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doc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高校如何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首先,高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行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各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课程,确保所开设的专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为新兴产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前了解行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要求。
同时,鼓励教师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科研创新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加大科研投入,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
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注重论文发表数量,更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成果转化方面,高校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评估、市场推广等。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三、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及与保障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础,是院校核心实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形象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借助路径建设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树立教师职业自信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教师入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的目标意义、国家政策等宣传,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自信心,从而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奠定心理基础。
一是法制保障宣传。
《新职教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这也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是政策文件宣传。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发展目标等方面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经费投入逐年大幅递增宣传。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__—__年)》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4万亿元,年均增长7.8%,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在法律修订、利好政策出台、财政经费大力投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坚定理想、树立信心,在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个人工作生活中展现出高度职业自信。
(二)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的集中反映,是将教师职业素养“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更好展现职业教育的真善美。
一是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
为使教师对社会服务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厘清社会服务的内涵、表现形式与重大意义,可以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题的教师专项培训,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细化教师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职责并成为规定任务。
社会服务认识的提升和任务的固化,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教师建立社会服务意识,促使教师更加重视社会服务、更加深入研究社会服务对象,并拓宽思维以开展社会服务。
提高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高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现状分析、问题探讨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提高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而良好的社区服务和高效的社会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
首先,提高社区服务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
而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通过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等形式多样且贴近居民需求的服务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存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如治安问题、环境污染等。
通过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城市的安全稳定。
同时,良好的社会治理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投资。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
许多社区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同时,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
其次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协同性差。
目前我国各地区在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协同性差,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法形成合力。
再次是参与度低、居民参与意识薄弱。
很多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社区事务关心度不高,在参与社区事务方面缺乏积极性。
这导致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难以得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进而影响工作的效果。
三、问题探讨为了提高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提高服务质量。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第20卷第4期2020年12月DOI :10.19315/j.issn.2096-0425.2020.04.017Vol.20,No.4Dec.2020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工作中存在社会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对继续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管理机制缺乏活力、社会服务的方法途径有限是制约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要提升继续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定位,明确社会服务的方向;通过完善机制建设,保障社会服务的功效;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拓展社会服务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社会服务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425(2020)04-0075-04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全球人力和智力资源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势不可当。
社会现代化呼唤教育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把建成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
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强调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国办发〔2019〕24号)提出的目标任务是“2019—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强调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
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面临着更高的社会服务要求。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探寻社会服务途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介绍了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现有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分析并提出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职业院校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时代接轨,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今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1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中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在当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中职院校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领域专家,他们能够为社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和新产品研发等服务,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中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等各界合作开展服务工作,能够主动对人才队伍、教学设备、实践平台、研究生产等方面进行提升改进,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最后,中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还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职院校通过向企业、政府等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获得的收入可以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设施设备等方面,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无论是对于中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中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终身教育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职业阶段,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保持竞争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终身教育的实践要求各级教育机构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摘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社会服务能力、社会需求、发展空间。
1. 引言1.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校企合作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技术和职业人才。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
校企合作还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帮助,让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适应市场的教育培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灵活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之间密切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高校如何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当今社会,高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高校应如何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呢?首先,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使命。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学科优势,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和定位。
例如,一些综合性大学可能在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如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等,则可以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特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使命,高校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
高校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优化和调整学科布局,培育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
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为应用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应及时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高校应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意识的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要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和科研的方向。
同时,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政府和社区,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从而反哺教学和科研工作。
高校要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中,而应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社会效益。
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主动适应准确定位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刘兴友教授《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
高校应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学普及工作;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推动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在解决河南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此次《规划》强调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无疑是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河南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地方高校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突出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实现自身与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主动适应树立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观念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三大职能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要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激发地方高校活力和动力的源泉。
1.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纵观高等教育发展,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更多地来源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高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得到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更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与地方的地缘优势、情感优势、智力优势,以理性的态度,把握好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变简单、被动适应为深刻、主动适应。
社区如何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社区是社会中最基层的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社区要提高社会服务质量,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了解社区需求:社区应通过调查和与居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可以定期组织居民会议或开展问卷调查,以便准确识别社区的各种服务需求。
2. 建立合作网络:社区应与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资源共享和服务整合。
可以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
3. 培训和提升员工能力:社区工作人员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对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区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4. 制定服务标准:社区应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
可以借鉴其他成功社区的实践经验,制定适合自身的服务标准,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服务按照标准进行。
5. 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规划和评估。
可以成立居民议事会或委员会,让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决策和监督,提高社区服务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6. 定期评估和改进:社区应定期评估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可以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方式,了解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社区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提升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典型案例以提升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题,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案例:1. 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交通安全和效率,减少了人为驾驶错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无人驾驶汽车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判断,实现自动驾驶和导航,为社会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2. 人工智能医疗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疗诊断更加准确和高效。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能够分析医学影像、病历数据等信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为社会提供更快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物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领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4.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中心化信任模式,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安全和可信任的数据交换方式。
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进行更安全和高效的数字资产交易、智能合约执行等操作,促进了金融、物流、供应链等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5.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和学习方式。
6.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共享计算资源。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业务和处理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7. 智能家居技术:智能家居技术通过将家庭设备和设施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智能家居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语音指令控制灯光、电器、安防系统等,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8. 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对个体的生理特征进行识别和验证,提供了更安全和高效的身份认证方式。
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摘要:本文以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调研目的,通过对中职学校社会服务现状分析发现了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逐步提升和提升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原因。
在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调研报告结果和数据深入分析,总结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改善措施,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各类大中专院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职能是社会服务和技能人才培养,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非常值得关注。
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是评价中职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中职学校的客观整体评估体系是保障中职学校良好发展的基础,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是对中职学校发挥为社会、学生提供服务功能时体现其能力的具体考评。
一、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调研现状1.国外现状。
最初是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克尔在1848年提出学校的公共服务职能。
国外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研究,因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差异较大,但在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职业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为,学校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就是要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
各国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国内现在。
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国家和社会多方普遍关注的,是学校办学能力的客观体现。
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研究很多,但是从21世纪才开始对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关注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现在我国的中职学校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技能型人才紧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深度不够、培养学生能力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中职学校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服务的职责所在,以学生为本,明确社会服务的目标,注重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责任也越来越重大。
作为传授英语知识和文化的教育者,英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加强教育理论研究除了英语教学水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还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3. 积极参与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包括教学研讨会、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教师能够与同行交流经验、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4.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5.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提高能力。
通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
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
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
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典型案例四彰显示范品牌效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实施背景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最久、生源规模最大、教育口碑最好的传统专业,2007年立项为湖南省精品专业, 2011年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列为学院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2012年立项湖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了教育部与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长沙市会计人员培训中心;又充分利用“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借助“政、行、企、校”合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二、主要目标会计专业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对口支援和资源共享四个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力争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为从业资格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企业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造福行业内兄弟院校发展,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1 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构成(一)社会职业培训有规模有质量凭借会计专业多年来行业内认可度高的办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团队,利用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会计职业的社会培训服务,力争每年进行3000人次以上的会计专业培训,成为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中心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二)企业技术服务有影响有效益依托“双师型”师资力量,建立起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类咨询服务;依托明信会计公司会计代理、咨询中心,对环保科技园内有需要的企业进行代理记账、代理税务、代理工商、提供咨询等专业服务,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对口支援、资源共享有层次有深度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做好对口支援,通过成果发布会、现场观摩会、经验座谈会,讲座报告会以及接待参观交流加强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全面共享。
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敬爱的党组织:以前我都觉得“为人民服务”这个对我们学生来说很空很大,可今天听了政法学院李芳教授讲党的宗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党要为人民服务,我们怎样为人民服务。
李芳教授在课上问同学们有没有加入什么社团。
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议论纷纷。
李教授问了一个同学加入了什么社团,那个同学回答加入爱心社。
教授又问他为什么加入这个社团,这个同学说因为他觉得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教授这时候把同学们的问题引到了该社团的宗旨上来:“我们可以加入加入这个社团,也可以不加入这个社团,有的同学觉得加入爱心社,自己不仅没有工资,还倒要义务劳动,但有的同学却觉得加入该社团,帮助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
那些愿意加入这个社团的同学,既然愿意加入该社团,就代表赞同这个社团的宗旨。
同样的,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可以不加入中国共产党,既然我们同学现在在这里学习党课,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学们也赞同党的宗旨。
那么,我们党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呢?”教授的上课循循善诱,让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特别是她使用的倒退法,让我对党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党之所以要为人民服务,教授从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一个是个人和他人的关系,社会存在分工,人与人在生活中有相互需要,另一个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我们既是社会的私人也是国家的公民,我们既有生存的权利,同时也有服务他人的义务。
第三个层面是人生进步与人格提升方面。
人都是往高处走,我们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进步,从为自己服务,上升到为他人服务,再上升到为社会服务。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己与人,己愈多。
”我们付出的越多,从暂时利益看,好像是有所损失,但是从长远利益看,我们得到的也越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而如果我们想成为党员,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为他人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工作不再仅限于传授英语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英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和策略。
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理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教师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
教师本身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
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研、参与社区服务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进对学生的理解,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社会服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也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途径。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积极与学校、家长、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学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开展更多的服务活动;与家长合作,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师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指导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
评价体系既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又可以对教师的服务工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改进。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师的社会服务作用,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也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和学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英语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
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
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
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
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
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
进步奖。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
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
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一)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
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二)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
“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
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
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
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
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
根据地缘和
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
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
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
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
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
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