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应具有的本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52.19 KB
- 文档页数:1
(1)关于世界发展前景的两种未来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竞争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因此,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便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未来观。
马克思主义未来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人类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世界大同。
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岁月多么漫长,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同时,它还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以及克服奴役劳动的强大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
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最深刻的物质根源、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已经打开了走向共产主义万里征途的航线,走向未来的道路已经指明。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中,在总结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中,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和一些工人政党的错误纲领的过程中,在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进行论战的过程中,才论及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和若干基本特征。
这些论述具有以下特点:
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指出了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根据一定的历条件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所使用的方法。
他们正是根据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不断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的,这在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反思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这就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就要善于把握时代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使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西方资产阶级未来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性的产物”,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时“繁荣”看作是永恒的,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无穷的潜力,是不可被取代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不断调整其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需对资产阶级所有制进行变革。
他们还极力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趋同”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
他们总是设想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统天下,是全世界高度资本主义化,资产阶级的未来观,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总之,只有马克思主义未来观,才正确地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揭示厂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在挫折中奋起,在改革中振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指日可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高潮——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