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1.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
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工艺美术的类别:特种工艺艺用纺织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编结工艺图书装帧工艺书法。
历代工艺美术专注:春秋末年《考工记》,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2.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
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
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3.意象物化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而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
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
物化移情不同于西方的移情美学,它是一种物我互为主体的移情,是“天人合一”。
设计的概念(design):从字面上说,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CI设计: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即CI设计,又称企业识别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
有三个主要的层面: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意匠:意图与匠心,只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
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广告:广告是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陶: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唐三彩:指产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于西安洛阳地区的低温多彩釉陶冥器。
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釉下彩: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中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用含金属钴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画,烧成后文饰成蓝色。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简称民间工艺、民艺,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艺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品。
它大致包含三大类内容:一是诸如民间年画、剪纸等具有突出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二是家具、交通工具、服饰等偏重实用的器物;三是如神像、供品、祭祀器具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物体。
名词解释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
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
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和宋代的朱熹。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则更不真实了,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的美学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展现。
该观点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则有“文以载道说”。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朝朱熹的观点更为极端,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2、文以载道说:“文以载道说”是客观精神说在中国的体现。
代表人物有南北朝的刘勰和宋朝的朱熹。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刘勰的“道”指的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上更加极端,他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朱熹的“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3、主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开山鼻祖康德、处于19世纪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和艺术家们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但是康德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又使他关于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的矛盾。
尼采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名词解释1.艺术作品的内容【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
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圆雕具有生动、真、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
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
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
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所谓“客观精神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之“本质论美字”理论。
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
而这个“美本身”拍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或者是客观“宇宙精神”。
艺术只是这种美的理念,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而已。
这是柏拉图基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对艺术本质的一种界定,即艺术作为对“理式世界”基本的现实世界的摹仿,是第三位的。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源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并非是某种概念——“美的理念”。
艺术是审美的表现,而审美的根据是主观的。
所以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持这种艺术“主观精神说”的代表人物如德国古典美字的开山祖康德更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
这种“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
有着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特征。
3、“摹仿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古希腊美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真实的“摹仿”。
此说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摹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还进一步认为,艺术的这种“摹仿”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摹仿”的现实世界更真实。
4、形象性——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相对于哲字、社会科学的总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另一种样式。
即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作品的社会生活和体现于其中的作家、艺术家之思想情感。
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艺术形象。
这就是艺术的形象性。
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首先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名著——《美育书简》中提出。
在该书中,美育的概念已不局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特定方式之义。
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情与理性等基本人生哲学命题出发,从而成为人的重新认识自我并获得自由、和谐之发展。
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的更为寓义广阔的审美教育。
由此美育便被提升到了一个全面培养、发展人的即社会普遍教化的意义高度。
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指得就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得表情达意得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就是艺术作品得物质表现手段,就是作品得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得艺术都有自己独特得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与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就就是在一定得艺术心理定势得不知不觉得导向与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得智力思考得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得认识与把握事物得思维活动。
3、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就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得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得典型化,真实得再现生活得一种创作方法。
它得基本特征就是:艺术描绘得客观性、艺术形象得典型性、思想倾向与情感得隐蔽性。
4、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就是艺术作品得因于内而符于外得风貌,就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得具有代表性得面貌。
艺术家独特得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得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与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得景真、情深、意切得出神入化得艺术境界,就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得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得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就是指在一定得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得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得形成得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就是多种多样得。
它就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得表现。
7、形象思维:就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得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就是指运用一定得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得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就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就是一种静态得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就是艺术家得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得融合。
它就是情与景、意与境得统一。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1、艺术典型,⾼度真实和⾼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2、艺术直觉,⼈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种不假思索⽽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
3、艺术流派,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4、艺术风格,艺术创作的整体上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5、艺术真实,艺术家真切的⼈⽣体验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i,以虚幻的形式揭⽰出来的实际⽣活的本质与真谛。
6、形象思维,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成艺术想象的思维过程。
7、创作⽅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规则。
8、艺术题材,(1)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2)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的基本资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9、艺术主题,透过题材所暗⽰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10、艺术结构,指艺术作品的组织⽅式和内部构造,是使艺术作品成形的⼀种重要的艺术⼿段。
11、艺术语⾔,⼜称艺术语汇。
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的材料和⼯具。
艺术语⾔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12、艺术意境,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能够蕴含和昭⽰深刻的⼈⽣哲理及宇宙意识的⾄⾼境界。
13、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作风、格调和⽓派。
14、艺术世界,15、现实主义创作⽅法,利⽤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活本来的⾯⽬的创作⽅法。
是艺术史上最具影响⼒的创作⽅法之⼀,具有较强的⽣命⼒与较⼤的包容性,它的主要的特征是艺术描写的真实,艺术形象的典型,以及思想的倾向性和感情的隐蔽性在表现⽅法上利⽤朴素的艺术语⾔,客观写实的叙述与描写,冷静细腻的刻画⼈物和事件,从⽽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1、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5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1.浮雕:浮雕是指在平板上雕出突出的主题形象,一般带有背景。
根据表面凸起的厚度,又可以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浮雕一般用来作为建筑装饰,在表现宏大场面上比圆雕自由。
2.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3.艺术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
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
4.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一致.第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第四,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5.艺术鉴赏:所谓艺术鉴赏,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特定的审美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领会其中的审美意蕴。
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带着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进行观赏,艺术欣赏乃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带有一种肯定赞誉的态度来观赏。
是一种专门训练的特殊能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审美活动,需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6.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灵感:灵感属于艺术的、神秘的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也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就是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对久思不得其解的关键问题突然因某一事物或环境的触发而在无意识中产生的一种顿悟或理解。
8.蒙太奇:影视艺术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法—蒙太奇。
“蒙太奇"原是一个建筑学术语,法语原意为组装、配合,本意是将各个单个的材料根据总体设计思想,分别加以处理、装配,使之发挥更大的效果.电影艺术上引申为镜头或画面的组织、衔接,并成为影视艺术的主要叙事手段和表现方法.9.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根植于作为生物体的人的本性(人性),承载者自进化和遗传,容纳着人类自原始社会的全部精神财富,本质上是人类的集体经验在心理深层的积淀。
8大类艺术活动:音乐、舞蹈、诗(文学)美术(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电视1.形象思维;视觉思维,或谓形象思维(imagination),与概念思维分属不同体系,有自己的逻辑。
2.概念思维;通过对感觉到的资料进行抽象的、概念的整理过程而获得的。
3.“黄金分割”比例: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4.艺术;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是远离经济基础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
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特殊中表现普遍。
5.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6.社会: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关系:经济基础(物质)和上层建筑(思想);7.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和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即: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其措施。
8.道德: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9.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0.社会生活: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情感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
11.人的生产;指“人能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1724-1804)欧洲重要的思想家,德国美学开山鼻祖,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实践理性批判》,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星云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升华。
4.审美性:艺术作品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且必须有审美性。
(审美价值)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得同意。
5.希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艺术起源于游戏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②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6.希勒:德国哲学家,与歌德其名,并合葬,在他的《美誉书简》中指出,人得“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
7.艺术的起源:起源于游戏,模仿,表现,巫术,劳动。
8.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综上所述: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从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9.三源一体:歌舞乐。
10.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包括道德的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1.实用美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1、艺术家和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显然,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和体验,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已故著名电影演员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所谓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所谓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一般来讲,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是艺术创作的补充。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艺术作品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再现,艺术既是再现,又是表现。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和宋代的朱熹..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则更不真实了;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的美学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展现..该观点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则有“文以载道说”..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朝朱熹的观点更为极端;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2、文以载道说:“文以载道说”是客观精神说在中国的体现..代表人物有南北朝的刘勰和宋朝的朱熹..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刘勰的“道”指的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上更加极端;他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朱熹的“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作为“道”的工具而已..3、主观精神说:艺术史上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开山鼻祖康德、处于19世纪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和艺术家们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但是康德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又使他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的矛盾..尼采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在这里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则有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的心灵和欲望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做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4、妙悟说:妙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的主观精神说的代表学说之一..妙悟说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第一次完整明晰地提出来的;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诗人的精神、趣味和情性..“兴趣”是诗人的“情性”;融铸于诗歌形象整体之后的形成的浑然无迹;而又蕴藏深沉的艺术情味..诗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有“兴趣”;诗有“兴趣”;才能“入神”..妙悟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调动起了主体自身的无意识..另一方面;妙悟打通了横亘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防火墙;消除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妙悟说对中国文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妙悟说道出了艺术的独特本质..艺术不是思想的传声筒;不是载道说教的工具;不是感情的肆意宣泄..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兴趣”;有别于学问理识..艺术活动是一种与理性思辨、逻辑推理不同的直觉的体验活动.. 5、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灵说的主要特点如下: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6、模仿说:是西方文艺思想史上基于旧唯物主义的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他首先肯定了现实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同时还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的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他强调;艺术所“模仿”法人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本质和规律..因此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也就是说;还应当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曾经在西方“雄霸了两千余年”..模仿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相当大的成分..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山洞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中国古代也认为音乐是有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管子中讲道: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宫商角徵羽”五声中;“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等等..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去绘制野牛、野猪;绝不是单纯地为模仿而模仿..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7、再现说:再现说是模仿说深入发展的结果;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是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加深刻地社会内涵..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机械唯物论的缺陷;使他在美学和艺术思想中充满了矛盾;尤其是他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他在一个很有名的比喻中;曾经把生活比作金条;把艺术作品当做钞票;以此说明艺术只是生活的替代品.. 8、形象说:是艺术史上艺术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要塑造形象..这个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如达芬奇通过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表达文艺复兴使其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统治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人生和现实的赞美..这个形象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即不止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这个形象还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如清代金人瑞在赞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时就曾经说过:“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而艺术形象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现象..如阿Q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9、情感说:情感说的流行同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造型艺术运动相关;如法国美学家维隆给造型艺术下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像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造型艺术..他看出情感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并加以强调;但是应该指出;情感虽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却不是唯一的特性;如果把创作主体的情感因素片面化绝对化;忽视或无视造型艺术的其他因素;也看不到主观情感的客观根源;最终就不能正确地解释造型艺术的本质..普列汉诺夫曾指出托尔斯泰理论上的缺点:“造型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10、表现说: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表现人的主观意识..代表人物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维隆、乔治科林伍德何苏珊朗格..该说法的合理之处在于表现说无疑是艺术起源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它从本质的角度体现出艺术一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坚持从情感表现的意义上来分析和认识艺术..不足指出在于;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艺术之外的许多语言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表现情感;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 11、形式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腊;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形式说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12、艺术生产:人类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提出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的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13、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摆脱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是;艺术的生产理论又告诉我们;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例如;马克思曾以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为例子;来说明艺术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正比的..同时;我们又应当看到;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别、特殊的现象;后者是一般、普遍的规律..从最根本的原因上讲;两种生产不平衡现象也有其深刻地经济和政治根源.. 14、艺术系统: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看做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在和欣赏客体艺术作品的相互作用之中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直接规定着生产..因而;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发展.. 15、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和文学形象.. 16、传神论:传神论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所谓神;泛指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特色;而传神论则是受到汉末魏初名家论'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罢了..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17、艺术典型: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表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例如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个艺术典型..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根本上来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有共同的实质..但是;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也就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所以;只有那些优秀的艺术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来;这些典型必定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18、艺术的形象性: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看是一幅画;一个雕塑;实际上是他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和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将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相融合所成的艺术作品..此外;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绘画雕塑等是主观因素融于客观因素..而音乐等则是客观因素溶于主观因素..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刘安的淮南子中;也有一句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也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以及罗丹着名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像;都强调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做成败的关键..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为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19、艺术的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如同样是画马;唐代韩干画的照夜白图中的马匹匹肥大;以至于诗人杜甫批评韩干画马“画肉不画骨”;而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则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不同的看法..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中的十匹马姿态各异;但匹匹精神抖擞;表现出马的健美和善于奔跑的习性..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如朱自清何玉平博两位散文家曾于20世纪20年代同游秦淮河;之后又各自写下了一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的散文朴实淳厚;清新委婉;而俞平伯的则细腻感人;情景交融..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由于欣赏着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艺术欣赏打上了欣赏主体的烙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先生说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但是在艺术欣赏中;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并不是被动地反映或消极的静观.. 20、艺术的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得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艺术美和自然美;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是生活真是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如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就提出了“绘画六法”;德国8世纪着名美学家莱辛认为:“在古希腊人看来;美食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艺术: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系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在二度或三度空间内进行视觉审美创造的一种静态艺术。
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3、绘画:是使用特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调动构图、造型、设色、笔法等艺术手段,在纸或布等平面上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
4、雕塑:是通过物质实体(例如青铜、大理石、木料等)来简要、概括地塑造艺术形象的美术样式。
与绘画在平面上展示内容的最大不同处是,雕塑主体是在空间中显示自身的艺术魅力的。
5、工艺美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花鸟画家陈之佛,早在1937年就为工艺美术下了定义:“是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实用之中使与艺术的作用相抱合的工业活动。
”6、建筑美术:系指在建筑物的形体、建筑组群布局、内外空间组织结构、平面立面的形式布陈、色彩的选择、装饰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具有设计审美意匠的一种美术样式。
建筑美术也属于表现性的艺术范畴。
7、音乐:是通过在时间中展开的音响来揭示精神内涵并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听觉艺术。
8、舞蹈:是以人体的姿式、动态以及不断变化着的造型富于夸张美地展示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和强烈地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
9、生活舞蹈:一般指人们为自己生活中的某种需要而跳的舞蹈,实用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生活舞蹈主要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10、艺术舞蹈:主要指在舞台或广场上表演的舞蹈,这类作品往往是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工作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并借鉴既有的舞蹈之长,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它们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丰富、形式结构完整、艺术形象鲜明的特点。
11、欧洲的古典舞:一般即指芭蕾舞,其表演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着地跳舞,俗称“足尖舞”。
相传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逐渐形成了风格有别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名词解释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是对艺术领域中各种艺术形式、风格、流派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系统解释和阐述的学科。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理解艺术的方法和途径,揭示了艺术创造的背后原理和意义,并对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析。
本文将对艺术概论进行全面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1. 艺术的定义和特征艺术是一种以人类创造力为基础的创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思考。
2. 艺术形式和分类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多种表现方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艺术还可以按照主题、风格和流派进行分类,如抽象艺术、写实主义、古典音乐、现代舞蹈等。
3. 艺术史与发展艺术史是对艺术作品和创作活动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类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上不同时期和地区艺术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变革过程。
艺术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4. 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审美的享受和艺术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反映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弘扬文化、探索哲学和审视现实。
5. 艺术评论与批评艺术评论和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同时提供了一种对艺术进行评判和辨析的方法。
艺术评论家和批评家的观点和评论能够对艺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
6. 艺术创作与创新艺术创作是实现艺术家的审美意图和创造力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形式和主题等要素的选择和组合,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同时,艺术创新也在不断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变革,使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7.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可以引发社会对于艺术的讨论和思考。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
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
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艺术所共赏的艺术。
Δ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第一,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第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三,
丰富的生活积累。
第四,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第五,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Δ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想和意象物化三个方面。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
础或准备阶段。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艺术构思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
Δ形象思维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征)2,想象性(想象性
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3,情感性4艺术个性5,审美性
Δ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1,和谐律。
2,逻辑律。
3,理想律(理想律是形象逻辑中最根本最
核心的规律)
Δ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热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Δ艺术门类的划分(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空间艺术,包括绘
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因为文学的形象内容,是以书面或口头语言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一,准备阶段(1,定向与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二,初级阶段(1,知觉——完形与弥散。
2,知觉——错觉。
3,知觉——“差异原理”和“陌生化”)三,高级阶段(1,理解)
艺术美的特征:1,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2,在于现实生活的比较中,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
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政治,道德)”联系于经济基础;(5)艺术与哲学宗教等艺术形态的关系
5: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论述题
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首先,就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区别来说,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的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是偏重从艺术史的角度由艺术主张和风格特色的基本认同而产生的。
艺术流派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指某一门类艺术中的派别,而艺术思潮则往往包容多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也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体统一的。
有时流派的发展和扩大可以形成跨艺术门类的艺术思潮,思潮是以流派为基础的;有时艺术思潮也可以生出各种艺术流派。
同时,当特别大的艺术思潮产生后,其内部亦可以引发或派生多种子思潮,这种子思潮往往是大艺术思潮引发下的艺术流派发展而来的,跨艺术门类的。
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关系的,特定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特定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某一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之相应的创作方法;而创作方法也因为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
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一,革新是艺术的人物所决定的。
第二,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第三,革新是欣赏着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第四,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第三,从革新的程度来看,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5)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