八面体结构。
8.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
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所谓自然产出是指地球中的矿物都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11.岩浆分异作用:P51分异作用是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岩浆分异作用是其中的的一种,这种作用是岩浆结晶之前,仍处在均匀液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分异作用。
它可以发生在地壳深处(即深处分异),也可以发生在岩浆侵入和喷发的过程中(即就地分异)。
这种分异是通过熔离、扩散、气运的作用来完成的。
12.结构成熟度:又称物理成熟度(physical maturity),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砂岩中分选性、磨圆度及粘土(杂基)含量都影响其结构成熟度,他一般随再搬运次数和搬运激励的增加而增加。
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一致。
终极结构状态是指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的一种状态,应该是碎屑为等大球体,而且还应为颗粒支撑类型的化学胶结物填隙。
即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应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的磨圆度上,以及粘土(或杂基)的含量上。
13.矿物成熟度: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
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14.胶结作用:P67松散的沉积颗粒由化学沉淀物质或其他物质粘结而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的结果是使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减少其孔隙度。
15.特征变质矿物:P160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等16.等物理系列: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岩石。
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原有岩石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17.等化学系列: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
这些岩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不同决定的。
18.混合岩化作用:P181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地壳内部热流升高而产生的深部热流和局部重熔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并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是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19.动力变质作用:P156又称为碎裂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主要使岩石发生破裂的一种变质作用。
20.白云岩化:指灰泥或灰岩中的方解石、文石、高镁方解石被白云石代替的作用。
二、矿物岩石鉴定:1.矿物:石英:纯净者为透明无色,白色条痕,无解理,玻璃光泽,断口常呈油脂状光泽,断口为贝壳状,硬度7,比重2.65,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除HF外,其他酸不溶。
长石:长石晶体多数呈板状或沿某一结晶轴延伸的板柱状。
长石常见乳白色,但常因含有杂质而被染成黄、褐、浅红、深灰等色,有的还可具有美丽的变彩或晕色。
有两组完全解理,比重 2.56~2.76之间,长石的硬度波动于6-6.5,性脆,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对酸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
钾长石颜色多为肉红色,也有灰、白褐色。
钠长石为白、灰及浅黄色,钙长石为白色或浅灰色方解石:呈透明无色或白色,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3,具有完全解理,解理平行棱面体{10-11},比重2.715,遇冷稀盐酸后剧烈起泡,再加镁试剂溶液不变蓝。
方铅矿:铅灰色,不透明,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2—3,解理平行立方体{100}完全,导电。
比重大7.5,具导电性。
常呈立方体晶形或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粒状集合体。
与4KHSO一同研磨放硫化氢气体,再加KI研磨变黄,滴水研磨黄色消失,再加又现鲜明黄色,再研磨黄色又消失。
黄铜矿:颜色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红等色的錆色,不透明,黑色条痕,金属光泽,硬度3—4,无解理,比重4.1—4.3,具导电性,能被刀刃所刻画,粉末沾HCl烧之,呈先蓝后绿之焰色。
黄铁矿:颜色为浅铜黄色,时呈褐色锖色,不透明,黑色条痕,金属光泽,硬度6-6.5,性脆,比重5,弱导电性。
赤铁矿:结晶者呈钢灰色或铁黑色,隐晶质为块状或土状,肾状,鲕状等,常呈红色,条痕樱红色,半金属—土状光泽,不透明,硬度变化大,结晶者5.5—6,土状及鲕状者较低,比重5.0—5.26,性脆,无解理。
用永久磁铁一般不能吸起。
磁铁矿:铁黑色,不透明,黑色条痕,半金属—金属光泽,硬度5.5—6,无解理,纯者比重5.24,一般为4.9—5.2,具强磁性。
石膏:透明无色、白色,平行{010}解理面上常呈珍珠光泽,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2,解理平行{010}极完全,平行{100}和{011}解理中等,薄片具挠性,比重2.32.石榴子石:浅黄白、深褐到黑色,玻璃光泽,黑色条痕,硬度6—7.5,无解理,断口为贝壳状或参差状,比重约4。
橄榄石:黄绿色或灰黄绿色,随含铁量的增加,颜色可达至深绿色至黑色,透明,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6.5—7,解理平行{100}和{010},不完全,纯镁橄榄石比重3.22,纯铁橄榄石比重4.39。
萤石:无色透明以及淡绿、淡紫、淡红等各色,有时亦呈黑紫色和深绿色,颜色很深者常含稀土元素类质同象和深色包裹体,并常呈带状构造,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4,解理平行八面体{111},完全,比重3.18,有些具热光性。
辉石:黑色或褐黑色,透明,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5—6,解理平行斜方柱{110},中等,常具{100}裂开,比重3.2—3.6.角闪石:绿黑至黑色,透明,条痕白色略带绿色,玻璃光泽,硬度5.5—6,解理平行{110}完全,两56,有时具有因{100}聚片双晶引起的裂开,比重3.1—3.3。
组解理交角2.岩石:⑴岩浆岩:橄榄岩: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粗中粒粒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流动构造和带状构造。
辉岩:色多为黑色、黑灰色。
主要由透辉石或(和)紫苏辉石组成,一般具中粗粒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
通常呈透镜体或夹层产出,常与麻粒岩相或角闪岩相的变质岩密切共生辉长岩:辉长岩类岩石呈黑色,灰黑色或带红的深灰色。
一般为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也很常见。
辉绿岩:浅成侵入岩为辉绿岩,多形成岩床,岩墙。
颜色为暗绿或黑色。
矿物成分与辉长石相似,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和斑状结构。
玄武岩:玄武岩,黑色,绿-灰绿色以及暗紫等色,气孔构造及杏仁构造普遍发育,海底具有枕状构造,斑状结构和半晶质结构,斑晶矿物常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
基质多为隐晶质。
闪长岩:闪长岩—全晶质岩石,灰色或灰绿色,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也可见斑杂构造,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
次要矿物辉石或黑云母,钾长石,石英。
闪长玢岩: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
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
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
安山岩:安山岩—新鲜为浅灰色,灰色。
次生变化后变为灰褐,红褐,灰绿色。
结晶较差,多为半晶质斑状结构,无隐晶质结构或全玻璃质结构少见。
致密,主要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也较发育,而且多半比较规则。
多暗色矿物斑晶。
安山岩颜色较浅,变蚀后灰绿色。
比重较小,正长岩:浅灰色,具等粒状、斑状结构,块状或似片麻状等构造,主要由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石英。
正长斑岩:多为浅灰或肉红色。
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正长石,有时为斜长石,基质为微晶或微晶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
花岗岩:花岗岩,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细粒结构。
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钾长石在花岗岩中呈浅肉红色,灰色。
花岗斑岩:杂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石英。
流纹岩:岩石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结构和流纹状结构。
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解理。
⑵沉积岩: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粒度较细,一般圆度高,分选好,颜色较浅,常为灰白色,属于沉积岩。
碎屑几乎全由石英组成,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等。
石英砂岩与变质石英岩的区别较难,一般是根据其围岩是否变质而定,若围岩变质既是石英岩,若围岩为沉积岩则为石英砂岩。
长石砂岩:红色或浅红色,有时浅灰色。
胶结物多为钙硅铁质。
长石砂岩颗粒较粗,为粗-中粒结构,圆度较差,分选性不好或中等。
碎屑砂岩:岩屑种类多样,填隙物大多数为泥质基质,分选性与磨圆度都很差,斜层理及交错层理较少,颜色多为深灰黑色,暗灰绿色等,会成层以区别于玄武岩,辉绿岩。
⑶变质岩:板岩:板状构造,可沿板理面成片剥下,外表呈致密隐晶质,矿物颗粒很细,有时在板理面上有少量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
千枚岩: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变质程度较板岩高,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钾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