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2 Ⅰ 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6
“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师说》)(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爱莲说》)答案:(1)疼爱(2)吝惜(3)爱护(4)爱惜,珍惜(5)爱慕,欣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_______(《五人墓碑记》)(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六国论》)(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答案:(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定(5)哪里(6)养生(7)使……安3.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_______(《琵琶行》)(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报任安书》)答案:(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通“披”,披散(4)覆盖(5)遭受(6)遭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5.本(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琵琶行》)(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鱼我所欲也》)(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归园田居》)(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6)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指南录〉后序》)答案:(1)本来,原来(2)原本的(3)原本(4)本质(5)根本,基础(6)版本,底稿6.鄙(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曹刿论战》)答案:(1)庸俗,浅陋,鄙俗(2)身份低微(3)把……当作边邑(4)浅陋7.兵(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_______(《六国论》)(4)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六国论》)(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过秦论》)答案:(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军队(4)用兵策略,战略(5)兵器8.病(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_______(《苏武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登高》)(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患疾病(2)生病(3)疾病(4)疾病9.察(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__(《离骚》)(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出师表》)(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仔细看,观察(2)察举(3)了解,弄清楚(4)体察(5)辨别清楚(6)考察10.朝(1)朝服衣冠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_______(《项脊轩志》)(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过秦论》)(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陈情表》)(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秋词》)答案:(1)朝(zhāo),早晨(2)上朝(3)上朝(4)朝拜(5)朝代(6)时光二组11.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12.乘(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氓》)(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黄鹤楼》)(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_(《游山西村》)(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水调歌头》)(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_____(《行路难》)答案:(1)趁着,凭借(2)登上(3)乘坐(4)趁着(5)坐,驾(6)乘坐13.诚(1)诚知其如此……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____(《祭十二郎文》)(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六国论》)(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14.除(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出师表》)(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苏武传》)(5)服孝将除了也________(《窦娥冤》)(6)除了外百事不知________(《窦娥冤》)答案:(1)铲除,消灭(2)消除(3)拜官授职(4)台阶(5)解除,脱下(6)副词,除外15.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__(《鸿门宴》)(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鸿门宴》)(6)臣等不肖,请辞去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苏武传》)答案:(1)辞别,告别(2)推托,推辞(3)推辞(4)告别(5)讲究,计较(6)辞别(7)用说辞(8)审讯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师说》)(4)樊哙从良坐________(《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____(《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过秦论》)答案:(1)使……跟随,使……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17.殆(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_______(《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六国论》)(3)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项脊轩志》)(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论语》)答案:(1)危险(2)近于,几乎(3)大概,恐怕(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当(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______(《鸿门宴》)(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过秦论》)(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_______(《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_______(《狼》)(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9)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对着(2)必然,一定(3)对等,比得上(4)值,正在(5)承担(6)应当,应该(7)阻,拦(8)占据,把守(9)挡住,屏蔽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六国论》)(5)伐无道,诛暴秦________(《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过秦论》)答案:(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原因(5)道义(6)说,谈论(7)廊道(8)主张,思想,学说20.得(1)此言得之________(《六国论》)(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鸿门宴》)(3)吾得兄事之________(《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游褒禅山记》)(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劝学》)答案:(1)适宜,得当(2)能够(3)要,必须(4)通“德”,感激(5)收获(6)具备三组21.度(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隆中对》)(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3)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蜀道难》)(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__(《过秦论》)(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__(《离骚》)(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_______(《滕王阁诗》)(8)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琵琶行》)答案:(1)揣度,衡量(2)推测,估计(3)翻越,越过(4)量,计算(5)法度(6)常态(7)量词,次、回(8)度过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劝学》)(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六国论》)(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师说》)(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鸿门宴》)(5)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归去来兮辞》)(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逍遥游》)答案:(1)不,没有(2)不是(3)不是(4)非常:意外的变故(5)不对的,错误的(6)非难,诋毁,毁谤23.复(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阿房宫赋》)(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师说》)(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游山西村》)(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又(2)恢复(3)再,又(4)往复(5)复叠,重复(6)复兴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贪,负其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______(《六国论》)(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阿房宫赋》)(8)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______(《逍遥游》)答案:(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承载,支撑(8)背着(9)承载25.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________(《项脊轩志》)(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游褒禅山记》)(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六国论》)(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大概(2)车盖(3)大概,大约(4)表示原因,原来是(5)发语词,兼表原因26.故(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劝学》)(2)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琵琶行》)(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滕王阁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鸿门宴》)(5)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鸿门宴》)(6)故臣复取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六国论》)答案:(1)因此,所以(2)衰老(3)以前的;原来的(4)老朋友,引申为交情(5)故意,特意(6)所以,因此(7)以往的27.固(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赤壁赋》)(2)固请,召有司案图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_______(《阿房宫赋》)(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六国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师说》)(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过秦论》)(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8)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_______(《过秦论》)答案:(1)本来(2)坚持,坚决(3)顽固,固执(4)本来,原来(5)本来(6)牢固,险要(7)当然,固然(8)牢牢地(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出师表》)(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________(《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项脊轩志》)答案:(1)回头看,引申为逃跑(2)探问,拜访(3)只是,表轻微转折(4)考虑(5)只是,表示轻微转折(6)四处看29.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春望》)(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六国论》)(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岳阳楼记》)(4)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陈涉世家》)答案:(1)国都,京城(2)诸侯国(3)国都,京城(4)国家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_______(《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鸿门宴》)(5)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项脊轩志》)(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__(《鸿门宴》)答案:(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追究过错,责备(5)到,到来(6)超过四组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__(《出师表》)(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琵琶行》)(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__(《水调歌头》)答案:(1)遗憾,不满意(2)怨恨(3)恨恨:惆怅,悲伤(4)仇怨33.胡(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蜀道难》)(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________(《过秦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塞翁失马》)答案:(1)为什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3)胡人居住的地方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___________(《六国论》)(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_______(《论语》)(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鱼我所欲也》)答案:(1)动词,忧虑,担心(2)名词,忧虑,忧患(3)担心(4)威胁(5)灾祸,灾难35.或(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______(《六国论》)(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_______(《项脊轩志》)(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蜀道难》)(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6)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六国论》)(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________(《兰亭集序》)(8)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______(《归去来兮辞》)答案:(1)有的人(2)有(某)人(3)有时,偶或(4)也许,或许(5)有的人(6)或许,也许(7)有的(8)有时36.疾(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劝学》)(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____(《观猎》)(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陈情表》)(5)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_______(《张衡传》)答案:(1)痛恨(2)强,猛烈(3)锐利(4)病,疾病(5)痛恨37.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荆轲刺秦王》)(5)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________(《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离骚》)(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1)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________[《马嵬(二)》]答案:(1)达到(2)等到(3)到了(4)和(5)等到(6)不及:来不及(7)比得上(8)趁着(9)及时:不耽搁(10)和,以及(11)不及:不如38.即(1)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_________(《苏武传》)(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陈涉世家》)(5)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诗经》)答案:(1)登上(帝位) (2)立即,马上(3)当,当时(4)相当于“就”的意思(5)依照,就(6)却(7)就39.既(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_______(《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________(《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已经(2)既然(3)不久(4)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并列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________(《报任安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劝学》)答案:(1)借(2)凭借,借助(3)假装(4)如果,假如(5)借助,利用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中间,期间(2)量词,房屋的间数(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4)参与(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6)表时间,有时,偶然(7)从小路(8)其间,同时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看见的东西(5)叩见,朝见(6)看得出(7)见面,相见(8)(自己)被……(9)观察43.解(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____________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_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________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融解,融化(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3)解答(4)理解,懂得(5)解析(6)理解(7)解开(衣服)44.就(1)金就砺则利_______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张衡传》)(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______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陈情表》)答案:(1)靠近,引申为“磨”(2)赴任,就职(3)靠近,接受(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5)登上,走上(6)前往(7)欣赏(8)就职:接受职位,上任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张衡传》)(4)举疾首蹙而相告曰_______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阿房宫赋》)答案:(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发言(7)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46.绝(1)而绝秦、赵之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______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______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______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__(《口技》)答案:(1)断绝(2)消除(3)隔绝,阻绝(4)横渡(5)断,消失(6)穷尽(7)消失(8)翻越,跨越(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10)直上穿过(11)到极点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______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声声慢》)答案:(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忍受(5)经得起,承受(6)能够,可以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_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_______(《隆中对》)答案:(1)能够(2)克制(3)战胜(4)战胜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_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_______(《核舟记》)答案:(1)种类(2)像(3)类推(4)像50.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______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___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
限时精练(十七)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用时:30分钟分值:3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①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②“文灭质,博溺心[注],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
解析辨析两段材料表达内容的异同,要注意把握每个语段的意思。
第①则材料,主要讲了子贡对“文”“质”的理解,他认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二者是同等重要的。
第②则材料,庄子认为浮华的“文”毁坏了“质”。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子贡的观点。
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
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示例二)我赞同庄子的观点。
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会妨害内心的纯朴。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分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自己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其人生成长。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再阐述理由。
比如同意子贡的观点,就要阐明“文”即外在的表现和“质”即内在的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生活或自身成长的影响。
提分攻略2 “2步走”,解答情节类题目题型一__情节概括类[技法回顾][典例剖析][例1] (2018·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提分攻略2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二、“译”准重点实词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依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依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
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
(2)依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
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三种情况。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相同,“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行”“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也非“近音代替”,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查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词要落实,句要贯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3.落实文言句式突破点一翻译的四个步骤[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节选自《新唐书·温彦博传》) [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化句成词。
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第2步:定采分点。
①重点实词:“本”:;“周”:;“北面”:;“四夷”:;“瞻仰”:。
②重点虚词:“使”:;“则”:;“何”:。
③特殊句式:“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都是,翻译时加判断词“是”;“不/使/北面”是,要补充成分;“四夷何所瞻仰”,,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第3步:字字落实。
辽东_/_本_/_周_/__箕子国,汉__/__玄菟郡,__不_/使__/__北面,__则__/四夷/辽东本来周朝箕子国,汉代玄菟郡,不让称臣,那么四方边境何所_/_瞻仰?谁敬仰?第4步:连缀成句。
【对点训练】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室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译文:(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译文:文言文翻译须“四看”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文言文阅读涉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等考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对考生而言,文言文阅读备考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备考的整个过程。
这里仅从总体阅读的角度,给同学们提两点建议。
一、注重语感和知识的积累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文言文是生活中不再使用的语言,考生只有通过朗读典范的文言文,才能养成语感。
因此,文言文要经常读,哪怕考前时间再紧,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做到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有了好的文言语感,考试中生疏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2.重视知识的归纳,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考生应该备有“摘抄本”,归纳记录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训练题中遇到的自己感到陌生的实词,都要将其读音和例句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
3.精读、泛读结合,强化训练“质”,加大训练“量”。
“精读”教材篇目,并能背诵一定量的名篇,老师在课堂上讲读的文言文段,要熟读成诵,达到三会,即会读、会翻译、会解释加点的词。
此外,也要加大训练“量”,根据考生所在地区试卷文言文选文的文体特征(如传记文、议论文、杂记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泛读训练中强化、迁移精读的学习成果。
二、掌握史传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透视核心事件。
通过透视作者对核心人物的描写或核心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指文章的中心句,段落起句、结句,以及带有评述性、议论性的语句。
对传记文中的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文句的含意,把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观点、情感、态度等。
③了解写作目的。
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其写作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些写作意图,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明确交代;有的则隐含在文章材料的选用,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之中。
考点学案二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课时跟踪练题组一基础练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三司即三公。
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解析:B项,“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错误;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答案:B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
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
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
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
解析:A项,“高祖”是皇帝的庙号。
答案:A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解析: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答案:D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题型二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题型特点]
1.题干表述明确
论述类文本的第2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
[技法回顾]
(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3步骤
(二)论证常识
[典例剖析]
[例2]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题流程】。
提分攻略2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二、“译”准重点实词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依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依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
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
(2)依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
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三种情况。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相同,“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行”“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也非“近音代替”,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查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提分攻略2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二、“译”准重点实词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依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依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
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
(2)依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
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三种情况。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相同,“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行”“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也非“近音代替”,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查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提分攻略2 条分缕析,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题型一 理解分析文本内容[题型特点]1.题干表述明确论述类文本的第1题,通常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变或漏或拼)。
2.选项设置灵活[技法回顾]理解分析文本内容解题2步骤[典例剖析][例1]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❶①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对应A项)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②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对应A项)❷①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②“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③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对应B项)⑤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对应B项)❸①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对应C项)②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③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对应C项)“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④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⑤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专题5 文言文阅读提分攻略1 巧比对快排除准解文言文选择题提分攻略1 巧比对,快排除,准解文言文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所谓“排除”是指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信息内容不符的干扰项。
“比对”包括选项与原文、选项与选项的比对,它不仅是方法,更是思维的过程。
比对时要调整心态,注重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高效,在考场上“过关斩将”。
[典例]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群文通练六面对一种抉择——仕与隐(文言文阅读)微导语“进则朝廷庙堂,退则江湖山野”,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两条途径,要么出仕光宗耀祖以达治国平天下,要么入隐安贫乐道以求人格独立自由。
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们,大多怀有强烈的、积极的出仕愿望,而这种出仕为官兼济天下的理想与道家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隐逸情怀并不能两相兼得,如此一来,在出仕与入隐之间,必定发生抉择上的碰撞,火花之下,古代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隐逸文化及文学作品就此产生。
下面两文或许能帮助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
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
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
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
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
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
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
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
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 )三公之位、万钟之禄,( )其心不能一日安( )。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
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
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
提分攻略2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二、“译”准重点实词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依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依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
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
(2)依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
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三种情况。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相同,“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行”“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也非“近音代替”,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查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
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2.一词多义——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有的词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
对于一词多义,除了靠平时积累外,还要注意:(1)巧记本义、引申义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
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如:解释下文中“迫”的意思。
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后汉书·邓寇列传》)“迫”有“逼迫”“迫近”等义项。
审视“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一句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接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即时训练]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曹)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
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曹利用传》) 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译文:【答案】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李迪比不上我。
(考查点:“片”“遇”“捐躯”“逮”都是多义词)【参考译文】曹利用执政时间长了,很有些仗恃自己的功劳而无所顾忌。
天禧二年(1018),辅佐大臣丁谓与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臣,并说曹利用与丁谓是同党。
曹利用说:“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李迪比不上我。
”李迪因此被罢免,而曹利用则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身份任会灵观使,并进职为尚书右仆射。
3.(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 译文:【答案】(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考查点:“循”“事”“党”,都是多义词)【参考译文】宋武帝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
从谢混死后,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
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3.活用词——语法判断句中的词类活用,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
翻译句子时,如果碰到活用词,可运用以下技巧:(1)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字前、“所”字后或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2)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①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如“左右欲刃相如”中“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如“沛公军霸上”中“军”译为“驻军”。
②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等词语。
③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④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即时训练]4.(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译文:【答案】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考查点:“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目”,名词作动词,看到;“列”,排列的。
)【参考译文】看那个跨于溪水和修长的小岛之上的,称它为白亭。
处于两园之间,可以观赏各种花卉的,称它为集芳亭。
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与晨光嬉戏的,称它为朝霞亭。
5.(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译文:【答案】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考查点:“乃”,副词,却;“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这里应翻译为“使……归附”;“过”,错误)【参考译文】如今君主穷尽所能使楼台亭榭高耸,竭尽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技巧、花纹的美观而不满足,那么也是与民结为仇敌了。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恐怕国家危险,而您也不得安宁呀。
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4.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
它有两种情况:[即时训练]6.(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答案】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考查点:“从容”,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郑重、严肃”;“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参考译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皇帝正偏向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改革各事,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曾公亮)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参与谋划,到皇帝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荐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5.疑难词——多方推断考场所考查的文言实词不可能全是考生熟悉的,也会有难度较大的或陌生、疑难的词。
为此,临场推断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
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中如果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一般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因而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词义。
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
(3)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自放驴,取樵炊爨”一句中,“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有课本联想推断和成语联想推断两种。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上述推断方法技巧往往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要综合运用。
[即时训练]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1)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