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传统文化对调动员工在职场中的积极性、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员工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的意识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刻苦勤奋、忘我奉献的态度;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敬业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精华更多的体现在了中国人的性格及对待事物坚韧不屈的精神上,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有着深邃辩证精神的主线。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种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如《尧典》里对先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无逸》中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公刘》、《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于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传统中国人试图辩证地认识人自身与其所在的宇宙自然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努力寻求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掌握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思考与探索。天人合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由于农业耕种的需要,中国很早就有天文历算的发明,由此引发人与自然的学说。“天人和谐”精神即所谓“自然”精神,主要来源于道家学派。道家经典《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即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为的主观想象,因为天、地、宇宙来源于“道”,而“道”是自然的。道家学派
《庄子》强调人们当尊重、爱护自然,不能破坏自然,还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卓越思想,主张按照自然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去认识它,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向自然索取人类需要的生活资料。这种天人和谐的自然精神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天文历算、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精神对构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敬业精神培养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对当代中国人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
仅有利于我们爱国主义情感更可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也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对于以新一代的青年为代表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英雄的可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意志品质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现代人需要反思和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
职业素质的重要影响。当前社会每年的跳槽现象频现,人们不肯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失信于企业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专注统一、感恩思想,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培养
团队写作已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和谐统一”,发挥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呢?下面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对员工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敬业精神培养路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员工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的意识
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其中所谓“业”,本义也许只是指学业,但也可以扩而大之,指敬其所从事的各种职业。这种敬业精神,对员工来说尤其重要。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
成功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古代有许多名人、伟人,他们也是从做好平常的小事、琐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历了30年的跋山涉水,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最终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些都说明成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没有日常点滴的积累,何来他日伟业的成功。
“2008年《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透露,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