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06 发面的学问、发霉了、身边的发酵食品(导学案)

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06 发面的学问、发霉了、身边的发酵食品(导学案)

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06 发面的学问、发霉了、身边的发酵食品(导学案)
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06 发面的学问、发霉了、身边的发酵食品(导学案)

2021年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

专题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使用班级姓名 小组 【复习目标】 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实验流程。 2.探究影响腐乳制作的条件。 3.理解菌种的种类、来源和特点。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菌种: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核生物,代谢类型。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上,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 和,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 二、实验设计 (一) 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二) 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约h后,毛霉开始生长,约 d后菌丝生长旺盛,约 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 2、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随着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表面。腌制时间约左右。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①;②。 3、香辛料可以,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⑴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太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 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四、问题梳理 关于毛霉: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发酵的温度为15~18 ℃。 注意事项: 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2.发酵的温度为什么保持15一l8℃ 此温度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的生长。 3.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什么 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4.腐乳表面的“皮”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皮”是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5.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逐层增加盐的分量盐的多少对腐乳有什么影响 ①盐能使腐乳有咸味. ②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③可以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6、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逐层加盐,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 要铺厚一点。盐的多少不仅影响腐乳的口味,而且决定腐乳是否变质腐坏。 7、卤汤是由什么配制而成的卤汤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控制酒的含量

我们身边的科学

我们身边的科学 人们常常用“蔚蓝“来形容大海的颜色。大海果真是蓝色的吗?其实不然,当我们把海水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时会发现海水是无色的。既然海水本身是无色的,那么人们看到的大海为什么总是呈蔚蓝色呢? 原来,大海的颜色是由海面反射光和来自海水内部的回射光的颜色而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线实际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可见光组成的,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科学研究发现,海水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散射是有选择性的,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因此,海水对蓝光和绿光吸收得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所以,人们看到的大海便是蓝蓝的一片。 由于世界各个海区的深度相差很大,大海中的悬浮物资.漂浮生物及气候条件。环境状况不一,因此海水对光的反射也有差异,大海的颜色看上去也不都是蔚蓝色的,一般情况下,深海大洋呈深蓝色,边缘近海呈浅蓝色,如果影响海水变色的其它因素强于海水散射所产生的蓝色时,海水看上去就不再是蓝色了。例如,由于黄河将黄土高原上的泥土泛入渤海,渤海海水看上去发黄;红海海水中有大量的红色藻类衍生物而呈红色;黑海由于堆积了大量污泥,使海水发黑,每当刮风海面就掀起黑色的浪花。 其实在我们身边诸如此类的科学还有很多,比如圆珠笔原来叫原子笔,“原子笔“的由来觉得很滑稽,竟于原子弹挂上了钩,可它深

受美国大.中.小学学生的欢迎,并很快在国内推广开来,不久,世界其他国家也用上了原子笔。今天我们所用的圆珠笔就是由原子笔演变而来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古典诗词,诗人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同时,也在记录着身边的科学现象。唐代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在品析诗意的同时,我不禁要问:枫桥与寒山寺相隔数里,这钟声又怎么能传到呢?也许你会以为那是夜深人静的缘故,实际上不尽然。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传播的速度就会减慢。白天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声音传播时靠近地面比较快,在高空就慢些。 有人问我什么叫科学,我一时没能答上来,翻阅字典得知科学乃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虽然得到了解释,可我们仍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前面的例子中我有了自已的见解,科学就是结人们有用的技术和知识.反映人们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思维和设想。 总之,在这奇妙的世界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

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 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

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100题,附答案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100题,附答案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5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7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 9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11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12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13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5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16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7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8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19地球的血是什么?(岩浆) 20地球的骨架是什么?(岩石) 21为什么不要看电焊火花?(内含一种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22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省一等奖】

23.《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学情分析 对于一所村级教学点的学生来讲,见识非常有限,加之班级学生只有12人,学习氛围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接近生活又激起兴奋点,导入环节是个难题,考虑到摇篮是农村孩子熟悉的,他们也很感兴趣,教学时,以此为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但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在教学中可能要引导和提示。 设计思路 以生本课堂模式为蓝本,尝试开展乐活课堂教学活动,将生字词纳入前置作业进行自学,将重点难点以质疑解疑的形式呈现,学文仿造助攻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拓展环节进行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感情升华,最后采用一咏三叹的导读结束课堂。整堂课努力创设情境,努力实现儿童引领,以疑为主,以读为主的乐活课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内容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感受祖先摇篮的美好。难点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节说句子。 2.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前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熟读“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发现构字规律,弄清“浓绿、苍苍茫茫”词语意思。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通过家校微信群了解野蔷薇、绿蝈蝈、原始森林、原始人的生活。 3、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难点)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看图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我先请大家一张图,要求: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谈话:从图片中我们知道了,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的地方,那儿温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 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品尝酸奶,体验身边的发酵技术。 通过自制酸奶(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酸奶,调味品、米酒、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六:附1、酸奶的制作原理:就是将乳酸菌接入牛奶,采用恒温发酵法,通过 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乳酸使牛奶中酪蛋白(约占全乳的2.9%,占乳蛋白的85%)变性凝固而使整个奶液呈凝乳状态。 酸奶的发酵条件: 1、将原料奶及容器作灭菌处理 2、原料奶中不能含有抗菌素等抑制细菌生长的成分 3、足够数量的乳酸活菌发酵剂 4、温度恒定(最佳发酵温度为40℃~45℃) 5、一定的发酵时间(一般发酵时间为6-8小时) 附2、制作过程: 1、把酸奶从冰箱拿出来,回温到室温(提高乳酸菌活性),备用。 2、把纯牛奶在热水,(袋装的,只要温热就可以了,70-80度;如果是1kg装的盒子的,要用开一点的,90-98度)泡3-5分钟,使纯牛奶加热到40度左右(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3、在温牛奶期间,准备好一个用来做酸奶的瓶子(最好是大广口瓶,750ml左右),沸水消毒;搅拌棍一根,沸水消毒。并且把热水袋里面灌一些热水,备用。 4、把牛奶从热水中拿出,擦干表面水份(防止倒牛奶的时候,流入瓶子,污染牛奶),倒入广口瓶。打开酸奶,按照6%-10%的配比,加入酸奶种子(750ml大概加60ml,半瓶左右酸奶),用搅拌棍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或者保鲜袋,拧紧瓶口. 5、在水桶里依次放入保温材料、热水袋、广口瓶,最后用浴巾把空隙填满,盖上盖子,压上重物。 6、等待6个小时。 7、拿出广口瓶,看到牛奶已经成鸡蛋糕样子,说明制作成功。 七、评价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发酵技术》精品学案

发酵技术 【学习目标】 1.知道发酵的原理,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3.关注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知道发酵的原理,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 知道发酵的原理,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____________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酸奶就是利用____________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2.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____________生成乳酸。 3.乳酸发酵是利用____________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____________是世界公认的可直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__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够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存时间。 4.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等方面。 5.尽管各种酒的原料和酿造工艺不同,但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_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酵母菌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为____________,因此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又称为____________。 6.白酒的酿造实际上是一个先利用____________进行发酵的酿造过程,这种工艺也是现代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基础。各种各样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是应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的不同的缘故。 7.现代生物技术极大地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发酵技术已经拓展到________、_______等各个领域,各种新型发酵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8.预习后存在的疑惑。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100题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100题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5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7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 9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11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12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13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5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16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7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8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19地球的血是什么?(岩浆) 20地球的骨架是什么?(岩石) 21为什么不要看电焊火花?(内含一种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22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 24按顺序写出我国古代都有什么朝?(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25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 26什么是流星?(指太空很小的固体或尘埃闯入地球大气层所产生的光迹)27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张衡) 28电池的发明人是谁?(伏特) 29维苏威火山在哪里?(意大利) 30第1个到达月球的两个宇航员是谁?(阿姆斯特郎和奥尔德林) 31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山东泰山市) 32亚马逊河在哪里?(巴西) 33伊洛瓦底江在哪里?(缅甸) 34界上最宝贵的五大宝石叫什么?(猫眼石、祖母绿、金刚宝石、蓝宝石、红宝石) 35鱼类的祖先叫什么?(文昌鱼) 36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叫什么?(狼蜘) 37世界上会发光的动物叫什么?(电鳐和电鳗) 38巧克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可可树上果实里的种子成的) 39为什么叶片里有“筋”(“筋”可以让叶收到阳光,让根部吸收水分给叶)40人有多少块肌肉?(一共有600多块肌肉) 41木头都会浮在水上吗?(不,有一种“钢铁树”不会浮在水上) 42法国的首都是什么?(巴黎) 43英国的首都是什么?答案:伦敦。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乳酸菌发酵 1. 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 制作泡菜原理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 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白色水添加剂 2. 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 约为4mg/Kg7mg/Kg 以上10mg/Kg 1)反应式:

()亚硝酸盐的危害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 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

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9、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0、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11、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12、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摆。 13、刮风时为什么会发出"嗖嗖"的声响 强劲的风一旦碰上电线或树枝这种细长的东西时,就发出"嗖嗖"的声响,细长的鞭子在空中猛烈抖动,鞭子这种棒状物的后面就形成了空气的漩涡,从而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风吹树枝的道理与挥鞭子一样,在呈锐角的地方或缝隙的后面,

发酵食品的制作

8.1.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与发酵有关的知识。课本首先以学生常见的食品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课本介绍了“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通过大家谈的内容,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回忆,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认识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的代谢特点。再通过“知识链”的步骤介绍了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而“实际用”则对发酵食品制作的历史和进展作了简单的概述。 对于发酵食品的概念,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如日常生活中的馒头、啤酒、面酱、酸奶、泡菜等等。但是,具体到发酵食品的制作方面,学生的认识不会那么深刻,也许学生知道蒸馒头的方法,但是,对于发酵的原理还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对于美味的酸奶、泡菜等的制作技术,学生更是非常感兴趣。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充满兴趣,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发酵的原理。 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 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 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牛奶。 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重难点突破 1.在课堂上由挂图和实物演示由鲜奶制作酸奶的过程。 2.每一步操作设计一个相应注意事项的问题,让大家思考。 3.同学们自己体验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4.即学即练,涉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准备 白酒、牛奶、酸奶、面包、酱油、醋、小麦模型、三脚架、烧杯、烧瓶、三角架、酒精灯、水槽、冷水、白糖、温度计、塑料薄膜、皮筋。 课时准备 一课时

1.3泡菜的制作导学案

班级组号使用:2018.1.10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 【复习目标】 1.制作泡菜、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 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3.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乳酸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反应式为: 2. 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等均有分布。 3.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4.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 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 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 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 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 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二、实验设计 活动3: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2】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 活动4:泡菜腌制过程 1.泡菜坛的选择 (1)应选用火候好、 、无砂眼、坛沿深、 好的泡菜坛 (2)检查时可将坛口 压入水中,看坛有无 现象 2.腌制: (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 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 后备用。将蔬菜装至 时加入香辛料,装至 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 , 盖好坛盖。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的 环境。发酵时间受到 影响。 (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 、食盐用量 ,腌制时 间 ,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含量增加。 【思考3】泡菜坛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4】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食 盐用量不足10% 和 腌制时间过长 。一般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活动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 1.在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反应后,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 进行比较,可以大致 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活动6:测定步骤 配制溶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 1.需要配制的溶液有: 修整、洗涤 晾晒、切分 原料加工 条状或片状 称取食盐 泡菜盐水 加入_______ 并装坛

身边的科学现象

身边的科学现象 ——我的小发现 金祥荣 我们身边有许多科学现象,平时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它们。 ——题记 摔不碎的蛋壳 一天,我在厨房帮阿姨做饭时,突然一个空盒子从架子上滚落下来,正好掉在一半凸面向上的蛋壳上。我想蛋壳肯定碎了,不料它却完好无损。我非常疑惑,蛋壳不是很脆弱的吗?怎么这次连一条裂纹也没有呢?我决定要自己弄清楚。 我做了个实验:把蛋壳凸面向上放在桌上,让铅笔对准蛋壳,在离蛋壳5 至10厘米的空中自然落下,蛋壳完好无损;再把蛋壳反过来,凹面向上,下面垫个小杯子后重复原来的过程,蛋壳就被轻而易举地戳破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凸曲面能把外来的力沿着曲面均匀地分散开,使它能受得住较大的压力。蛋壳之所以坚固,完全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凸出的。各种穹顶和拱门之所以很坚固,也是由于同样的道理。电灯泡看起来好像很脆弱,实际上却极坚固。这同蛋壳的道理一样。直径10厘米的灯泡所受的压力,在75千克以上,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曲折飘飞的纸片 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烧不沸的水滴 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爆炸的杯子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13岁的我热得口干舌燥,心想:“要是有杯冰水喝就好了,厨房里应该有水。”走进厨房,果然不出我所料,桌子上放着满满一壶水。我高兴极了,马上把水倒进杯子。一股热气冒出杯口,原来,这是壶开水! 怎样才能让开水迅速凉下来呢?无知的我把水放进冰箱,心想:“待会儿就能喝到冰水了。” 过了几秒钟,只听“砰”地一声,水沿着冰箱缝徐徐流出。我被吓了一大跳,迅速打开冰箱门,冰箱里的水泼洒下来,杯子碎片劈哩啪啦落了一地。我顿时愣住了,好好的杯子怎么会爆呢?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杯子爆炸的原因,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因为杯子里装的开水使杯子内部受热膨胀,冰箱里的温度又使杯子外部受冷收缩,就这样,杯子内部不断膨胀,外部还是凉的,迟迟不膨胀,杯子就爆了。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多能够扩展知识面的科学现象,你发现了几个?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一、乳酸菌发酵 1.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制作泡菜原理 (1)反应式:。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 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 白色水添加剂 2.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约为4mg/Kg7mg/Kg以上10mg/Kg

3.(1)亚硝酸盐的危害 摄入含量(g) 膳食中的少0.3—0.5g 3g 危害性一般不危害健康中毒死亡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食品肉制品酱腌菜婴儿奶粉 含量标准(mg/kg)30mg/Kg 20mg/Kg 2mg/Kg 一、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有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有答案)一.基础演练 1、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5℃);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以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⑤④⑥ 3、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发酵引起的(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甲烷菌 4、我们的生活与细菌和真菌是密不可分的,下列食品与相关细菌和真菌的连线正确的是() A.酸奶--醋酸菌 B.馒头--酵母菌 C.醋--霉菌 D.酱--乳酸菌 5、鲜牛奶微生物发酵后成为营养成分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肠道吸收的酸奶.有关酸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发酵后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增加 B、发酵后有机物种类增加 D.抗生素会抑制酸奶发酵 6、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7、下列关于制作酸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酸奶的工具及整个操作过程都要保持清洁 B.酸奶与牛奶混合时要按一定比例,并且要搅拌均匀 C.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

高中生物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4课时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

第4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 [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 37,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结合教材P 39~40,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重难点击] 1.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1.发酵技术的应用 (1)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3)应用:发酵技术在生产单细胞蛋白(如酵母菌)、含醇饮料(如果酒、白酒、啤酒)、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调味品和发酵食品(如味精、醋、腐乳、泡菜)、甜味剂(如木糖醇、糖精)、食品添加剂(如柠檬酸、赖氨酸)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果酒的酿制 (1)原料:各种果汁为原料。 (2)利用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含酒精的饮料。 (3)菌种:酿酒酵母菌。 ①类型:真核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 (4)制作原理 ①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 +12H 2O +能量。 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 3.果醋制作的原理 (1)醋酸菌:又名醋酸杆菌。 ①类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②繁殖方式:二分裂。 ③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1、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 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 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 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2、火柴是用什么做的 火柴的杆有纸做的和木头做的两种,木质的火柴杆,一般是以白杨木, 核桃木等五六种木柴为原料.在火柴的圆头中,含有氯酸钾,重铬酸钾,氧化铁,硫磺,松香,二氧化锰,硫化锑等,有时也适当地掺入一些一氧化铅.为了便于火柴燃烧,紧挨着火柴圆头的杆上还涂有1厘米长的石腊.纸制火柴杆上,这一部分看得更清楚.火柴盒的摩擦面上涂有作为发火剂的红磷,氧化锑,有时也涂有二氧化锰,硅砂等.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压住火柴猛一划,摩擦面上的红磷最先燃烧.这一热量使其他氧化剂在一瞬间发出氧气来,杆上的石腊就被引燃,火柴棍就能顺

利地燃烧起来. 3、刮风时为什么会发出"嗖嗖"的声响 强劲的风一旦碰上电线或树枝这种细长的东西时,就发出"嗖嗖"的声响.细长的鞭子在空中猛烈抖动,鞭子这种棒状物的后面就形成了空气的漩涡,从而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风吹树枝的道理与挥鞭子一样. 在呈锐角的地方或缝隙的后面,刮风时也会形成这种漩涡,并发出"嗖嗖"的声音,而且根据风力的强弱,发出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4、水滴入热油里为什么会溅起来 用油炒,炸食物的适当温度,一般是在160℃~200℃左右.这时,就等于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中.我们知道,水到100℃就沸腾.液体的沸腾就是汽化,此时,其体积不仅发生很大变化,而且还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化的.少量的本进入了多量的高温的油里,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蒸发.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由此,就产生了"溅油"现象.炸药是一种猛烈的爆炸物,它能爆炸,是因为炸药的主要成分硝化甘油是由碳,氢,氮,氧组成的,这些东西在爆炸时,各自都因急剧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其体积突然猛增,于是发生爆炸. 炒,炸食品时发生的"溅油"现象,就是急剧蒸发的少量气体在非常短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答案不全)(新版)冀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答案不 全)(新版)冀教版 【学习目标】 1.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案和过程.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预习导航】 自主学习 1.在牛奶中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 2.煮沸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 3.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 4.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步骤有哪些? 合作探究 1.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是什么? 2.举例说明制作发酵食品所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什么?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什么?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______. 【达标检测】 1.【题目】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2.酸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3.微生物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A.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B.在食品加工、制药、农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有些微生物也会使人或动物致病 D.以上三项都是 4.制作泡菜、酸奶常用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曲霉 C.青霉 D.乳酸菌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其中哪些是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 ) ①面包②纯净水③腐乳④鲜果汁⑤酱油⑥酸奶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6.发酵后的酸奶营养价值比纯牛奶高,是因为牛奶在发酵过程中转变为人体容易吸收的成分,用于该发酵过程的细菌是(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霉菌 D.酵母菌 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