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华15篇)
- 格式:docx
- 大小:32.99 KB
- 文档页数:15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整数和有理数1. 整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整数的性质:相等性、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3. 有理数的性质:相等性、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的概念:字母、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组合2.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3. 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的代数式4.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值5.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次方程的方法6.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的转化和解答三、图形的认识1.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 平面图形的名称和性质: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3. 立体图形的名称和性质: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棱柱体四、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的性质:相互垂直、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2. 平行线的判定: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4.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五、数的倍数与约数1. 数的倍数的概念: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是整数2. 数的倍数的性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3. 数的约数的概念:能整除给定数的数4. 数的约数的性质: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六、四则运算与算式1. 公式与算式的概念:有运算符号和等号的式子2. 算式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后计算3. 利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角与直线的关系1. 角的概念:角的三要素、角的分类2. 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大小比较、度量角的单位3. 角的平分线和角的三等分线4. 直线的分类:与角有关的直线、与平行线有关的直线八、方形与平行四边形1. 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各边的长度、对角线的关系4.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九、单位换算与量的计算1. 常用单位的换算: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2. 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3. 人口密度、文明程度等综合计算十、比例与比例应用1. 比例的概念:比值相等的关系2. 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分离两比值、求未知数3. 按比例象形、小学生由高到低站队、分数排数等应用4. 面积比例、速度比例、比例尺及其应用十一、数轴与大小关系1. 数轴的概念:用线段表示数及其大小2. 数轴上点的坐标:规定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3. 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根据坐标的变化进行运算4. 数轴上的倍数:根据坐标的变化进行运算十二、综合与实践1. 基本依据:理论与实际结合2. 实际问题: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对初二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²-b²=(a+b)(a-b)a²+2ab+b²=(a+b) ²a²-2ab+b²=(a-b) ²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a²-b²=(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²+2ab+b²和(a-b) ²=a²-2ab+b²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²+2ab+b² =(a+b) ²a²-2ab+b² =(a-b) ²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²+2ab+b²和a²-2ab+b²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²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知识点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打好基础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公式,定理,原理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
基本技能指的是计算技巧,绘图技巧以及使用公式解决问题。
技能等等。
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它们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大小比较和绝对值计算。
1.2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可以通过化简分数、通分、约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形等方法来进行。
1.3 有理数的应用有理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比如表示温度、货币、距离、重量等。
第二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及其组合形成的式子,它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组数。
2.2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可以通过加减同类项、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方法来进行。
2.3 代数式的应用代数式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有广泛应用,比如解方程、表示函数、推导公式等。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3.1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等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未知数与已知数以某种关系相等。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运用化简、移项、变形、判断等方法。
3.3 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不等式是含有 <、>、≤、≥ 等符号的式子,解不等式需要运用加减乘除、移项、变形、取反等方法。
第四章:比例与分数4.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同类量之间的量的比值,可以用于构建等比例、等角比例、正比例等模型。
4.2 分数的基础概念分数的基础概念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化简分数、约分等。
4.3 分数运算和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加减乘除需要运用通分、化简分数、约分等方法,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比如表示比例、计算面积等。
第五章:三角形5.1 三角形的定义与分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形成的图形,根据边长和角度不同可以进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5.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很多性质,包括内角和为180度、任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5.3 三角形的面积、周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海伦公式、高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方法计算得出,周长则可以根据边长之和计算得出。
八上数学重要知识点(全册)
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和复。
1. 整数与计算
- 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 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 倒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分数的运算
-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 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化
- 带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代数式与方程
-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代数式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规则
- 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几何形状与变换
-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标准
-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多边形的性质和分类标准
- 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方法5. 数据与统计
- 统计调查和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
- 数据的整理、展示和分析
-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计算以及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概述。
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选14篇〕篇1: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假设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篇2: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间隔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间隔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间隔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间隔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间隔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间隔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假如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平均数根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根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根本公式①进展计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知识点八年级数学上册包含以下主题和知识点:
1. 实数
- 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实数的比较和顺序关系
-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代数式及其运算
-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 代数式的加减法、乘法和约束
- 代数式的乘方和除法
-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图形与变换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点的坐标和点与点的距离
- 线段的长度和中点坐标
- 直线和斜率的概念
-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和投影变换
4. 数的运算与应用
- 合并同类项和整理表达式
- 等式和方程的性质和解法
- 百分数和百分比的计算
- 利息和本金的关系和计算
-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和计算
5. 几何图形的认识
- 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概念
-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 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 圆的性质和判定
-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以上总结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和内容。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注意: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5)用截断互补法证明三角形同余。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轴对称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叠,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对称轴。
2.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一次函数(一)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数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把初中数学知识延伸拓展的时间点。
本文分为数学基础知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四部分对八年级上数学进行知识点汇总。
一、数学基础知识1. 整数运算:整数加减法、乘法、除法及其应用。
2. 数形结合与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点的坐标。
3. 分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及其应用。
4. 百分数:百分数的基本概念、百分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百分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及其应用。
二、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应用实例。
2. 不等式及其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应用实例。
3. 线性函数及其图像:线性函数的基本概念、线性函数与线性方程的关系、线性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三、几何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几何公设及其应用。
2.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 直线和角的关系:相交直线、平行直线的基本概念、同位角及其性质、内错角和外角及其性质。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基本定义及基本性质。
2.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条件概率、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3. 统计图与统计方法:频率表和频率分布图、直方图和折线图、数据的中心趋势与离散程度的度量。
以上是八年级上数学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数 学知 识 提 纲姓名初二上册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 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假设|a|=a ,则a ≥0;假设|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敏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下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代数部分1. 代数基础数和数的加减运算、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化简、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科学计数法。
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绝对值方程、含有分数的方程、含有小数的方程。
3. 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同角同旁、平行线与转角定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
5. 平面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坐标的性质、点、线、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二维几何变换的概念。
6. 变量与常量变量的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代数式、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多项式的乘法。
7.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
二、几何部分1. 平面图形的认识面、多边形、圆、面积的概念、相似、全等、等角。
2. 空间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同比例线段的认识比例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概念、点的分段式、比例两端点的坐标式。
5. 角度计量角的概念、角度的度量、角的分类。
6. 几何证明几何证明的基本概念、几何证明的方法、建立几何证明。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及数学竞赛的参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数与式1.数的整除:整除的定义、性质;0的整除性;素数与合数。
2.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坐标与图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原点、坐标、象限;点的坐标。
2.直线与坐标轴:直线的概念;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坐标轴与直线的关系。
3.坐标与图形:通过坐标表示点、直线、角;平面内的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对称)。
三、三角形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的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底乘高公式);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四、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整式的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因式分解的应用(解方程、求值)。
五、方程与函数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
3.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
4.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六、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性统计1.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实验、观察);数据的表示与呈现(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数与频率;数据的分布(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七、几何图形初步1.图形的认识:基本图形的认识(点、线、面);基本图形的性质。
2.几何变换: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
八年级数学上册重要考点汇总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2、平方根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3、立方根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4、估算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5、用计算机开平方6、实数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7、二次根式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②=(a≥0,b≥0),=(a≥0,b>0)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代数与函数1. 代数运算:加减乘除、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单的整式求值。
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原理是等式两边同时做相同的运算,消去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求得未知数的值。
3. 一次函数:y = kx + b 的标准式,斜率是 k,截距是 b。
4. 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解决几何问题。
5. 平移、相似、对称、旋转等基本变换。
二、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等基本元素。
2. 基本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内角和、面积、周长等性质。
3. 图形的相似: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1.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长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2. 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和内心:位置和计算公式。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正弦公式、余弦公式和面积公式。
四、列方程解几何问题1. 利用方程解几何问题: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未知数。
2. 分析几何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方程求解。
五、形状的运动1. 平移、相似、对称、旋转等基本变换。
2. 图形的运动:平移、相似、对称、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3. 图形的复合变换:多个变换连续作用的情况。
六、数学中的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的换算:米、厘米、毫米等常用单位的换算。
2. 面积单位的换算: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常用单位的换算。
3. 容积单位的换算:立方米、立方厘米等常用单位的换算。
4. 质量、时间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七、简单的概率统计1. 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相关概念:随机事件、独立事件、互不影响事件等相关概念。
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读取:折线图、条形图、饼图等常见图表的制作和读取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汇总,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各位同学需要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完成数学作业。
八年级上册数学整本知识点一、代数表达式1. 代数式的定义2. 代数式的化简3. 多项式的定义4. 多项式的加减法5. 多项式的乘法6. 因式分解7. 公因式8. 秦九韶算法9. 求根公式10.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二、平面图形1.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2. 三角形的角的性质3. 三角形的边的关系4. 三角形的分类5. 圆的基本概念6. 圆的性质7. 弧和弦的概念8. 正多边形的性质9.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数的性质1. 自然数及其性质2. 整数及其性质3. 有理数及其性质4. 实数及其性质5. 数轴6. 分数的简化和约分7. 分数的四则运算8. 小数的除法运算9. 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10. 平方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四、解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组3. 二元一次方程4. 二元一次方程组5.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6.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7. 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8. 二次方程的应用五、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 数据的图表表示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 统计参数与抽样5. 古典概型6. 概率的基本概念7. 事件的概念8. 概率的运算9. 柏松分布10. 正态分布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需要学生们认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思维训练,才能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学们还应该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
只有在全面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精选15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AC=BD矩形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集合9
篇)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 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和其邻边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称为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全等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目标考点课标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用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成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成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灵活应轴对称。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华15篇)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①线段有两条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线段所在的直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个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⑤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⑥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⑦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⑧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是两底垂直平分线。
⑨正多边形有与边数相同条的对称轴。
⑩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2①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②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③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3.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x,y+b);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x,y-b)。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1.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分类: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41、三角形: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构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注意:①不在同一直线上(或说不共线);②是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连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和直角三角形,前两种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注:①、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最少有二个锐角。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5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3)图像性质: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9)性质: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③当k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⑤当b(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
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6一、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二、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同类项合并的依据:乘法分配律。
三、整式运算的法则: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2.整式的乘除:单项式相乘(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除),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乘(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多项式乘(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商)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整式的乘方单项式乘方,把系数乘方,作为结果的系数,再把乘方的次数与字母的指数分别相乘所得的幂作为结果的因式.单项式的乘方要用到幂的乘方性质与积的乘方性质: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71.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
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2.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3.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5.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6.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8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某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9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0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1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1)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2)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4.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逆定理的'内容: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说明:(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与较长边的平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定理中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此时的斜边是b.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最大边;(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别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