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中长跑训练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97 KB
- 文档页数:8
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探索中长跑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提升往往需要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外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本文将对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基础训练。
中长跑是属于有氧运动,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氧运动的形式,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来培养学生的心肺功能。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安排跑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耐力,比如短距离爆发力运动、间歇训练等。
通过这些基础训练,可以为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中长跑训练时,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存在差异,对于中长跑训练来说,也需要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长,以挑战他们的极限。
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训练动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中长跑训练时,还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长跑是一项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练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
比如在课外训练中,可以引入趣味性训练项目,如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跑、穿越障碍训练、山地跑等,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也可以采取合理的营养补给和休息方式,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行训练。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很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能训练就要在遗传和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对有机体中的可变部分给予影响,使之提高以符合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需要。
体能训练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
一、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根据中长跑新年的特征,中长跑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一是如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二是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主要考虑两方面,即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而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能力。
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的训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
从内容上说,身体机能训练科学地提升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涵,极大地丰富了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
与身体素质训练相比,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训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身体机能训练增加了复合运动能力与表达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使体能训练的外延得到了延伸。
其二,人们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变化。
过去提到发展速度人们马上会想到30米、60米跑,而现在发展速度则包括发展快速跑动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快速跳跃能力等。
二、打好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直接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服务。
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非专项的体能练习手段所进行的旨在增进动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为专项成绩提高打好基础的训练。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层(初、高中学生的生理的差异),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笔者从这几年训练中积累的经验,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计划的制定,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方面,谈谈对中长跑训练中的一点体会。
中长跑是发展耐久力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全程跑时维持一定的跑速,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技术上要求跑得轻松协调,身体重心平稳,有良好的节奏。
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的能力。
既讲究动作的实效性,又要注意省体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层(初、高中学生的生理的差异),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我想从这几年训练中积累的经验,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计划的制定,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方面,谈谈我对中长跑训练中的一点体会。
一、运动员的选拔中长跑是发展耐久力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
我从这一专项特点出发,从本校初一年级去物色苗子,从以下几方面精心挑选。
1.身体形态身体匀称、修长、一般身高为1.50~1.53米,年龄13岁,臀肌紧缩向上,膝踝关节围度小,足弓弧度大,跟腱明显,腿要长。
2.生理机能先测定静脉搏,然后测运动后脉博(要求同样的运量次数和强度,测定时要求运动后脉博上升快,而恢复时间短,属于心血管系统机能强的。
然后测定几个同年龄的同学肺活量,心肺功能好。
身体条件好,这两点对提高中长跑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
3.身体素质在选择运动员时,我们认为速度是主要的,忽视速度对今后要较快地提高中长跑水平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选拔时重视速度型同学。
4.技术状况主要看学生跑时整个动作是否自然、协调、摆臂姿势是否正确。
下肢看四个方面:(1)跑时腿部动作是否协调省力,有节奏,蹬地向前还是跳着跑。
(2)途中跑的步幅大小,步频快慢。
(3)踝关节是否有力,脚着地动作是否柔和。
(4)途中跑时有无外八字或内八字的错误姿势。
中长跑训练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持续性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和耐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中长跑训练中,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和方法,以提高训练效果。
本文将从训练计划、配速控制、辅助训练和比赛策略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训练计划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
合理的训练计划应包括有氧基础训练、速度训练和间隔训练等内容。
其中有氧基础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可以通过慢跑、长跑和心肺功能训练等方式来进行。
速度训练主要包括短跑、爆发力训练和间隔训练等,可以提高速度和动力。
间隔训练主要是通过反复进行高强度训练和恢复训练,提高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二、配速控制在中长跑训练中,配速控制非常重要。
一开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配速。
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训练目标来调整配速,比如进行速度训练时可以提高配速,进行耐力训练时可以降低配速。
我们还需要掌握好跑步的节奏和呼吸方法,合理分配体力,确保持久地跑下去。
三、辅助训练中长跑训练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可以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加强核心稳定性,提高跑步姿势的稳定性。
还可以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例如蹲起、深蹲、单腿蹲等,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还可以进行柔韧性训练,例如拉伸、扭腰、扭胯等,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四、比赛策略在比赛中,我们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比赛策略,以保证最佳的比赛成绩。
比赛策略可以根据赛道特点和自身情况来制定。
在起跑阶段,可以适当加快配速,争取抢占位置;在中间阶段,可以根据感觉和配速来掌控体力,保持稳定;在最后阶段,可以适当加快配速,争取超越对手。
我们还需要注意比赛前的热身和饮食,以提高竞技状态。
中长跑训练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控制配速、进行辅助训练和制定比赛策略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中长跑的水平和成绩。
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恢复,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
在中长跑运动中,训练计划的安排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才能帮助跑者达到更好的成绩和更健康的状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长跑训练计划的制定。
一、训练计划的基本概念中长跑训练计划,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有效的训练,使跑者能够达到比赛目标的一种计划。
训练计划需要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能力水平、比赛的性质及赛事的时间等多方面因素。
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让跑者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从而积累足够的体能和技能,达到稳定并逐步提高的训练效果。
二、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制定中长跑训练计划,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目标设定:了解跑者的情况及比赛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
2、基础准备:以跑者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基础,进行具体的基础准备工作。
3、阶段划分:根据比赛时间和训练特点,划分出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4、训练计划编制:以每个训练阶段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5、计划实施: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按照制定好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6、训练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际效果评估,检验训练计划的有效性,调整训练计划,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出准备。
三、训练计划的内容1、训练内容的选择中长跑训练计划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氧耐力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氧耗,以达到提高长跑能力的目的。
(2)力量训练:通过重量训练,提高核心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以支持跑者的长时间稳定奔跑。
(3)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和瑜伽等柔韧性训练,增加肌肉的可伸展性,减少运动伤害。
(4)心理训练:通过心理咨询和冥想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和耐力,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2、训练强度的控制中长跑训练计划中的训练强度也非常重要,训练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状态的好坏。
训练强度过高会导致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受伤和生病;训练强度过低又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
一般认为,以跑步速度的60%~85%为宜,把训练强度控制在运动员的最大心率的70%左右,既不会超负荷,也不会过低。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提高幅度是巨大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主要是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运动负荷不断增加、科学化训练的程度不断提高所致。
发展到今天,其经典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如下:
一、不间断长跑训练法
二、“法特莱克”训练法
三、间歇训练法
四、重复训练法
五、马拉松训练法
六、高原训练法
第一篇(不间断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两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跑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
进,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划分,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
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
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
度跑”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
30年代以后,以美国教练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训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
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员的心脏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米在1924年弟8届奥运会中
长跑比赛中获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帮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世界纪录。
(未完待续)。
中长跑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第一篇:中长跑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中长跑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任何训练方法,旨在促进该项运动的发展,因此中长跑的训练方法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战术技术和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1.最大力量训练方法。
此方法能有效地发展肌肉横断面和最大意志的紧张能力。
根据中长跑的特点,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力量耐力为主,发展力量的重点,应以腿部力量为主,躯干和两臂力量为辅。
发展力量一般采用的练习有:1.1立定跳、多级跳、单足跳、跨跳、蛙跳、跳远、跳高及各种跳跃游戏。
1.2俯卧撑、立卧撑、轻器械练习(如哑铃、沙袋等)。
1.3利用地形条件(山坡、沙滩)进行跑的练习。
1.4负重静力练习,采用轻大力量的负荷,递减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它与发展静力性练习和耐力性力量,可以提高中长跑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和力量,其负荷如下:负荷强度 90%以上 70--90% 70%以下组数 4 6 4每给持续时间3“--6” 8“--12” 12"以上每组间隔 3'--4' 3' 3'2.快速能力练习步长和步频是影响中长工跑速度的两个因素。
因此,提高跑的速度要围绕着发展步频与步长以及使两者形成适宜的比例关系进行。
对于步频快而步长小的,应在保持步频快的情况下着重发展步长;对于步长大而步频慢的,则应在保持步长的前提下着重发展步频,使步长与步频既相适应又具有个人的特点。
速度的提高是缓慢的,效果提高也不显著,在全年训练中,快速能力练习最大比重安排在竞赛前期或赛期中,在准备期中应少量安排。
3.耐力训练,包括发展有氧耐力练习和无氧耐力练习。
3.1 有氧耐力练习,它是构成无氧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它与中长跑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关系。
发展有氧耐力主要练习手段有:长时间或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法特莱克”跑),其它体育项目练习,综合循环练习,耐力性游戏等。
有氧耐力训练的安排,在全年训练中一般每周训练中,都应有较大的比重。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方法论文概要: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新课程的各项改革,对初中体育的中长跑训练在教学方式、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创新。
通过改革,把体育训练中对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使学生在中长跑训练方面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由于当前体育教学方面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要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紧跟新课程教育的步伐。
学校要积極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活动,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一、训练的方式要多样由于中长跑的训练是很枯燥的,在跑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队形的变换,使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得到提高。
对中长跑遇到的“极点”问题,要详细的服务对学生进行讲解它产生的原理以及克服的方法。
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把“极点”发生的时间进行推迟。
教师要身体力行,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中长跑训练,可以带动学生们进行训练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训练的效果。
1.渐进训练法初中体育中长跑的项目主要有:男生的1000和1500米,女生的800米。
但是在训练一开始,许多学生对此都存在恐惧的心理。
因此,可以采取中长跑距离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教师在对中长跑的技术要点讲解以后,可以设置男生进行600米的训练,女生进行400米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熟悉中长跑的训练。
2.运用诱导的方法激励训练在中长跑进行训练的场地可以安放一些具有激励性质的标语牌。
例如,在长跑距离的一半的路程上标记“我可以坚持到最后!”“距离终点不远啦”等句子;在长跑的终点标记“我成功啦”“胜利属于我”等句子,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使用激将法当进行完中长跑的训练以后,可以对学生结束长跑以后的感觉进行询问。
对于许多学生的惧怕心理,教师可以这样开导:我国的王军霞——世界的中长跑世界冠军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惧怕,但是她克服了这种情况,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冠军,你们有没有这种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出学生训练的激情。
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探索中长跑是一项有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在持续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中长跑能够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健康,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刻苦精神,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探讨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希望对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1、循序渐进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阶段的训练,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训练难度。
首先要做好个人体能测试和评估,把孩子的身体状况了解清楚,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训练。
2、注重科学性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生理、心理、营养等方面的规律,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
如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等。
3、激发兴趣中长跑是一项较为枯燥的体育项目,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开展适当的比赛、制订奖励机制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训练难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训练效果。
由于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长时间的训练,在训练时应该首先注重训练的重量和强度,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2、交替跑法的训练方法交替跑法的训练方法,是指在中长跑训练中,采取快慢交替的训练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这种训练方法具有规律性和生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有效方法。
3、变换训练环境的训练方法变换训练环境的训练方法,是指改变中长跑训练的环境,使训练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在山地、沙滩、公路等环境下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挑战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刻苦精神。
4、体验式训练的方法体验式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体验和感受的方式进行训练,增加学生的训练体验和乐趣。
中长跑训练计划第一篇:中长跑基础训练计划中长跑是一项需要较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训练中需要注重规律性、渐进性和适应性,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以下是一份适合初学者的中长跑基础训练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始自己的跑步生涯。
1. 训练频率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建议每周进行3次中长跑训练,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到4-5次。
每周进行一次长跑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其余的训练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安排。
2. 训练强度训练强度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建议以慢跑为主,保持舒适的运动心率进行训练。
慢跑的强度一般是在60%-7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进行,时长为20-30分钟。
之后可以逐渐增加跑步强度和时长,加入间歇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元素。
3. 训练内容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跑步训练、力量训练和拉伸训练。
跑步训练是主要的训练内容,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长距离慢跑、中速跑、爆发力训练等类型;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跑步肌肉进行有氧和无氧的锻炼,例如仰卧起坐、俯卧撑、负重训练等;拉伸训练可以帮助减少肌肉疼痛和酸痛,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4. 训练计划初学者的中长跑训练计划可以分为4周的周期,每周一个重点训练。
第1周:稳定性练习。
每周跑步3次,距离不超过5公里,坚持以慢跑为主,每次最长不超过30分钟。
第2周:逐渐增加强度。
增加跑步强度和时长,增加一次负重和间歇训练,每周跑步4次,距离不超过10公里,每次最长不超过45分钟。
第3周:增加距离和次数。
增加距离和次数,每次最长不超过1小时,可根据情况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速度训练。
第4周:加强力量训练。
适当减少跑步训练时间,增加力量训练和拉伸训练的次数,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以上是一份基础的中长跑训练计划,希望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形成自己的训练体系。
下一篇将介绍一些中长跑训练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训练。
第二篇:中长跑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中长跑是一项需要较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需要注重技巧和注意事项。
浅谈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中长跑作为田径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需要长期培养和训练的体能运动项目。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中长跑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技术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
一、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中长跑的教学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力量等。
耐力是中长跑项目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有氧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慢跑、快跑、爬坡跑等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有氧能力。
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短距离、爆发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速度水平。
柔韧性和力量也是中长跑训练中需要注重培养的素质,可以通过拉伸训练和力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水平。
二、技术训练在中长跑的教学中,技术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呼吸方法、节奏控制等技术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还可以通过视频分析和反馈来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在技术训练中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比赛和训练赛来提高学生的比赛经验和技术应变能力。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中长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是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激励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耐心等心理素质。
还可以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比赛应变能力。
中长跑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从身体素质、技术训练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使其在中长跑项目中能够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中长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探索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长跑是一项综合性的有氧运动,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探讨一些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
要注重基础训练。
中长跑是需要较高的耐力基础的,因此要在训练中注重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要注重速度训练。
中长跑除了需要良好的耐力外,还需要一定的速度能力。
在训练中可以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即在长跑训练中间穿插一些短跑训练,如100米、200米的快速跑。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要注重技术训练。
良好的跑步姿势和技术可以提高跑步效率和节约体力。
在训练中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跑姿,如头部微微向前低着、手臂摆动自然、脚步用力推开地面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呼吸控制和节奏感,保持稳定的呼吸可以延长耐力训练的时间。
第四,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长跑对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有一定的考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坚持训练的意识。
可以通过激励、赞扬、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要注重综合训练。
中长跑是一项很综合的运动,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性的能力。
在训练中要注意综合训练,如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中长跑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教法探索需要注重基础训练、速度训练、技术训练、心理素质培养和综合训练。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中长跑能力,培养他们的体质和意志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长跑训练方法和技巧引言中长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身体的耐力、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有很大的益处。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中长跑来提高健康水平、增加耐力并减少脂肪的人来说,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长跑的训练方法和一些相关的技巧。
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中长跑的训练应该是逐渐增加跑步时间和距离的过程。
初学者可以从较短的距离开始,比如每周跑两次,每次30分钟。
然后逐渐增加至每周三次,每次40分钟。
随着身体适应,可以逐步增加跑步时间和距离,但要注意避免过快增加,以免引起过度疲劳或受伤。
2. 有针对性的训练除了逐渐增加跑步时间和距离,中长跑的训练还应该包括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身体的不同方面素质。
可以进行速度训练,如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以增加速度和力量。
同时,可以进行爬坡训练,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3. 适当的休息中长跑训练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帮助身体恢复和适应训练的压力。
大多数跑者每周需要至少一天的完全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另外,在每天的训练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疲劳和受伤。
4. 饮食和水分补充中长跑训练需要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来支持身体的需求。
跑者应该注意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此外,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训练之前、期间和之后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和疲劳。
技巧1. 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是中长跑的关键之一。
跑者应该保持挺胸、收腹、放松肩膀,保持身体的垂直和稳定。
跑步时,脚步应该落在前脚掌而不是后脚跟,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冲击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2. 呼吸控制跑者应该学会控制呼吸,使呼吸与跑步的节奏保持一致。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深呼吸,吸气时收腹,呼气时舒展腹部。
此外,要保持稳定的呼吸频率,避免过度喘气或气短。
3. 心理调节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持续的运动,跑者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与其他跑者交流。
此外,要设定目标和奖励自己,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中长跑训练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基础项目,对于身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长跑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以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1. 高强度训练与低强度训练的结合中长跑训练一般包括长跑、间歇训练和阻力训练等。
我们发现,仅仅进行长时间的低强度的长跑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在训练中加入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
我们在训练计划中设置了一些爆发力训练和速度训练,让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爆发力和速度,从而提高中长跑的整体表现。
2. 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中长跑训练需要持久的耐力和良好的体能,我们在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刚开始时,我们将训练时间控制在较短的范围内,然后逐渐加大训练时间和强度。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每个人都能够逐步适应训练,并发挥出最佳效果。
1. 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尝试了多种间歇训练方法,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了调整。
我们采用了固定距离间歇训练,即在跑完一定距离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
通过不同的距离和休息时间的组合,我们可以刺激不同程度的肌肉疲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 阻力训练中长跑的训练不仅要求耐力,还需要有较强的肌肉力量。
我们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阻力训练的方法。
我们使用了重量训练和爬坡训练,让运动员在训练中锻炼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和肌肉激活水平,从而提高中长跑的速度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我们在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些实践探索。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我们逐渐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中长跑训练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
中长跑是一项体力素质较高的运动,它能够改善人体的肺功能、心血
管功能和全身的代谢能力。
同时,中长跑也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练习
且不需要太高技术门槛的运动。
下面就是中长跑的方法学。
一、饮食保障
中长跑是一项高耗能的运动,因此,饮食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
方面,应进行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充分补充体力。
此外,在饮食中
也应注意营养的均衡,以及充足的水分摄入。
二、训练强度控制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控制好训练强度的
大小。
如果训练强度过大,就会容易出现损伤的情况。
而如果训练强度过小,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中长跑水平。
因此,合理的训练强度控制对于
中长跑的训练至关重要。
三、训练内容设计
中长跑的训练主要包括基础训练、间歇训练和竞赛训练。
其中,基础
训练是创造出中长跑的基础,间歇训练则通过变化的训练强度来提高中长
跑的训练效果,竞赛训练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赛准备。
在训练中,应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训练内容设计。
四、具体技巧训练
中长跑是一项比较简单的运动,但有些技巧在跑步过程中会有所帮助。
例如,正常呼吸、注重步频节奏、放松肩膀等。
这些具体的技巧训练在中
长跑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跑步效果。
总之,中长跑是一项多方面综合性比较强的运动,需要在训练中注重
各个方面的综合培养。
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以保证自己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中长跑训练计划范文【7篇】技术训练一般安排,柔韧性练习每次都有3~5分钟;敏捷性练习每周两次,每次10分钟,采纳5~8个栏架跳动练习;节奏性练习每周一次,每次10分钟,采纳跑栏板空。
中长跑的技术训练比拟枯燥,但又是重要环节,为保证他们坚固把握正确合理的跑的技术,近年来我的做法是不单独安排技术训练课,而是坚持“根本技术每天练”。
每次预备活动之后,安排3~5分钟的技术练习,矫正跑的技术及摆臂以及身体姿态等环节,训练时要求明确,示范正确,指导细致,队员精神、精力集中,效果较为明显。
一般耐力训练篇二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一般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跑的练习,是改良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的功能。
一般耐力练习:通常采纳3000米、4000米、5000米等距离,或用30分钟跑完一项长距离的练习,使运发动的脉率在每分钟150次至160次之间,同时留意呼吸有节奏(一步半呼、一步半吸或两步呼、两步吸)。
速度训练篇三中长跑速度训练是必不行少的,通过平常严格的速度训练来提高频率、协调性、柔韧性。
通常采纳短距离变速跑、原地快速高抬腿、80米加速跑、150米重复跑、4×50米接力跑、行进间快频率小步跑变快速放松跑等练习。
上述练习力求多种形式,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多采纳竞赛形式进展,使运发动感兴趣,不觉枯燥。
每周三次速度训练,总距离0.5~0.8公里。
力气训练篇四中长跑运发动的力气表现为力气耐久力。
力气耐久力可以在大量跑的练习中获得,依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实行小力气练习。
由于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如过早过多的用杠铃负重练习(并不排解杠铃),往往简单过早的被淘汰。
我采纳的训练方法一般是克制自身重量的各种跳动练习、俯撑、摇摆练习等手段。
进展运发动的力气素养,数量不求多,但求精求严。
专项耐力训练篇五专项耐力的训练是运发动在缺氧状况下的一种训练,也是提高专项成绩的一种手段。
通常采纳距离为300米、600米、1200米跑的练习,可用上述三个距离来检查400米、800米、1500米运发动的专项成绩,要求脉搏到达每分钟180次左右。
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探讨中长跑是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长跑的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包括基本功训练、技术要领讲解、跑步节奏掌控、综合实践等方面。
中长跑的教学应从基本功训练开始。
基本功是学生发展跑步技能的基础,包括体能训练和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
在体能训练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训练项目,如踏步、举腿、跨步、弹跳等,以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在技术训练方面,应注重跑步姿势的正确性,如身体姿势笔直、胸部稍微前倾、手臂自然摆动等。
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掌握。
教师应进行技术要领讲解。
中长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跑姿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要领。
教师可以详细讲解跑步的步频和步幅,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步伐。
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分析等方式,展示一些优秀选手的跑步技术,供学生学习和观摩。
然后,学生要掌握跑步的节奏掌控。
中长跑的成功关键之一是掌握好跑步的节奏和速度。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跑步节奏练习,如快慢调整运动,让学生通过感受速度的变化,掌握跑步的节奏和速度控制。
教师还可以通过划定跑步的起始和终点,帮助学生掌握比赛距离的把握和控制。
教学应注重中长跑的综合实践。
中长跑不仅仅是单纯的跑步,还需要综合能力的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跑步与翻越障碍、跑步与持续射门等,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一些校内外的中长跑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锻炼自己的中长跑实力。
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探讨中长跑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及阶段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对中长跑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在考虑到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个性化的中长跑训练计划。
设立恰当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训练信心,有效的提高中长跑水平。
二、根据训练阶段进行科学的培训训练中长跑训练分为基础、中期、后期训练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是不同的。
在基础阶段,教师应注重基本技能的练习,如:跑步姿势、呼吸节奏等,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使运动员培养出良好的运动素质。
在中期训练阶段,教师应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加强训练的质量,如:增加跑步里程数、提高跑步速度等等,这样可以继续提高中长跑的训练水平。
在后期训练阶段教师应以比赛为主线,以提高比赛成绩为目的,重视技战术和策略的训练,对学生的竞技能力进行全方面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
同样在三个训练阶段中教练要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的适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三、变化有序地安排训练项目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中长跑训练,教师要注意安排训练的项目,让学生从单一的中长跑项目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例如,可以在中长跑训练中加入俯卧撑、仰卧起坐、拉伸等项目,让学生在跑步的同时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各个方面,增强综合素质。
且多样化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保持高度的兴趣性,提高训练效果。
四、重视教练员的指导和支持中长跑训练对于教练员的水平要求是极高的,要求教练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是需要教练员的全面指导和支持的。
只有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成为中长跑的佼佼者。
总之,中长跑是一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有序的培训训练,变化有序地安排训练项目,重视教练员的支持指导。
浅谈初中中长跑的教学方法中长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初中生们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中长跑的教学。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中长跑。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中长跑既是一项有氧运动,也是一项众所周知,它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教育者应当认真贯彻中长跑对身体健康的有益影响,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2. 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技能学生学习中长跑不仅要有氧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和走姿等。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课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使他们能够在跑步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中长跑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跑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强烈的主观渴望。
同时,这也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担当。
二、教学方法1. 强调基础训练中长跑的训练主要是在跑步速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面强化学生的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身体姿势,呼吸节奏,节奏掌握,心理素质等。
因此,教育者应当强调学生的基础训练,定期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和训练追踪,帮助学生改善和优化基本技能。
2. 讲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体力和技能水平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疲劳等各种问题。
教育者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3. 引导学生正确的跑步态度中长跑不同于短跑的爆发性,它需要学生调整跑步节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跑步。
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跑步态度和心理素质,让学生领会到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同时,通过规范的课程设计和应用,使学生在跑步中更加自信和敬业。
三、注意事项1. 运动前的预防工作运动前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受伤的风险,教育者应该在开课前注意学生的机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篇一:中长跑训练方法中长跑训练方法1.通常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秉持运动的能力,主要就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就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展开通常耐力训练时应特别注意: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b.走中特别强调恰当技术,融合体温节奏展开;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d.处置不好负荷与歇息关系,强化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
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未定稿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走;相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走、障碍走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a.多使用重复训练法,挑选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居多;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c.专项耐力课走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的定,若用重复走,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少于数倍;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速度和速度耐力就是提升中长跑成绩的关键3.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篇二:中长跑训练方法中长跑训练方法★上体的姿势:恰当的上体姿势就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必须收紧。
★腿部动作: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
★后蹬与前挂:在一个走的周期中,当身体战略重点安远过支撑点后,已经开始后蹬与前挂的动作。
当转动腿通过身体横向部位向前转动时,提振腿的各个关节必须快速拖晃,首先弯曲髋关节,再快速有力地弯曲膝关节和踝关节。
中长跑训练方法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b.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d.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
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a.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c.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3.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a.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b.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c.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d.顺风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
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
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
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
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a.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b.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c.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d.600~700米快跑+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e.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f.长距离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4.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也可指肌群在对抗某些阻力所能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时间较长,会出现心肌、呼吸肌疲劳,收缩力下降、痉挛、酸痛等症状这些疲劳因素与决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运动员适应比赛战术的能力。
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手段:a.克服自身体重的多级跨跳、跑:30~50米蛙跳、单足交换跳80~120米。
400~600米跨步跳、高抬腿上坡跑80~120米、300~400米跨步跑、200~300米后蹬跑;b.负中等重量的力量练习:负体重60%重量的半蹲起30~40次*4~5组、壶铃蹲跳起、负重体前屈或左右转体、负重弓步交换跳、负重提踵、持哑铃摆臂、快挺举杠铃等。
c.利用循环练习也可发展力量耐力;如跳的练习(跨步跳100米+单足跳50米*2+蛙跳40米)*3~4组等。
训练时要求:力量耐力练习在负荷上,强度不是主要因素,以达到极限重复次数,坚持到在也不能为止,重视小肌肉群训练;每周至少一次,处理好负荷与恢复关系,注意放松;力量耐力训练以动力性为主,注重动作速度。
5.技术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5.1正确合理的技术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节省体能,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运动创伤。
因此要注意中长跑基本技术规范化练习,抓好基本功训练,如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可应用改进技术,强调途中跑要跑得稳,后蹬快速有力,摆动腿前摆积极,频率快,两臂协同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5.2训练安排要求:1.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结合进行,贯穿于每堂训练课中;2.抓好跑的技术规范化训练,尤其是基础训练时期,掌握正确技术要领,注意技术关键,重视重点难点技术;3.在全年训练中,准备期集中时间进行技术训练,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改进完整技术,其他时间巩固提高技术。
5.2中长跑运动员晨脉及血红蛋白监测的重要性5.2.1中长跑运动员晨脉监测的重要性科学系统及时的生理生化监测是教练员把握运动员有机体恢复程度的刻度尺,而运动后次日晨脉是实践中监测有机体内环境恢复状况简便有利的动态指标,晨脉监测运动负荷的实质及如何正确使用科学系统的监测方法。
5.2.2晨脉与运动负荷的关系由于心血管系统随着长期渐增负荷的刺激,血管管壁弹性增大,管径增粗,运载挤压静脉血回心机能增强,进而使心房、心室壁肌纤维增粗增长,造成机能节省化,反应在心率上为脉搏搏动有力,次数减少。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竞赛中,由于负荷的刺激,心脏为满足机能的能量供应,在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做较长时间、大强度工作,造成心脏保护性抑制,负荷后为缓解补充心血管系统能量消耗,心肌还得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加之疲劳的植物神经系统对疲劳的心肌纤维的兴奋与抑制调节能力降低,最终造成次日晨脉次数的升高。
5.2.3负荷对晨脉的作用值晨脉数对负荷中的运动量反映相对较小,这与运动量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刺激深度小有关,而对运动强度的刺激反应显著。
5.2.4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关系着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机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缓冲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
长期科学定时有目的的血红蛋白监测,可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
进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大小周期与运动负荷及分析有机体即时营养状况和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5.2.5血红蛋白监测的实质1.动负荷、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如果训练计划科学,负荷安排得当,合理的营养补给及有质量的休息,那么血红蛋白值就会呈良性的上升趋势,并浮动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反之,就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随汗液丢失的增多,小肠吸收铁的能力下降。
容易引起有机体缺铁性的血红蛋白再生不足,进而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下降。
2.血红蛋白值对有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而稳定的血红蛋白值可增加有机体载氧能力,加快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排泄速度;可提高血液中缓冲乳酸的能力,加快乳酸的排泄速度;可增强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工作效率,加快氧债等能量物质的补偿速度,进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反之就会导致各项生理机能的降低。
5.2.6对血红蛋白值的评价血红蛋白值是受运动负荷,有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和数量,以及恢复状况和主体健康基础等因素左右的一个波动值。
血红蛋白作为构成红细胞的含铁蛋白质,其值不宜过低,但也不能过高。
成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低与11.5%克,女子低与10.5%克即被诊断为缺铁性运动性贫血,它为造成食欲不佳、嗜睡、自然恢复能力差、易感疲劳、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红蛋白值少年男子高于18.0%克,女子高于17.0%克,即会出现血液粘稠、流速减慢、给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
6.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教育学恢复及营养补充6.1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教育学恢复方法6.1.1负荷结构上的恢复方法1.训练次数增减有序,降低负荷密度,适当减少训练次数。
2.每周安排1~2次专门以恢复为目的的积极性恢复训练课,必要时,增加课时。
3.注意交换训练内容。
4.注意搭配训练内容。
可以先安排恢复训练内容,后安排能力设计训练内容,最后再安排恢复训练内容;也可以先安排能力设计训练内容,后安排恢复训练内容。
5.在每次练习后要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如:慢跑、慢走、伸展性练习。
6.注意训练负荷出现的顺序,如先跑长段落,后跑短段落。
7.负荷量大、中、小也要有节奏的交替安排。
必要时,可减少大负荷出现的次数,适当增加中、小负荷量的次数。
8.负荷强度大、中、小也要有节奏的交替安排。
必要时,可减少大负荷强度出现的次数,适当增加中、小负荷强度出现的次数。
9.降低刺激密度,增加次间歇时间或组间歇时间。
10.降低负荷密度,适当增加同一种性质负荷训练课的课间歇时间。
11.注意积极性休息与消极性休息相结合。
在消极性休息中,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
12.注意调整由于地域、时差带来的生物节奏改变。
6.1.2训练课上的恢复方法1.力量训练后,对承受负荷的肌群做一些伸展练习。
例如:直腿坐拉、分腿坐拉、跨栏步压腿、体前屈、俯卧屈膝、跪撑后倒、背腿挺身等。
2.速度练习或耐力练习后,做一些慢跑和徒手体操等。
3.训练课结束时,采用较低强度的慢跑,至少慢跑7~8公里或者30分钟。
并可结合整理活动安排一些基本体操、游戏、游泳等。
4.如果训练课安排在4~6点钟,应先慢跑一段距离,有助于消除体内残留的代谢物质,促进肌糖原的恢复,同时为后面的快跑预热了身体,做好了准备活动。
6.2中长跑训练的营养补充6.2.1水因为氧的需求增高以及大量汗的损耗,在训练过程中,水的需求就增加了。
训练中,液体的损耗非常大,每小时大概超过2升,这些直接影响运动能力的下降。
所以,要正确指导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每10~15分钟补充120~180毫升水。
6.2.2蛋白质运动中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问题是各有关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往主要强调运动员饮食的食物方向。
蛋白质为训练提供的能量范围估计为5%~15%。
训练中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长量只能如此。
研究认为,但对某些必须氨基酸的需要应该提高,尤其是肌肉中广泛降低的白氨酸。
6.2.3铁质专家提出,铁的补充显然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通过“血液吸收结合”的完成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基本因素,因为血液的流决定一般血红蛋白的水平的恢复和贮存血液的溶解控制。
6.2.4糖研究表明,肌肉中糖元贮量少时,就会出现精疲力竭现象。
运动员对糖类的补充集中在每天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日常饮食中。
每天运动员糖元贮备量消耗是糖类能量的40%,如果紧接着补充70%的高糖食物时,在第二天训练之前一段时间里,糖元水平将恢复到可调节水平。
所以,应该正确地指导运动员在耐力大强度训练时吃高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